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梁实秋散文集·第四卷

梁实秋散文集·第四卷

作者:梁实秋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3月 

ISBN: 9787538747003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43.99

类别: 名家作品, 中国现当代随笔 SKU:5d86a8085f98494bcc1401e6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8747003

编辑推荐
    作为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梁实秋的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纪录。此次时代文艺出版社独家出版、首次面世,也是迄今为止*全面、*系统的梁实秋散文集,带您一步迈入冰心心中“像一朵花”一样绽放的男人的文学和内心世界。
    一幅幅隽永的画面由此展开,结下和大师梁实秋一世的不解情缘…… 
内容简介
    《梁实秋散文集》是时代文艺出版社2015年重磅打造的文学大师梁实秋的散文集,由七卷本组成。本册《雅舍散文拾遗三集》是搜集了他散见于报端的文字组成的。梁实秋先生的散文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字里行间机智闪烁,谐趣横生,这七卷本为读者全景展示了大师倾尽一生打造的智慧人生。
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号均默,字实秋。浙江杭县(今余杭)人,出生于北京。中国著名学者、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一生著有两千多万字,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学术著作《英国文学史》、翻译著作《莎士比亚全集》等。
目  录
雅舍散文拾遗 三集

003  傅东华译《近世文学批评》
010  耿济之译托尔斯泰的《艺术论》
019  白璧德及其人文主义
029  《学文》的意义
031  诗的四个时代
034  对于民族主义文学的要求
038  读《冰心全集》
040  零星
044  《骄傲与偏执》序
047  济慈的一封信
049  自信力与夸大狂
054  整顿高等教育的几点意见
057  文学与历史的背景
061  算旧账与开新张
065  读《北平教育界同人宣言》
069  “漪沦”
073  《自由评论》编后记
077  第二期〔1935年11月29日〕
078  第三期〔1935年12月6日〕
078  第四期〔1935年12月13日〕
080  第五期〔1935年12月20日〕
080  第六期〔1935年12月27日〕
080  第七期〔1936年1月3日〕
082  第八期〔1936年1月10日〕
083  第九期〔1936年1月17日〕
084  第十三期〔1936年2月28日〕
085  第二十七期〔1936年6月5日〕
085  第三十三期〔1936年7月17日〕
088  第三十八期〔1936年8月22日〕
089  第四十期〔1936年9月5日〕
085  我对于学生运动的感想
090  弱国的外交
093  政局之一线光明
095  《宪法》上的一个问题
098  我也谈谈“胡适之体”的诗
100  诗的意境与文字
104  《列宁的艺术观》序
105  《农人皮尔斯之幻梦》
111  谈谜
114  五月四日
119  歌谣与新诗
123  书评
129  答“一个小公务员”
132  再论《宪草》条
135  我们要公道!
139  谈《咆哮山庄》
143  二中全会的收获
146  秩序与规律
148  广西问题平议
150  安内欤?攘外欤?
153  学生运动的转变
156  两点意见
159  出了象牙之塔
162  文学的时代
165  再论“文学的美”答朱光潜先生
174  说胖
177  谈儿童文学
180  “统一青年思想”?
183  关于读经
186  读经问题我见
187  中央与地方之关系
190  编者的话
       ——《中央日报?平明》发刊词
192  大沽口外
196  “与抗战无关”
198  说酒
200  拥挤
202  吃醋
204  为什么不说实话?
206  义愤
208  握手
210  小账
214  狗
216  看《凤凰城》记
219  梁实秋告辞
222  两种文学观
225  《新世训》
229  关于李杜的两本新书
234  文学的堕落
240  关于“文艺政策”
245  书法的前途
247  罗隆基论
259  杜甫的《客夜》
263  感伤纪行
268  演戏记
272  跃马中条记
279  相声记
282  考生的悲哀
285  火
287  推销术
290  电话
293  疟
296  杜审言与杜甫
302  钱的教育
305  房东与房客
308  市容
312  寂寞
314  沙发
317 
319  画梅小记
321  雷
324  好书谈
327  法巡捕房的一幕
333  写信难
336  论宪政
341  论罢课
344  北平的垃圾
347  人民对于元首的态度
350  我的暑假生活是怎样过的?
354  《远东汉英大辞典》序
356  《论文学》序
365  《名人伟人传记全集》序
367  《新月散文选》序
369  《远东英英、英汉双解成语大辞典》序
371  《故都乡情》
374  爱国?读书
379  《实用英汉辞典》序
382  《悠悠蓝山》序
384  忆沈从文
386  我为什么要写作
387  抗战时的我
393  看萧云的画
395  丁香季节故园梦
397  还乡
399  清秋琐记
410  画北平
411  少年心  无处寻
414  闲话英语
417  文学的境界
420  《美国俚语辞典》序
422  《英文正误大辞典》中文版校订者序
424  “英文案头三书”序

