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60172
本书采用特殊的写作方式,以身边人的亲身经历,来描述环境变化对形形色色大众生活的影响。
在经历了三十多年快速的经济增长之后,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绿色转型,而城市正是这场历史性转变的主角。该书在中国当前这一关键时刻面世。本书采用微观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家庭、企业、各层级政府的行为选择,以及千千万万这样的个体行为如何汇集成影响城市绿色转型的关键性力量。本书的分析框架将改变我们对城市演变与环境质量之间是如何互动的认识。
全书采用了创意性的写作方式,将经济学理论通过人们身边的故事表达出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本书适合城市发展和环境领域的政策制定者、学者以及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阅读。
总序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篇
中国城市环境污染的形成机制及空间图景
第二章“中国制造”
第三章
城市移民
第四章
城市中的郊区化
第五章
城市中的私家车需求
第二篇
中国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绿色城市”需求
第六章
日益渴望蓝天和规避健康风险
第七章
环境需求上升的客观证据
第三篇
如何增强中国各级政府改善环境质量的动力
第八章
中央政府为何选择绿色转型
第九章
地方政府是否会发展绿色城市
第十章
结论
技术附录
致谢
引 言
吴先生今年38岁,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博士。他出生在河南,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就一直留在北京,现在是一家大型国有建筑设计公司的部门高管,收入颇丰。他的妻子在北京的一家三甲医院工作,也很稳定。他们有一个5岁的女儿。正如中国城市中很多年轻夫妻一样,为了能让女儿舒适地成长,他们在女儿出生前就购置了一套房产和一辆私家车。
要说吴先生目前的生活质量,的确远远超过了他父母当年的境况。30多年前,吴先生父母那一代大学毕业生,分配工作之后最多在工作单位得到一间住房(而且是租住的),甚至只能得到集体宿舍中的一个床位。只能拿着政府部门发放的购物券买到基本口粮和很少一点肉食与食用油。在衣着上,一年只能添置一两件衣服,因为一年只能领到十几尺用来购买纺织品的布票。如果能骑上一辆自行车,那就会让那些参加工作的老同学非常羡慕了。因为不但要攒够买车的钱,还要弄到不易得到的购车券,才能买到自行车。
但吴先生所面临的困扰也是他的父母未曾经历过的。如果他的工作业绩没有达标,就会被降薪,或者得不到提拔的机会。当他感觉不舒服时,比如北京糟糕的雾霾引发了咳嗽甚至气管炎,他也不得不坚持工作,因为公司中的竞争压力很大。在饭店吃饭时,他非常小心,因为他在网络上看到很多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新闻,比如变质的食材、激素超标的鸡肉,甚至假的羊肉。他在家里是“上有老,下有小”:必须提早为父母的退休打算,因为父母的退休金很低,也没有很好的医疗保障;还必须提前计划女儿上学的事情。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确带给这些年轻的城市父母更多的焦虑。好学校实在太稀缺了,这使得每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都感到很大的压力。每次谈起这些让他焦虑的事情,吴先生都表示在考虑是否移民到加拿大或者美国。
在中国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还面临着高房价的困扰。冯女士从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一家大型房地产公司。前十年火爆的房地产市场的确给她的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但从个人生活的角度考虑,她还是切实感受到北京高昂的房价带来的压力。她全家目前还租住在西城区一套很小的老旧房子里。她算了一下,如果要买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她和她丈夫还得持续存款10~15年。冯女士的工作压力也很大,经常调侃她的工作模式是“5 2,白加黑”,就是一周工作五个工作日,再加两天周末;而且不仅白天要干活,晚上还要加班到深夜。这些额外的加班实际上是自觉自愿,没有加班费的,可是她必须这么“自觉”,因为一旦她的业绩落在其他同事后面,她也很有可能面临降薪或离职。
冯女士每周的工作时间肯定比一般的欧洲人要长。事实上,比较中国与西欧国家一些城市的居民生活会很有意思。中国城市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城市污染和生活压力急剧加重。欧洲的许多城市相对更绿色,居民也有更加充足的闲暇时间去享受生。
中国过去30余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是近些年来经济状况糟糕的美国和西欧国家所望尘莫及的。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平均超过10%,贫困人口占比从84%下降到13%。虽然仍有数以百万计的穷人生活在中国的农村地区,但是他们正在脱离贫困。在1959~1961年间发生的三年大饥荒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已是遥远的历史。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提高,死亡率下降,在过去的30年间,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从66岁延长到73岁。
尽管上述指标看起来不错,但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速度会显著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包括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医疗和教育等基础公共服务资源的缺乏和不均等。
最近一些年,中外媒体经常会谈论一些备受瞩目的环境事件,例如:浙江德清的铅污染,内蒙古矿山的有毒物质扩散,商家用狐狸与田鼠肉冒充羊肉,曾在黄浦江上漂浮的不计其数的死猪,还有学者发现冬季北方烧煤供暖会带来严重的空气污染并让北方人的寿命降低,所有这些都是中国高速经济增长所付出的代价。
