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749282丛书名: 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
辑 总论
F.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莱昂内尔特里林)
菲茨杰拉德: 金钱的罗曼史(马尔科姆考利)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失败的权威(威廉特洛伊)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与20世纪20年代(阿瑟迈兹纳)
菲茨杰拉德的思想语境(罗纳德伯曼)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批评观(约翰屈尔)
菲茨杰拉德的非小说(斯科特唐纳森)
菲茨杰拉德与好莱坞(艾伦马戈利斯)
菲茨杰拉德与海明威:一种危险的友谊(马修J. 布鲁科利)
菲茨杰拉德的吐温(爱德华吉林)
第二辑 作品论
《人间天堂》中的天主教浪漫主义(沃尔特劳比契克)
《人间天堂》:幻灭的盛典(赛卡恩)
论《漂亮冤家》(塞尔焦佩罗萨)
济慈的拉弥亚遗产:《漂亮冤家》中的罗曼史与性别操演(凯瑟琳B. 伯勒斯)
青年文化与浪费景观——《人间天堂》和《漂亮冤家》(柯克柯纳特)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现代时期》导论(罗纳德伯曼)
菲茨杰拉德对美国的批判(马里厄斯比利)
菲茨杰拉德的《盖茨比》:灰谷般的世界(詹姆斯E. 米勒)
感觉“半女性化”:《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现代主义与情感政治(弗朗西丝克尔)
修改的艺术:《了不起的盖茨比》(肯尼思E. 埃布尔)
《了不起的盖茨比》 ——文本作为建构:叙事情节与展开(理查德利罕)
从小说到戏剧再到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四个版本(艾伦马戈利斯)
《夜色温柔》:文本研究(米尔顿R. 斯特恩)
《夜色温柔》与《夜莺颂》(威廉E. 多尔蒂)
“老爸的女儿”:《夜色温柔》的象征和主题(罗伯特斯坦顿)
回程:《夜色温柔》中的虚构与历史(艾伦特拉亨伯格)
作为社会小说家的菲茨杰拉德:《末代大亨》的表述方式与技巧(迈克尔米尔盖特)
《末代大亨》:菲茨杰拉德对历史的借用(罗伯特A. 马丁)
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中浪漫自我与地点的运用(理查德利罕)
菲茨杰拉德故事中的金钱与婚姻(斯科特唐纳森)
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与经济大萧条:一种艺术危机(露丝普里戈齐)
菲茨杰拉德《重访巴比伦》中的艺术和自传(理查德艾伦戴维森)
重读菲茨杰拉德的《崩溃》系列文章—自我的虚构,国家的镜子(布鲁斯L. 格伦伯格)
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与其强烈的历史意识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真实地记录了社会的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世态,生动地再现了历史,体现了时代的精神特征。罗纳德伯曼称“菲茨杰拉德是美国景象流的观察家”。亨利丹派珀在评论《了不起的盖茨比》时,则明确指出:“比起许多正统历史学家的事实性陈述,他的小说使我们更接近于那个世界。”莱昂内尔特里林更把他与歌德相提并论。
自 1945 年前后菲茨杰拉德复兴开始以来,菲茨杰拉德研究就一直伴随着 20 世纪批评理论的流变而发展。不过,菲茨杰拉德研究的发展并非与批评理论的变化同步。与批评理论的流变相比,菲茨杰拉德研究中批评方法和模式的运用常常有延续、滞后和并存的现象。1945 年至20世纪60年代末,菲茨杰拉德研究的主要范式是新批评,以及传统的历史批评和传记批评。自60年代起,虽然种种新的批评理论流派一波又一波地出现,但是新批评的细读解析作品的方法在美国大学和批评界延续了下去,也在菲茨杰拉德研究中长期存在。70年代和80年代的菲茨杰拉德研究受到了一些新的批评理论流派的影响,一些批评家运用了女性主义批评、心理分析、文化研究等理论去进行研究,但也有不少批评家仍然坚持采用传统的历史批评、传记批评以及神话批评。在20世纪90年代及21世纪初的菲茨杰拉德研究领域中,一个明显的倾向是关注大众通俗文化对他作品的影响和阶级、种族、性属等因素在他作品中的表现,这是注重外部因素影响和意识形态问题的外在批评。同时,不少批评家也结合了新批评的文本细读的方法、叙事理论、文体和话语分析的方法去解读菲茨杰拉德的作品。注重作品外在因素及意识形态问题的批评方法和模式,是同注重文本内在因素的批评方法和模式并存的。
