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2105072
《少数民族地区世界遗产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以云南为例》是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少数民族地区世界遗产地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以云南为例》的最终成果。本项目以云南滇西北为研究基地,以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为研究基础,梳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成果,并深入到生态文明的内涵层面进行分析,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研究框架;构建滇西北生态文化体系,并以此为依托探索滇西北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使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世界遗产地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获得更为切近实际和更为全面深入准确的把握,为这一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奠定基础,为生态文明建设如何促进我国的世界遗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目的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范围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范围
第二章 云南滇西北世界遗产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第一节 生态文明的内涵分析
一、生态和生态系统
二、文化与文明
三、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
第二节 滇西北世界遗产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
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世界遗产保护
第三章 云南滇西北世界遗产地的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第一节 滇西北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一、滇西北自然环境特征
二、滇西北人文环境特征
第二节 构建滇西北生态文化体系的方法
第三节 滇西北生态文化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四节 滇西北生态文化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森林文化
二、水文化
三、农业文化
第四章 云南滇西北世界遗产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卓有成效
二、努力构建滇西北生态产业体系
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公园建设特色突出
第二节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滞后
二、生态意识不够强
三、生态产业尚未形成强势
四、生态文化建设还需加强
第三节 滇西北世界遗产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证研究
一、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园林植物文化建设
二、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发展生态旅游的对策研究
第五章 云南滇西北世界遗产地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第一节 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第二节 实施全民生态教育
一、编印生态教育读本
二、加强生态教育宣传力度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教育活动
四、生态教育案例
第三节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一、生态农业
二、观光农业
三、生态旅游业
四、生态工业
……
参考文献
结语
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环境污染、物种灭绝、资源短缺等生态灾难日趋严重,已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及其资源已经难以支撑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以及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容,倡导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上,追求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和积累。生态文明是当今人类最高层次的文明,是人类最终实现与自然交融和谐的最高境界。中国共产党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代会政治报告,为实践“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有机统一的文明发展道路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向生态文明的发展阶段迈进。
2009年,根据《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云发[2009]5号)精神,在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及其他可持续发展重大举措的基础上,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编制了《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省建设、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有机结合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与生态省建设的指标融合凝练并具体化,用数字描绘了一幅生态云南的美丽画卷。
改革开放以来,滇西北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经济社会建设成就显著,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不快、发展不平衡、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同时,滇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也日益凸显。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压力还会进一步加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会更加突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滇西北各族人民的生存发展和国家的长远利益,而且关系到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少数民族地区世界遗产地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以云南为例》的最终成果。本项目以云南滇西北为研究基地,以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为研究基础,梳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成果,并深入到生态文明的内涵层面进行分析,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研究框架;构建滇西北生态文化体系,并以此为依托探索滇西北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使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世界遗产地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获得更为切近实际和更为全面深入准确的把握,为这一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奠定基础,为生态文明建设如何促进我国的世界遗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多样的民族文化是滇西北最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是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的基础条件。滇西北拥有的丽江古城、三江并流、东巴古籍文献3项世界遗产,展现了滇西北各民族“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构成了人类文明精神的完整性,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性作出了贡献。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存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重要的历史记忆,保护自然遗产就是保护文化遗产赖以产生和延续的基础。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促进世界遗产保护,使世界遗产的保护有了坚实的依托。研究云南滇西北世界遗产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在于,如何充分发挥滇西北的资源环境优势,应用生态学原理、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系统管理技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改善和优化经济结构,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探寻一条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树冠上空温度较高,树下温度较低,而且水分蒸发快,空气由下而上流动,形成无风自然凉的消夏避暑的人为活动空间。
制造氧气,净化空气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树,约有几万片树叶,通过叶的光合作用,大约每25CII12树叶能在1d内产生1个人呼吸所需的氧气,生态价值相当于百棵小树。在一定浓度下,有许多种类的植物对大气中的有毒物质具有吸收和净化能力。如圆柏对二氧化硫和氯气的吸收能力强,丽江古城建筑群依山随势环绕在狮子山脚下,狮子山古圆柏丛林对净化古城空气极为有利。
除尘杀菌,减少噪声枝叶茂盛的高大古树对烟尘、粉尘的阻挡、过滤和吸附效果远远高于成片小树。有些植物如圆柏能够分泌强大的抗生素,从而杀灭细菌。植物的绿叶丛好似一种多孔材料,具有一定的吸音作用,噪声波投射到树木枝叶上,生长方向各异的叶片能反射声波而造成微振,使声音强度减弱。古树冠幅大,枝叶茂密,树冠减少噪声的效应更明显。
②文化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丽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使这里成为植物最为丰富的地区。历史上,随着城镇的发展,道法自然的园林文化也随之兴起。出于对自然的依赖,并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充满生态智慧的纳西族人民,在开辟古城时精心策划古城的选址,并利用狮子山植树。如今,狮子山上700多年树龄的古圆柏就是古城建城800年的历史活见证。
生态文化价值丽江古城古树资源不仅来源于当地原产植物,还通过园林植物文化交流,从外地引进了如圆柏、槐、紫薇等园林植物,几百年来与丽江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成为适应丽江气候的乡土植物。丽江古城将古树名木与文化、历史、景观和古城格局有机融合,不仅反映了丽江的自然风貌,也如实记载了丽江的文明历史,是人类生态文明的象征。
旅游价值随着丽江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当地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到丽江古城观光游览的中外游客日益增多。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