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9903232
编辑推荐
战争留给人们刀光剑影的记忆,却不应该只埋下仇恨的种子,更应该播种和平与希望。仇恨仅仅让人铭记不要重蹈覆辙,友爱才是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间牵手共进的基石。书中不仅仅讲述了一段段惊心动魄和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了解历史真相后的深度思考。战时的明月照见当时人们的希望,战火焚毁的土地也能闻到和平的花香。七十年过去了,当我们这些后生回首当年的烽火,依然能够听到那些为国雪耻的先驱们,激昂慷慨的呐喊……
内容简介
该书首度联合全国30多家档案馆,以挖掘新的抗战史料为线索,走进历史的幕后,直击现场,力邀著名军事史专家徐焰、马骏、萨苏等,进行生动而鲜活的解读,描绘史料背后隐藏的历史细节与动人故事,拨开广州、重庆、广西、山东、云南等16个省市的抗战岁月,有一座座城市与一场大灾难的交锋,有一群人在一场战争中的挺立与抗击,有无数仍不为人知的艰苦卓绝、可歌可泣,尤其是用真实的细节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巨大付出与中流砥柱作用,不仅有血与泪的历史,更有光与火的力量与精神。
目 录
代序 揭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笕桥:中国空军的起点
袖中匕首:铁道游击队
抗日奇女子:方姑
中国版“偷袭珍珠港”
劫难:钱塘江大桥
南方局的红色密径
一朵白云,一个神兵——中国伞兵纪实
“道奇旅馆”的难忘岁月
永不消失的红色电波
万里长空忠魂舞
塘美村的少年抗日先锋队
神秘“400”
骨灰里的20多块弹片
拯救美国大兵
远征英烈柳树人——国民革命军200师侧影
豫西云开见月明
美国飞虎队在桂林
古稀老叟抗日心
冲出战俘营
烽火1944:黎明前的黑暗
老八团:西出伏寇捷
海阳战
“神枪手”杨良平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枪
桂南小村的抗战胜利日
“黄山”官邸秘闻
中国东南沿海抗日首次大捷纪实
重庆抗战往事
开拓团1945
《苦干》的前世今生
上海:后的诺亚方舟
后记
笕桥:中国空军的起点
袖中匕首:铁道游击队
抗日奇女子:方姑
中国版“偷袭珍珠港”
劫难:钱塘江大桥
南方局的红色密径
一朵白云,一个神兵——中国伞兵纪实
“道奇旅馆”的难忘岁月
永不消失的红色电波
万里长空忠魂舞
塘美村的少年抗日先锋队
神秘“400”
骨灰里的20多块弹片
拯救美国大兵
远征英烈柳树人——国民革命军200师侧影
豫西云开见月明
美国飞虎队在桂林
古稀老叟抗日心
冲出战俘营
烽火1944:黎明前的黑暗
老八团:西出伏寇捷
海阳战
“神枪手”杨良平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枪
桂南小村的抗战胜利日
“黄山”官邸秘闻
中国东南沿海抗日首次大捷纪实
重庆抗战往事
开拓团1945
《苦干》的前世今生
上海:后的诺亚方舟
后记
媒体评论
在线试读
笕桥:中国空军的起点
杭州东郊有一座古老的小镇,名叫笕桥。1931年~1937年,在笕桥成立的“中央航空学校”,成为了中国空军培养飞行员的摇篮。蒋介石曾亲任该校校长,并与宋美龄数次亲临该校,参加毕业仪式和学员家长的恳亲会。
不过,让笕桥真正走入历史视野的,还是78年前发生在这座小镇上空的一次令人热血沸腾的战斗,这也是中国抗战史上的首次空战。以高志航为代表的中国空军官兵,痛击日寇战机,取得完胜。这场战役被称为“八一四”笕桥空战。
那么,这场空战是如何发生的?中央航空学校为什么会选址杭州笕桥?勇敢的中国飞行员又有哪些浪漫的故事?
