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242523
内容简介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即《灵枢经》,一名《针经》)。《黄帝内经·素问》侧重中医理论,《黄帝内经·灵枢》侧重针法经络。《黄帝内经》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基本理论的确立。
《黄帝内经·灵枢(大字诵读版)》由“中医思维十温暖的中医读书会”发起人苗德根博士参考多种《黄帝内经》版本进行整理校正,以简体、大字、横排的表现形式,将此经典巨著呈献给读者。以期读者在心无旁骛、反复诵读之中,能够开悟古圣先贤的“字外之义”。
《黄帝内经·灵枢(大字诵读版)》由“中医思维十温暖的中医读书会”发起人苗德根博士参考多种《黄帝内经》版本进行整理校正,以简体、大字、横排的表现形式,将此经典巨著呈献给读者。以期读者在心无旁骛、反复诵读之中,能够开悟古圣先贤的“字外之义”。
目 录
卷一
九针十二原
本腧第二
小针解第三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根结第五
寿天刚柔第六
官针第七
本神第八
终始第九
九针十二原
本腧第二
小针解第三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根结第五
寿天刚柔第六
官针第七
本神第八
终始第九
卷二
经脉第十
经别第十一
经水第十二
经筋第十三
骨度第十四
五十营第十五
营气第十六
脉度第十七
营卫生会第十八
卷三
四时气第十九
五邪第二十
寒热病第二十一
癫狂第二十二
热病第二十三
厥病第二十四
病本第二十五
杂病第二十六
周痹第二十七
卷四
口问第二十八
师传第二十九
决气第三十
肠胃第三十一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海论第三十三
五乱第三十四
胀论第三十五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在线试读
官针第七
凡刺之要,官针妙。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支为大脓。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为害。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失针之宜,大者泻,小者不移,已言其过,请言其所施。
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以镵针于病所,肤白勿取。病在分肉间,取以圆针于病所。病在经络痼痹者,取以锋针。病在脉,气少当补之者,取之金鸡鍉针于井荥分输。病为大脓者,取以铍针。病痹气暴发者,取以圆利针。病痹气痛而不去者,取以毫针。病在中者,取以长针。病水肿不能通关节者,取以大针。病在五脏固居者,取以锋针,泻于井荥分输,取以四时,
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一日输刺,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脏俞也。二日远道刺,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腑腧也。三日经刺,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四日络刺,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五日分刺,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六日大泻刺,大泻刺者,刺大脓以铍针也。七日毛刺,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八日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九日粹刺,粹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
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一日偶刺,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旁针之也。二日报刺,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三日恢刺,恢刺者,直刺旁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四日齐刺,齐刺者,直人一,旁人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日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五日扬刺,扬刺者,正内一,旁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六日直针刺,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七日输刺,输刺者,直人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八日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九日浮刺,浮刺者,旁人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十日阴刺,阴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后少阴也。十一日旁针刺,旁针刺者,直刺旁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十二日赞刺,赞刺者,直人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
脉之所居深不见者,刺之微纳针而久留之,以致其空脉气也。脉浅者勿刺,按绝其脉乃刺之,无令精出,独出其邪气耳。所谓三刺则谷气出者,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再刺则阴邪出者,少益深,绝皮致肌肉,未人分肉间也;已人分肉之间,则谷气出。故《刺法》曰:始刺浅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后刺深之,以致阴气之邪;后刺极深之,以下谷气,此之谓也。故用针者,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也。
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一日半刺,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二日豹文刺,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三日关刺,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日渊刺,一日岂刺。
……
凡刺之要,官针妙。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支为大脓。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为害。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失针之宜,大者泻,小者不移,已言其过,请言其所施。
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以镵针于病所,肤白勿取。病在分肉间,取以圆针于病所。病在经络痼痹者,取以锋针。病在脉,气少当补之者,取之金鸡鍉针于井荥分输。病为大脓者,取以铍针。病痹气暴发者,取以圆利针。病痹气痛而不去者,取以毫针。病在中者,取以长针。病水肿不能通关节者,取以大针。病在五脏固居者,取以锋针,泻于井荥分输,取以四时,
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一日输刺,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脏俞也。二日远道刺,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腑腧也。三日经刺,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四日络刺,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五日分刺,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六日大泻刺,大泻刺者,刺大脓以铍针也。七日毛刺,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八日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九日粹刺,粹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
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一日偶刺,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旁针之也。二日报刺,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三日恢刺,恢刺者,直刺旁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四日齐刺,齐刺者,直人一,旁人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日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五日扬刺,扬刺者,正内一,旁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六日直针刺,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七日输刺,输刺者,直人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八日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九日浮刺,浮刺者,旁人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十日阴刺,阴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后少阴也。十一日旁针刺,旁针刺者,直刺旁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十二日赞刺,赞刺者,直人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
脉之所居深不见者,刺之微纳针而久留之,以致其空脉气也。脉浅者勿刺,按绝其脉乃刺之,无令精出,独出其邪气耳。所谓三刺则谷气出者,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再刺则阴邪出者,少益深,绝皮致肌肉,未人分肉间也;已人分肉之间,则谷气出。故《刺法》曰:始刺浅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后刺深之,以致阴气之邪;后刺极深之,以下谷气,此之谓也。故用针者,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也。
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一日半刺,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二日豹文刺,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三日关刺,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日渊刺,一日岂刺。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