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1076806丛书名: 中华思想经典
佛教如何“征服”了中国,佛教传入中国思想大争论全纪录——《弘明集》
一.当下佛教在普通民众中的影响力持续上升,读者对佛教经典和佛教历史的兴趣也随之增加。《弘明集》为佛教中国化**读本,全面展现佛教在中国*初五百年的成长过程。
二.《弘明集》讨论的世界本质与生命存在等众多抽象哲学问题,包括书中展现的儒释道三家的精致逻辑论辩,可以纠正部分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只重实用,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偏见。
三.本书虽多讨论哲学问题,却具有六朝骈文多引典故、文采富丽的特色,可当作优美的诗化哲学散文来读。作者多年研究《弘明集》,对书中涉及的众多典故一一出注,大大方便了读者。
佛教今天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在初传入中国的五百年间,佛教与中国本土思想在融合过程中曾激烈冲撞,留下众多极富思辨智慧的宝贵遗产,《弘明集》便是对这一过程的生动记录。《弘明集》是中国佛教历史上部护法弘教的文献汇编,也是一部充分反映我国汉末至魏晋南朝期间哲学社会思潮风貌的著作。书中各篇作者多为当时帝王重臣,社会精英和高僧大德,这些人的思想论辩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域外传入的佛教与中国本土的儒家及道家思潮相互冲突激荡的生动历史,是我国历史上佛教思想与华夏本土文化交流融合的生动画面记录,很多争论主题如“在家出家”“神灭神不灭”等,至今仍能激发人们深沉的思考。
前言
弘明集序
牟子理惑论
喻道论
明报应论
三报论
达性论
释《达性论》
新论·形神
明佛论
难神灭论
难神灭论
答曹录事《难神灭论》
形尽神不灭
与顾道士书
难顾道士《夷夏论》
灭惑论
答宋文皇帝赞扬佛教事
大梁皇帝敇答臣下神灭论
奏沙门不应尽敬
代晋成帝沙门不应尽敬招
沙门不敬王者论
弘明集后序
弘明集序
【题解】
本篇载于《弘明集》卷一,是南朝梁代高僧僧祜(445-51
8)为《弘明集》所作的序言。在序言中僧祜记述自己编撰该书的宗旨:“夫道以人弘,教以文明,弘道明教,故谓之《弘明集》。”并对《弘明集》编撰时选择材料和安排体例的原则予以说明。
夫觉海无涯,慧镜圆照。化妙域中,实陶铸于尧舜;理擅系表,乃埏埴乎周孔矣。然道大信难,声高和寡。须弥峻而蓝风起,宝藏积而怨贼生。昔如来在世,化震大千,犹有阴魔蓄忿.六师怀毒,况乎像、季,其可胜哉!
【注释】
①域中:寰宇间,国中。《老子》:“域中有四大,而王处其一焉。”
②系表:言辞之外。《晋春秋》苟粲同:“立象以尽慧,非通乎象外者也;系辛以尽言,非言乎系表者也。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固蕴而不出矣。”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