中国“战神”穿越凯旋门
1937年8月14日14点50分,日本空军精锐——木更津航空队和鹿屋航空队从台北起飞,两支部队共出动18架“三菱96”式轰炸机,分两批向杭州上空飞来,直扑笕桥机场。温州监视台于时间发现,急电杭州友台。
18点10分,杭州拉响防空警报。这时,一架中国战机正好从南京飞回笕桥基地。战机着陆的时候,防空警报已然响起,从战机上跳下一个中等个子的中国空军军官,他不及休息,立刻跑到起飞线前,紧盯天空……
很快,云中钻出一个个黑点,那是中国空军的霍克式战斗机。这几架中国战机在机场上空盘旋,准备着陆。这位军官赶忙对着战机一边打手势一边大叫:“停止关车!停止关车!”
其中一架战机的驾驶员看到他的手势后,马上拉起操纵杆,轻巧的霍克机一昂头,又冲上了天空。后面的战机驾驶员见状,立刻跟了上去。刚刚在地面指挥的这位军官长舒一口气,自己也跳进机舱,驾驶战机冲入云霄,准备迎敌。
这个临危不乱、冷静指挥的中国空军军官就是高志航,他是飞行四大队的大队长,曾是东北航校中的佼佼者。
高志航,原名高恒久,字子恒,吉林通化人。1920年,他考入东北陆军学校,在1925年被选为飞行员,随后被派往法国学习八个月,出国前他改名“志航”,激励自己。在法国的飞行培训,高志航得到五颗星的优异成绩。据说法国教官因怕中国飞行员技术不过关,而禁止他们驾机穿越凯旋门,但高志航根本不把这种禁令放在眼里,他驾驶飞机轻松地穿越了凯旋门,为中国飞行员赢得赞誉。
1929年,高志航驾驶的飞机因机械故障失事,他本人虽然大难不死,但右腿却完全折断。伤愈后,他的右脚比左脚要略短一截。后来,高志航利用增高鞋底的办法,让左右脚达到了平衡,他凭着顽强的意志留在了飞行员队伍中。
1932年,高志航到南京中央航空委员会报到,随后被分到笕桥当教官,很快又被提升为飞行大队长。1935年,高志航被派往意大利考察一年,同时还肩负着试飞国民党空军所采购飞机的任务。期间,他在航空表演中代表中国完成了高难度飞行动作。墨索里尼曾赞叹他的飞行技术在意大利也是数一数二的。
在八一四空战中,高志航高超的飞行技术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
8月14日是雨天,空中能见度只有500米,并不适合飞行。高志航的霍克3型飞机,机舱上面连篷盖都没有,完全是敞开的。按照原来的计划,高志航和战友们在笕桥集结待命后,要飞往上海执行轰炸任务,这一任务由蒋介石亲自下达,目标是日本军舰。当天参加完南京紧急军事会议的高志航,刚飞抵笕桥就遇上了日军轰炸机偷袭,高志航来不及制定完善的作战计划,立刻率领战机升空迎敌。
拨开云层 敌机被歼殆尽
日本轰炸机扔下炸弹后,就准备返程,当它们发现有中国战机赶来拦截时,急忙利用云层作为掩护。高志航穿云下降时,发现一架日军轰炸机。日机也发现了高志航,炮口已经从枪塔中伸了出来。高志航占据有利位置,沉着操纵飞机, 加快速度,紧紧咬住敌机。他先从日机的后炮塔开刀,扫除了日机尾炮的威胁后,高志航毫无顾虑地向前逼进,突然日机前面出现一块浓云,日机企图钻云逃命。高志航当机立断,手指迅速按下了机枪的按钮,击中日机右翼上的主油箱。瞬间,火光四射,日机像个火球,坠落下去,落在钱塘江畔。
高志航首开纪录,这也是中国飞行员在空战中首次击落日机。在高志航击落首架敌机不久,他的战友梁添成击落第二架敌机。另一位飞行员郑少愚在钱塘江上空,又击落1架敌机。日军想不到中国飞机来得如此迅捷,如此凶猛,随即仓皇逃散。
空战结束后,杭州街头很快出现了“号外”的叫卖声。听到中国空军打了大胜仗,不仅杭州沸腾了,全国同胞都兴奋不已。后来,国民政府将八月十四日定为空军节。
第二天,日本空军报复式的出击又遭到惨败,但中国空军也有伤亡。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敌我双方都有意夸大对方的损失,尽量少说或不说自己的损失。
当时,中国军方宣布,“八一四”空战,中国空军击落了6架日军飞机。后来,有人考证,当天中国空军没有击落6架日机,可能击落3架,也可能击落4架。
在档案馆查阅1937年8月15日至8月19日杭州的《东南日报》,文中数据比较谨慎。1937年8月15日出版的《东南日报》,第二版社论要闻的标题是“我空军空前胜利,大队敌机袭杭,为我歼灭殆尽。在笕桥上空大战三小时,我军奋勇围击,损失极微,敌机坠毁五架,余待查明”,这则长标题涵盖了这则新闻的全部要素全。
