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196224
本书全面回顾了100年来化学武器的兴衰。集中介绍了一个世纪以来化学战历史与化学武器发展概况、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重点梳理了曾作为化学武器研究、使用的化学毒剂的理化性质、毒理学性质和安全防护距离等信息;综合分析了防御化学武器的四道屏障——侦察、防护、洗消和救治等技术与装备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分析了《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履约*进展与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化学武器威胁(包括化学恐怖威胁)仍将长期存在;系统介绍了销毁化学武器的主要技术与方法,以及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销毁处理现状。本书参考文献丰富新颖,对促进国家核生化安全有积极推动作用。
本书可供各级政府部门的核生化管理与应急救援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从事防化装备研制与管理、部队教学与训练、国际军控等领域人员使用;此外,还可作为普通民众增加核生化防护知识、提高自身安全防护能力的科普读物使用。
一、化学战简史与化学武器
二、化学毒剂
三、化学武器防御
四、国际化学军控条约与化学武器销毁技术
第一篇化学武器与化学战
第一章初露锋芒的化学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化学战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第二节 伊普尔的黑暗之日——最早的毒气战
第三节 炮弹逐步取代了钢瓶
第四节 攻击目标从呼吸道转向皮肤
第五节 协约国对德国进行化学战
第六节 化学武器的初期发展
第七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关化学武器的几组数字
第八节 化学武器之父——德国哈伯教授
第二章有机磷神经性毒剂的发现
第一节 施拉德尔博士的意外发现
第二节 G类毒剂的3个典型代表
一、塔崩
二、沙林
三、梭曼
第三节 后来居上的V类毒剂
第四节 神经性毒剂诺维乔克
第三章化学武器的分类与发展
第一节 化学武器的分类
一、化学炮弹
二、化学火箭弹
三、化学航空炸弹
四、化学地雷
五、化学手榴弹
六、导弹化学弹头
七、化学航空布洒器
八、毒烟弹
第二节 化学武器的杀伤作用
一、化学武器的战斗效能
二、毒剂的分散方式及其伤害形式
三、化学武器致伤特点
四、影响化学武器效果的外部因素
第三节 二元化学武器的崛起
一、一个由来已久的设想
二、进退维谷的选择
三、二元化学武器的利与弊
四、二元化学武器的新发展
第四节 投掷系统的密集化、远程化和精确化
第五节 超级大国的超级化学武库
一、美俄一贯重视化学武器的作用
二、完整配套的化学战体制
三、威力巨大的化学武器储备
四、美国和俄罗斯化学武器宣布情况
第六节 其他国家的化学武器历史状况
一、美俄之外其他《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缔约国化学武器宣布情况
二、我国周边其他国家化学武器能力状况
第四章形形色色的分散和使用技术
第一节 爆炸分散与弹药小型化
第二节 高温燃烧和低温燃烧
第三节 喷洒与布撒
第四节 奇妙的微胶囊技术
第五节 毒剂的配伍使用
一、冬季配方
二、胶黏配方
三、特殊用途的配方
第五章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中的化学战
第六章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化学战
第一节 日本化学武器研制的发起
第二节 毒气岛——大久野岛
第三节 日本为侵华战争所做的化学战准备
第四节 日本在侵华战争中使用的化学武器
一、化学炮弹
二、化学迫击炮弹
三、化学航空炸弹
四、化学毒烟筒
第五节 “九一八事变”与卢沟桥事变
第六节 日本侵华战争中化学武器的使用
第七节 日军化学战实例之一——1938年7月山西曲沃
第八节 日军化学战实例之二——1939年3月江西修水
第九节 日军化学战实例之三——1942年5月河北省北疃惨案
第十节 小结
第七章美国侵略越南战争中的化学战
第一节 人员杀伤剂(包括失能剂和致死剂)的使用
第二节 刺激剂的使用
第三节 植物杀伤剂的使用
第四节 美国使用橙剂的后患
第八章伊拉克与伊朗战争中的化学战
