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文学中国现当代诗歌福州风土诗

福州风土诗

作者:郑丽生 著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0月 

ISBN: 9787211065936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28.99

类别: 中国现当代诗歌 SKU:5d86b25a5f98494bcc142068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1065936

内容简介

  本书按时间顺序解读郑丽生先生的七十多首福州风土诗,由诗来诉说并介绍福州的风俗民情,表达感情,妙趣横生。

目  录

序一 卢美松
序二 杨凡
前言方炳桂
解读说明门
为丽生作福州采风图并题四
绝句何遂 
赠丽生七律一首朱右白门
福州风土诗叙陈海瀛门
接春门
禳春
供岁饭
拜年
袈年
水仙
十番 
猴戏门
喜年图
接神门
人本命日门
元宵但看初八灯门
上采门
悦神
迎年
问谜
灶心橘
送灯
请花
有元宵无中秋
高脚
龙灯
放花
迎吴颜
迎尚书公
迎白马王
惊蛰未届雷先发四十九日不成天
蚕茧出世
拗九粥
过九
出丁
迎拗九王
拗九寒
二月
二月日子长糟菜填腹肠
土地诞
关蛎门
三月
懿旨菜
轩辕诞
玄帝诞
仙爷诞
三月台
横三
鲥鱼    
压纸
清明寒
清明棵
犬戴柳
春笋
妈祖诞
娘娘会
泰山诞
迎泰山
四月
做夏
珠红米菜瓜船
茉莉花赶头水
采莲
四月八
一葡雨一盆蛇
光斋
吕祖诞
药王诞
大水
五月
讨夏表
香包
肚爿
海味
午时茶
黄烟
午时书
普庵符
西湖竞渡
台江夺鸭
洗港
鲁班诞
夏至日出火
六月
泗洲佛诞
六月初三雨
六月六犬洗汤
祭六爷
荔枝红送丈人
西禅寺开园
大暑荔枝小暑鲎
风飚
禳疫
查夜门
请将游村门
担福桶门
出海门
天君诞门
将军诞门
补库门
七月
秋烘门
结缘门
烧纸衣门
做半段门
施食门
上座门
普渡门
王爷诞门
地藏王诞门
八月
灶君诞门
栽秧门
养盆鱼门
排塔门
起坎爿塔门
进香门
忏斗门
环塔门
香球门
赏月华门
元帅诞门
国姓王诞门
灶妈诞门
九月
九月乌
登高门
放纸鹞
祭九使
开堂门
十月
迎城隍
立冬门
画眉胜会门
十一月
老郎诞门
搓丸门
搜粞门
占验门
食鸡柑门
十二月
筅堂门
乌龟进门来门
各家各主火烛小心
汇年料门
封印门
封箱门
双价门
祭灶门
红嘴绿鹦哥门
花面壳门
样历官历门
新人糅门
分年门
谢冬门
烧火炮
芥菜门
躲债门
隔年饭门
春联门
后记门
前  言

方炳桂
 包括福州民间岁时节庆在内的闽都风土文化,是闽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福州民间在挖掘整理民俗文化中,岁时节庆和风土人情(以下简称“风情”)占相当的分量。但人们总觉得挖掘来整理去,多是停留在一些平铺直叙式的民俗事象的介绍上。我们的先人为我们创造了灿烂的风土文化。风土文化植根于本土,但不等于土里土气。土中有外表的美,也有内在的韵。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研究其外表的美和内在的韵,才是我们后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1世纪初,老友马信发送来一本他手誊油印的《福州风土诗》(以下简称《诗》)。老马喜爱??录典籍,他的小楷书法潇洒靓丽,人见人爱。《诗》虽是手工誊印的,但仍魅力无穷。??开诗卷读之,渐渐入迷,爱不释手,竟一口气读完万言佳作。??来这是一本用七言绝句歌颂福州地方风情的诗卷。读着读着,眼前豁然开朗。我次从许多过去自认为熟悉的民俗风情事象中清醒过来。三山之下,榕城内外的风土竟如此之美,那样的富有诗情??意,那样的丰富多彩,那样的令人陶醉!

