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135649
内容简介
本书记述了1949年后*、邓小平以及*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决策的保卫国家和建设强大国防的重大军事行动,以时间为线索,选择了开国大阅兵、解放海南岛、出兵朝鲜、解放一江山岛、第一次授衔、炮击金门、第二炮兵部队组建、地空导弹部队、核潜艇研制、八六海战、重建海军陆战队、百万大裁军、创办国防大学、中国在柬埔寨维和、驻军香港、建造航空母舰等重大军事行动,披露了这些重大军事行动的前因后果和鲜为人知的决策内幕,是一部关于人民解放军重大行动和决策的通俗军事历史读物。
目 录
第一篇 开国大阅兵
1.北平和平解放
2.阅兵式的一次预演
3.杨成武受命筹备阅兵
4.空军受阅的周折
5.周恩来将阅兵式地点定在天安门
6.聂荣臻回忆说:那是“我一生中最繁忙的时期”
7.开国大典阅兵式
第二篇 四野最后一战
1.邓华和洪学智想到了同一个办法:偷渡
2.邓华决定推迟渡海时间
3.邓华登上水陆两用车
4.机帆船上安装了美国十轮大卡车的发动机
5.邓华下令:偷渡时间定在3月5日黄昏
6.“毛主席借东风来啦”
7.“渡海先锋营”
8.邓华和韩先楚发生争论
9.老天又同43军开了个玩笑
10.“瞧!毛主席也给咱们送行来了”
11.把红旗绑在“天涯”“海角”
l.邓华接到一封密电
2.彭德怀临危受命
3.出兵与不出兵又出现周折
4.彭德怀、邓华是如何入朝的
5.“我真正成为光杆司令了”
6.第一次释放战俘
7.毛泽东要求再打一仗
8.180师的严重损失
9.最后的复仇之旅
10.停战那一刻
第四篇 三军首战一江山岛
1.张爱萍受命攻打一江三岛
2.张爱萍给萧劲光“送礼”
3.空军小试牛刀
4.张爱萍将进攻时间定在1月18日
5.登陆战首次三军上阵
6.激战海岛
7.“完了,什么都完了,落了一场空”
第五篇 第一次授衔的台前幕后
1.第一次的方案由于苏军顾问反对没成功
2.毛泽东“提升”了几人的军衔
3.毛泽东不当大元帅
4.降级让衔风波
5.十一元帅?十元帅?九元帅?几乎到最后一刻才敲定
6.授衔那天,只有七位元帅到场
第六篇 炮击金门
1.毛泽东果断决定炮击金门、马祖
2.叶飞接到保密电话
3.空军秘密入闽
4.毛泽东下定决心打金门,林彪的“条子”没管用
5.万炮轰金门
6.形势变得波诡云谲
7.美国海军在军舰上铺了很大一面国旗
8.毛泽东说:“蒋介石不做总统,这个我们也不赞成的”
第七篇 战略导弹部队组建之谜
1.在核讹诈下起步
2.钱学森一个人能“抵得上五个师”
3.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五院组建前后
4.钱学森满怀信心地说:“也许不用5年”
5.陈毅说:“如果我们的导弹上了天,那就是老虎叫,狮子吼”
6.“嘿.我们是杂牌军!”
7.毛泽东说:“要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勋章”
8.“东风二号”发射的一次插曲
9.毛泽东说:“用导弹打,导弹胳膊长”
10.周恩来说:“还是叫第二炮兵吧”
11.艰难的起步
第八篇 神秘的地空导弹部队
1.地空导弹部队与探照灯兵
2.一营变三营
3.导弹击落RB一57D侦察机
4.陈毅说:“我们是用木棍捅下来的”
5.生擒空中“克难英雄”
6.毛泽东问:“这个部队在哪里,我要见见他们”
7.神奇的“2”
第九篇 核潜艇下水
1.毛泽东说:“现在不搞,将来就来不及,赶不上了”
2.为了造潜艇,罗舜初挨了“骂”
3.赫鲁晓夫和“联合舰队”的风波
4.“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5.彭湃的儿子彭士禄和“三诸葛亮会”
6.聂荣臻签署“特别公函”
7.周恩来关注潜艇核反应堆的试验
8.核潜艇驶向大海
第十篇 大练兵与郭兴福教学法
1.李军长蹲点发现了郭兴福
2.郭兴福教学法
3.王副司令员笑容可掬地连声称赞:“教得好!教得好!”