纵观九十多年来的菲茨杰拉德批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由于菲茨杰拉德在创作中把自己的生平与文学虚构作品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批评家们无论倾向于采用什么批评理论和方法去解读他的作品,他们中的多数人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传记批评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关注作家传记因素在其作品中的体现和作用。另一个特点是:尽管菲茨杰拉德批评和对他的评价在作家本人在世期间曾有过巨大的起伏和争议,但是自从菲茨杰拉德复兴开始以后,研究热潮一波接一波、不断高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与日俱增,对他的评价也越来越高。他已在美国文学经典作家的殿堂中稳固地占据了一席之地。这可能是菲茨杰拉德本人生前也未能预料到的。
本文集力图从大量菲茨杰拉德研究文献中选择在菲茨杰拉德学术史上有代表性、有较大影响和较高学术价值的论著,以期反映菲茨杰拉德研究的重要成果,为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全书分为两个部分:辑“总论”有十篇文章,涉及对菲茨杰拉德的总体评价,菲茨杰拉德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思想文化语境,他的批评观,他的非小说,他与好莱坞,他与海明威等重要作家的关系;第二辑“作品论”有二十三篇文章,涉及对他的所有长篇小说、重要短篇小说及非虚构散文集《崩溃》的评论。限于篇幅,本书未附菲茨杰拉德作品目录和参考书目,有需要的读者可以去查阅本书的姊妹篇《菲茨杰拉德学术史研究》。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工程经典作家系列”之子项目“菲茨杰拉德学术史研究”的成果之一。我带的五位博士参与了此论集的翻译工作。他们是四川大学的王安、孙薇和黄邦福,四川师范大学的秦苏珏,华中科技大学的陈爱华。定稿期间,黄邦福和王安在统一译名和注释格式方面认真细致地做了不少工作。本文集的编选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先生、副所长吴晓都先生和吴岳添先生的指导与帮助,得到了外文所前所长吴元迈先生、外文所其他领导、行政和后勤部门的大力支持,谨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衷心感谢译林出版社领导和责任编辑的努力与付出。此外,对本书的不足之处还祈望专家学者不吝指正。
程锡麟
——陈众议
下面两段文字,段选自《骰子、铜套与吉他》(“Dice, Brassknuckles & Guitar”,1923), 第二段选自《为了一分钱的两个人》(“Two for a Cent”,1922),它们表明了菲茨杰拉德使用地标设计来表达他自己关于进步观念的思想:
四处散布着乡村花园,花园里点缀着老式豪宅,豪宅有着宽阔阴凉的门廊,草坪上有红色的秋千,在宽阔、阴凉的门廊上或许还有一张吊床在维多利亚时代中期的氛围中轻轻荡漾。当旅游者来到这样的上个世纪的地标,他们停车,凝视一会儿,然后喃喃道:“感谢上帝,这个时代还有这样的东西。”
平房……仿佛是因与某种试验品的可怕联系而大量复制。它是那个国家普通类型的房屋。三十年来那样的房屋满足了中产阶级的标准;它们因便宜而满足了其财务标准,它们因丑陋而满足了其美学标准。它是由一类人建起来的一种房屋,这类人中更具活力的后来者希望向上或者向前进步。
这两段文字代表了可称为菲茨杰拉德的地方性的策略。段写的是新泽西,为我们展示了过去的历史。我们要记住“维多利亚”这一词语在菲茨杰拉德作品里并非总是贬义的: 正如那段话表明,我们与某种具有深刻意义的东西有联系。第二段写的是南方的体验,南方并不情愿追随北方的思想。菲茨杰拉德常常援引南方对变化的抵制来作为历史和个人力量的象征。他这样做违背了民族的本质——门肯及其他人正忙于证明南方的传统主义只是导致了衰败。但是菲茨杰拉德因与南方在个人和职业上的联系而提出了相反的主张。例如,金色常常出现在他的南方故事中,暗示一种值得铭记的、难以忘怀的美。尤其是在《冰宫》(“The Ice Palace”,1920)中,菲茨杰拉德的思维呈现为种种意象:“阳光像涂在艺术坛罐上的金色颜料一样洒落在那房屋上,零星散布的阴影斑点映衬出了沐浴的阳光。”我们看见的不只是一种历史所指。对佐治亚州塔尔顿的那种展开描述反映了关于“文明”的争论,不过它是以更能激发人们兴趣的形式陈述出来的。我注意到菲茨杰拉德并非仅仅具有“诗人气质”,他也是辩证的。有两类美国生活的神话,即关于金色未来的神话和关于金色过去的神话。一类是北方的,另一类则属于南方,而两者都是虚构的。
菲茨杰拉德是公众思想的一位流畅的翻译家。他理解他那个时代的美国问题在本质上更多地是文化而不是政治。当这些问题在他的作品里得到表现时,它们比在他思考它们之前的表述更准确地表达了出来。人们不希望像门肯和埃德蒙威尔逊那样把他视为一位表面聪慧的伟大天才。说那种话的人不再处于我们的地图上。菲茨杰拉德成功了,因为他比他的对手更令人信服地阐述了民族特性与生活。人们可能会按照与他同时代的伟人路德维希 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的说法去思考他与那种生活的联系,维特根斯坦说道:“我相信我的独创性(如果这是恰当的词语)是一种属于土壤而不是种子的独创性。……播一粒种子在我的土壤中,它就会以不同于在任何别的土壤里生长的方式成长起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