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012932
自序 / I
组织发展篇 / 1
管理的秘诀其实很简单 / 3
打造无边界组织,突破能力和思维的边界 / 8
这家明星企业是靠什么把一支多国部队凝聚起来的? / 11
敬业文化是这个时代组织取得成功的法宝 / 17
领导力培训效果差,怎么办? / 22
为什么阿拉伯军队不擅长打现代战争? / 26
当我们说管理基础不好的时候,说的究竟是什么? / 32
培训内外表现迥异,问题出在哪里? / 42
HR三支柱搭建和协同之经历者视角 / 47
用一个小案例揭示组织变革成功的奥秘 / 54
人才管理篇 / 59
人才盘点和继任者计划的若干细节问题 / 61
雅虎CEO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犯了哪些错误? / 66
如何增加招到优秀人才的可能性? / 71
HR 应该如何为企业并购带来价值? / 76
HR 的Site Visit 都需要做些什么? / 83
如何成为一名激发潜能的管理者? / 87
HR 如何在关键谈话中成为谈话高手? / 92
面试中如何把问题问得“稳、准、狠”? / 97
我是如何通过招聘把员工流失率从57% 降到了19% ? / 102
如何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引导? / 111
万字干货:如何快速、批量地招聘和复制成功型销售团队? / 120
薪酬管理篇 / 137
让薪酬设计获得成功的四个秘诀 / 139
设计好年终奖,踏实过完一年 / 143
面对老员工工资日益高涨,企业该怎么办? / 147
如何通过设计,让奖金分配更合理? / 152
如何逐级设计绩效奖金的公司、部门及个人系数? / 156
HR 如何从零开始实施年底调薪(1)——调薪依据 / 161
HR 如何从零开始实施年底调薪(2)——数据选取 / 166
HR 如何从零开始实施年底调薪(3)——预算管理 / 171
标杆学习篇 / 175
近距离接触硅谷互联网公司——HR 赢在哪儿? / 177
让我印象深刻的两场组织发展分享 / 183
一个高盛叛逆者眼中的高盛人力资源管理 / 187
美军是如何向对手学习打造无边界组织的? / 191
GE 克劳顿大学参访笔记 / 196
读书笔记篇 / 201
春风十里,不如职场有“你” / 203
首先管理好你的精力,而不是时间 / 207
读完这篇,其他关于谈话术的文章可以不用看了 / 211
将你的读书速度提高10 倍的心法 / 215
如何聪明地学习? / 222
怎样用肢体语言去改变我们的思想? / 227
高管跳槽成功的正确姿势 / 233
职场随想篇 / 239
不要再相信碎片化学习的鬼话,先从搭建知识体系开始 / 241
什么样的HR 认证课程值得推荐? / 245
HR 的责任止于何处? / 249
动荡时期的HR 应该做些啥? / 254
每个HR 都应该看特朗普的《学徒》—— 学习商业的最基本要素 / 257
当初,我抱着探索现代企业管理真谛的念头,离开工作已满七年的政府招商引资岗位,前往美国纽约州康奈尔大学劳工关系学院攻读人力资源硕士学位。
我在学校选修的第一门课是人力资源管理与业务战略(HR and Business Strategy)。然而,开学第一天,教授并没有讲关于 HR 的基 本概念,而是邀请来一位校友,时任美国花旗集团(Citi Group)的 HR 副总裁,为我们讲述他是如何在花旗把公司的业务战略转化为人
力战略的。
在接下来的一学期里,我们在课堂上又接触了更多来自世界 500 强、已经做到 HR 高管职位的校友们,听他们讲述人力资源的管 理之道。一学期下来,我对这门课不免有些失落。要知道,我是抱
着学习 HR“干货”的念头来听课的,希望能学会一些拿来即可用的 东西。对于这些战略、业务之类的话题,我甚感无聊。
劳工关系学院开设的其他 HR 课程,大多也以这种思维和意识 的培养为主,包括组织行为学、知识管理学等。当时,我还选修了 商学院的几门课,包括 Excel 制表和商务写作等。我觉得,学 HR 的 那些理论课,还不如商学院的这几门技术课来得更实用。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在学校里学到的那些
HR 思维,在我后来
的职场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屡屡帮助我从同行中间脱颖而出。从康奈尔毕业后,我先后在两家世界 500 强公司美国总部工作,之后回到国内,进入民企和外企担任人力资源总监职务。
