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640210
内容简介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异军突起。对这一新生事物该怎么看?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本书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多维视角做了回答。总的看,互联网金融服务便捷、匹配精准、成本低廉,能够填补传统金融的一些空白,核心竞争力在于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既要尊重市场选择,鼓励探索创新,积极开展普惠服务,挖掘海量数据这座“金矿”,又要纳入金融监管,明确监管责任,创新监管方式,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目 录
章 引言
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四节 创新之处
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四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争鸣
节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的类型
第三节 争论的几个焦点问题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为什么在中国异军突起
节 技术进步推动
第二节 电子商务催生
第三节 有效供给不足
第四节 金融监管滞后
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节 服务便捷
第二节 匹配精准
第三节 成本低廉
第五章 缓解信息不对称的一把钥匙
节 信息不对称研究进展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探索
第三节 未来的发展潜力
第四节 进一步缓解信息不对称面临的障碍
第六章 火爆背后的风险与隐忧
节 风险叠加
第二节 信息泄露
第三节 跨界经营
第四节 垄断初现
第五节 放大效应
第七章 政策建议
节 因势利导,鼓励创新
第二节 纳入监管,逐步规范
第三节 探索规律,科学指导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附录
附录1 互联网金融大事记
附录2 竞争力研究综述
附录3 比较活跃的互联网金融业态
附录4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思考
附录5 抓紧把互联网金融行业组织搞起来
附录6 实施大数据战略要两手发力
附录7 论互联网对社会变革的深刻影响及其治理
附录8 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索引
前 言
2015年是我国实施博士后制度30周年,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实施博士后制度的第23个年头。
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博士后事业在探索中不断开拓前进,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工作成绩。博士后制度的实施,培养出了一大批精力充沛、思维活跃、问题意识敏锐、学术功底扎实的高层次人才。目前,博士后群体已成为国家创新型人才中的一支骨干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独特贡献。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实施博士后制度,已成为培养各学科领域高端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2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博士后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单位的骨干人才和领军人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党中央直接领导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在社会科学博士后工作方面承担着特殊责任,理应走在全国前列。为充分展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博士后工作成果,推动中国博士后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在2012年推出了《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以下简称《文库》),迄今已出版四批共151部博士后优秀著作。为支持《文库》的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已累计投入资金820余万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累计投入160万元。实践证明,《文库》已成为集中、系统、全面反映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优秀成果的高端学术平台,为调动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扩大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将共同努力,继续编辑出版好《文库》,进一步提高《文库》的学术水准和社会效益,使之成为学术出版界的知名品牌。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而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关键在人,在人才,在一批又一批具有深厚知识基础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要充分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通过自己扎扎实实的创造性工作,努力成为国家创新型人才中名副其实的一支骨干力量。为此,必须做到:
一,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灵魂所在。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要自觉担负起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神圣使命,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具体的研究工作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涉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重大原则、重要方针政策问题上,要立场坚定、观点鲜明、态度坚决,积极传播正面声音,正确引领社会思潮。
二,始终坚持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做学问。为什么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方向性、原则性问题。解决哲学社会科学为什么人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要解决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什么人从事学术研究的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观,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拿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科研成果放在首位,坚持为人民做学问,做实学问、做好学问、做真学问,为人民拿笔杆子,为人民鼓与呼,为人民谋利益,切实发挥好党和人民事业的思想库作用。这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包括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的神圣职责,也是实现哲学社会科学价值的必然途径。
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博士后事业在探索中不断开拓前进,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工作成绩。博士后制度的实施,培养出了一大批精力充沛、思维活跃、问题意识敏锐、学术功底扎实的高层次人才。目前,博士后群体已成为国家创新型人才中的一支骨干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独特贡献。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实施博士后制度,已成为培养各学科领域高端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2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博士后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单位的骨干人才和领军人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党中央直接领导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在社会科学博士后工作方面承担着特殊责任,理应走在全国前列。为充分展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博士后工作成果,推动中国博士后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在2012年推出了《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以下简称《文库》),迄今已出版四批共151部博士后优秀著作。为支持《文库》的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已累计投入资金820余万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累计投入160万元。实践证明,《文库》已成为集中、系统、全面反映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优秀成果的高端学术平台,为调动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扩大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将共同努力,继续编辑出版好《文库》,进一步提高《文库》的学术水准和社会效益,使之成为学术出版界的知名品牌。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而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关键在人,在人才,在一批又一批具有深厚知识基础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要充分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通过自己扎扎实实的创造性工作,努力成为国家创新型人才中名副其实的一支骨干力量。为此,必须做到:
一,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灵魂所在。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要自觉担负起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神圣使命,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具体的研究工作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涉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重大原则、重要方针政策问题上,要立场坚定、观点鲜明、态度坚决,积极传播正面声音,正确引领社会思潮。
二,始终坚持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做学问。为什么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方向性、原则性问题。解决哲学社会科学为什么人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要解决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什么人从事学术研究的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观,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拿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科研成果放在首位,坚持为人民做学问,做实学问、做好学问、做真学问,为人民拿笔杆子,为人民鼓与呼,为人民谋利益,切实发挥好党和人民事业的思想库作用。这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包括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的神圣职责,也是实现哲学社会科学价值的必然途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