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606669丛书名: 星光丛书
内容简介
《星光丛书:宋词风光》主要内容包括:历史风云下的宋词、李煜词及其对宋词的影响、结合王安石的词来分析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开创宋词豪放一派的苏轼、苏词之境、以诗为词、苏轼及苏词对当朝、后世的影响、兼承“苏柳”之风的黄庭坚、婉约词的新景——秦观等。
目 录
章 有宋一代的文学胜景:宋词
历史风云下的宋词
第二章 北宋前期的词坛
李煜词及其对宋词的影响
结合王安石的词来分析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柳永
第三章 宋词的转折与突变
开创宋词豪放一派的苏轼
苏词之境
以诗为词
苏轼及苏词对当朝、后世的影响
第四章 北宋中后期词坛
兼承“苏柳”之风的黄庭坚
婉约词的新景——秦观
第五章 宋词的“南渡”
携宋词南渡的李清照
南渡的豪放词派——辛弃疾
第六章 幽冷密丽的宋末词坛
宋末词坛概论
结合作品分析姜夔词
结合作品分析吴文英词
第七章 文艺密码
卷帙浩繁中的文艺密码
搁浅的文艺密码
历史风云下的宋词
第二章 北宋前期的词坛
李煜词及其对宋词的影响
结合王安石的词来分析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柳永
第三章 宋词的转折与突变
开创宋词豪放一派的苏轼
苏词之境
以诗为词
苏轼及苏词对当朝、后世的影响
第四章 北宋中后期词坛
兼承“苏柳”之风的黄庭坚
婉约词的新景——秦观
第五章 宋词的“南渡”
携宋词南渡的李清照
南渡的豪放词派——辛弃疾
第六章 幽冷密丽的宋末词坛
宋末词坛概论
结合作品分析姜夔词
结合作品分析吴文英词
第七章 文艺密码
卷帙浩繁中的文艺密码
搁浅的文艺密码
在线试读
《星光丛书:宋词风光》:
这两首词,从表面上看,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都写离别,所别之人都是风尘女子,离别之地都是汴京,词中的两位男主人公都将登舟从水路远行,等等。但秦柳二人在词中所表达、寄寓的感情却不尽相同。
柳词沿着别时情景,别后设想的线索,通过清秋暮景的描绘,渲染出离别时凄凉浓郁的气氛,其惜别之情极其深挚动人。对柳永来说,京城虽繁华,终非久留之地,不得已与昔日欢爱情深的女子分别。因此诗中流露出的是与情人惜别时的一片真情。
秦观的词也写离别,从词中“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几句可以看出,秦观所别的亦是一个感情笃深的风尘女子。但他在词中除了把别时景描写得凄凉迷离,把别时情抒发得真诚挚深外,还把自己的官场失意、前途渺茫的身世之慨不露痕迹地融人其中。此刻词人置身水畔,极目远望,只见一片烟水茫茫,几年来京师的生活片断情不自禁地掠过脑际,热切希望早日收复国土。在京为官期间,尚是怀才不遇,现在外调杭州通判,就要离开京城,昔年的生活真如“蓬莱旧事”,如烟似雾,不堪回首了。极目前程,又只见寒鸦、斜阳、流水、孤村,前途亦很渺茫。词人不直写他宦途失意的愁苦,而把其含而不露地隐在黯然销魂的男女别离的伤情中。就在这伤情之时,词人仍不能忘怀朝廷,却是“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对此番景色,词人的一腔去国之忧,不觉油然而生,直如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藏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一样的境况,进而使谪臣的悲慨笼罩全篇。清代词评家况周颐在《惠风词话》中指出:“词贵有寄托”。柳词的别情写得再深再浓,亦不过惟别而已矣,其思想深度终未脱出儿女之情的巢臼。而秦观词能“将身世之感,打并人艳情”,有言外之意,韵外之旨。因此词的内涵就显得丰富厚重得多。秦观的这首《满庭芳》,相传被苏轼讥为学柳的代表作。黄升的《花庵词选》有关于苏轼批评秦观“不意别后,公竟学柳七作词”的记载,历来被论证秦词学柳的人引为论据。其实,苏轼当面指出秦观作词学柳七,并以其词作中“销魂,当此际”为例证,但秦观本人却未承认,还辩解说:“某虽无识,亦不至是,先生之言,无乃过乎!”因苏轼乃少游之师,所以也就不好再和先生继续争辩,所谓“惭服”而已。这种“惭服”只有对老师的尊重,并不能据此肯定他认为苏轼批评得正确。苏轼既为少游之师,有时难免以己意强加于人,而这种批评也有颐指气使的意味。
……
这两首词,从表面上看,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都写离别,所别之人都是风尘女子,离别之地都是汴京,词中的两位男主人公都将登舟从水路远行,等等。但秦柳二人在词中所表达、寄寓的感情却不尽相同。
柳词沿着别时情景,别后设想的线索,通过清秋暮景的描绘,渲染出离别时凄凉浓郁的气氛,其惜别之情极其深挚动人。对柳永来说,京城虽繁华,终非久留之地,不得已与昔日欢爱情深的女子分别。因此诗中流露出的是与情人惜别时的一片真情。
秦观的词也写离别,从词中“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几句可以看出,秦观所别的亦是一个感情笃深的风尘女子。但他在词中除了把别时景描写得凄凉迷离,把别时情抒发得真诚挚深外,还把自己的官场失意、前途渺茫的身世之慨不露痕迹地融人其中。此刻词人置身水畔,极目远望,只见一片烟水茫茫,几年来京师的生活片断情不自禁地掠过脑际,热切希望早日收复国土。在京为官期间,尚是怀才不遇,现在外调杭州通判,就要离开京城,昔年的生活真如“蓬莱旧事”,如烟似雾,不堪回首了。极目前程,又只见寒鸦、斜阳、流水、孤村,前途亦很渺茫。词人不直写他宦途失意的愁苦,而把其含而不露地隐在黯然销魂的男女别离的伤情中。就在这伤情之时,词人仍不能忘怀朝廷,却是“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对此番景色,词人的一腔去国之忧,不觉油然而生,直如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藏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一样的境况,进而使谪臣的悲慨笼罩全篇。清代词评家况周颐在《惠风词话》中指出:“词贵有寄托”。柳词的别情写得再深再浓,亦不过惟别而已矣,其思想深度终未脱出儿女之情的巢臼。而秦观词能“将身世之感,打并人艳情”,有言外之意,韵外之旨。因此词的内涵就显得丰富厚重得多。秦观的这首《满庭芳》,相传被苏轼讥为学柳的代表作。黄升的《花庵词选》有关于苏轼批评秦观“不意别后,公竟学柳七作词”的记载,历来被论证秦词学柳的人引为论据。其实,苏轼当面指出秦观作词学柳七,并以其词作中“销魂,当此际”为例证,但秦观本人却未承认,还辩解说:“某虽无识,亦不至是,先生之言,无乃过乎!”因苏轼乃少游之师,所以也就不好再和先生继续争辩,所谓“惭服”而已。这种“惭服”只有对老师的尊重,并不能据此肯定他认为苏轼批评得正确。苏轼既为少游之师,有时难免以己意强加于人,而这种批评也有颐指气使的意味。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