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11177381丛书名: 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编辑推荐
本书为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全书共分九章,主要内容包括中国食品标准体系、食品法律法规基础知识、中国食品法律法规体系、食品质量管理体系、食品产品认证、食品卫生*和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等。 教材内容完整,浅显易懂,并着力突出实用技能教育的特色,兼具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教材注重历史、现实与超前的结合,所涉及的标准与法规都是现行有效的,同时对重要的内容注重应用例证,达到学以致用。为了便于学生自学和练习,每章前有“知识目标”,明确了学习重点;每章后都安排了本章小结和复习思考题,方便学生复习和掌握本书内容。
内容简介
本教材按照高等职业教育食品类专业规定的职业培养目标要求,结合当前人们所关注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及社会发展的要求,从标准、法规的基本概念,技术性贸易措施与《TBT协定》和《SPS协定》等出发,系统介绍了安全食品生产和质量管理中所涉及到我国及国际相关的食品标准与法规。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食品标准基础知识、中国食品标准体系、食品法律法规基础知识、中国食品法律法规体系、国际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食品产品认证、食品卫生*和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等。
本书内容新颖,实用性较强,可作为高职高专食品加工技术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食品贮运与营销专业、食品机械与管理专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农畜特产品加工专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粮食工程专业等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领域科研、管理、生产等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内容新颖,实用性较强,可作为高职高专食品加工技术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食品贮运与营销专业、食品机械与管理专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农畜特产品加工专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粮食工程专业等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领域科研、管理、生产等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目 录
章 绪论
节 概述
第二节 标准法规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第三节 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第四节 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研究内容与学习方法
第二章 食品标准基础知识
节 标准化基础知识
第二节 食品标准的分类及基本内容
第三节 食品标准的制定和结构
第四节 食品标准编写的具体要求
第三章 中国食品标准体系
节 概述
第二节 食品基础标准
第三节 食品产品标准
第四节 食品安全卫生标准
第五节 食品包装与标签标准
第六节 食品检验方法标准
第七节 食品添加剂标准
第四章 食品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节 概述
第二节 食品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第三节 食品行政执法与监督
第五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体系
节 中国食品法律
第二节 中国食品法规
第三节 食品违法处罚与程序
第六章 国际食品标准与法规
节 概述
第二节 国际食品标准组织
第三节 部分发达国家食品标准与法规
第七章 食品质量管理体系
节 食品良好操作规范(GMP)
第二节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第三节 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
第四节 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ISO 9000)
第五节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 22000)
第八章 食品产品认证
节 概述
第二节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第三节 绿色食品认证
第四节 有机食品认证
第五节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第九章 食品卫生许可证和食品市场准入制度
节 食品卫生许可证
第二节 食品市场准人制度
第三节 食品召回制度
实训及案例
参考文献
节 概述
第二节 标准法规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第三节 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第四节 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研究内容与学习方法
第二章 食品标准基础知识
节 标准化基础知识
第二节 食品标准的分类及基本内容
第三节 食品标准的制定和结构
第四节 食品标准编写的具体要求
第三章 中国食品标准体系
节 概述
第二节 食品基础标准
第三节 食品产品标准
第四节 食品安全卫生标准
第五节 食品包装与标签标准
第六节 食品检验方法标准
第七节 食品添加剂标准
第四章 食品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节 概述
第二节 食品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第三节 食品行政执法与监督
第五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体系
节 中国食品法律
第二节 中国食品法规
第三节 食品违法处罚与程序
第六章 国际食品标准与法规
节 概述
第二节 国际食品标准组织
第三节 部分发达国家食品标准与法规
第七章 食品质量管理体系
节 食品良好操作规范(GMP)
第二节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第三节 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