在较为权威的南京抗日航空纪念馆中,对“八一四”空战的描述是这样的:1937年8月14日晨,中国空军首先攻击淞沪地区的日军阵地和舰船,取得了一定的战绩。下午,中国空军又在笕桥、广德击退了前来偷袭的日本海军航空队,敌机坠毁三架,重创一架。中国空军“八一四首捷”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信心。
其实,当时报纸上所说的“大战三小时”并不准确。高志航的座驾起飞迎敌时,还没有来得及加油,其他的中国空军战机也存在类似情况。但高志航还是强行起飞了,因为在他看来,20分钟就可以解决战斗。
按常识来说,飞机与飞机的空中缠斗,不可能打好几个小时。当时,敌对双方的飞机在空中搏杀,主要利用机关炮和机枪对射。“一战”期间,有的飞行员甚至用上手枪作战。所以,会出现击毙对方飞行员、打中油箱等情况,并不像当下的军事技术,可以利用导弹直接轰炸对方的飞机。
航空救国,中央航校壮大
日本派出轰炸机攻击笕桥,就是想尽快摧毁当时中国空军培养飞行员的基地。那么,国民政府为什么会选择在杭州笕桥来办中央航校呢?
与世界航空强国相比,中国的航空事业起步比较晚,初基本上是军阀各自为政,训练思想和设备都比较落后。有的飞行员实际飞行训练二三十个小时之后就毕业,完全是一种初级的扫盲水平。当时中国军阀组建空军,主要目的是起到震慑作用,实际作战能力十分有限。
“九一八”事变之后,国民政府和仁人志士,对发展航空投注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民众们纷纷捐款购买“爱国飞机”。例如,位于杭州市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旧址的“醒村爱国馆”中,就保存当时一家味精厂捐赠飞机的照片,这于民族工业不啻为一个壮举。
另外,宋美龄还亲自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凭借其个人的影响力,让人们更多地支持中国空军的发展。事实上,选址杭州笕桥,并非创办航校的选择,当时的备选地还有洛阳和南昌。但那两地在政治地理上均不利于航校发展。
浙江是蒋介石的家乡,杭州交通便利,城市生活条件较好,临近上海, 沪杭铁路及浙赣线都在笕桥设有车站。蒋介石希望能有更多的浙江学子来报考航校,加之笕桥本来就有兵营驻扎,所以是蒋介石终决定选址笕桥。
早年,孙中山先生偕同宋庆龄在美国观看“中国航空人”冯如的飞行表演,并力邀他回国发展祖国的航空事业。后来,孙先生将那架飞机命名为“乐士和”,这就是以宋庆龄的英文名字命名的。孙中山有一个理念,那就是“航空救国”,这也是笕桥中央航校建校的宗旨,这四个字也是印在航校同学录和各类纪念册的前面。在此基础上,蒋介石提出了“亲爱敬诚” 的校训,并且亲自书写了共计十二条的空军训条。
高志航就是这个航空救国理念的践行者。一个东北航校的人为什么投奔到杭州笕桥?一言以蔽之,就是为了抗日。
飞行员也讲浪漫
除了有赫赫的战功,笕桥航校的飞行员也和现在年轻人一样,有着自己的浪漫。
二十四中队长刘粹刚,就读黄埔军校的陆军专业,是中央航校二期生。有一次他从城站(杭州站)上车时,发现了一个娇美的身影,就利用学过的跟踪术,悄悄跟随那位美女,见她在临平火车站下车,便尾随其后,走进一所学校。他向学校的同学打听得知那位女子是该校的许校长。
“许校长”名许希麟,出身杭州的书香门第,家境良好。她毕业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之后致力于乡村教育,二十岁不到,就做了临平一所小学的校长。
刘粹刚在实地侦察之后,做了一个浪漫的举动。有一天,他借着驾教练机的机会,从笕桥飞到了临平上空,很精准地在空中找到了这所小学,然后驾机在操场上空盘旋。这多少有点“显摆”的意思,却一下子吓坏了老师和同学,老师护着同学们纷纷往教室里跑……
接着,刘粹刚就开始给许希麟写情书,并为那天驾机的行为而道歉。许校长收到情书后内心一定是怦怦乱跳的。但她很淑女也很职业,偶见情书中有几个错别字,就将之圈出来并订正,然后再寄回去。
就这样,也不说好,也不说不好。一来二去,在东北汉子刘粹刚那里,燃起了希望。他想能给自己改错字,说明没有完全拒绝,于是继续发动猛烈的进攻。
功夫不负有心人。据许希麟后来回忆,他们的次约会是在城站火车站,那一天刘粹刚等许希麟足足等了两个小时,然后就是要过女方家长关。在当时,飞行员无疑个个都是男神。但做父母的也都知道这个职业随时都要为国殉职。但是当爱情来了的时候,谁又能阻挡得了呢?
