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8415022丛书名: 二战目击者
《血战阿拉曼》从“目击者”的视角对其做出了独到的解构,鲜活地再现了战争的血腥残酷、双方指挥官的激烈交锋以及淹没在黄沙血海下的累累白骨所折射出的人性。《血战阿拉曼》将开启人们尘封已久的记忆,完整地再现阿拉曼之战的真实氛围,让读者充分领略战争的成败细节。
本书通过恢弘壮阔的场面描写,细腻深刻的内心独白,独特鲜活的人物个性,还原了*冷酷的战争真相,揭露了人物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这一切无不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感受战场的紧张惨烈,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思考,对战争的反思。
《血战阿拉曼》试图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和丰沛的历史图片,较为全面、相对客观地勾勒出将领们的传奇人生和士兵们的战场经历,成为读者以古鉴今,以史明智的重要财富。
第1章 “伟大理想”的诞生
第2章 “沙漠之狐”出生
第3章 “战斧”与“十字军”
第4章 “沙漠之狐”的顶点
第5章 相持在阿拉曼防线
第6章 “猎人”来了
第7章 失利的攻击战
第8章 打造“魔鬼”的坟墓
第9章 突破“魔鬼的花园”
第10章 第8集团军的“增压”
第11章 点燃“火炬”
第12章 千里大溃逃
第13章 悲情的“沙漠之狐”
第14章 非洲集团军群的覆灭
入侵行动的序幕
1940年9月13日,北非的意军向英国殖民地埃及发起了进攻。
意大利第l0集团军的“马莱蒂”机械化战斗群与4个步兵师向埃及进发。由于不熟悉路线、天气炎热以及格拉齐亚尼的“谨慎”,意军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经过4天的跋涉,队伍仅仅前行了l04千米。队伍的前面是意大利的黑衫军,他们的后面跟着运载着大理石里程碑的卡车。墨索里尼自认为可以一举拿下埃及,所以他并不觉得这些石碑是累赘。
黑衫军首先到达了西迪巴拉尼小镇,并很快将小镇占领了。其实意军的损失要远远大于英军,但从表面上看毕竟是意军赶跑了英军。为了鼓励军队与国民的士气,格拉齐亚尼将消息传回了国内,国内的舆论果然大肆渲染,仿佛意军成了无往而不利的军队。但格拉齐亚尼还是比较冷静的,他并没有贸然前进,而是下令安营扎寨。他仍然认为散漫的意军无法与英军对垒,所以他谨慎地进行布防。让他无奈的是,自己手下的士兵们刚取得了一场不太光彩的胜利,就变得更加懒散。这些士兵根本无法端正态度,仿佛来到北非只是在玩一场游戏。
当意军在沙漠上“磨洋工”的时候,希特勒却已经有些坐不住了。他知道,英军不会就这么干等下去。一旦英军积蓄了足够的兵力,会主动向意军发起进攻。如果意军丢掉了北非,那么轴心国的南翼就完全被打开了,德国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他向墨索里尼提出,德国会对意大利进行援助,可心气正盛的墨索里尼却并不领情。碰了钉子的希特勒决定暂缓援助,他料定,意军在不久后必吃败仗,到那个时候墨索里尼才会低下头。
……P10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