第四节 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ISO 9000)
第五节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 22000)
第八章 食品产品认证
节 概述
第二节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第三节 绿色食品认证
第四节 有机食品认证
第五节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第九章 食品卫生许可证和食品市场准入制度
节 食品卫生许可证
第二节 食品市场准人制度
第三节 食品召回制度
实训及案例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章 绪论
知识目标:
·了解标准、法规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理解标准与法规、标准法规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掌握《TBT协定》和《SPS协定》的基本规则。
·了解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内容及学习方法。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民众生命健康,自然为世人所关注。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从事食品生产、营销和贮存,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食品监督监测以及食品质量管理体系与合格评估认证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实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是设置和打破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准,也是食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1996年英国暴发的疯牛病,1997年香港的禽流感,1998年的东南亚猪脑热,1999年比利时等国发生的二(口恶)英事件,2001年欧洲暴发的口蹄疫,2003年发生在我国的非典型性肺炎传染源争议问题,以及2005年的苏丹红1号事件,还有引起众多争议的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危害等。所有这些影响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说明,食品安全的监管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重视食品安全,保证人民饮食安全,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保证食品安全,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是政府应尽的责任。食品安全影响面广,涉及到多个部门,保证食品安全必须加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作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基石,食品标准与法律法规的建设与研究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基础性工作。
节 概述
一、标准
(一)标准的概念
1983年我国颁布的国家标准(GB3935.1-1983)中对“标准”的定义是:“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198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IS0第2号指南(第4版)对“标准”的重新定义是:“由有关各方根据科学技术成就与先进经验,共同合作起草,一致或基本上同意的技术规范或其他公开文件,其目的在于促进的公众利益,并由标准化团体批准。”
在2000年发布的GB/T1.1-2000中将标准定义为:“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秩序,对活动或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社会效益为目的。”
世界贸易组织(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简称《TBT协定》)规定:标准是经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性的、为了通用或反复使用的目的,为产品或其加工或生产方法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还可包括或专门关于适用于产品、工艺或生产方法的专业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根据WTO的有关规定和国际惯例,标准是自愿性的,而法规或合同是强制性的,标准的内容只有通过法规或合同的引用才能强制执行。
(二)标准的特点
1.非强制性
《TBT协定》明确规定了标准的非强制性的特征,非强制性也是标准区别于技术法规的一个重要特点。尽管标准是一种规范,但它本身不具有强制力,即使所谓的强制性标准,其强制性质也是法律授予的,如果没有法律支持,它是无法强制执行的。因为标准中不规定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也不规定不行使义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它与其他规范立法程序完全不同。
大多数国家的标准是由国家授权的民间机构制定的,即使是政府机构颁发的标准,它也不是像法律、法规那样象征国家的权力机构审议批准,而是由各方利益的代表审议,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所以标准是通过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平等协商达到的,是协调的产物,不存在一方强加于另一方的问题,更不具有代表国家意志的属性,它更多的是以科学合理的规定,为人们提供一种适当的选择。
2.标准的制定出于合理目标
一般情况下,标准的制定是出于保证产品质量、保护人类(或动物、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等合理目标。
3.应用广泛性和通用性
标准应用非常广泛,影响面大,涉及到行业和领域的方方面面。食品标准中除了大量的产品标准以外,还有术语标准、生产方法标准、试验方法标准、包装标准、标志或标签标准、卫生安全标准以及合格评定标准、质量管理标准、制定标准的标准等,广泛涉及到人类生产、生活及消费的各个方面。
4.标准对贸易的双向作用
对市场贸易而言标准是把双刃剑,良好的标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促进国际贸易、规范市场秩序,但同时人们也可以利用标准技术水平的差异设置国际贸易壁垒、保护本国市场和利益。
标准对产品本身及生产过程的技术要求是明确的、具体的,一般都是量化的。因此,其对进入国际贸易产品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即显形的贸易壁垒。与之比较,技术法规的技术要求虽然明确,但通常是非量化的,有很大的演绎和延伸的余地。所以其对进入国际贸易的产品的壁垒作用是隐性的。