那一年刘粹刚24岁。当时部队有一条规定,空军飞行员必须年满28岁才能结婚。高志航是过来人,当知道刘粹刚要在聚丰园办婚礼时,他在婚礼当天故意离开了杭州,就当是“长官”不知道,算“长官”失察吧。
就这样,在火车上邂逅,用飞机谈情说爱,后修成正果。
然而,现实生活远不如童话世界那么美好。
1937年10月25日,刘粹刚奉命率2架霍克飞机,从江苏溧水出发,飞经洛阳去山西支援忻口战役。但因北方日落较早天色已晚,太原机场怕日机轰炸又进行灯火管制,无法降落。他们只能飞过太原拟返回洛阳,但此时汽油已经无法支持飞行。
在紧要关头,刘粹刚不顾自身危险,将后一颗照明弹投下,引导两架僚机降落,他则继续向前滑飞。到山西高平县时,他为保全飞机,不愿跳伞,想在黑暗中觅地降落,不幸碰撞在城东南角的魁星楼,结果机毁人亡, 时年24岁。另两架僚机的飞行员在他的照明弹的引导下得以生还。
刘粹刚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他太知道一架战机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当时他所在的南京机场只剩十多架战斗机了,此前他也曾强行迫降成功过。
刘粹刚牺牲后,举国哀痛。当时笕桥航校已迁往昆明巫山坝,那里的航空子弟学校便改名为粹刚小学,时年才22岁的妻子许希麟把政府发放的抚恤金一万元钱投入到办学中,她重执教鞭。后来这个小学又迁往台湾地区,现在台湾地区仍有“粹刚小学”。
多年之后,杭州女子许希麟写给亡夫的信收入台湾地区的国文课本,至今读来仍要掉眼泪,信中这样写道:
粹刚!你平日常说:“将来年老退休后,决以余力办学。”如今你已尽了后心力,远大的志愿虽未能实现, 可是已有不朽的功绩,不可磨灭的记录,你泉下有知,也可稍以自慰;至于你未了之事、未竟之志,可以由我完成,我决竟你遗志,先从基本教育着手,拿你英武不屈的精神,灌输于未来的青年,使你的精神可发扬光大,我也可借此以报效祖国。
1949年10月1日,参加天安门开国大典的6个梯队17架飞机组成的空中检阅方阵中,有17名飞行员和指挥员是从杭州笕桥航校毕业的。他们参与驾驶13架飞机飞过天安门上空,他们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代空军。
在南京紫金山麓有一个国际抗日航空纪念公园。我们的抗日航空烈士大部分都长眠于此。高志航和刘粹刚的墓是相邻的,这两位曾经的战友终于可以永远在一起了。虽然只是衣冠冢,但并不妨碍我们对烈士的怀念以及对那段历史的纪念。
……
杭州东郊有一座古老的小镇,名叫笕桥。1931年~1937年,在笕桥成立的“中央航空学校”,成为了中国空军培养飞行员的摇篮。蒋介石曾亲任该校校长,并与宋美龄数次亲临该校,参加毕业仪式和学员家长的恳亲会。
不过,让笕桥真正走入历史视野的,还是78年前发生在这座小镇上空的一次令人热血沸腾的战斗,这也是中国抗战史上的首次空战。以高志航为代表的中国空军官兵,痛击日寇战机,取得完胜。这场战役被称为“八一四”笕桥空战。
那么,这场空战是如何发生的?中央航空学校为什么会选址杭州笕桥?勇敢的中国飞行员又有哪些浪漫的故事?