在线试读

关于此书内容及其意义之解释,傅先生有一篇译序:

    本书为美国琉威松博士(Ludwig Lewisohn)所原辑,原名A Modern Book of Criticisms,为“近代丛书”之一种,分法、德、英、美四部。
    凡是辑成之书,辑者必抱定一个宗旨选择的。琉威松博士是一个人生主义的文学批评家;他以为文学决不能超脱人生而独立,所以他这书所辑的,尽是近代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和赏鉴主义一派的批评。我们于此,可以略略窥见这派批评的名著的一斑。
    我们于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批评之孰是孰非,可以不必下断语。不过我国年来的著作界,因处于盛唱以科学治文学的高调之下,已渐有一种畸形的科学的批评出现,所以译者以为这一派的批评名著的介绍,未必不是当今之急务。

    在这短短的译序之中,有两点可以注意:(一)“琉威松博士是一个人生主义的文学批评家”;(二)于一九二五年十月,“我国……已渐有一种畸形的科学的批评出现”。什么叫作“人生主义”?在西洋文学批评里,我还不曾见过这样一个名词。一九二五年我国有“科学的批评出现”,恐怕也是一件待考的事。
    撇开这篇序文不论,请先论此书的内容。琉威松原有序文一篇,占原书四页,说明其编辑主旨及其立场,甚为显明。但不知何故,傅先生阙而未译,反易以自撰之“译序”。琉威松原序中很明白的说,此书的目的是在供给当时美国一般青年新进的批评家以攻敌的弹石。敌是谁?是摩尔教授

(P.E.More)、白璧德教授(I. Babbitt)及谢尔曼教授(S.Sherman)。这三位教授是美国近代的人文主义(humanism)运动的代表。琉威松是站在反对人文主义的地位的。他编辑此书,也无非是想把反对(有意或无意)人文主义的文字聚拢在一起,以张声势罢了。我们读了此书,只能算是参观了此番论战之一方面的壁垒,并不能把它当作“近世文学批评”之一种公正无私的选辑。摩尔、白璧德、谢尔曼的著作是人所熟知的,他们的思想系统是肯定鲜明的,但与他们抗衡的势力则拥有极复杂的分子,有印象主义者之法朗士、勒美特,写实主义者之萧伯纳、高尔斯华绥,表现主义者之斯宾冈及无主义可说之曼肯等等,其立场不同,而其反抗人文主义的理想则同。如今由琉威松荟萃成编,使读者一目了然,这自然是很有裨于读者的。读者如愿知道这一个问题的两方面,则我愿藉这个机会推荐下列一书:
    Norman Forester:Humanism in America.Farrar and Rinchart,N.Y.1930 $3.50
    这本书是人文主义方面的议论的总和。
    琉威松所辑文字,凡四国二十五家四十七则,我现在并不要分别加以评衡。但是这一本《近世文学批评》译成中文之后有什么意义,我以为是值得研讨的。傅先生译序中所谓“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批评之孰是孰非”,这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话。批评之有主观、客观,乃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在文学批评史上根本就没有“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之别,更谈不到“孰是孰非”。不过此书所辑各篇,在大致上有一共同色彩,似乎是都要把批评从“权威”中解放出来,而这“权威”似乎是由学院派的批评家或教授们所支持着的。此种解放的精神,在中国现代幼稚的文学界中,是否如傅先生所言,为“当今之急务”,颇是一个疑问。
    琉威松所辑各篇,以印象主义之作所占的地位为重要。开宗明义,就是法朗士的“灵魂冒险”学说。我以为中国现在所不需要的就是印象主义。我在民国十五年二月写过一篇文章《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中有段说:

    中国近来文学批评并不多见,但在很少的文学批评里,大半即是“灵魂的冒险”。只要你自己以为有一个灵魂(其实不是灵魂,只是一副敏锐的神经和感官罢了),就可以到处去冒险。很少人把文学批评当作一种学问去潜心的研究。一般从事批评的人喜欢走抵抗小的路,不在伟大的作品里寻出一个客观的标准以为衡论一切的根据,反而急促的结论,断定文学没有标准,美丑没有标准,善恶亦没有标准。现今流行的批评方式叫作“读后感”,譬如某甲死了母亲,作一篇小说来哭母亲,某乙读了勾动往事,于是也写一篇文字来哭他的哥哥。这篇某乙哭哥哥的文字便成了某甲哭母亲的小说的批评。印象批评做到了这个地步,便不成为批评。印象批评是浪漫的趋势的一部分,其主要原理即在推翻理性的判断力,否认标准的存在,其影响则甚大,可以转移全部的创作文学的趋向。在现今情感横溢的时代,印象主义也是很自然的结果。……

    我在十五年二月认定印象批评是当时时髦的批评方式而加以抨击,我所企求的是标准的建立,而傅先生于十四年十月写译序时所震惊的是“畸形的科学的批评出现”,乃译《近世文学批评》以为调剂。相隔不过四个月,当时文坛情形不致有多大剧变,而见仁见智,歧异至此!
    在现今我还是觉得印象主义的批评没有介绍提倡的必要。在《文艺月刊》第五卷期,我看见侍桁先生一段文章,标题是《印象的批评》,他的议论我以为是很可同情的。他说:

    印象的批评是怎样的批评呢?据我所知多是一些读后感之类的东西。看过一本书,想到什么,便写什么,想到哪里,便写到哪里,完全根据一点普通常识,任意的讲来。不过这类的批评,却颇中一般的时好,写的人写得很爽快,看的人也看得很舒服,而且稍具有常识的读者,一定能够在其中得到同感,这岂不是快事?
    加之,这类的批评,文章都是写得很流畅,偶尔加进几个术语,也算很雅的事,比起那所谓“学究的批评”,满篇净是些生硬的不大常见的字眼,自然是轻快得多了。看惯了这种像家族闲谈的批评的文章的人,会把那些学究的批评家恨之入骨的。
    还有人主张批评要有名的作家来写,为好看,因为既是一个作家,他总懂得点道理,并且他有创作的经验,可以不至于太冤枉了人。作家的话,有时会说得非常的巧妙得体,那是打死了批评家,他也说不出来的,所以作家的批评,比批评家的批评好看得多。
    也有人说,外行的批评也不可全然轻视的,有时正可以表现出大多数人对于文学的意见,这种场合的批评是变了大众的文学常识的测验,已经不再是批评了。
    我不大重视批评,也不觉得批评是怎么一种了不得的深奥的工作,甚至根本提倡不要批评,我也不反对。但如果批评是非要不可的话,那我就得主张批评是必要保持它独自的特殊的专门性的。像根据普通常识来测量一切的所谓“印象的批评”是要不得的东西。
    况且我们的批评界还是在极幼稚的时期中,所谓“学究的人才”根本就少有,在这种时候就来提倡什么所谓的“印象的批评”,那对于中国文艺批评界的前途,是非常危险的。

    像法朗士之流都是饱学之士,他们的批评并非是“外行的人乱讲”,不过以法朗士“灵魂冒险”之说宣扬于幼稚的中国文学界,则诚如侍桁先生所虑,“是非常危险的”。

    关于傅先生的译文,我以为也有该加以改正的地方。例如:
    (1)译本二二〇页:“麦盖尔先生原可做我们的大批评家之一的,但是他也主张‘官厅稳固’的,同多布孙一样。”原文是:
    “Mr.J.W.Mackail might have been one of our major critics,but there again—he,too,prefers the security of a Government office,like Mr. Austin Dobson…”
    其大意为:“麦盖尔先生原可做我们的大批评家之一的,但是他也因为做官地位较稳而宁愿做官,同多布孙一样。”

书摘插画

插图

抢先评论了 “梁实秋散文集·第四卷”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城南旧事:一部触动读者灵魂的童年离骚

EUR €23.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三毛典藏全集

EUR €260.97
评分 4.75 / 5
阅读更多
缺货

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EUR €23.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歌、散文、小说、情书名篇佳文精选集)

EUR €20.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