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895264
内容简介
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已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得到了正式确认和使用。法治经济建设表现为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社会治理体制等方面的制度变革,还仰赖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所营造的良好法治环境。本书以经济领域治理的法治逻辑为出发点,以社会调查、量化研究等方法梳理福建全面深化改革中法治经济建设的特点与规律,提出全面推进法治福建建设、建设信用政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培育法治经济的社会基础等方面的建议。
目 录
导论
第一章法治经济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经济法学理论的要义
二、法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三、法治经济的基本价值取向
第二章法治经济的比较借鉴
一、日本经济法治的有益借鉴
二、香港地区法治的启示
三、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几个问题
第三章法治经济的政策与实践分析
一、法治经济的制度生成逻辑
二、法治经济的实践分析
三、法治经济的意识形态整合与地方治理秩序框
架
四、地方依法治理概况
第四章福建法治经济建设的实证研究
一、福建法治建设概况
二、福建法治环境建设报告
三、福建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思维能力调研报告
第五章法治经济的基本逻辑与法治福建
建设
一、法治经济的基本逻辑
二、福建法治建设的总体制度安排
三、福建法治经济的核心:建设信用政府
四、福建法治经济的关键: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五、福建法治经济的主体基础:提升国家工作人员
法治思维能力
六、福建法治经济的社会基础:加强诚信建设
七、法治经济指数初探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一章法治经济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经济法学理论的要义
二、法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三、法治经济的基本价值取向
第二章法治经济的比较借鉴
一、日本经济法治的有益借鉴
二、香港地区法治的启示
三、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几个问题
第三章法治经济的政策与实践分析
一、法治经济的制度生成逻辑
二、法治经济的实践分析
三、法治经济的意识形态整合与地方治理秩序框
架
四、地方依法治理概况
第四章福建法治经济建设的实证研究
一、福建法治建设概况
二、福建法治环境建设报告
三、福建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思维能力调研报告
第五章法治经济的基本逻辑与法治福建
建设
一、法治经济的基本逻辑
二、福建法治建设的总体制度安排
三、福建法治经济的核心:建设信用政府
四、福建法治经济的关键: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五、福建法治经济的主体基础:提升国家工作人员
法治思维能力
六、福建法治经济的社会基础:加强诚信建设
七、法治经济指数初探
结论
参考文献
媒体评论
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法学的理论框架,对法治经济的价值取向及在具体层面上的实际效果进行体系化的梳理与表达。以社会调查、量化研究等方法探索福建法治经济建设的特点与规律,在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实现了对推动法治福建建设的一种方法探索。难能可贵,值得一读。
林来梵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书作者长期工作在实践第一线,研究方法表现出实证特色,许多资料来自调研,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努力。本人倡导中国法治实践学派,倡导学者走进实践,并让实证研究成为中国法学研究的常规范式。
钱弘道 中国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治研究院院长
本书行文简洁、流畅。其“博”不在于引经据典,而在于博而精到地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系统探讨福建法治经济建设的具体路径。无论从法学还是经济学角度看,都是有益的尝试,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样的研究成果,一定可以给我们新的启示。
——林旭霞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理事,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深化要素改革。通过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这“三大发动机”提供供给侧动力,建立有效供给与提高要素质量相匹配的制度环境,特别是形成基于法律规范的长效体制机制。本书正是从当前法治经济建设面临的这个重大挑战来进行梳理论证,不仅对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规制是一种探索与回应,也对我国深化经济社会的深层次问题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黄茂兴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线试读
卫兴华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和理论经济学分会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经济学科规划小组成员、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等。获第一、二届孙治方经济科学奖、2010年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杰出成果奖、2013年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马克思经济学奖、第四届吴玉章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等奖项30余项。
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最为重要的体制变革之一,强调要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需要法治作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平衡器和相结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适应中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范化和完善化的要求,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的重大命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法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条件,可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规范市场秩序,消除市场弊端,弥补市场不足。要以法治确立市场主体地位、以法治促进市场经济公平竞争规则的形成、以法治促进政府职责的全面、正确、规范行使。要进一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以公平正义促进发展成果共享,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法治保障。