中国“战神”穿越凯旋门
1937年8月14日14点50分,日本空军精锐——木更津航空队和鹿屋航空队从台北起飞,两支部队共出动18架“三菱96”式轰炸机,分两批向杭州上空飞来,直扑笕桥机场。温州监视台于时间发现,急电杭州友台。
18点10分,杭州拉响防空警报。这时,一架中国战机正好从南京飞回笕桥基地。战机着陆的时候,防空警报已然响起,从战机上跳下一个中等个子的中国空军军官,他不及休息,立刻跑到起飞线前,紧盯天空……
很快,云中钻出一个个黑点,那是中国空军的霍克式战斗机。这几架中国战机在机场上空盘旋,准备着陆。这位军官赶忙对着战机一边打手势一边大叫:“停止关车!停止关车!”
其中一架战机的驾驶员看到他的手势后,马上拉起操纵杆,轻巧的霍克机一昂头,又冲上了天空。后面的战机驾驶员见状,立刻跟了上去。刚刚在地面指挥的这位军官长舒一口气,自己也跳进机舱,驾驶战机冲入云霄,准备迎敌。
这个临危不乱、冷静指挥的中国空军军官就是高志航,他是飞行四大队的大队长,曾是东北航校中的佼佼者。
高志航,原名高恒久,字子恒,吉林通化人。1920年,他考入东北陆军学校,在1925年被选为飞行员,随后被派往法国学习八个月,出国前他改名“志航”,激励自己。在法国的飞行培训,高志航得到五颗星的优异成绩。据说法国教官因怕中国飞行员技术不过关,而禁止他们驾机穿越凯旋门,但高志航根本不把这种禁令放在眼里,他驾驶飞机轻松地穿越了凯旋门,为中国飞行员赢得赞誉。
1929年,高志航驾驶的飞机因机械故障失事,他本人虽然大难不死,但右腿却完全折断。伤愈后,他的右脚比左脚要略短一截。后来,高志航利用增高鞋底的办法,让左右脚达到了平衡,他凭着顽强的意志留在了飞行员队伍中。
1932年,高志航到南京中央航空委员会报到,随后被分到笕桥当教官,很快又被提升为飞行大队长。1935年,高志航被派往意大利考察一年,同时还肩负着试飞国民党空军所采购飞机的任务。期间,他在航空表演中代表中国完成了高难度飞行动作。墨索里尼曾赞叹他的飞行技术在意大利也是数一数二的。
在八一四空战中,高志航高超的飞行技术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
8月14日是雨天,空中能见度只有500米,并不适合飞行。高志航的霍克3型飞机,机舱上面连篷盖都没有,完全是敞开的。按照原来的计划,高志航和战友们在笕桥集结待命后,要飞往上海执行轰炸任务,这一任务由蒋介石亲自下达,目标是日本军舰。当天参加完南京紧急军事会议的高志航,刚飞抵笕桥就遇上了日军轰炸机偷袭,高志航来不及制定完善的作战计划,立刻率领战机升空迎敌。
拨开云层 敌机被歼殆尽
日本轰炸机扔下炸弹后,就准备返程,当它们发现有中国战机赶来拦截时,急忙利用云层作为掩护。高志航穿云下降时,发现一架日军轰炸机。日机也发现了高志航,炮口已经从枪塔中伸了出来。高志航占据有利位置,沉着操纵飞机, 加快速度,紧紧咬住敌机。他先从日机的后炮塔开刀,扫除了日机尾炮的威胁后,高志航毫无顾虑地向前逼进,突然日机前面出现一块浓云,日机企图钻云逃命。高志航当机立断,手指迅速按下了机枪的按钮,击中日机右翼上的主油箱。瞬间,火光四射,日机像个火球,坠落下去,落在钱塘江畔。
高志航首开纪录,这也是中国飞行员在空战中首次击落日机。在高志航击落首架敌机不久,他的战友梁添成击落第二架敌机。另一位飞行员郑少愚在钱塘江上空,又击落1架敌机。日军想不到中国飞机来得如此迅捷,如此凶猛,随即仓皇逃散。
空战结束后,杭州街头很快出现了“号外”的叫卖声。听到中国空军打了大胜仗,不仅杭州沸腾了,全国同胞都兴奋不已。后来,国民政府将八月十四日定为空军节。
第二天,日本空军报复式的出击又遭到惨败,但中国空军也有伤亡。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敌我双方都有意夸大对方的损失,尽量少说或不说自己的损失。