4.引起了毛泽东和罗瑞卿的注意
5.毛泽东观看大比武
6.林彪用突出政治冲击大练兵运动
7.林彪派人搜集大练兵运动中的问题
8.罗瑞卿的抗争
9.郭兴福的生与死
第十一篇 铁血海防的八六海战
1.毛泽东为南海舰队摘下“紧箍咒”
2.南海舰队搬家
3.“心战”出动
4.八六海战
5.毛泽东接见海战英模
第十二篇 重建海军陆战队
1.叶飞上任就要组建海军陆战队
2.水兵师受命组建海军陆战师
3.陆战队第一旅在南海舰队诞生
第十三篇 百万大裁军
1.“80岁的人来检阅部队,本身就是个缺陷”
2.七次大裁军
3.邓小平选定突破口
4.成昆之变:张铚秀大出意外
5.邓小平一个指头的大气魄
6.裁军百万的决策震惊了世界
第十四篇 创办国防大学
1.张震“下马”不“解甲”
2.“撤销政治学院,不出3年又要恢复过来”
3.《关于筹建国防大学的方案》形成前后
4.张震再次“退二线”,再次受命
5.建校授旗
6.正式开学
第十五篇 中国维和部队在柬埔寨
1.中国政府答复联合国。同意参加这次维和行动
2.紧急受命时,战士们对柬埔寨知之甚少
3.第一批到达异国的人数只有21人
4.干的全是“体力活”
5.开创了我军长距离机动运行的先例
6.维和。他们献出了生命
第十六篇 解放军进驻香港
1.邓小平说:“我讲过,中国有权在香港驻军”
2.驻港部队全是精锐
3.军方“做好应付突发情况的准备”
4.刘华清的一封信
5.驻港部队第一次公开亮相
6.进驻香港
第十七章 建造航空母舰
1.刘华清的两个建造航母方案都落空
2.1986年:将航母“论证”提上海军议事日程
3.购买瓦良格船体所经历的曲折惊险始末
4.“回家路”走了整整四年
5.八十四年中国航母梦想成真
1.北平和平解放
2.阅兵式的一次预演
3.杨成武受命筹备阅兵
4.空军受阅的周折
5.周恩来将阅兵式地点定在天安门
6.聂荣臻回忆说:那是“我一生中最繁忙的时期”
7.开国大典阅兵式
第二篇 四野最后一战
1.邓华和洪学智想到了同一个办法:偷渡
2.邓华决定推迟渡海时间
3.邓华登上水陆两用车
4.机帆船上安装了美国十轮大卡车的发动机
5.邓华下令:偷渡时间定在3月5日黄昏
6.“毛主席借东风来啦”
7.“渡海先锋营”
8.邓华和韩先楚发生争论
9.老天又同43军开了个玩笑
10.“瞧!毛主席也给咱们送行来了”
11.把红旗绑在“天涯”“海角”
l.邓华接到一封密电
2.彭德怀临危受命
3.出兵与不出兵又出现周折
4.彭德怀、邓华是如何入朝的
5.“我真正成为光杆司令了”
6.第一次释放战俘
7.毛泽东要求再打一仗
8.180师的严重损失
9.最后的复仇之旅
10.停战那一刻
第四篇 三军首战一江山岛
1.张爱萍受命攻打一江三岛
2.张爱萍给萧劲光“送礼”
3.空军小试牛刀
4.张爱萍将进攻时间定在1月18日
5.登陆战首次三军上阵
6.激战海岛
7.“完了,什么都完了,落了一场空”
第五篇 第一次授衔的台前幕后
1.第一次的方案由于苏军顾问反对没成功
2.毛泽东“提升”了几人的军衔
3.毛泽东不当大元帅
4.降级让衔风波
5.十一元帅?十元帅?九元帅?几乎到最后一刻才敲定
6.授衔那天,只有七位元帅到场
第六篇 炮击金门
1.毛泽东果断决定炮击金门、马祖
2.叶飞接到保密电话
3.空军秘密入闽
4.毛泽东下定决心打金门,林彪的“条子”没管用
5.万炮轰金门
6.形势变得波诡云谲
7.美国海军在军舰上铺了很大一面国旗
8.毛泽东说:“蒋介石不做总统,这个我们也不赞成的”
第七篇 战略导弹部队组建之谜
1.在核讹诈下起步
2.钱学森一个人能“抵得上五个师”
3.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五院组建前后
4.钱学森满怀信心地说:“也许不用5年”
5.陈毅说:“如果我们的导弹上了天,那就是老虎叫,狮子吼”
6.“嘿.我们是杂牌军!”
