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369639丛书名: 国家级工程训练示范中心“十二五”规划教材
第1章 绪论 1.1 机械制造工程实训的目的 1.2 机械制造工程实训的要求 1.3 机械制造工程实训的内容 1.4 机械制造工程实训的考核 1.5 学生实训守则 1.6 机械制造工程实训的安全规则 第2章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基础知识 2.1 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 2.2 常用的工程材料 2.3 钢的热处理基础知识 思考练习题 第3章 铸造生产 3.1 概述 3.2 砂型铸造工艺 3.3 造型 3.4 金属的熔炼与浇注 3.5 铸件常见缺陷的分析 3.6 特种铸造 思考练习题 第4章 压力加工 4.1 概述 4.2 金属的加热与锻件的冷却 4.3 自由锻的设备及工具 4.4 自由锻工艺 4.5 模锻 4.6 胎模锻 4.7 冲压 思考练习题 第5章 焊接生产 5.1 概述 5.2 焊条电弧焊 5.3 焊接质量 5.4 气焊与气割 思考练习题 第6章 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 6.1 概述 6.2 零件加工的技术要求 6.3 切削刀具及材料 思考练习题 第7章 车削加工 7.1 概述 7.2 卧式车床 7.3 车床附件及工件安装 7.4 车刀的结构、刃磨及其安装 7.5 车床操作 7.6 零件的车削 7.7 车削工艺 思考练习题 第8章 铣削加工 8.1 概述 8.2 铣床 8.3 常用铣床附件 8.4 铣刀 8.5 铣削加工 思考练习题 第9章 磨削加工 9.1 概述 9.2 砂轮 9.3 常用磨削机床 思考练习题 第10章 刨削加工 10.1 概述 10.2 刨床简介 10.3 刨削加工 思考练习题 第11章 钳工与装配 11.1 概述 11.2 钳工工作台和虎钳 11.3 划线 11.4 钳工基本工作 11.5 孔及螺纹加工 11.6 装配的基础知识 思考练习题 第12章 常用量具使用及测量 12.1 概述 12.2 金属直尺 12.3 直角尺 12.4 游标角度尺 12.5 游标卡尺 12.6 深度游标卡尺 12.7 高度游标卡尺 12.8 外径千分尺 12.9 百分表 12.10 内径百分表 思考练习题 第13章 数控加工基础知识 13.1 数控机床的组成、基本加工原理和分类 13.2 数控编程基础知识 思考练习题 第14章 数控加工 14.1 数控车削加工 14.2 数控铣床加工 14.3 数控系统介绍 14.4 数控加工中心介绍 思考练习题 第15章 特种加工 15.1 概述 15.2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15.3 电火花加工 15.4 数控雕刻加工 15.5 激光加工 15.6 快速成形 15.7 逆向工程 思考练习题 第16章 创新教育 16.1 创新的基础理论知识 16.2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思考练习题 第17章 创新项目管理与产品设计制造 17.1 项目管理 17.2 产品设计及制造工艺 17.3 无碳小车设计及制造项目案例 第18章 机械创新实践案例 18.1 “助残站立及康复行走轮椅”创新作品案例 18.2 “中央空调通风管道清洁机器人”创新作品案例 18.3 “地震避难防盗门”创新作品案例 18.4 “多功能救援担架”创新作品案例 参考文献
本教材是根据*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指导组关于“工程训练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基本要求,结合武汉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工程实训教学大纲》内容编写的。
机械制造工程实训是配合“金属工艺学”课堂理论教学的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程,是工科院校学生建立机械制造生产过程的概念、学习机械制造基本工艺的方法、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必修课程,是学生学习机械制造系列课程必不可少的先修课程,也是获得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的奠基课程。它对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将来的实际工作具有深远影响。
在编写本教材的过程中,作者本着加强基础、重视实践、优化传统内容、增加现代制造技术及创新教育、创新训练等内容的原则,注重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时,从感性到理性、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本书以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在进行机械制造工程实训时,正确地掌握金属的主要加工方法,了解毛坯和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获得初步的操作技能,巩固在实训中所接触到的感性知识,并使之理论化。
在创新教育中,侧重创新基础理论知识的普及,树立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正确观念,以及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创新实践案例,为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与创新大赛,提供真实范例。
本教材由武汉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组织编写,王志海教授、舒敬萍高级实验师、马晋工程师主编、史晓亮教授、王玉伏副教授、吴飞副教授、徐瑾副教授、尹光明工程师、周志国工程师、游仁戈工程师、武玉山实验师,以及张志红、桂骏勇、许光、吴俊峰、管瑶、罗汉生、文三力、张丽尧、付涛等教师参加了部分章节内容的编写及审查工作,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全书由清华大学傅水根教授主审。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得到了武汉理工大学有关部门领导和教职工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和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4年7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