当时,中国军方宣布,“八一四”空战,中国空军击落了6架日军飞机。后来,有人考证,当天中国空军没有击落6架日机,可能击落3架,也可能击落4架。
在档案馆查阅1937年8月15日至8月19日杭州的《东南日报》,文中数据比较谨慎。1937年8月15日出版的《东南日报》,第二版社论要闻的标题是“我空军空前胜利,大队敌机袭杭,为我歼灭殆尽。在笕桥上空大战三小时,我军奋勇围击,损失极微,敌机坠毁五架,余待查明”,这则长标题涵盖了这则新闻的全部要素全。
在较为权威的南京抗日航空纪念馆中,对“八一四”空战的描述是这样的:1937年8月14日晨,中国空军首先攻击淞沪地区的日军阵地和舰船,取得了一定的战绩。下午,中国空军又在笕桥、广德击退了前来偷袭的日本海军航空队,敌机坠毁三架,重创一架。中国空军“八一四首捷”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信心。
其实,当时报纸上所说的“大战三小时”并不准确。高志航的座驾起飞迎敌时,还没有来得及加油,其他的中国空军战机也存在类似情况。但高志航还是强行起飞了,因为在他看来,20分钟就可以解决战斗。
按常识来说,飞机与飞机的空中缠斗,不可能打好几个小时。当时,敌对双方的飞机在空中搏杀,主要利用机关炮和机枪对射。“一战”期间,有的飞行员甚至用上手枪作战。所以,会出现击毙对方飞行员、打中油箱等情况,并不像当下的军事技术,可以利用导弹直接轰炸对方的飞机。
航空救国,中央航校壮大
日本派出轰炸机攻击笕桥,就是想尽快摧毁当时中国空军培养飞行员的基地。那么,国民政府为什么会选择在杭州笕桥来办中央航校呢?
与世界航空强国相比,中国的航空事业起步比较晚,初基本上是军阀各自为政,训练思想和设备都比较落后。有的飞行员实际飞行训练二三十个小时之后就毕业,完全是一种初级的扫盲水平。当时中国军阀组建空军,主要目的是起到震慑作用,实际作战能力十分有限。
“九一八”事变之后,国民政府和仁人志士,对发展航空投注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民众们纷纷捐款购买“爱国飞机”。例如,位于杭州市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旧址的“醒村爱国馆”中,就保存当时一家味精厂捐赠飞机的照片,这于民族工业不啻为一个壮举。
另外,宋美龄还亲自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凭借其个人的影响力,让人们更多地支持中国空军的发展。事实上,选址杭州笕桥,并非创办航校的选择,当时的备选地还有洛阳和南昌。但那两地在政治地理上均不利于航校发展。
浙江是蒋介石的家乡,杭州交通便利,城市生活条件较好,临近上海, 沪杭铁路及浙赣线都在笕桥设有车站。蒋介石希望能有更多的浙江学子来报考航校,加之笕桥本来就有兵营驻扎,所以是蒋介石终决定选址笕桥。
早年,孙中山先生偕同宋庆龄在美国观看“中国航空人”冯如的飞行表演,并力邀他回国发展祖国的航空事业。后来,孙先生将那架飞机命名为“乐士和”,这就是以宋庆龄的英文名字命名的。孙中山有一个理念,那就是“航空救国”,这也是笕桥中央航校建校的宗旨,这四个字也是印在航校同学录和各类纪念册的前面。在此基础上,蒋介石提出了“亲爱敬诚” 的校训,并且亲自书写了共计十二条的空军训条。
高志航就是这个航空救国理念的践行者。一个东北航校的人为什么投奔到杭州笕桥?一言以蔽之,就是为了抗日。
飞行员也讲浪漫
除了有赫赫的战功,笕桥航校的飞行员也和现在年轻人一样,有着自己的浪漫。
二十四中队长刘粹刚,就读黄埔军校的陆军专业,是中央航校二期生。有一次他从城站(杭州站)上车时,发现了一个娇美的身影,就利用学过的跟踪术,悄悄跟随那位美女,见她在临平火车站下车,便尾随其后,走进一所学校。他向学校的同学打听得知那位女子是该校的许校长。