7.毛泽东说:“要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勋章”
8.“东风二号”发射的一次插曲
9.毛泽东说:“用导弹打,导弹胳膊长”
10.周恩来说:“还是叫第二炮兵吧”
11.艰难的起步
第八篇 神秘的地空导弹部队
1.地空导弹部队与探照灯兵
2.一营变三营
3.导弹击落RB一57D侦察机
4.陈毅说:“我们是用木棍捅下来的”
5.生擒空中“克难英雄”
6.毛泽东问:“这个部队在哪里,我要见见他们”
7.神奇的“2”
第九篇 核潜艇下水
1.毛泽东说:“现在不搞,将来就来不及,赶不上了”
2.为了造潜艇,罗舜初挨了“骂”
3.赫鲁晓夫和“联合舰队”的风波
4.“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5.彭湃的儿子彭士禄和“三诸葛亮会”
6.聂荣臻签署“特别公函”
7.周恩来关注潜艇核反应堆的试验
8.核潜艇驶向大海
第十篇 大练兵与郭兴福教学法
1.李军长蹲点发现了郭兴福
2.郭兴福教学法
3.王副司令员笑容可掬地连声称赞:“教得好!教得好!”
4.引起了毛泽东和罗瑞卿的注意
5.毛泽东观看大比武
6.林彪用突出政治冲击大练兵运动
7.林彪派人搜集大练兵运动中的问题
8.罗瑞卿的抗争
9.郭兴福的生与死
第十一篇 铁血海防的八六海战
1.毛泽东为南海舰队摘下“紧箍咒”
2.南海舰队搬家
3.“心战”出动
4.八六海战
5.毛泽东接见海战英模
第十二篇 重建海军陆战队
1.叶飞上任就要组建海军陆战队
2.水兵师受命组建海军陆战师
3.陆战队第一旅在南海舰队诞生
第十三篇 百万大裁军
1.“80岁的人来检阅部队,本身就是个缺陷”
2.七次大裁军
3.邓小平选定突破口
4.成昆之变:张铚秀大出意外
5.邓小平一个指头的大气魄
6.裁军百万的决策震惊了世界
第十四篇 创办国防大学
1.张震“下马”不“解甲”
2.“撤销政治学院,不出3年又要恢复过来”
3.《关于筹建国防大学的方案》形成前后
4.张震再次“退二线”,再次受命
5.建校授旗
6.正式开学
第十五篇 中国维和部队在柬埔寨
1.中国政府答复联合国。同意参加这次维和行动
2.紧急受命时,战士们对柬埔寨知之甚少
3.第一批到达异国的人数只有21人
4.干的全是“体力活”
5.开创了我军长距离机动运行的先例
6.维和。他们献出了生命
第十六篇 解放军进驻香港
1.邓小平说:“我讲过,中国有权在香港驻军”
2.驻港部队全是精锐
3.军方“做好应付突发情况的准备”
4.刘华清的一封信
5.驻港部队第一次公开亮相
6.进驻香港
第十七章 建造航空母舰
1.刘华清的两个建造航母方案都落空
2.1986年:将航母“论证”提上海军议事日程
3.购买瓦良格船体所经历的曲折惊险始末
4.“回家路”走了整整四年
5.八十四年中国航母梦想成真
在线试读
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后,28日占领汉城,10月1日,南朝鲜军首先越过三八线。
同一日,朝鲜劳动党中央常委、内务相朴一禹带着金日成、朴宪永联合签名的求援信来到北京,在中南海,他们亲手把信交给了毛泽东。
信中虽然表示,一定要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为争取朝鲜人民的独立解放而斗争到底。但又说:“在目前敌人趁着我们严重的危急,不给我们时间,如果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靠我们自己的方量,是难以克服此种危机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中国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同一天,苏联党总书记斯大林给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发来一封电报。他对朝鲜局势的估计也不乐观,要求罗申尽快转告毛泽东或者周恩来:“朝鲜同志的情况变得令人绝望。”根据眼下的形势,“你们如果认为能用部队给朝鲜人以帮助,那么至少应该将五六个师迅速推进至三八线,以便朝鲜同志能在你们部队的掩护下,在三八线以北组织后备力量。中国师可以以志愿者的身份出现。当然,仍由中国的指挥员统率。
”但是,斯大林又表示,关于此事,“我没有也不打算透露给我们的朝鲜朋友,但我相信,当他们得知这一消息时,无疑感到高兴”。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里,毛泽东接到了斯大林要求中国出兵的电报和金日成的求援信。此时正是共和国一周年国庆,北京一派节日气氛。当晚,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进行讨论。中央书记处五大书记,除任弼时因病未出席外,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都参加了。结果,会议出人意料地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些人主张出兵朝鲜,一些人说我们刚刚全国解放,难以再与强敌进行一次战争。但毛泽东主张出兵,并且这一想法得到周恩来的支持。会议一直开到天亮,仍然没有结果,准备第二天接着开。