《诗》的作者是已故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老报人、当代著名民俗学家、八闽诗坛前辈郑丽生。郑老用144首七言绝句,简介、歌颂福州传统的风土人情;除讴歌我们熟悉的十多个传统岁时节庆外,还以诗叙事,对约130个民俗风情事象作??龙点睛般的介绍;每首诗的后面都有简短的注释,使我们既感受到福州民俗风情的美,又了解到它们的本意和精华所在。

多年来,我靠“五亲”(亲目所睹,亲耳所闻,亲身??历,亲手做过,亲自所能),倚老卖老,为传承福州的民俗文化作了些努力,自认“还可以”。但读了《诗》,发现自己太浅薄了。许多过去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甚至谬误的东西都得到了启示和纠正。《诗》太有指导价值了。

《诗》让我们更全面了解福州的风土
《诗》中有我们还在传承的十多个传统节日。首先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正月。正月即春节,现时民间还在传承的不外是拜年、压岁钱、送灯、??灯、闹元宵、拗九节等,这说明我们不但存在对这个重要的节庆了解不全面的问题,还存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如现在民间每逢除夕还有留隔年饭待正月食的习俗,意为“有余”。“隔年饭”(见十二月的《隔年饭》)到了正月初一早作供品时就称“供岁饭”。“供岁”是供老天一年来对我们的恩赐,意义比“隔年”大。郑老诗云:“吃饭??为万事先,今将一饭谢青天;桧花绿映红丁富,尘甑生春过好年。”这里提到的“供岁饭”、桧花和丁富,已不复存在。但此俗曾??有过,我们应知它的本意。本意是什么?郑老注释:“岁朝炊米贮甑中,奉于堂前谓之供岁饭????中插桧花两枝,庋丁富于其上????丁富????即??南之所谓善富也。”这就为我们解决了对传统的岁时节庆一知半解的问题。

另外,《诗》中所列的正月的节庆活动与节庆“风情”、节令俗谚竟有32项之多,除供岁饭外还有禳春、拜年、贺年、水仙、十番、猴戏、喜年图、接神、人本命日、上采、悦神、??年、问谜、灶心橘、送灯、请花、元宵、高脚、龙灯、放花、??吴颜、??尚书、??白马王、“惊蛰未届雷先发四十九日不成天”、拗九寒、蚕茧出世、拗九粥、过九、出丁、??拗九王等等。当然这其中的许多内容已过时,现实中已不复存在。但那都是过去福州的正月曾??有过的民俗活动,是福州岁时节庆的历史,是八闽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料。我们,尤其是文史界人士必须全面了解,很好地继承。

《诗》是福州风土的一部好词典
《诗》中有许多是说风物的。如二月中有一首题为《关蛎门》,说的是福建沿海一带的海鲜产品——海蛎。郑老诗曰:“不以西施舌本论,太真玉乳更消魂;万安桥畔春光寂,落尽梨花关蛎门。”告诉我们海蛎何时肉肥,味美;何时质变差,不可食。本首诗的注释说:“蛎房味清腴,有太真乳之称,可媲美于西施舌也。泉州万安桥下所出特佳,性宜寒,风雪则尤肥美,过春分天渐暖,肚多烂,不可食矣。谚曰:‘九月观音诞开蛎门,二月观音诞关蛎门。’”教我们懂得海蛎质量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三月是个特别有诗意的月份,《诗》中所列节庆活动和“风情”有16项,其中除有众所周知的压纸、清明粿等外,说到福州评话的“三月台”,令人感到特别有意思。诗曰:“讲白诉牌仗口才,轻敲锣钹话箱开;一年好景君须记,忙煞先生三月台。”本首诗的??注说:“评话俗不称平,又名清书,说书者称曰‘评话先生’。讲白,犹云道白;诉牌,则歌唱有韵之文也。说书时以铙为节拍,称铙为‘锣钹’。仙爷诞前后,讲评话之风盛,俗谓之三月台。”这里把评话这个行当纳入了福州“风情”,并作了简要而恰到好处的解释,堪称匠心独具。此外,上巳节悬门的荠菜为何称懿旨菜,也有诗和典故的很好配合。

福州民间每年立夏(农历四月间)要食笋,炊碗糕,煮鼎边糊。年轻人问为什么,做长辈的回答只是含糊其辞,甚至不能自圆其说,瞎编一套误导后辈。读了《做夏》一诗,什么都明白了。诗曰:“栀子花开燕始雏,余寒立夏尚堪虞;明目碗糕强足笋,旧蛏买煮鼎边糊。”??来福州民间认为食碗糕能明目,食笋能强足;此时的旧蛏已开始肥嫩鲜美起来,好煮鼎边糊了。如今立夏已被定为福州的风味小食节,市民也可从《诗》中了解到食碗糕、食笋和煮鼎边糊是为什么了。

《诗》还对近30个民间??神赛会,以及神诞活动予以歌颂和注释,使许多民间信仰都得到了释义和正名。难得的是《诗》还纠正了被误读误写的字词。如早年私塾每年一次的拜师祭孔活动称“光斋”,过去被误写成“扛斋”;“食”都被误写成“吃”(“吃”的方言音为“吸”);正月的“上采”被误写成“上彩”等。普通话中的“过分”、“太离谱”,福州话应怎样说?读了郑老的诗才知道用“支离”(见《问谜》一诗)能准确表达。