5.标准对贸易的壁垒作用可以跨越
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壁垒作用主要是由于各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甚至可以认为是一种“客观”的壁垒。这种壁垒由于其制定初衷的合理性不能“打破”,而只能通过提高产品生产的技术水平、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改善产品的质量以达到标准的要求等方式予以“跨越”。
(三)标准的功能
1.获得秩序
标准的基础是科学性和先进性,标准的制定过程,就是将科学技术成果与实践积累的先进经验结合起来,经过分析、比较、选择并加以综合,这是一个归纳和提炼的优化过程。由于其代表着秩序,才使人们无须任何强制力而自愿遵守。
2.实现规模生产
制定标准时减少了产品种类,使得产品品种呈系列化,促进了专业化生产,实现了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3.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产品的技术标准不仅对产品性能做出具体要求,而且还对产品的规格、卫生安全、检验方法、包装和储运条件等做出明确规定,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并进行检验,产品的质量安全就能得到可靠的保障。
标准也是生产需求的正确反映,只有将消费者的功能诉求转化为标准中的质量安全特性,再通过执行标准将质量安全特性转化为产品的固有特性,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4.促进技术创新
一项科研成果,如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产品,开始只能在较小的范围内应用,但一旦纳入标准,就能迅速得以推广和应用。目前,国际上很重视通过标准来大力推进先进技术。
5.确保产品的兼容性
许多产品如果单独使用没有任何价值。如一台电脑仅有主机,没有显示器、软件、键盘或鼠标等与之匹配的产品将毫无用处。而这些相关产品一般又是由不同的生产商生产的,标准确保了产品与部件的兼容与匹配,使消费者能享用更多的可用产品。
6.减少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信息
对于产品的属性和质量,消费者所掌握的信息远远少于生产者,因此产生了信息不对称,这使消费者在交易前了解和判断产品的质量变得十分困难。但是借助于标准,可以显示出产品所满足的要求,帮助消费者正确认识产品的质量,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7.降低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现代工业的发展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良好环境对提高生存质量和保证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各国政府也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环境相关问题的监管力度,经过实践证明标准是降低生产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法规
(一)法与法规
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的行为规范,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当代中国法的渊源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国际条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根本性。法律(狭义的)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
……
知识目标:
·了解标准、法规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理解标准与法规、标准法规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掌握《TBT协定》和《SPS协定》的基本规则。
·了解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内容及学习方法。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民众生命健康,自然为世人所关注。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从事食品生产、营销和贮存,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食品监督监测以及食品质量管理体系与合格评估认证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实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是设置和打破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准,也是食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1996年英国暴发的疯牛病,1997年香港的禽流感,1998年的东南亚猪脑热,1999年比利时等国发生的二(口恶)英事件,2001年欧洲暴发的口蹄疫,2003年发生在我国的非典型性肺炎传染源争议问题,以及2005年的苏丹红1号事件,还有引起众多争议的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危害等。所有这些影响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说明,食品安全的监管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重视食品安全,保证人民饮食安全,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保证食品安全,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是政府应尽的责任。食品安全影响面广,涉及到多个部门,保证食品安全必须加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作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基石,食品标准与法律法规的建设与研究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基础性工作。
节 概述
一、标准
(一)标准的概念
1983年我国颁布的国家标准(GB3935.1-1983)中对“标准”的定义是:“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198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IS0第2号指南(第4版)对“标准”的重新定义是:“由有关各方根据科学技术成就与先进经验,共同合作起草,一致或基本上同意的技术规范或其他公开文件,其目的在于促进的公众利益,并由标准化团体批准。”
