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47508
前言001
1. 绪论00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00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006
1.2.1股权激励效应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006
1.2.2影响股权激励有效性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008
1.2.3影响非效率性投资因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010
1.2.4文献述评014
2. 中国A股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现状016
2.1股权激励政策变迁016
2.1.1股权激励“元年”的纲领性政策021
2.1.2股权激励成熟推广期的补充性政策025
2.1.3股权激励所得的配套税务处理政策027
2.1.4“试行办法”脱帽为“办法”028
2.2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概况033
2.2.1股权激励计划披露情况033
2.2.2股权激励方式的选择035
2.2.3推行股权激励计划公司的控制人特征041
2.2.4推行股权激励计划公司的行业特征044
2.2.5股权激励计划公司的股票来源050
2.3本章小结052
3. 权力博弈与股权激励设计动机——基于上海家化的案例分析053
3.1上海家化的基本情况054
3.2控制权变迁中的权力博弈与股权激励设计动机058
3.2.1首轮股权激励方案058
3.2.2第二轮股权激励计划062
3.2.3控制权争夺后的第三轮股权激励065
3.3股权激励动机的识别069
3.3.1股权激励动机在股权激励方案中的体现069
3.3.2三轮股权激励计划披露前后的市场表现078
3.4异质动机下的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分析081
3.5本章小结082
4. 控制权配置、股权激励与国有控股公司投资效率085
4.1高管私利、股权激励对非效率性投资行为的影响086
4.1.1高管私利与国有控股公司非效率性投资特征086
4.1.2股权激励对非效率性投资行为的影响088
4.2国有控股类别与股权激励对非效率性投资的效应091
4.2.1股权激励对非效率性投资的效应在央企与地方国企的
差异091
4.2.2股权激励对非效率性投资的效应在异质直接控股股东的
差异094
4.3股权激励方式对非效率性投资的影响096
4.4实证分析098
4.4.1研究模型及数据来源098
4.4.2实证结果与分析101
4.5本章小结113
5. 控股股东动机、股权激励与非国有控股公司投资效率116
5.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116
5.1.1终极控股股东动机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116
5.1.2高管股权激励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117
5.1.3控股股东与高管行为博弈对投资效率的影响119
5.2研究设计121
5.2.1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121
5.2.2模型构建121
5.3研究设计123
5.3.1投资效率的统计结果123
5.3.2不同控股股东动机下高管股权激励实施前后公司
投资效率差异分析124
5.3.3回归分析126
5.3.4稳健性测试130
5.4本章小结1316.
6.股权激励对公司的科技创新投资的影响研究133
6.1文献回顾135
6.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138
6.2.1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匹配——管理层股权激励——科技
创新投资效率138
6.2.2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股权激励——科技
创新投资效率140
6.3研究设计143
6.3.1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143
6.3.2模型构建144
6.4经验证据146
6.4.1科技创新投资效率的因子分析146
6.4.2股权激励与科技创新投资效率的经验证据149
6.4.3稳健性测试155
6.5本章小结1567.