第一节 伊拉克和伊朗的化学战准备与实施
第二节 巴士拉保卫战,伊拉克首用化学武器
第三节 伊朗指控伊拉克使用化学武器
第四节 马季农群岛保卫战,伊拉克使用航空化学武器
第五节 法奥保卫战,伊朗进行化学反击
第六节 伊拉克的化学武器
第九章当今化学武器的威胁
第一节 储存化学武器数量依然庞大
一、俄罗斯尚有11 000t化学武器未被销毁
二、美国尚有2 800t化学武器未被销毁
三、美俄申请延长化学武器销毁最后期限
第二节 化学武器的扩散严重
一、举世关注的化学武器扩散趋势
二、化学武器扩散的原因初探
三、化学武器扩散的深远影响
第三节 化学武器的非战争使用
一、不断增大的化学武器非战争使用的可能性
二、化学武器非战争使用的范围及方式
三、化学武器非战争使用的特点
四、化学武器非战争使用的防护及对策
第四节 现代科技发展可能出现新的毒剂
一、对新一代毒剂提出的要求
二、生化毒剂及其可能性
三、新兴技术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篇化 学 毒 剂
第十章化学毒剂概述
第一节 化学毒剂的分类
一、窒息性毒剂
二、糜烂性毒剂
三、血液中毒性毒剂
四、神经性毒剂
五、失能剂
六、刺激剂
七、毒素
第二节 有毒工业化学品
第三节 本书化学毒剂的信息说明
第十一章窒息性毒剂
第一节 概述
一、一般信息
二、毒理学
三、性质
四、附加危害
五、防护
六、医疗
七、死者管理
第二节 毒剂介绍
一、氯气(Cl)
二、光气(CG)
三、双光气(DP)
四、三光气
五、氯化苦(PS)
六、全氟异丁烯(PFIB)
第十二章糜烂性毒剂
第一节 概述
一、一般信息
二、毒理学
三、性质
四、附加危害
五、防护
六、医疗
七、死者管理
第二节 毒剂介绍
一、芥子气(H)
二、路易氏剂(L)
三、芥路混合剂(HL)
四、氮芥子气1(HN1)
五、氮芥子气2(HN2)
六、氮芥子气3(HN3)
七、倍半芥子气(Q)
八、氧芥子气(T)
九、光气肟(CX)
第十三章血液中毒性毒剂
第一节 概述
一、一般信息
二、毒理学
三、性质
四、附加危害
五、防护
六、医疗
七、死者管理
第二节 毒剂介绍
一、氰化氢(AC)
二、氯化氰(CK)
三、砷化氢(SA)
第十四章神经性毒剂
第一节 概述
一、一般信息
二、毒理学
三、性质
四、附加危害
五、防护
六、洗消
七、医疗
八、死者管理
第二节 G类毒剂的典型代表
一、塔崩(GA)
二、沙林(GB)
三、梭曼(GD)
四、环沙林(GF)
第三节 后来居上的V类毒剂
一、阿米通(VG)
二、维埃克斯(VX)
三、O异丁基S(2二甲氨基乙基)甲基硫代磷酸酯(VR)
四、O乙基S(2二乙氨基乙基)甲基硫代膦酸酯(VM)
五、O乙基S(2二甲氨基乙基)甲基硫代膦酸酯(Vx)
第四节 诺维乔克类毒剂
一、氟磷酸二氯代亚甲氨基甲基酯
二、氟磷酸氟氯二取代亚甲氨基甲基酯
三、氟磷酸二氟代亚甲氨基甲基酯
四、其他几个诺维乔克类毒剂的结构式
第十五章失能剂
第一节 概述
一、一般信息
二、毒理学
三、性质
四、附加危害
五、防护
六、医学
七、死者管理
第二节 猫怕老鼠和“蓝天作业”
第三节 毕兹(BZ)——一个并不理想的失能剂
毕兹
第四节 寻找仍在继续
一、麦角酰二乙酰胺(LSD)
二、芬太尼
三、舒芬太尼
四、EA3834
五、EA3443
六、EA 3580A
第十六章刺激剂
第一节 概述
一、一般信息
二、毒理学
三、性质
四、附加危害
五、防护
六、医学
七、死者管理
第二节 早期的刺激剂
一、氰溴甲苯(CA)
二、二苯氯胂(DA)
三、二苯氰胂(DC)
第三节 催泪大王——苯氯乙酮(CN)
苯氯乙酮
第四节 高效喷嚏粉亚当氏剂(DM)
亚当氏剂
第五节 超级刺激剂西埃斯和西阿尔
一、西埃斯(CS)
二、西阿尔(CR)
第六节 天然刺激剂辣椒素(OC)
辣椒素
第七节 不能低估刺激剂的危险性
第十七章化学武库中的天然毒物
第一节 概述
一、一般信息
二、毒理学
三、性质
四、附加危害
五、防护
六、医疗
七、死者管理
第二节 毒蛋白蓖麻毒素(W剂)
一、概述
二、毒理学与病程
三、作为杀伤性物质的使用
四、蓖麻毒伞
第三节 海藻毒素
一、概述
二、石房蛤毒素
毒理学
第四节 肉毒杆菌毒素(X剂)
一、概述
二、毒理学与病程
三、作为杀伤性物质的使用
第五节 真菌毒素
一、概述
二、T2真菌毒素
毒理学
第六节 相思豆毒素
毒理学
参考文献
第三篇化学武器防御
第十八章化学侦察
第一节 概述
一、几个基本概念
二、化学侦察发展简史
第二节 侦察装备性能要求
一、检测能力
二、检测器性能要求
三、小结
第三节 离子迁移谱技术
一、离子迁移谱(IMS)技术概述
二、优缺点
三、现有IMS检测器
四、IMS检测器性能比较
第四节 火焰光谱技术
一、火焰光谱检测技术概述
二、优缺点
三、现有火焰光谱检测器
四、火焰光度检测器性能比较
第五节 红外光谱技术