《诗》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许多福州民间俗谚,如“有元宵无中秋”、“清明谷雨,寒死老鼠”、“夏至日出火”、“六月初三雨,七月晡晡来”、“六月防初,七月防半”、“一雷压九颱”、“六月大暑热未死,七月秋烘烘死人”、“九月乌”、“茉莉花赶头水”、“铁拐子、吕洞宾,顾嘴不顾身”、“荔枝红,送丈人”、“大暑荔枝,小暑鲎”、“普安符抵煞”、“元宵但看初八灯”
、“当被单买横三”、“官三民四曲蹄五”等等。
《诗》是美化福州风土的典范
福州的风土,是闽越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但人们很难想象能用诗来赞美和歌颂它。可是郑老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他的诗集熔叙事、抒情、幽默于一炉。每首诗包括注释在内都只有一两百字,其精炼的程度令人叹服。

叙事是让人了解风土的本意,介绍民间传统的做法。如早年福州端午有外公外婆给外甥(女)送肚爿(肚兜)的风俗。这肚爿究竟是什么样的?《肚爿》一诗云:“红红绿绿自斓斑,绣上龟蛇更可观;共信护身真有物,肚爿换新祝平安。”其实不用注释,人们已明白肚爿是孩童护身之物,除绣上龟蛇外,还可以绣上八卦等图形;每年端午要“换新祝平安”。又如早年福州端午有富含文化内??的风俗——贴午时书。《午时书》一诗云:“裁笺题句似桃符,风调由来自特殊;可笑一丁都不识,门前也贴午时书。”午时书是什么样的呢?“似桃符(春联)”。到了端午,家家户户都撕下春联换上午时书,连“一丁都不识”者“门前也贴午时书”,可见多么普遍。此俗唯福州才有传承,实在“自特殊”。在《红嘴绿鹦哥》一首中,把年关祭灶这一节日的供品美化到惟妙惟肖的境地。诗云:“荐来司命波斯菜,解语如花吉利多;喜有金砖玉兰片,配兹红嘴绿鹦哥。”据注金砖玉兰片就是??油炸和未??油炸的两种豆干,红嘴绿鹦哥就是菠菜。

抒情是诗人热爱家乡情感的抒发。早年福州妇女有八月十四夜登乌山天香台进香的风俗,郑老借事写景抒情。《进香》诗云:“层台缥缈欲凌霄,海国苍茫入望遥;半夜进香山上去,一轮明月十分秋。”诗人抒情往往用夸张的手法,当时他眼中的天香台“缥缈欲凌霄”。此时他好似望见在“一轮明月”
映照下的士女,“半夜进香山上去”。这分明是一幅美妙的山水??。又见《清明寒》一首,诗人盼望春暖花开的季节到来,除自己??春的心情迫切外,还顾及有病的人更需要春天的暖流,但偏偏还有清明寒,诗云:“梨花落尽报春阑,病体难禁翠被单;布谷声中骑月雨,清明又作一番寒。”

幽默往往能表达诗人对事物的态度。郑老看来不迷信鬼神,对乡间的一些乡事活动有自己的看法。早年福州民间有为庙里的大王补库(即补大王库银不足)的活动,郑老对此幽它一默:“除却孔子??,使鬼通神亦贿私;庙祝传锣呼补库,大王公帑也曾亏。”再读《六月六犬洗汤》一首,更让人感到十分幽默好笑,诗云:“摇尾依依每乞怜,如何投富不投贫;笑它势利逢??者,落水犹呼是洁身。”福州民间有六月六犬洗汤的风俗和猫投贫犬投富的俗谚。这些极为普通的民俗事象,不想郑老竟能妙笔生辉,把犬的形象描绘得如此活灵活现,令人读了印象深刻,忍俊不禁。

郑老生于1912年,于1998年离世。《诗》是他晚年的遗篇,也是传世佳作,福州十邑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诗》佐证了他老人家除了是众所周知的文博专家、诗人外,还无愧为当代杰出的民俗学家。《诗》雅俗共赏,用诗赞美福州的风土,古今未见。我们对多年学习、运用《诗》的体会进行解读,希望对传承闽都的乡土文化有所助益,并以此纪念郑老诞辰100周年。

 

在线试读

  郑丽生(1912-1998年)是福建文史馆馆员,福州著名文史学者、民俗专家、诗人。生前著述宏富,据本馆不完全统计,其各类著作达50多种。前两年,福建文史馆已为之整理出版《郑丽生文史丛书》(上、下册),收录其著作14种,还计划继续整理出版他的其他著作。

  今日拜读方炳桂、方向红父女二人为郑丽生《福州风土诗》所作解读,感觉很有意义。因为郑老诗作本身极富情趣,语言通俗,内容丰富,将福州历史文化中的民间风俗以诗歌的形式进行叙述,亦雅亦俗,亦庄亦谐,有歌咏,有诠解,无疑是一种创造,读后不仅增长知识,而且各有会心,启迪智慧,激发想象。其诗风清新活泼,浅显易懂,其注释也简明扼要,龙点睛。