我认为,黄丽云博士所著《福建法治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是适应这一要求而撰写的创新之作。黄丽云博士长期从事法治工作,积累了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她特别注重调查研究,坚持现实问题导向,了解丰富的国情、社情、民情以及法治运行的状况。这些对她撰写此书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使此书具有特色和应用价值。此书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汲取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有关成果,侧重搜集客观数据与材料作为定量分析的基础,注重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辅相成的论证,试图构建法治经济制度分析框架。坚持现实问题导向,注重对策研究,探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制度建设。本书资料翔实,论述周全,具有理论的开拓性和实践的可行性,对于拓宽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也有积极的意义。
为本书的出版,谨向黄丽云博士致贺,并为序。
卫兴华
2016年2月于中国人民大学宜园二楼00序二
序二
李建平原福建师范大学校长。现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术带头人,福建省重点建设学科政治经济学学科负责人。是福建省人民政府经济顾问、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等。
黄丽云博士著作《福建法治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即将付梓,这是在她博士后出站报告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我作为她的合作导师,经历了她博士后出站报告的开题、中期检查和评审的全过程。专家们对她的研究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今天她以专著形式将其出版,求教于大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这实际上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核心关系:政府与市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前后,党中央多次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经济学的供给角度来看,要通过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有效供给;从法治经济建设的视角来看,核心是要提高制度性供给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目前这块研究尚未充分展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背景,从地方经济治理视角探索加快法治经济建设的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在经历30余年经济体制改革之后,现在的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复杂性和难度明显增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要遵循法律规定的“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原则,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马克思用毕生心血写成的《资本论》,既研究了商品运动的规律,也研究了资本运动的规律。马克思指出:“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决定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也就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这是一种普照的光,它掩盖了一切其他色彩,改变着它们的特点。……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25页。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彻底的生理解剖,揭示了资本运动的三大规律:追求价值增值规律、生产过剩规律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两极分化规律,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提供了“内在要求”的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要正视商品运动的一般规律,也要重视解决这三大规律带来的消极作用,解决好产能过剩、环境恶化、土地浪费、劳动者权益受损等问题。需要政府在宏观调控、经济治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市场决定性作用引导到国家发展战略和长远目标的实现上来,实现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
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的本质在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今后的创新驱动更多地来自行业内部企业间的资源重新配置,即加快去库存速度,及时淘汰“僵尸企业”,让那些生产率高的企业得以生存,生产率低的企业则萎缩甚至退出经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此,需要有效供给与新的生产率提高源泉所配套的制度环境,最大限度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提供制度保障和法治保障。福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区域,海峡两岸经济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州新区等各种国家战略聚焦、各种政策要素叠加,正处于千载难逢的发展时期。福建经济融入世界的脚步不断加快,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要重塑法治发展理念、弘扬程序价值、树立法治权威,把法治的愿景细化到经济发展决策中去,将法治确定的运行准则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去,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根植于推动社会经济生活的日常工作之中,以深厚的法治体系从根本上增强制度供给的效率和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竞争力、法治影响力,实现福建在“十三五”期间新的发展和新的腾飞。
黄丽云博士的新作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该书选择对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研究,通过建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制度变革、法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运用各种分析工具对福建省法治经济建设进行描述,形成系列调研报告,并提出全面推进法治福建建设、建设信用政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培育法治经济的诚信基础等方面的建议,回答了福建法治经济建设要在哪些层面上展开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这显然是一个重要而又困难但值得投入的努力。
黄丽云博士勤于钻研、善于思考,有较深厚的政策理论功底和研究能力。她对于调查研究情有独钟,主持开展过三次区域调研,撰写调研报告30多万字,出版了专著,获过省部级奖。她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和热忱参与福建法治建设重大文件与文章的起草,并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提升,在重要刊物、报纸上发表相关论文20多篇,在全国各地依法治省办产生一定的理论影响。她三年来,一门心思扑在工作和学习上,持续推动福建法治建设的宣传和研究,实属难能可贵!可以说,该书是黄丽云博士长期学术与实践思考的积淀,也是对现今福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亟待解决问题的一种探索与回应。
希望黄丽云博士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是为序。
李建平
2016年2月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