一、红外光谱技术概述
二、优缺点
三、现有红外检测器
四、红外光谱分析检测器性能比较
第六节 拉曼光谱技术
一、拉曼光谱技术概述
二、优缺点
三、现有拉曼野外检测器
四、拉曼检测器性能比较
第七节 声表面波技术
一、声表面波技术概述
二、优缺点
三、现有声表面波野外检测器
四、SAW检测器性能比较
第八节 比色技术
一、比色法检测技术概述
二、优缺点
三、现有比色法野外检测器
四、比色法检测器性能比较
第九节 光电离检测技术
一、光电离检测技术概述
二、优缺点
三、现有PID野外检测器
四、PID检测器性能比较
第十节 火焰电离检测技术
一、火焰电离检测技术概述
二、优缺点
三、现有FID野外检测器
第十一节 核生化侦察车
一、德国狐式核生化侦察车
二、美国斯特瑞克核生化侦察车
三、日本核生化侦察车
四、美国几种综合核生化侦察系统
第十二节 纳米科技对未来化学侦察的影响
一、远程检测
二、化学毒剂侦检
三、获得化生对策的途径
第十三节 网络传感器阵列——未来发展方向
第十九章化学武器的防护
第一节 概述
一、防护装备的分类
二、化学防护简要发展过程
三、防护态势等级
第二节 早期的化学武器防护
一、第一代防毒面具:湿面罩
二、第二代防毒面具:简易防毒面罩和活性炭滤毒罐
三、防毒衣
第三节 化学防护基本原理与材料
一、过滤吸附原理
二、过滤吸附技术发展情况
第四节 呼吸道防护
一、呼吸道防护原理
二、呼吸道防护发展过程与典型器材
第五节 皮肤防护
一、皮肤防护原理
二、单兵综合防护技术原理
三、皮肤防护发展过程与典型器材
第六节 集体防护
一、技术原理
二、技术发展情况
三、集体防护典型器材
第七节 纳米科技对未来化学防护的影响
一、纳米技术蕴含的进步
二、获得防护的途径
第八节 发展趋势
一、个体防护技术发展趋势
二、集体防护技术发展趋势
第二十章洗消
第一节 概述
一、机械法
二、物理法
三、化学法
第二节 洗消剂的分类
一、水和水基洗消剂
二、非水洗消剂
三、粗乳液和微乳液
四、泡沫和凝胶
第三节 微乳液——一种多功能消毒剂载体
一、对非水基消毒剂的需求
二、微乳液洗消实验
三、结论
第四节 部分化学战剂的洗消反应机理
一、硫芥子气(HD)
二、沙林(GB)
三、梭曼(GD)
四、维埃克斯(VX)
第五节 洗消步骤与洗消装备
一、概述
二、装备洗消
三、服装和防护服洗消
四、人员洗消
第六节 大规模人员洗消原则与步骤
一、洗消原则
二、洗消流程
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事件人员洗消的分类流程
第七节 水解酶洗消化学战剂
一、战剂的水解
二、酶法洗消的早期例子
三、当前的水解酶体系
四、结论与展望
第八节 核生化水处理装备
一、核生化水处理装置作用及基本构成
二、典型核生化水处理装置
第九节 建筑物的洗消
一、概述
二、水基消毒技术——次氯酸盐
三、水基消毒技术——液态过氧化氢
四、水基消毒技术——TechXtract污染物提取技术
五、泡沫和凝胶技术——Sandia泡沫和Decon Green
六、泡沫和凝胶技术——CASCAD
七、泡沫和凝胶技术——L凝胶
八、其他相关技术
第十节 国外主要现役洗消装备性能对照
第十一节 纳米科技对未来毒剂洗消的影响
一、暴露后防护和洗消
二、暴露前防护和洗消
三、未来之路
第二十一章医学防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化学毒剂中毒的急救
一、现场急救
二、抗毒剂
三、急救针
序 言
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是在20世纪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至今已近百年。当时使用的主要是窒息性、刺激性和糜烂性毒剂,如氯气、光气、双光气、氯化苦、二苯氯胂、氰化氢、芥子气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毒剂用量达12万吨,因化学毒剂伤亡的人员约130万人。
国际社会和相关国际条约虽然明令禁止使用化学武器,如1899年和1907年的两次海牙会议,1925年《日内瓦议定书》,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国际条约成了一纸空文。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时首次用空军播撒芥子气和光气,仅在1936年的1~4月间,中毒伤亡即达到1.5万人,占作战伤亡人数的三分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欧洲战场,交战双方都加强了化学战的准备,化学武器储备达到了很高水平(据估计,战争结束时,交战国毒剂储备总量达50万吨)。