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法律 Legal理论法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

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

作者:李林 尤拉·柳库恩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ISBN: 9787509791981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48.99

类别: 理论法学 SKU:5d86a50b5f98494bcc13f937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91981丛书名: 中国法治论坛

编辑推荐
当前中国正在进行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的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中国,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全面改革的法律引领和制度保障。加强法治中国建设,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也要遵循法治文明一般规律,吸收借鉴他国有益经验。芬兰地处北欧,经济发达、社会和谐、政治昌明、法治完备,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法律制度。中芬两国在国家治理、法治建设、保障人权、司法改革、依法行政、社会和谐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点或相似处,双方的成功经验和实践做法,值得相互比较研究、彼此学习借鉴。

        本书是中芬比较法合作项目出版的第五本书,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系列出版物“中国法治论坛”在2016年的*成果,共收入18篇论文,内容涉及公益诉讼、人权保障、反家暴立法、司法体制改革等当前中芬法治建设和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相信本书的出版将促进中芬法治文化的相互交流和法律制度的相互借鉴,为推进中芬法治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和智识支持。
 
内容简介
当前中国正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芬两国在国家治理、法治建设、保障人权、司法改革、依法行政、社会和谐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点或相似处,双方的成功经验和实践做法,值得相互比较研究、彼此学习借鉴。本书收录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芬兰科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六、第七届中芬比较法国际研讨会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司法体制改革和法治新发展等当前中芬法治建设和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作者简介
李林,男,1955年11月生,山东招远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主任、教授。1970年初中毕业后进入云南省医疗器械厂工作;1972年12月应征入伍,在原昆明军区11军31师服役,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荣立三等功)后退伍;1980年1月至8月在云南省参事室工作。1980年9月考入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1984年7月毕业并获法学学士学位;1984年8月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法理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师从吴大英教授学习,1987年7月毕业并获法学硕士学位;1987年研究生毕业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理学研究室工作,同年9月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法理学专业成为在职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仍是吴大英教授,1990年8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993年8月至1995年3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作访问学者,并在哥大国际关系学院东亚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研究项目。1992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97年晋升为研究员,1999年担任法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2000年担任宪法与行政法专业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999年2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助理兼科研处长、党委委员,2001年1月调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4年9月调回法学研究所任副所长,现任法学研究所所长。2011年3月被推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立法学,擅长法治与人权理论、比较立法学和宪政理论。20多年来,共出版专著、论著、译著等30余部,发表论文170余篇,内部研究报告60余篇。

尤拉·柳库恩(Ulla Liukkunen),赫尔辛基大学法学院劳动法和国际私法教授,芬兰中国法与中国法律文化中心主任。Ulla Liukkunen, Professor of  Labour Law and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at the University of Helsinki and the Director of The Finnish Center of Chinese Law and Chinese Legal Culture.。
谢增毅,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科研外事处处长。1999年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民商法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曾赴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等机构访问研究。主要社会兼职: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全国公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特邀研究员;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法、经济法。
目  录
前 言【尤拉·柳库恩】

上 篇 司法体制及其改革
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司法审查
  ——以侦查中强制性措施的司法审查为例【王敏远】
法院与行政机关:司法审查的定性因素【奥利·玛恩帕】
中国法院司法公开制度与实践【田 禾】
法治与法院:作为法治基础之一的获得司法公正的权利【皮亚·勒托-瓦纳莫】
论我国赦免制度的完善【刘仁文】
芬兰程序法的改革:一个成功的故事?【约翰娜?尼厄米】
公益诉讼与中国的司法体制改革【贺海仁】
北欧国家法院的异同【迪特列夫·塔姆】
审判中心:以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施鹏鹏】

下 篇 法治的新发展
法治中国建设与人权保障事业的新进展【柳华文】
法律保护:芬兰的一项进化中的基本权利?【艾达·科伊维斯托】
员工参与:芬兰和欧盟的法律框架【尤拉·柳库恩】
中国职工参与公司治理的本土路径选择【陈 洁】
芬兰劳动法语境中的欧盟反歧视法【玛丽奥·伊尔哈伊南】
社会性别主流化与我国反家暴立法中的相关问题研究【徐 卉】
我国见义勇为认定标准和程序的完善【谢增毅】
中国所得税制改革的走向及其制度完善【席月民】
互联网时代中国的电子政务与公民参与【李 霞】   

