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1300480
编辑推荐
快速城市化在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城之国治:城市政治的中国叙事》通过对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空间生产、矛盾来源、治理模式等的探讨,提出国家在城市空间遏止矛盾、化解争议的制度建设意见,以提升社会秩序的治理能力。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城市化速度和水平快速增长与提高。工业化、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居住,新的社会关系在城市中产生,社会内部以及社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发生着变化,大量社会矛盾出现,包括征地、拆迁、入学、劳资等纠纷。要解决这些量大面广的纠纷,必然耗费政府的治理成本,影响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城之国治:城市政治的中国叙事》通过对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空间生产、矛盾来源、治理模式等的探讨,包括对农民集中居住、公共安全纠纷处置、医疗纠纷、司法救济制度等的分析,研究城市化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社会不稳定因素,国家应当如何在微观层面上强化制度建设,提升社会秩序的治理能力。本书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一是在宏观上提倡通过国家制度和能力建设,作为城市治理社会矛盾的基础性工作;二是在微观上提倡社会参与治理,避免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从而改善治理绩效;三是国家在社会稳定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因地制宜的办法,不宜搞“一刀切”。
目 录
章 从城市化到政治失序一、三种解释路径二、方法论“工具箱”三、国家基础权力:诠释中国例外的替代性理论
第二章 从城市空间审视集体行动一、集体抗争的空间分布二、在空间之下利用与构建关系网络三、利用和重构空间的象征意义四、维持与建立城市的政治秩序五、结论
第三章 “汲取”与“包容”:“农民上楼”的模式一、农民如何上楼?二、不同的模式,相似的后果三、差异归因:作为独立变量的财政四、结论
第四章 房屋产权来源与集体动员的模式一、房屋产权私人化过程中的政治经济逻辑二、上海住宅商品化的混合逻辑三、比较案例分析四、结论
第五章 社会秩序商品化一、秩序商品化的生产机制二、破坏的强度三、政府协同能力四、医疗市场的行政依附五、结论
第六章 基层法院的司法动员一、司法调解的革命传统二、司法调解复兴的新动力三、司法调解的动员模式四、调解动员的政治基础五、结论
第七章 社会秩序治理的财政政治一、公共安全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二、财政改革与支出增长三、支出的地区差距:东西之间四、支出增长与效率递减五、结论
第八章 大都市秩序治理的国家基础权力一、研究的问题与解释的工具二、城市集聚的财政效应三、在城市新空间嵌入国家元素四、共享城市繁荣五、城市秩序的整体治理六、结论
第九章 草根动员:在基层社会发现国家治理的经验一、行政治理的结构性难题二、草根动员的治理过程三、框架塑造四、关键的“第三方”五、机遇/威胁的归因六、结论
第十章 国家治理的法治逻辑:从行政诉讼改革的角度一、文献回顾与基本观点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土化建设三、行政诉讼改革四、结论
第二章 从城市空间审视集体行动一、集体抗争的空间分布二、在空间之下利用与构建关系网络三、利用和重构空间的象征意义四、维持与建立城市的政治秩序五、结论
第三章 “汲取”与“包容”:“农民上楼”的模式一、农民如何上楼?二、不同的模式,相似的后果三、差异归因:作为独立变量的财政四、结论
第四章 房屋产权来源与集体动员的模式一、房屋产权私人化过程中的政治经济逻辑二、上海住宅商品化的混合逻辑三、比较案例分析四、结论
第五章 社会秩序商品化一、秩序商品化的生产机制二、破坏的强度三、政府协同能力四、医疗市场的行政依附五、结论
第六章 基层法院的司法动员一、司法调解的革命传统二、司法调解复兴的新动力三、司法调解的动员模式四、调解动员的政治基础五、结论
第七章 社会秩序治理的财政政治一、公共安全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二、财政改革与支出增长三、支出的地区差距:东西之间四、支出增长与效率递减五、结论
第八章 大都市秩序治理的国家基础权力一、研究的问题与解释的工具二、城市集聚的财政效应三、在城市新空间嵌入国家元素四、共享城市繁荣五、城市秩序的整体治理六、结论
第九章 草根动员:在基层社会发现国家治理的经验一、行政治理的结构性难题二、草根动员的治理过程三、框架塑造四、关键的“第三方”五、机遇/威胁的归因六、结论
第十章 国家治理的法治逻辑:从行政诉讼改革的角度一、文献回顾与基本观点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土化建设三、行政诉讼改革四、结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