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5538044
序言一
吴祖强
姚恒璐博士写了一本关于本世纪即20世纪以来的现代音乐创作技法和一些分析音乐作品新理论的书,要我为他写个“引言”。我对于本世纪称为现代音乐的许多作品以及新的分析方
法都缺乏仔细研究,因而对他的这本书本身实在不具备足够发言条件,只能说一点书外的话。
人们在谈论如何对待某种艺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时,*多涉及的话题往往是继承与发展,音乐艺术自不例外。音乐的将来尚属于未知范畴,人们不妨表达各自的希冀,但即使极具威望的音乐家也难确切讲述还很模糊的他日景况。音乐艺术的过去则主要指历史长期累积下来的丰富音乐遗产,尤其是流传迄今的历代音乐作品及其相关写作技法和演绎手段。经过久远实践与时间的无情筛选,留下来的基本上是曾为当时也为后代所认可的佳作名篇,这是理应好好继承的既属于音乐界也更是属于全民的宝贵音乐艺术财富,是作为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题较为复杂的是究竟该如何看待那些既还不能认为已可简单便归入“过去”,又并不应已全然作为就是“未来”端倪的,在音乐艺术方面当代的开拓、变化、探索、尝试的努力?尤其是在我们中国。就世界范围而言,音乐作为专业艺术门类获得辉煌进展并且产生全球影响,欧洲的音乐家为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几个世纪以来他们在这个领域一直走在前列。19世纪音乐艺术已达到了几乎是难以逾越的高峰,另辟蹊径以开展新局面便成为又一代音乐家,特别是兼具勇气与才华的作曲家们的奋斗目标。在法国印象派大作曲家德彪西之后,也即是自本世纪初以来,被称作现代音乐的诸多流派新作陆续出现,连同其创新技法,在世界乐坛上逐渐产生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各种争议。这原不奇怪,而在不同地域如前苏联某个时期且注入强烈政治因素,把艺术问题夸大为政治斗争,则增添了许多麻烦。在我国,五十年代起在这个问题上前苏联观点占主导地位,六十、七十年代“革命样板戏”及“文化大革命”时期更变本加厉,与国际乐坛现代音乐发展的联系几乎处于是完全隔绝状态,直至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情况才有了改变,但已过去了好几十年。
现今已是本世纪的*后一年,谢天谢地总算在这个世纪的*后二十年国家的各个方面都先后进入了正常轨道。音乐方面也终于敞开了门户,通过日益频繁的交流,开扩了视野,增强了信息,我国的作曲家,尤其是年轻一代对艺术创新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已显示了可喜成就,引起国际乐坛的关注。音乐家们对于本世纪音乐创新的一切作为也得以认真地进行探讨分析,以促进我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为世界音乐艺术的继续前进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姚恒璐博士赴英国留学多年,在利兹大学音乐系主修作曲及音乐分析。留学期间对20世纪现代音乐的各个流派代表作品有较多接触,并系统学习了本世纪出现的许多新的音乐分析方法。回国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开设了现代音乐分析课程,填补了学院的一个重要空白。鉴于前面所说我国特殊的历史情况,为能多了解本世纪现代音乐发展脉络,教学中的系统讲授很有必要。世界上对现代音乐的探索、尝试的看法见仁见智,我国也是如此。观点的分歧我想主要是因为现代音乐不少作法与群众早已习惯的传统音乐差别越来越大,音乐上的美学见解也很不相同,变异较多,看来孰是孰非,调整变化,来日方长。不过,音乐虽可有各自喜好,毕竟还是希望听众逐渐增多而非日益减少,艺术的发展也更多还得顺其自然,道路也应该越走越宽。人们既已创造了辉煌的过去,也必能继续创造灿烂的未来。而在历史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切探索、尝试永远都是促使进步的推动力和必要手段,*不可以反遭轻率压制,更不应随意被扼杀。
帮助专业音乐工作者增加对本世纪现代音乐已做出的努力的较深入理解,有利于认真学习、研究,使我们自己的这方面实践可以有更多思考、借鉴。姚恒璐博士的这本书对此将会起到有益作用。
音乐艺术的继续蓬勃发展是全世界各国音乐家的共同职责,愿即将来临的新世纪能为音乐家提供创新的良好环境和获得丰硕成果的较多机会。
1999年2月17日
于中央音乐学院
《二十世纪作曲技法分析(修订版)/“作曲技术理论”丛书》通过分析一些具有代表性曲家的典型作品,学习研究当前世界上已经规范化的分析方法学;通过展示原作的曲谱及分析图表,认识不同技法、风格的音乐作品的组织结构。
《二十世纪作曲技法分析(修订版)/“作曲技术理论”丛书》还从作曲技法的演变过程中,选取代表性作曲家的一些典型的小、中型作品作为谱例。
对于《二十世纪作曲技法分析(修订版)/“作曲技术理论”丛书》的写作宗旨,笔者还有以下一些构想。
首先,20世纪音乐分析是对本世纪所产生的某些具体音乐分析的学习。上述分析方法本身产生于20世纪,学习的初阶段需要追溯到一些古典、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以便于学习者理解某些现代音乐作品同传统音乐作品的继承关系。
其次,20世纪音乐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本世纪的近现代音乐作品,通过学习和分析实践,学习乾应当在理论上理解上述音乐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会“对症下”,根据不同类型的作品,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对此,每一章中的实例分析都带有对某类分析手法的实证意义。
《二十世纪作曲技法分析(修订版)/“作曲技术理论”丛书》在著述中想表达的另一层含义是,在分析方法上不拘泥于某一固定的分析形态,主张跨风格、跨技法的多重思维,拉近分析途径与音乐创作实践之间的关系。
目录
序言一 吴祖强
序言二 杨儒怀
前 言
章 主题——动机的材料分析
节 拉多夫·莱蒂对贝多芬《悲怆奏鸣曲》所作的主
题_——动机分析
第二节 分析德彪西的钢琴曲《被淹没的教堂》
第三节 勋伯格关于主题——动机的作曲技法和分析理论
第四节 实例分析
一、贝多芬《第28钢琴奏鸣曲》中的“主题——动机”贯穿手法
二、对斯克里亚宾的钢琴小品《色调的微差》的分析
第二章 申克式图表的分析
节 旋律的缩减与音级的概念
第二节 完整部分中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 和声关系
第四节 声部进行——对位与数字低音
第五节 结构的延伸
第六节 对巴赫《C大调前奏曲》的比较分析
第七节 萨尔则的后申克式的分析
一、申克本人分析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二、凯兹对申克式分析的评论要点
三、萨尔则分析理论的意义和例示
第八节 实例分析
一、对斯克里亚宾的四首钢琴小品之三《色调的微差》的分析,
(比较前章所作的动机分析)
二、肖邦的《前奏曲》
三、约翰.麦克凯布的《三首钢琴即兴曲》之一
四、巴托克的《八首钢琴即兴曲》之一
五、亨德米特的《调性游戏》中的《前奏曲》和《后奏曲》
六、R·哈里斯的钢琴小组曲之二《可悲的消息》、之四《入睡》
第三章 非调性的十二音序列分析与音级集合分析
节 十二音序列的分析
一、十二音序列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概念
二、十二音原形序列的设计
三、对十二音序列作品的实例分析
第二节 十二音音级集合的分析
一、阿伦·福特的《音级集合的原形与函量表》
二、P.c集合的简便计算
三、实例分析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