前  言
前  言
        
        本书反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芬兰中国法与中国法律文化中心(中国法中心)下属机构共同举办的第六届和第七届中芬双边年度研讨会的成果。第六届中芬研讨会由图尔库大学法学系承办,于2014年在芬兰图尔库举行;第七届中芬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承办,于2015年在北京举行。
        在本书中,中芬两国学者讨论了法治发展、行政法和劳动法等不同领域的专门问题。然而,读者不应将本书仅仅看作一本研讨会论文集。本书中的文章反映了两国学者的一个共同兴趣,即对不同实体法领域之间的联系开展比较研究。
        芬兰中国法中心于2012年成立之时就被赋予了发展和协调芬兰有关中国法和中国法律文化的研究和教育的总体目标。该中心成立伊始就将其工作的出发点确定为寻找中芬法律学者共同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以年度双边研讨会形式开展的中芬合作表明,这些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很容易确定。从中国和芬兰的视角分享经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法律在特定文化、社会和经济语境中的运作方式。信息和思想的交流使我们得以将共同的研究兴趣具体地体现在由芬兰科学院所资助的6个研究项目之中。而这些项目大多数是通过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与芬兰大学之间的合作顺利完成的。
        法律无法逃避全球性挑战。我们看到中国正处于一个由经济体制改革引发法律制度深层变革的转型时期。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似乎很少关注不同法律制度之间的比较研究。但近年来这一情况发生了改变。随着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开放,人们对不同规制模式日益增长的兴趣为比较法研究铺平了道路。而在芬兰,对全球化更为深入的理解使我们重新认识到有必要在面向国际的研究活动中更加重视比较法研究。全球化也使我们更加确信正在发展中的跨国法律规则的重要性。在这一语境中,比较研究可能会引发法律的新发展。
        换言之,比较法是解决如何对待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法律制度这一问题的一种前沿方法。类似的法律行为或者看似类似的法律规定所起到的作用和造成的影响在不同的法律制度中往往有着显著的差别。在中芬合作过程中,我们逐渐将关注焦点从单纯的法律规则和概念层面转向法律运作的文化和历史语境。这种研究合作不仅拓宽了我们对法律世界的了解,而且也使我们得以从新的角度观察我们本国的法律制度。
        众所周知,比较法律研究往往在移植和引进外国法律模式和概念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芬兰,我们经常强调,与中方在比较法研究领域保持合作的目的之一就是向我们的中国同行们学习其应对全球性、地区性和跨地区性挑战的法律经验。在中芬双边研讨会中,我们发现中国同行们也有着在相关法律领域学习芬兰或北欧经验的类似的渴望。
        所有这些都凸显了本系列丛书所提供的有关各种法律问题的比较研究材料的重要性。
        
        尤拉·柳库恩(Ulla
Liukkunen)教授
        芬兰中国法与中国法律文化中心主任
        2015年11月20日于赫尔辛基
        
        
        Preface
        
        This
publication is based on the outcome of the sixth and seventh Annual Sino-Finnish
Bilateral Seminars between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CASS),
Institute of Law and the member institutions of the Finnish Center of Chinese
Law and Chinese Legal Culture (China Law Center).The sixth seminar in 2014 was
hosted in Turku by the Faculty of Law of the University of Turku, and the
seventh seminar in 2015 was hosted by CASS Law in Beijing.
        In this
volume, scholars from China and Finland have written articles about topical
questions in different fields, such as developments in the rule of law,
administrative law and labour law. However, this book should not be viewed
merely as a collection of seminar papers. The articles reflect a shared interest
in drawing legal comparisons i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different fields of
substantive law.
        When the Finnish China Law Center was established in
2012, it was given the overall objective of developing and coordinating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 Finland on Chinese law and legal culture. From the beginning,
the point of departure was to identify research areas of mutual interest.
Collabo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Finland in the form of Annual Bilateral
Sino-Finnish seminars has demonstrated that these areas are easy to pinpoint.
Sharing experiences from Chinese and Finnish perspectives helps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law operates in its cultural and socio-economic context.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nd ideas has also enabled us to concretize our shared research
interests in the form of six Finnish Academy-funded research projects, many of
which have been successfully carried out in co-operation between CASS Law and
Finnish universities.
        Law cannot escape its global challenges. We
have been witnessing a transitional period where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 has
resulted in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legal system. In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opening of Chinese society little consideration appears to have been devoted to
scholarly comparisons between different legal systems. However, the situation
has changed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opening of Chinese society, growing
interest in different regulatory models has paved the way to developing
comparative law scholarship there. In Finland, to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globalization has resulted in a renewed emphasis on the need for comparative law
to be more directly placed at the heart of internationally oriented research
activities. Globalization has also reaffirm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evance
of cross-border, or transnational, legal rules, which are still largely under
development. In this kind of context, comparative research may inspire new
developments in law.
        Put differently, comparative law belongs in the
frontline of methods for tackling questions as to how to approach culturally
different legal systems. Often, the roles and impact of similar legal actors-or
seemingly similar legal provisions-can be strikingly different in different
legal systems. In Sino-Finnish collaboration we have gradually been moving away
from keeping solely to the level of legal rules and concepts to the
cultural-historical context where law operates. This kind of research
collaboration not only broaden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legal world, but also
enables a fresh insight to our own legal systems.
        It is generally
known that comparative legal studies have ofte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cesses of transplanting and transporting legal models and ideas from abroad.
In Finland, we have often emphasized that one of the purposes of maintaining
comparative research with China is to learn from our Chinese colleagues more
about their legal experience and solutions to global and local, or translocal,
challenges. In the well-established Annual Bilateral Sino-Finnish Seminars, we
have recognized a similar eagerness to learn about Finnishor Nordicsolutions in
various fields of law.
        All this underlines the importance of
comparative material on topical legal issues made available through the present
publication series of CASS Law.
        Helsinki,20
November,2015
        
        Ulla Liukkunen
        Professor,
Director of the
        Finnish Center of Chinese Law
        and Chinese
Legal Culture
  

抢先评论了 “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法律尽职调查完全手册

EUR €39.99
加入购物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实用版(根据刑法修正案十 全新修订 第八版)

EUR €19.99
阅读更多
缺货

天下·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2010年版)

EUR €35.99
加入购物车

法律行为解释之方法:兼论意思表示理论

EUR €23.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