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多数同志认为,出兵朝鲜非同小事,应慎重行事,受毛泽东器重并准备委以统兵重任的林彪也明确表示不赞成出兵朝鲜。
据雷英夫回忆,在军委常委的一次会议上,林彪说过,为了拯救一个几百万人口的朝鲜,而打烂一个五亿人口的中国有点划不来。我军打蒋介石国民党的军队是有把握的,但“能否打得过美军很难说”。最好不出兵,如果真要出兵,那也只能是“出而不战”,屯兵于朝鲜北部,视情况而定,“能不打就不打,这是上策。”结果,他在会上称病不能带兵出征。
但是,周恩来不同意林彪的看法。他说:“现在已不是我们要不要打的问题,而是美国逼着我们非打不可。朝鲜政府又一再请求中国出兵,我们怎能见死不救。’’而且,周恩来相信,我们的战争是正义的,而正义的战争一定会胜利。
由于得到周恩来的支持,10月2日凌晨2时,毛泽东指示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高岗、邓华:边防部队应提前结束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出动,按原定计划与新的敌人作战”。并且令高岗来北京面商朝鲜局势。为了保家卫国,13兵团所部4个军、3个炮兵师、一个高射炮团,立即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分别集结在鸭绿江畔的3个渡口,只待一声令下,26万人马就立即出动,奔赴十万火急的朝鲜战场。
第二天,金日成再次请求中国出兵。
10月4日下午,西安机场突然飞来一架苏式民航飞机。随即,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彭德怀接到通知:“立即上飞机,一分钟也不准停留。”他紧急乘这架飞机飞往北京。
此时,彭德怀正在筹划大西北的开发和建设计划,并不清楚此次进京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尽管他也猜测到了可能与出兵朝鲜有关,但考虑到13兵团是四野主力,要率兵出征那也是林彪的事,不会点他彭德怀的将。
4点多钟.彭德怀到达北京。
一辆小汽车开来,直接把他从机场接往中南海,参加当天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主要是讨论出兵朝鲜的问题。他一进门,周恩来说:“政治局会议3点钟开始了,来不及等你。”彭德怀入座后,有人告诉他,当毛泽东主席让大家着重摆摆出兵的不利情况以后,他讲了这样一段话:“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样说,心里也难过。”但是,彭德怀刚到,未发言,内心想是应该出兵,救援朝鲜。
散会后,中央管理科的人员把他送到北京饭店。
当晚,彭德怀怎么也睡不着,开始以为是沙发床自己睡不习惯,搬在地毯上,也睡不着。他睁着眼睛,思绪翻滚,想着美国占领朝鲜与我隔江相望,威胁我东北;又控制我台湾,威胁我上海、华东。它要发动侵华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老虎是要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决定于它的肠胃,向它让步是不行的。它既要来侵略,我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国主义见过高低,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是困难的。如果美国决心同我作战,它利速决,我利长期;它利正规战,我利于对付日本那一套。我有全国政权,有苏联援助,比抗日战争时期要有利得多。为本国建设前途来想,也应当出兵。为了扩大社会主义阵营威力也要出兵。“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危急,我们站在旁边看,怎样说心里也难过。”我把主席的一句话,反复念了几十遍,突然爬了起来,说:“出兵援朝是正确的,是必要的,是英明的决策,而且是迫不及待的。”
……P76-P78
同一日,朝鲜劳动党中央常委、内务相朴一禹带着金日成、朴宪永联合签名的求援信来到北京,在中南海,他们亲手把信交给了毛泽东。
信中虽然表示,一定要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为争取朝鲜人民的独立解放而斗争到底。但又说:“在目前敌人趁着我们严重的危急,不给我们时间,如果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靠我们自己的方量,是难以克服此种危机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中国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同一天,苏联党总书记斯大林给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发来一封电报。他对朝鲜局势的估计也不乐观,要求罗申尽快转告毛泽东或者周恩来:“朝鲜同志的情况变得令人绝望。”根据眼下的形势,“你们如果认为能用部队给朝鲜人以帮助,那么至少应该将五六个师迅速推进至三八线,以便朝鲜同志能在你们部队的掩护下,在三八线以北组织后备力量。中国师可以以志愿者的身份出现。当然,仍由中国的指挥员统率。