开始就帮助每名学生提升自己的思维意识,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教授们所做的,正是借助学校的优势资源,来一步步地拔高学生们
的战略意识高度。
我发现,今天中国很多的 HR 身上,依然欠缺这种意识。尽管 大部分人都很聪明,但是因为每天被身边的工作任务缠身,无暇跳出 来以更高的视角看问题。而一旦有人给他们指出这些问题,他们便会
瞬间恍然大悟,迅速调整自己回到个人职业发展的正常轨道上来。
这种现象见得多了,我便产生了一个想法:希望凭借自己过去
十几年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的工作经历,从中提炼出一些对中国的 HR 们职业成长有用的东西,或者至少可以帮助缩短中国 HR 与美国那 些我所接触过的、优秀的 HR 们之间的距离。
2016 年春天,我开设了个人微信公众号“行走的帆”,希望借 此形式来传播我所理解的 HR 理念。截至今天,累计发表文章上百篇, 总计超过数十万字,其中大量文章被媒体或其他公众大号转发,多 篇文章创造了上万阅读量的成绩。
在写作的同时,我也得到了以下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一,生活自律,不断精进。 当我开始写作之后,才发现这并不是一件易事。尤其在今天被各种社交网络包围轰炸的环境下,要安下心来写一篇文章,绝非易
事。而且,每次写文章,也不是一坐下来马上就文思泉涌。你可能 需要提前去查资料、做笔记。每篇文章的发布也都要经过立意、写稿、
修改、编辑、排版等步骤,每一步都需费时费力。只有当你具备了自律的生活和工作习惯之后,才有可能在工作之余抽出宝贵的时间,定期写出一篇又一篇高质量的文章。
第二,及时总结,深度思考。
不写作的时候,每天的所见所闻,过去就过去了;开始写作之后, 渐渐养成对每个细节都会关注的习惯。不管是读过的一页书,还是 听到别人说的一句话,随时都可能停下来琢磨半天,甚至可能去和
别人探讨,最后还要想办法把它落到纸面上,直到把每一个问题吃透。 不知不觉间,自己养成了凡事都深度思考的习惯。
第三,拓宽社交,扩大影响。
公众号写作还帮助我打开了新的一扇窗。因为我的文章被各种渠道传播,我逐渐认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
HR 朋友,圈子无限扩大。 他们有外企的,也有民企的;有做 HR 的,也有非 HR 领域的;有 来自国内的,也有来自海外的。
从他们身上,我接触到了更多的信息,思路也被大大拓宽。我 写过的一些文章,其灵感就是来自和这些朋友的日常讨论。他们中
的一些人,才华横溢,在我的邀请下,后来也陆续给“行走的帆”投稿。
其中一些好文也被收录在本书之中。
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
差距。想要实现我当初的梦想,尚需时日。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 走得远。在未来前进的路上,让我们携手前行。
管理者们日常最重要的工作是人才管理,他们与其把时间
花在别的地方,还不如多花一些在这方面。要想改善管理,还是
先从脚下做起,把每件最简单的事情先用高标准来要求,再坚持
做下去。
每天微信圈里关于管理的文章层出不穷,随时可能遇到各种刷
屏,今天学德鲁克,明天学韦尔奇;今天学华为,明天学
BAT。
但是,现实中的许多企业,为什么到头来管理还是搞不好?上
周在拜访了一家企业之后,我仿佛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先来看看这家企业所取得的成绩:这是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外企, 但是今天却发展得越来越像一家中国企业。
中国区高层几乎清一色的本地人,中国区业务量目前已超过公
司在全球业务量的 50%,凭着中国业务的骄人业绩,公司已经成长 为全球行业内的佼佼者。五年里,公司在美国股市上的价格增长了
六倍,超过同期标普指数的两倍。
再看公司在人力资源方面取得的成绩:中国区已经拥有近万名 员工,尽管数量庞大,但公司在人员管理上依然能够做到有条不紊、 驾轻就熟。
中国区员工在工作中的幸福感超强,在公司全球的年度员工敬
业度调研中稳居榜首。中国公司所在城市的居民、政府官员和代理
商们都以自己的子女能进入这家企业工作而自豪。
他们怎么做到的?
