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062525
编辑推荐
公案是中国禅宗*初把前辈祖师的言行记录下来,作为范例,用以对修行禅法者进行指示,以判断是非迷悟。 “话”是语言,“头”是根源。话头是对生命的问题追根究底,帮助修行者打破惯常的逻辑,直悟生命的本来面目。话头能对治散乱与昏沉,话头能使我们的心集中、安定,话头能使我们的心统一和入定,话头能使我们开悟。 《公案·话头》内容是圣严法师对经典、祖师语录等的精彩诠释,书后并提供其他相关参考篇章之篇目,以及关键字检索,帮助读者顺利、迅速进入圣严法师原始的著作,达到旁征博引、互相参照的目的。
内容简介
公案是中国禅宗最初把前辈祖师的言行记录下来,作为范例,用以对修行禅法者进行指示,以判断是非迷悟。话头禅是在古代中国流行的一种禅修方法,主要是训练人的心灵,通过参话头的方式使内心获得宁静和专一,进入定境,开发智慧。《公案·话头》内容是圣严法师对经典、祖师语录等的精彩诠释,有助于引领读者在生活中灵活地善用禅法,积极经营人生,开创内在无私的慈悲与无我的智慧。《公案·话头》内容易懂、健康,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层次,教育有程度的社会大众,都能分享。
目 录
公案
话头·公案·机锋·转语
疑心与疑情
普通的疑心
禅修的疑情
拈花微笑
拈花微笑的故事
拈花微笑是宋朝以来的传说
拈花微笑是禅宗常见的公案
绝处逢生
梅子熟了
梅子怎么熟的
机锋不在字面
即心即佛
非心非佛
信心十足
祖师箴言
省力处
宗乘七个样子
大慧禅师语录十五则
圣严识
实践指南
六祖坛经的思想
提要
《六祖坛经》的思想系统
《六祖坛经》里的般若思想
《六祖坛经》里的《涅槃经》和《维摩经》思想
《六祖坛经》里所见其他经典的思想
《六祖坛经》的心理实践
《六祖坛经》的生活实践
话头·公案·机锋·转语
疑心与疑情
普通的疑心
禅修的疑情
拈花微笑
拈花微笑的故事
拈花微笑是宋朝以来的传说
拈花微笑是禅宗常见的公案
绝处逢生
梅子熟了
梅子怎么熟的
机锋不在字面
即心即佛
非心非佛
信心十足
祖师箴言
省力处
宗乘七个样子
大慧禅师语录十五则
圣严识
实践指南
六祖坛经的思想
提要
《六祖坛经》的思想系统
《六祖坛经》里的般若思想
《六祖坛经》里的《涅槃经》和《维摩经》思想
《六祖坛经》里所见其他经典的思想
《六祖坛经》的心理实践
《六祖坛经》的生活实践
在线试读
问:什么是话头禅?它如何与大疑情有关?答:“话头”就是你追问自己一个问题作为修行的一种方法。“话”是语言,“头”是根源。当我们应用话头修行,就是尝试要找出在还未用到话或文字或符号的描述之前,“那是什么?”在开始修行时,是没有疑情可言的,只有在你很好地掌握这个修行方法,你才能产生疑情;当你的修行愈来愈有力时,便会成为大疑情了。在这种情况下,你就不会意识到你的身体、世界或一切;只有一样东西存在,即是问题——大疑情。当人们有了真正的大疑情,假如他们又是利根者,那么不论是否有师父在旁指导,他们都可能获得开悟;但对于那些钝根的人,必须有明师,否则他们甚至可能掉入魔境。大疑情之可能生起,只有当这话头所问的问题对他们是重要的,而且他们也很认真地去修行话头。对于那些不认真、不热切于追寻生死问题,或什么是本来生命之答案的人,假如他又自以为他的生活过得很好,而且也没有真正理会到他未生前是什么,或者他死后将成为什么,对于这种人,不论他们如何尝试追问那些话头的问题,如“我是谁?”他们就很可能不会产生疑情。因为这个问题对他并不重要。古话说:“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在你未开悟之前,你必须要修行到你基本上已放下了一切执着的程度,不妨说:一丝不挂,也即是完全赤裸。但实际上,即使一个人已完全赤裸了,还是会有很多东西在他内心里,一个人必须修到没有任何一物存在于内心,他才能用话头修行得力。问:一个人需要用语言来问问题吗?文字可能会导致机械化的重复吗?答:肯定的,你需要应用语言。如果你不用语言来问问题,你只是坐在那边,睁大着眼睛,而不能产生疑情。我们必须有一些东西掌握住以便发挥我们的力量;而话头便是我们所要把握的东西了。如果我们没有东西掌握住,那么便无法集中我们的心,于是疑情便没有生起的基础。比如说:话正像篮子里一根很长又纠缠着的线,而你并不知道它有多长。你握住线的一头,尝试得到它的另一端,希望知道那是什么。你做什么呢?你不断地拉着那根线。在线的另一端,有一个弹簧发条,因此要得到另一头,你必须继续不断地拉它,即使是你只停息一会儿,也不能放下你握住的线,否则它又将全部被拉回去了。你必须发挥你的力量,不放弃,不断地拉,你不可以失去信心或泄气,并不可追问:为什么我还未见到线的另一端?你唯有继续不断地拉、拉、拉。终于,你得到了线的另一端,而你发现,原来并没有东西在那边。这看起来似乎是愚蠢的。开始并没有东西在那边,你发现线的一端,并不断地拉,直到你获得另一头,又发现那边也没有东西。为什么要拉它呢?这不是愚蠢,这个过程便是方法。在你未通过这个过程、在你未采用这个方法时,你的内心是混乱的,你的智慧尚未显露;但你经过了这个过程后,你的智慧便显发了。问:我们可以完全不用话头来参禅吗?毕竟在印度并没有人听过“话头”这个名词。从菩提达摩到六祖,甚至七祖,人们也不知道什么是话头。为什么直到宋朝时,话头的方法才被提倡?如果我们现在也不用任何话头修行,可以哟?答:可能自从宋朝以来修行人的心较为散漫,他们有很多的意见和观念,若不应用话头,便会非常困难。给你一个话头去修或参,正如以针线把你的嘴巴缝起来,使你不能够开口说话,这时有一个人从你的背后打你,问你:“你叫什么名字?”你要喊出来,想说话,但你不能开口。应用话头就是阻挡住、关闭你的口,并且连你的心也被密封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你找出所问的答案,可能就有一个不同的情景出现了。
……P19-25
……P19-25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