”但是,斯大林又表示,关于此事,“我没有也不打算透露给我们的朝鲜朋友,但我相信,当他们得知这一消息时,无疑感到高兴”。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里,毛泽东接到了斯大林要求中国出兵的电报和金日成的求援信。此时正是共和国一周年国庆,北京一派节日气氛。当晚,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进行讨论。中央书记处五大书记,除任弼时因病未出席外,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都参加了。结果,会议出人意料地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些人主张出兵朝鲜,一些人说我们刚刚全国解放,难以再与强敌进行一次战争。但毛泽东主张出兵,并且这一想法得到周恩来的支持。会议一直开到天亮,仍然没有结果,准备第二天接着开。
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多数同志认为,出兵朝鲜非同小事,应慎重行事,受毛泽东器重并准备委以统兵重任的林彪也明确表示不赞成出兵朝鲜。
据雷英夫回忆,在军委常委的一次会议上,林彪说过,为了拯救一个几百万人口的朝鲜,而打烂一个五亿人口的中国有点划不来。我军打蒋介石国民党的军队是有把握的,但“能否打得过美军很难说”。最好不出兵,如果真要出兵,那也只能是“出而不战”,屯兵于朝鲜北部,视情况而定,“能不打就不打,这是上策。”结果,他在会上称病不能带兵出征。
但是,周恩来不同意林彪的看法。他说:“现在已不是我们要不要打的问题,而是美国逼着我们非打不可。朝鲜政府又一再请求中国出兵,我们怎能见死不救。’’而且,周恩来相信,我们的战争是正义的,而正义的战争一定会胜利。
由于得到周恩来的支持,10月2日凌晨2时,毛泽东指示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高岗、邓华:边防部队应提前结束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出动,按原定计划与新的敌人作战”。并且令高岗来北京面商朝鲜局势。为了保家卫国,13兵团所部4个军、3个炮兵师、一个高射炮团,立即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分别集结在鸭绿江畔的3个渡口,只待一声令下,26万人马就立即出动,奔赴十万火急的朝鲜战场。
第二天,金日成再次请求中国出兵。
10月4日下午,西安机场突然飞来一架苏式民航飞机。随即,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彭德怀接到通知:“立即上飞机,一分钟也不准停留。”他紧急乘这架飞机飞往北京。
此时,彭德怀正在筹划大西北的开发和建设计划,并不清楚此次进京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尽管他也猜测到了可能与出兵朝鲜有关,但考虑到13兵团是四野主力,要率兵出征那也是林彪的事,不会点他彭德怀的将。
4点多钟.彭德怀到达北京。
一辆小汽车开来,直接把他从机场接往中南海,参加当天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主要是讨论出兵朝鲜的问题。他一进门,周恩来说:“政治局会议3点钟开始了,来不及等你。”彭德怀入座后,有人告诉他,当毛泽东主席让大家着重摆摆出兵的不利情况以后,他讲了这样一段话:“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样说,心里也难过。”但是,彭德怀刚到,未发言,内心想是应该出兵,救援朝鲜。
散会后,中央管理科的人员把他送到北京饭店。
当晚,彭德怀怎么也睡不着,开始以为是沙发床自己睡不习惯,搬在地毯上,也睡不着。他睁着眼睛,思绪翻滚,想着美国占领朝鲜与我隔江相望,威胁我东北;又控制我台湾,威胁我上海、华东。它要发动侵华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老虎是要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决定于它的肠胃,向它让步是不行的。它既要来侵略,我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国主义见过高低,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是困难的。如果美国决心同我作战,它利速决,我利长期;它利正规战,我利于对付日本那一套。我有全国政权,有苏联援助,比抗日战争时期要有利得多。为本国建设前途来想,也应当出兵。为了扩大社会主义阵营威力也要出兵。“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危急,我们站在旁边看,怎样说心里也难过。”我把主席的一句话,反复念了几十遍,突然爬了起来,说:“出兵援朝是正确的,是必要的,是英明的决策,而且是迫不及待的。”
……P76-P78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