通过和这家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交流,答案出乎意料的简单:把简单的管理工作长期坚持不懈地做好。
围绕着这句话,谈谈当天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个方面。
| 价值观 |
一家基业长青的企业,必定是建立在领导层坚定不移的价值观
信念之上的。这家企业也不例外。和很多企业抓价值观只会喊口号 不同,这家公司一丝不苟地把价值观建设做到了让员工看得见、摸 得着。
该公司的价值观就是“四个满意”:客户满意、股东满意、员
工满意和社会满意。我在公司参观的时候,看到在广场上和主干道 两旁,迎风飘扬着很多大旗,旗上面赫然写着“2017 价值观推动活
动第一季”。
在公司前台,除了关于价值观的标语,还醒目地放着好几个大
的投票箱,鼓励员工为本次价值观推动活动投票,奖项包括客户满 意奖、产品创新奖、环保贡献奖等。员工人人可以投票,每人最多 可以获得两个奖项。
步入公司食堂,两侧的长廊上也贴着曾经获奖员工的英雄榜,
让他们有机会接受路过的每一位公司员工的注目礼。
公司不光在宣传上倡导价值观,而且实实在在地砸下真金白银 来支持员工对价值观的践行。每年最高的奖项都有几十名员工获奖, 获奖的待遇是到美国总部领奖并顺带旅游一个星期。对不愿去旅游 的员工,公司折成现金给员工。仅此一项,公司每年的花费都有上
百万元。
| 企业文化 |
有这样的价值观指导,有公司各级领导的身先士卒,整个公司
的企业文化自然呈现出阳光健康的面貌。公司每年都聘请独立第三 方做企业文化的审计。负责人为我们展示了在文化审计时,从员工 访谈中得来的对企业文化的第一手评论:
1. 人际关系简单,从来不用担心和领导的关系能不能搞好。
2. 每个人的关注点都在如何把事情做好。
3. 公司重视公平公正,管理非常人性化。
4. 做事的标准很高,且职位级别越高、压力越大。
5. 工作很充实,在这里待一年相当于在别处待三年。
……
5
每天只需要埋头干好自己的工作,无需为各种人际关系和推诿
扯皮而耗费精力,这不正是我们很多人所追求的一种工作状态吗?
企业文化并没有那么高深莫测,最直观的衡量就是看身在其中
的员工的真实感受。
| 建设组织能力,坚持量化考核 |
该公司建设企业文化的秘诀在于:建设组织能力,坚持不懈地
进行量化考核。
首先,在整个公司内部倡导服务文化,并将服务能力总结为一
个 ASTAA 模型。ASTAA 的英文字母分别代表关注(Attention)、速 度(Speed)、信任(Trust)、准确(Accurate)、能力(Ability), 一共五个维度。
按照公司内部服务链,每一位员工都为服务链前一端的部门或
员工(客户)提供服务。每年一次,公司都会按照 ASTAA 模型,由
被服务的员工给提供服务的部门评分。每个维度都有七八个非常直
观的标准。
比如,在“速度”这个维度,打分的问题包括:对客户的问题
迅速做出响应、当我提出问题时即使不能解决也能告知回复时间、 能将问题解决的进度定期反馈给我,等等。
打分结果如何处理?
服务考核得分与部门 10% 的年终奖挂钩。同时,每年得分排名在全公司公开,最后 5 名要提出改进计划,并接受全体员工监督。 公司对组织核心能力同样也建立了一个 TRIPP 模型,英文字母分别代表:团队(Team)、结果(Result)、创新(Innovate)、专
业(Profession)和激情(Passion)。
对组织能力的打分换成了每个经理给自己的下属打分,根据分
数的差异找出团队人才的短板并提升。
据说,这样的量化打分,公司已坚持了 10 年。
| 人才建设 |
很多公司都号称重视人才,但是除了加薪水和搞培训,似乎找
不出更多的好办法。
这家公司是怎么做的呢?人才工作的扎实程度,从其人才盘点
流程中就可见一斑。
同很多公司一样,该公司也用九宫格,按照业绩和潜力给员工
分类。但是,和其他公司不一样的是,这里专门设置了一个人才述 职环节。
高潜员工需要做一个 20~30 分钟的述职报告,述职考官来自该 员工的二级管理者和其他部门的上级管理者。员工在述职时,不允 许带纸笔、不允许放 PPT。主题集中在汇报自己对本职工作的思考和创新上。
据统计,光此一项,该公司每年就举行约 1000 场人才述职会,公司每名高管参加的述职会超过 40 场。 有人会提出疑问,每场述职会要 20~30 分钟,有那么多员工,公司的管理者们平时忙得过来吗?该公司负责人的回答也很干脆:
人才管理是管理者们日常最重要的工作,他们与其把时间花在别的地方,还不如多花一些在这方面。
| 总结 |
离开这家企业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和很多公司相比,这家
公司其实也没有做出太多新颖独特的东西。他们所坚持的,无非就 是把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做深、做透,坚持十年如一日地做,这才换 来了今天的成就。
我们每天依然还会读到很多关于管理的文章,还会接触到很多新思想、新概念。但是,脱离了管理的本质而去追逐这些东西无疑
是舍本逐末。
要想改善管理,还是先从脚下做起,把每件最简单的事情先用
高标准来要求,再坚持做下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