2013年初,北京一次严重的雾霾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2013年1月,北京上空的可悬浮颗粒物浓度已经超过了公共卫生领域所设定的警戒线(250μg/m3)的2倍、3倍甚至4倍,是世界卫生组织所设定的健康标准的40倍。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世界上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有12个在中国。2003年,中国341个城市中,有53%的城市(覆盖中国城市总人口的58%)的平均污染水平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所设定的健康标准。仅有1%的中国城市居民生活在达到欧盟大气质量标准的城市中。
另外引起关注的是水污染。据国家环保部报道,2012年,在198个城市中,57%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检测结果为“差”或“极差”。并且,超过30%的国家主要河流已被评定为“污染”或“严重污染”。
中国如今是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对全世界的气候变化问题具有重大影响。虽然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仍然比美国低30%,但是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在2009年超过美国。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表明,1990~2010年间,中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增长了186%(达到5.2吨),而世界人均量仅增长了16%(达到4.9吨)
该书的突出特点是采用微观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家庭、企业、各层级政府的行为选择,以及千千万万个这样的个体行为如何汇集成为影响环境的正负力量,并由此得出必要的政策导向。这些微观分析,是支持宏观战略与方针制定和实施的重要基础,充分说明了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十三五规划”的开启之时,本书的出版更有重要意义。
李善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原部长、清华大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
在经过三十多年高速的工业增长之后,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绿色转型,而城市作为这场历史性转变的主角开始登场。卡恩和郑思齐从千千万万个城市中的家庭和企业入手,关注他们对绿色发展的渴望和需求,以及由此对各级政府所产生的巨大压力。中国各级政府如何应对这场挑战?他们如何在经济发展和绿色成长中做出抉择?中国的城市能否像西方浴火重生,走出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的困境?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是本领域的知名学者,他们用扎实的分析和鲜活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详尽的分析和未来的发展图景,也为中国绿色城市的崛起指明了道路。该书是了解中国绿色转型的必读之书!
薛澜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兼院长
中国既是一个经济奇迹也是一个环境噩梦。在该书书中,马修•卡恩和郑思齐两位作者揭示了中国城市通向更清洁、更环保的明天的道路。这是一本关于经济增长、环境和城市化之间关系的重要著作。
理查德•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a)《创意阶层的崛起》作者
中国将在极大程度上塑造我们地球的未来环境。然而,美国环境保护主义者更容易了解本地的环保措施,而非上海和北京环境问题的主要发展趋势。马修•卡恩和郑思齐颇具启发、引人入胜地向我们讲述了中国从雾霾笼罩到重现蓝天的历程,对于那些关注全球发展的未来的人们来说,这是一部必读的好书。在对环境问题悲观情绪大行其道的年代,两位作者诙谐而睿智地提出了与此相对的乐观观点。
爱德华•格莱泽(Edward Glaeser)
哈佛大学教授
为什么对未来抱有希望
2013年以来,北京严重的雾霾会是中国式的《寂静的春天》吗?或是如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一般,像一剂催化剂,能够带来真正的环境变革?最近一些年,已经有一些最新的迹象显示,中国城市在未来几十年里会经历环境的改善。
我们对中国85个主要城市空气污染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数据做了初步分析。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的定量分析表明,对于其中的33个城市,快速的经济增长已经帮助它们跨过空气污染急剧上升的阶段,并推动它们在未来实现空气质量的改善。
自2001年到2013年,北京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降低39%。在这期间,北京的人口、汽车保有量以及人均收入实际上都在持续增长。我们对2005~2010年间中国85个主要城市PM10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如果控制城市人口规模以及制造业比重,PM10浓度每年降低2.8%。假设这个趋势可以延续到未来,可以预测,在一个城市的人口与制造业比重保持不变时,10年后PM10浓度可以降低28%。当然这种线性外推过于简单了,而且中国城市的规模一定是会不断扩大的。不过我们的模型显示,尽管城市人口规模与PM10浓度有正相关关系,但弹性相对较小——10%的城市人口增长,在北京相当于增加200万城市居民,会使PM10浓度上升1.3%。
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居民有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也变得越来越富裕。这使得他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也越来越希望规避健康风险。事实上,近些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在中国民众中引发了热烈的讨论,环境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各种环境投诉更是层出不穷。这一方面说明环境问题的确很严重,但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关注度的迅速提高,这种关注是有利于解决问题的。超过18%的世界人口生活在中国,如果这里面中产阶层的比重不断加大,而他们对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这将有利于中国和全世界。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