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641606
内容简介
《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发展:以甘肃省为例的研究》立足于甘肃省近年来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农业资源条件、现代农业产业、主体功能区划、生态承载力、藏区农业产业、牧区生态价值、农业减贫效应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发展:以甘肃省为例的研究》提供的研究思路、方法与结论,可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目 录
第一章 甘肃省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第一节 自然资源条件
第二节 农业设施条件
第三节 社会资源条件
第一节 自然资源条件
第二节 农业设施条件
第三节 社会资源条件
第二章 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测度
第三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四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域布局
第五节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措施
第三章 甘肃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与概念界定
第三节 产业发展状况、特点及布局
第四节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分析
第五节 结论与建议
第四章 甘肃省现代农业区域优势产业
第一节 农产品比较优势
第二节 畜产品比较优势
第五章 甘肃省现代农业产业区划
第一节 分区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第二节 分区方案
第六章 甘肃省藏区特色农牧业发展
第一节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特色农牧业发展情况
第三节 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及产业链理论
第四节 产业链梳理
第五节 适宜性分析
第六节 产业发展对策
第七章 甘肃省农业生态功能区承载力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生态承载力的估算方法
第三节 生态承载力趋势分析
第四节 生态敏感度划分
第五节 生态功能区的拓展方向与途径
第八章 甘南牧区草场生态价值估算
第一节 估算的原则与方法
第二节 估算结果
第三节 结论与建议
第九章 农业关键技术对功能区划的影响
第一节 农业功能区划分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影响
第三节 结论与建议
第十章 农业综合资源优化的减贫效应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相关理论回顾
第三节 实证分析
第四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发展:以甘肃省为例的研究》:
第一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进行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时,首先要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发展特征确定评价指标,然后以各指标为基础构成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均是对不同层面的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客观状况的一种刻画、描述和度量,是一种“尺度”和“标准”。构成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既有直接从原始数据而来的基本指标及通过数据挖掘求出的深层次指标,用以反映子系统的特征;又有对基本指标的抽象、综合和总结的综合指标,用以说明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整体特征,如各种“度”、“率”及“指数”等。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实际上是一个区域的以指标为基本元素、由若干个指标组成的发展条件和结果的集合。
由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复杂、层次多、子系统种类多,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十分复杂。这个复杂的大系统某些层次或元素或子系统的变化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根据矛盾运动的观点可以判断,在不同的时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中总是有一些对系统的变化起着主导作用、反应最为灵敏、能够度量且内涵丰富的层次或子系统或某些系统因素。用这些指标来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状态,容易反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真实面貌。但选取这些指标不是简单的事,它除了要符合统计学的基本规范外,要遵循如下的原则:
全面系统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核心,实质是围绕着两条主线进行的:其一,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其二,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是通过调整农业经济与农村人口、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其维持协调、良性的循环发展。基于此,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必须涵盖农业与农村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内容。
可操作性原则。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要依据它对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量化测度。若设置出的指标体系过于追求全面和科学,而脱离了社会统计体系范畴,无法取得统计数据,那这样的指标体系就是毫无意义的。本指标体系的设置,既涵盖了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各方面的指标,又考虑了指标能较准确地量化,如环境质量的好坏目前很难量化,可以用环境治理投入指标代替。而如农村制度、组织等一些软指标,目前无法获取量化资料,只能舍弃。
特殊性原则。社会经济的差异性是区域经济研究中的基本特征之一,作为区域经济研究领域的省级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也必须体现这一特征。特殊性原则要求设置指标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独特性和发展的非均衡性。《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发展:以甘肃省为例的研究》充分考虑了甘肃省农业发展的滞后、农业自然条件的恶劣及生态环境的脆弱,因此指标体系中着重设置了经济增长、经济效益、经济结构等经济发展指标,生态环境质量和治理等环境指标,人口发展、科教水平等农村社会指标。
可比性原则。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只有与标准值或目标值做比较才能对其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因此,指标体系应考虑不同时期的动态对比以及不同地区空间对比的要求。该指标体系既有静态指标,又包括反映不同时期的动态指标。此外,考虑到空间可比性,指标设置中力求做到统计指标的统一性和包容性,以利于实际比较分析的应用。
……
第一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进行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时,首先要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发展特征确定评价指标,然后以各指标为基础构成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均是对不同层面的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客观状况的一种刻画、描述和度量,是一种“尺度”和“标准”。构成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既有直接从原始数据而来的基本指标及通过数据挖掘求出的深层次指标,用以反映子系统的特征;又有对基本指标的抽象、综合和总结的综合指标,用以说明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整体特征,如各种“度”、“率”及“指数”等。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实际上是一个区域的以指标为基本元素、由若干个指标组成的发展条件和结果的集合。
由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复杂、层次多、子系统种类多,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十分复杂。这个复杂的大系统某些层次或元素或子系统的变化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根据矛盾运动的观点可以判断,在不同的时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中总是有一些对系统的变化起着主导作用、反应最为灵敏、能够度量且内涵丰富的层次或子系统或某些系统因素。用这些指标来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状态,容易反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真实面貌。但选取这些指标不是简单的事,它除了要符合统计学的基本规范外,要遵循如下的原则:
全面系统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核心,实质是围绕着两条主线进行的:其一,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其二,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是通过调整农业经济与农村人口、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其维持协调、良性的循环发展。基于此,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必须涵盖农业与农村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内容。
可操作性原则。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要依据它对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量化测度。若设置出的指标体系过于追求全面和科学,而脱离了社会统计体系范畴,无法取得统计数据,那这样的指标体系就是毫无意义的。本指标体系的设置,既涵盖了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各方面的指标,又考虑了指标能较准确地量化,如环境质量的好坏目前很难量化,可以用环境治理投入指标代替。而如农村制度、组织等一些软指标,目前无法获取量化资料,只能舍弃。
特殊性原则。社会经济的差异性是区域经济研究中的基本特征之一,作为区域经济研究领域的省级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也必须体现这一特征。特殊性原则要求设置指标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独特性和发展的非均衡性。《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发展:以甘肃省为例的研究》充分考虑了甘肃省农业发展的滞后、农业自然条件的恶劣及生态环境的脆弱,因此指标体系中着重设置了经济增长、经济效益、经济结构等经济发展指标,生态环境质量和治理等环境指标,人口发展、科教水平等农村社会指标。
可比性原则。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只有与标准值或目标值做比较才能对其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因此,指标体系应考虑不同时期的动态对比以及不同地区空间对比的要求。该指标体系既有静态指标,又包括反映不同时期的动态指标。此外,考虑到空间可比性,指标设置中力求做到统计指标的统一性和包容性,以利于实际比较分析的应用。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