“许校长”名许希麟,出身杭州的书香门第,家境良好。她毕业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之后致力于乡村教育,二十岁不到,就做了临平一所小学的校长。
刘粹刚在实地侦察之后,做了一个浪漫的举动。有一天,他借着驾教练机的机会,从笕桥飞到了临平上空,很精准地在空中找到了这所小学,然后驾机在操场上空盘旋。这多少有点“显摆”的意思,却一下子吓坏了老师和同学,老师护着同学们纷纷往教室里跑……
接着,刘粹刚就开始给许希麟写情书,并为那天驾机的行为而道歉。许校长收到情书后内心一定是怦怦乱跳的。但她很淑女也很职业,偶见情书中有几个错别字,就将之圈出来并订正,然后再寄回去。
就这样,也不说好,也不说不好。一来二去,在东北汉子刘粹刚那里,燃起了希望。他想能给自己改错字,说明没有完全拒绝,于是继续发动猛烈的进攻。
功夫不负有心人。据许希麟后来回忆,他们的次约会是在城站火车站,那一天刘粹刚等许希麟足足等了两个小时,然后就是要过女方家长关。在当时,飞行员无疑个个都是男神。但做父母的也都知道这个职业随时都要为国殉职。但是当爱情来了的时候,谁又能阻挡得了呢?
那一年刘粹刚24岁。当时部队有一条规定,空军飞行员必须年满28岁才能结婚。高志航是过来人,当知道刘粹刚要在聚丰园办婚礼时,他在婚礼当天故意离开了杭州,就当是“长官”不知道,算“长官”失察吧。
就这样,在火车上邂逅,用飞机谈情说爱,后修成正果。
然而,现实生活远不如童话世界那么美好。
1937年10月25日,刘粹刚奉命率2架霍克飞机,从江苏溧水出发,飞经洛阳去山西支援忻口战役。但因北方日落较早天色已晚,太原机场怕日机轰炸又进行灯火管制,无法降落。他们只能飞过太原拟返回洛阳,但此时汽油已经无法支持飞行。
在紧要关头,刘粹刚不顾自身危险,将后一颗照明弹投下,引导两架僚机降落,他则继续向前滑飞。到山西高平县时,他为保全飞机,不愿跳伞,想在黑暗中觅地降落,不幸碰撞在城东南角的魁星楼,结果机毁人亡, 时年24岁。另两架僚机的飞行员在他的照明弹的引导下得以生还。
刘粹刚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他太知道一架战机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当时他所在的南京机场只剩十多架战斗机了,此前他也曾强行迫降成功过。
刘粹刚牺牲后,举国哀痛。当时笕桥航校已迁往昆明巫山坝,那里的航空子弟学校便改名为粹刚小学,时年才22岁的妻子许希麟把政府发放的抚恤金一万元钱投入到办学中,她重执教鞭。后来这个小学又迁往台湾地区,现在台湾地区仍有“粹刚小学”。
多年之后,杭州女子许希麟写给亡夫的信收入台湾地区的国文课本,至今读来仍要掉眼泪,信中这样写道:
粹刚!你平日常说:“将来年老退休后,决以余力办学。”如今你已尽了后心力,远大的志愿虽未能实现, 可是已有不朽的功绩,不可磨灭的记录,你泉下有知,也可稍以自慰;至于你未了之事、未竟之志,可以由我完成,我决竟你遗志,先从基本教育着手,拿你英武不屈的精神,灌输于未来的青年,使你的精神可发扬光大,我也可借此以报效祖国。
1949年10月1日,参加天安门开国大典的6个梯队17架飞机组成的空中检阅方阵中,有17名飞行员和指挥员是从杭州笕桥航校毕业的。他们参与驾驶13架飞机飞过天安门上空,他们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代空军。
在南京紫金山麓有一个国际抗日航空纪念公园。我们的抗日航空烈士大部分都长眠于此。高志航和刘粹刚的墓是相邻的,这两位曾经的战友终于可以永远在一起了。虽然只是衣冠冢,但并不妨碍我们对烈士的怀念以及对那段历史的纪念。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