在2000年发布的GB/T1.1-2000中将标准定义为:“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秩序,对活动或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社会效益为目的。”
世界贸易组织(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简称《TBT协定》)规定:标准是经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性的、为了通用或反复使用的目的,为产品或其加工或生产方法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还可包括或专门关于适用于产品、工艺或生产方法的专业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根据WTO的有关规定和国际惯例,标准是自愿性的,而法规或合同是强制性的,标准的内容只有通过法规或合同的引用才能强制执行。
(二)标准的特点
1.非强制性
《TBT协定》明确规定了标准的非强制性的特征,非强制性也是标准区别于技术法规的一个重要特点。尽管标准是一种规范,但它本身不具有强制力,即使所谓的强制性标准,其强制性质也是法律授予的,如果没有法律支持,它是无法强制执行的。因为标准中不规定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也不规定不行使义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它与其他规范立法程序完全不同。
大多数国家的标准是由国家授权的民间机构制定的,即使是政府机构颁发的标准,它也不是像法律、法规那样象征国家的权力机构审议批准,而是由各方利益的代表审议,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所以标准是通过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平等协商达到的,是协调的产物,不存在一方强加于另一方的问题,更不具有代表国家意志的属性,它更多的是以科学合理的规定,为人们提供一种适当的选择。
2.标准的制定出于合理目标
一般情况下,标准的制定是出于保证产品质量、保护人类(或动物、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等合理目标。
3.应用广泛性和通用性
标准应用非常广泛,影响面大,涉及到行业和领域的方方面面。食品标准中除了大量的产品标准以外,还有术语标准、生产方法标准、试验方法标准、包装标准、标志或标签标准、卫生安全标准以及合格评定标准、质量管理标准、制定标准的标准等,广泛涉及到人类生产、生活及消费的各个方面。
4.标准对贸易的双向作用
对市场贸易而言标准是把双刃剑,良好的标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促进国际贸易、规范市场秩序,但同时人们也可以利用标准技术水平的差异设置国际贸易壁垒、保护本国市场和利益。
标准对产品本身及生产过程的技术要求是明确的、具体的,一般都是量化的。因此,其对进入国际贸易产品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即显形的贸易壁垒。与之比较,技术法规的技术要求虽然明确,但通常是非量化的,有很大的演绎和延伸的余地。所以其对进入国际贸易的产品的壁垒作用是隐性的。
5.标准对贸易的壁垒作用可以跨越
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壁垒作用主要是由于各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甚至可以认为是一种“客观”的壁垒。这种壁垒由于其制定初衷的合理性不能“打破”,而只能通过提高产品生产的技术水平、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改善产品的质量以达到标准的要求等方式予以“跨越”。
(三)标准的功能
1.获得秩序
标准的基础是科学性和先进性,标准的制定过程,就是将科学技术成果与实践积累的先进经验结合起来,经过分析、比较、选择并加以综合,这是一个归纳和提炼的优化过程。由于其代表着秩序,才使人们无须任何强制力而自愿遵守。
2.实现规模生产
制定标准时减少了产品种类,使得产品品种呈系列化,促进了专业化生产,实现了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3.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产品的技术标准不仅对产品性能做出具体要求,而且还对产品的规格、卫生安全、检验方法、包装和储运条件等做出明确规定,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并进行检验,产品的质量安全就能得到可靠的保障。
标准也是生产需求的正确反映,只有将消费者的功能诉求转化为标准中的质量安全特性,再通过执行标准将质量安全特性转化为产品的固有特性,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4.促进技术创新
一项科研成果,如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产品,开始只能在较小的范围内应用,但一旦纳入标准,就能迅速得以推广和应用。目前,国际上很重视通过标准来大力推进先进技术。
5.确保产品的兼容性
许多产品如果单独使用没有任何价值。如一台电脑仅有主机,没有显示器、软件、键盘或鼠标等与之匹配的产品将毫无用处。而这些相关产品一般又是由不同的生产商生产的,标准确保了产品与部件的兼容与匹配,使消费者能享用更多的可用产品。
6.减少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信息
对于产品的属性和质量,消费者所掌握的信息远远少于生产者,因此产生了信息不对称,这使消费者在交易前了解和判断产品的质量变得十分困难。但是借助于标准,可以显示出产品所满足的要求,帮助消费者正确认识产品的质量,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7.降低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现代工业的发展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良好环境对提高生存质量和保证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各国政府也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环境相关问题的监管力度,经过实践证明标准是降低生产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法规
(一)法与法规
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的行为规范,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当代中国法的渊源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国际条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根本性。法律(狭义的)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
……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