7.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159
7.1研究结论159
7.2政策建议161
7.2.1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162
7.2.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165
7.2.3加强资本市场有效性166
7.2.4优化企业绩效考核体系167
7.2.5正确选择股权激励方式和激励期限169
参考文献171
前言
公司投资效率一直是财务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问题。已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在股权分散的公司所有权结构下,股东和高管的利益冲突反映在公司的投资领域是各种偏离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非效率性投资行为。非效率性投资是高管由于决策控制权与剩余收益索取权的不对应而采取的一种损害股东和公司利益的自利行为,具体体现为高管在“帝国构建”的动机下投资于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而导致的过度投资,以及高管为了规避风险而放弃一些净现值大于零的项目而导致的投资不足。股权激励作为趋同高管和股东利益的机制设计,实现了高管决策控制权与剩余收益索取权的对应,通过修订高管的风险偏好和努力程度缓解高管的自利行为,体现在投资领域就是提高投资效率,降低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
但我国学者对股权激励与公司非效率性投资行为的研究并未得出统一的结论,有发现股权激励制度有助于缓解公司的非效率性投资行为的,也有发现股权激励并未降低高管控制权私利下的非效率投资行为,甚至是加剧了公司非效率行为的。实质上,股权激励对高管行为的影响受制于很多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公司治理环境。我国公司治理环境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上市公司属于股权集中的所有权结构,大股东对上市公司拥有很强的控制权。而且,国有控股股东和非国有控股股东在股东治理方面发挥的效应还存在差异。基于此,本书将契合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环境现状,从股权激励和大股东控制权交互作用对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影响的视角,研究股权激励下大股东与高管权力博弈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作用。
本书一方面将加深对内部人权力对公司投资决策行为的影响的研究;另一方面也丰富和扩展了股权激励效应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同时,本书对当前实施股权激励上市公司的案例及实证分析,将提供不同公司治理约束安排与股权激励契约结构下大股东和高管权力博弈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直接证据,展示当前公司内外部治理安排对损害股权激励提高公司投资效率的内部控制人(大股东、高管)自利行为约束中存在的治理缺陷;有助于上市公司科学设计股权激励契约结构,有的放矢地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约束机制、优化股权结构,以真正发挥股权激励提升公司价值的积极治理效应。
在结构框架上,本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阐明本书的研究意义,对国内外对股权激励影响公司投资效率的研究进行梳理,以找到本书研究的切入点。第二章梳理我国股权激励的政策变迁,对股权激励纲领性指导法规于2006年起在我国上市公司实施以来的我国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概况进行了总结,以展示我国A股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披露、实施、行业分布特征、公司控制人特征等总体情况。前言0000股权激励与公司非效率性投资行为第三章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剖析股权激励契约设计所形成的契约结构要素选择与企业实质控制权人(管理层—控股股东权力博弈结果)动机的内在联系,获取了公司内部管理层与控股股东的权力博弈直接影响股权激励的设计动机的直观案例证据,为后续的控制权配置影响股权激励设计动机进而引导管理层不同的投资偏好的作用机理分析和大样本实证分析奠定基础。第四章是对国有企业环境中实施的股权激励影响公司非效率性投资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从政府干预、管理层“内部人控制”剖析和检验股权激励的国有控股股东是中央还是地方、直接控股股东是国有企业集团还是政府机构,剖析不同国有企业环境中的实施产生的对国有企业非效率性投资行为(即过度投资行为)的异质影响。第五章是对存在实际控制人的股权集中的非国有企业环境中实施的股权激励影响公司非效率性投资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终极控股股东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匹配与分离的调节作用,剖析终极控股股东的动机对非效率性投资与股权激励敏感度的异质影响。第六章特别针对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投资,从科技创新的投入、产出以及成果转化三方面综合考察科技创新投资效率,剖析和检验国有控股股东、两权匹配的非国有控股股东、资本型的两权分离的非国有控股股东以及企业家型的两权分离的非国有控股股东环境中实施股权激励对公司科技创新投资效率的异质影响。第七章在总结全书研究结论的基础上,针对案例研究与实证研究获取的经验证据中体现出的公司内外部治理安排对损害股权激励提升公司投资效率的内部控制人(大股东、高管)自利行为约束中存在的治理缺陷,从股权激励契约结构的选择,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约束机制,健全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优化股权激励相关的配套法规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本书的研究得到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大股东—高管权力博弈、股权激励与公司非效率性投资行为研究”(2015BGL004)、上海市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股权激励对科技创新投入、产出及其效率的影响研究”(16692106200)以及“上海市高校高原高峰学科”的资助。
本书撰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的文献和资料,书中列出的为主要参考文献,对于没有列举的,在此对原作者们深表谢意。尽管作者作了最大的努力,但由于学识和时间有限,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不吝赐教,进行批评和指正,促进学术交流和沟通,作者将深表感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