各大国除加速生产和储备原有毒剂及其弹药外,并加强了新毒剂的研制。其中,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则是德国首先发明了神经性毒剂沙林和梭曼。但鉴于交战双方均有大量化学武器储备,达到了一种相对均衡状态,加上各国都对防备化学武器做了积极有效的准备,因此化学武器未能在欧洲战场得以使用。其中也不排除《日内瓦议定书》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而在亚洲战场,日本公然违反国际法,曾长期、大范围使用化学武器与生物武器屠杀中国军民,造成我军民重大伤亡。这是最典型的违犯《日内瓦议定书》的例子。
随着致死性神经性毒剂塔崩、沙林、维埃克斯等化学武器的列装,化学武器的杀伤能力大幅度提高。1948年联合国安理会常规军备委员会通过决议,将化学武器列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世界上局部战争和大规模武装冲突不断发生,其中被指控使用化学武器和被证实的有20世纪60年代美国侵略越南战争、80年代初开始的两伊战争。伊拉克和伊朗均使用了化学武器,造成了伊朗人员大量伤亡。据联合国调查,在2013年3月和8月的叙利亚内战中也使用了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与化学战的发展也推动国际社会为防御化学武器开展了深入、持久的研究。世界主要国家都把本国优秀化学、化工等领域的专家投入到有关防化的科研生产中,使得化学武器防御技术取得显著的进展。逐步形成了体系比较完备、性能可靠的针对化学武器的侦察、防护、洗消和救治等四个方面的技术与装备体系。在保护人员、装备、设施等免受化学武器的伤害与危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化学武器的广泛使用。
尽管如此,爱好和平的人民与国际社会仍持之以恒朝着禁止使用化学武器的方向努力前进,经过数十年艰辛谈判,终于在1993年1月13日于法国巴黎签署了《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要求各缔约国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化学武器。1997年4月29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正式生效,并建立了执行机构——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历经16年努力,尽管彻底销毁化学武器的最终目标在《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规定的期限内未能如期完成,但是截至2013年9月30日,已宣布的71 196吨化学武器已销毁了58 172吨,占81.71%,世界所面临的化学武器威胁明显降低。
然而,随着国际反恐形势的变化与发展,人类又面临着化学武器非战争使用或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恐怖使用的新挑战。各国政府将继续加大反化生放核恐怖威胁的力度,积极研发性能更先进、使用更方便的化学防御技术与装备。
夏治强同志等编著的《化学武器:防御与销毁》一书分为化学武器与化学战、化学毒剂、化学武器防御技术与装备、化学裁军与化学武器销毁技术等4个部分。系统介绍了化学武器与化学战近100年来的兴起、发展与衰亡;综述了曾用于化学武器研究、发展和使用的化学毒剂的物理化学与毒理学等性质,其中还涉及了部分潜在化学毒剂;详细讨论了化学武器防御四道屏障——侦察、防护、洗消与医疗救护等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当今科学技术,特别是纳米技术对防御的影响;简要评述了国际化学裁军的历史与进展,全面研究、对比分析了销毁化学武器所采用的各种技术与方法,以及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的销毁处理技术。总之,该书通过全景式、多角度的研究方式、系统梳理了100年来化学武器的兴衰和化学武器防御技术与装备的进展。
我相信本书的出版将促进防化装备与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同时也为普及化学防护知识、增强国家核生化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冀胜
2013年10月1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