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8302987
阿登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1944年西线*的阵地反击战,德军伤亡六万八千人,损失坦克和重炮约700辆、飞机1600架。盟军损失约8万人(包括约1万人死亡,约4.7万人受伤,约2.3万人失踪),其中7.7万人是美国军人。阿登战役之后,希特勒再无后备力量可以补充,德军在西线再也无力阻挡盟军的前进了。所以阿登战役当之无愧地被后人称为历史的转折。卢飞编著的《阿登反击战/和平万岁第二次世界大战图文典藏本》为你揭秘这场战争。
章 守望莱茵 No.1 欧洲战局 No.2 东普鲁士防御 No.3 故伎重演 No.4 “不得更改!” No.5 曼陀菲尔的“小满贯” No.6 “鹰巢”会议 No.7 “人民近卫军” 第二章 骄兵必败 No.1 军事机密 No.2 情报争夺 No.3 “疯狂行动” No.4 情报官的推断 No.5 迪克森的无奈 No.6 误判还在继续 第三章 绝版闪击战 No.1 圣诞雾月 No.2 打开洛希姆缺口 No.3 “拱顶石狮”艰难阻击 第四章 特种作战 No.1 伞兵“鹰”行动 No.2 “欧洲危险的男人”斯科尔兹内 No.3 麒麟作战计划 No.4 派佩尔战斗群 No.5 马尔梅迪大屠杀 第五章 死守圣维特 No.1 美军谋划一次反攻 No.2 变马蹄形防线为椭圆形防线 No.3 斯塔沃格桥之谜 第六章 突出部血战 No.1 蒙绍之战 No.2 命中与脱靶 No.3 美军历史上受奖多的部队 第七章 巴斯托尼之围 No.1 “不惜代价坚守阵地” No.2 噩梦:坦克、坦克、坦克 No.3 诺维尔夫村的惨烈交锋 No.4 第101师的燕麦烤饼宴 No.5 巴斯托尼的空降补给 No.6 神圣的夜晚 第八章 巴顿的光芒 No.1 被搅乱的婚礼 No.2 再护驾一次 No.3 凡尔登会议 No.4 大权在握的蒙哥马利 第九章 决战巴斯托尼 No.1 德军直扑巴斯托尼 No.2 反攻从巴斯托尼开始 No.3 圣诞攻势 No.4 第3集团军参谋部的备忘录 No.5 号命令 No.6 再战巴斯托尼 No.7 后阶段
这个地区还是美第1集团军(司令官为霍奇斯)和美第3集团军(司令官为巴顿)的结合部,北侧由霍奇斯负责,南侧由巴顿负责,两个集团军之间大约136公里宽的防区由第1集团军所属的第5、第8两个军共6个师的兵力防守。希特勒认为该地区是“现有部队肯定能突破的地方……防线单薄,他们也不会料到我们会发起突袭。因此,充分利用敌人毫无防备的因素,在敌机不能起飞的气候下发起突然袭击,我们就能指望取得迅速突破”。
希特勒要“决心不顾一切地推行这项计划”。
希特勒认为,“那时西方盟国将准备单独缔结和约,德国就能将它的全部兵力转向东方”。他事先未让西线指挥官们了解他的意图,也未听取他们的意见。
直到1944一年10月底,他才向西线德军总司令伦德施泰特和B集团军司令莫德尔元帅透露了他的计划:由坦克集团军从蒙绍和埃希特纳赫之间地域突然发起进攻,在列日与那慕尔地段进抵马斯河,强渡过河后,迂回布鲁塞尔,攻占安特卫普,切断部署突破地段以北所有英军和美军兵团的退路并消灭他们。这一目标远大的战役预定于11月25日开始。希特勒说,油料足够部队初期使用,尔后拟在敌后夺取储备油。戈林声称空军可以出动3000架作战飞机,包括大量现代化喷气式歼击机。不过希特勒有所保留,说有800架也就绰绰有余了。阿登战役作战计划使伦德施泰特和莫德尔大惊失色,这简直是太冒险了。然而,这正是希特勒的赌徒风格。
伦德施泰特和莫德尔都是1940年被授予德国元帅的,两人都参加过次世界大战,都曾任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等职。多年的战争经验造就他们狮子般的凶猛和狐狸般的狡猾。两位元帅不反对反攻,但他们认为,从当前态势和德国兵力实际状况出发,要实施纵深达200公里的反攻战役并达到预期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希特勒不现实的计划令他们吃惊。
两位元帅小心翼翼地建议希特勒缩小战役规模。但是希特勒并不是来听取他们意见的,而是要他们贯彻他的作战计划。两位元帅只能奉命且一丝不苟地实施战役准备。
阿登战役的准备进行得十分隐秘。这是希特勒的一贯风格。部队在战线外32公里处秘密集结。盟军一直未察觉希特勒的意图,也未对德军在这一地区的调动予以注意。
德军总参谋部的计划设计者们认为作战成功有三项关键要素:攻击必须完全出乎意料;天气必须差,以消除盟军空军对德国进攻部队和补给线的威胁;进度必须快,莫德尔宣称若想有任何成功机会则必须在第四天到达默兹河。因为油料短缺,所以必须从盟军手中完整夺取油料,参谋总部预估他们必须在激烈战斗状况下从盟军手里夺取到安特卫普所需油料的1/3到1/2。
原计划预计使用大约45个师,其中包括由12个装甲师和装甲掷弹兵师组成的装甲矛头和各种步兵单位,但后来因为严重人力短缺,所以被缩减成约30个师,装甲部队大多被留下来,为了要防卫东部使得步兵兵力严重不足。这30个新建师用掉一些德国后的后备人力,其中包括由战场老兵和那些原被认为太年轻或太老不适合战斗的新募兵混合组成的国民掷弹兵部队。因为德国缺乏油料,那些无法用铁路直接运输的物资必须用马拖以节省油料,攻击行动因此从11月27日延迟到12月16日。
希特勒决定将比利时港口安特卫普作为此次进攻的目标。盟军近已经使安特卫普港正常运转起来,如果德军占领了这座城市,可以大大削弱盟军的后勤保障能力。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重要原因:通过向这座城市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可以将英军、加拿大军队和美军分隔开来,进而分而治之。希特勒认为这些情况非常切合实际,但是他没有考虑到这样一次行动将要面临的巨大困难。
希特勒对他的充满野心的作战目标毫不动摇,这使作战计划的具体步骤终形成。到达安特卫普的短路线是从北部的德军防线出发,然后沿亚琛北部美军和英军之间的分界线前进。希特勒认为德军部队应当沿尽可能短的路线前进,但亚琛周围的地形条件使他的快速进攻计划无法实施,因为整个战场被河流和运河分成两部分,这些河流和运河成了德军坦克突入盟军阵地的主要障碍。这迫使希特勒只能将阿登作为进攻目标,他对自己的选择非常满意。
早在1940年,阿登就是一个对德军进攻十分有利的地区,当德军穿过浓密的森林向阿登发起进攻时,法国统帅部被德军的勇气所震慑,因为阿登地区的地形条件极为复杂,法国人根本不相信敌人会从这里发起进攻,他们一直将防御重点放在马其诺防线上。希特勒认为,盟军如今同样很难料到他们会在阿登发起一次主攻,因此必将取得累累硕果。虽然地形条件会使部队的机动受到限制,但是德军已经充分地论证过,装甲车辆能够快速穿过这个地区,希特勒对此也深信不疑。
P12-13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