  尽管如此,由于时代隔膜和社会变迁,郑老诗中所述民俗事象,有的已不复存在,有的只存约略梗概,甚至有为后人曲解误读之处。有鉴于此,方老凭借丰富的民俗知识和深厚的验积累,对郑老的诗作进行认真而细致的解读,对读者领会“风土诗”的内容蕴以及民俗事象的实际活动,会有进一步认识或具体了解。加上有陈友荣先生的配图,既生动活泼,又增加生活情趣,从风与文风看,与民俗内容切合,浑然一气,相得益彰。这对宣传福州民俗传统与民间方言谣谚,也有积极作用。因为语言正是凭借俗事俗情而传承播扬的。

  郑丽生熟稔乡邦掌故、轶闻旧事,精于考证故实。今观其旧作《福州风土诗》,愈发令人生敬佩之心。正如他的文友陈海瀛故馆员所说:“丽生此作,亦有心人之所为。”前人何遂亦称郑著“寓考证于诗歌,亦难得之作。”究其故,正在于郑老“邃于六书训诂之学,贯穿诸家”。他传统学术功底深厚,又善诗文,故能作此诗著。今方老为诗作解,诚一大善事:一可使世人得以释读领会郑老吟咏节序月令之作;二可使福州地区之风土民俗知识得以传承弘扬。此皆不仅于保存史著有功,而且于传播乡俗有用。但既称解读,则有两难,一难在对诗文的理解,二难在对旧俗的认识。古人云“诗无达诂”,何况是诠释风俗之诗?以民歌颂风俗,古已有之,昉于《诗国风》;以词记叙民事,如闽风越土之俗事,古亦有之,则散见于古书、旧著之中,丽生搜采而得,形于诗诵,益增解读之难。方老父女虽用力勤劬,恐亦难免舛误疏漏。因为,古人称欲会诗人深心衷曲甚难,欲解古风乡俗之本事意蕴更难,何况是时隔千载之下的后生晚学呢?古人戒慎于强作解人,盖亦缘于此。

  方老为郑老出书并作解,亦堪称功德如山的事。此书之出,仰郑丽生之娴于乡邦掌故者及慕方老之熟于福州风俗者,谅皆会热心阅读。鄙意读者观书之后,必定各有会心,存疑不明之处,在所难免,欲求的解确诂,还望自查图书,以求寻根溯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赖有人传,亦赖有人勤读与善解。方老命序,理难固辞,况于郑老且义在同馆乎?

  
                                                          
壬辰年壬寅月
                                                    
(作者系福建省文史馆馆长)
  序  二
  杨  凡
     
在郑丽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由郑老吟述,方炳桂和方向红解读的《福州风土诗》一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我市弘扬和传承闽都文化,梳理和总结民俗文化意义深远的一项工作,应当引起各方的关注。

  福州对民俗文化研究的渊源深厚,早在1936年,吾闽先贤郑振铎就编著了《中国俗文学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50年,郑振铎先生到福州寻访长篇弹词《榴花梦》的历,至今还是福州文坛脍炙人口的佳话。建国以后,郑丽生、张传兴、王植伦等先贤率前启后,筚路蓝缕,对福州民俗文化的收集整理、发展传承做了大量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福州风土诗》用诗歌的形式,内容涉及福州的岁时节庆、物产风情、民风民俗,是以郑丽生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文史工作者和民俗专家对福州民俗文化的全面梳理、形象描绘和生动解说,堪称福州民俗文化的典之作,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当代文明的进程对民俗文化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又是一个广阔的平台。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方炳桂先生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史工作者和民俗学者,对福州民俗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进行了广泛的演绎和生动的践行,使民俗文化提升了节庆(拗九节),走向了邻里(邻里节),登上了讲堂(闽都乡学讲习所),深入到学校(闽都文化传承示范点),展示到电视屏幕和广播空间(“攀讲”栏目和“左海之声”频道),使福州的传统文化和当代文明和谐交融,交相辉映,呈现出勃勃生机和迷人风情。这其中,方炳桂先生既是倡导者,又是践行者,更是讲述者和推动者。对《福州风土诗》的解读和践说,正是方炳桂先生在城市文明建设和文化发展层面上对福州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方面作出的又一贡献。

  近代福州诗风颇盛,我喜欢同光体的抑郁沉雄,也喜欢折枝诗的典雅靡丽,更喜欢福州竹枝词的通俗浪漫。福州风土诗144首,每一首我都把它当做竹枝词来读,而对风土诗的解读,又引起我对福州新民俗的思考郑丽生(1912-1998年)是福建文史馆馆员,福州著名文史学者、民俗专家、诗人。生前著述宏富,据本馆不完全统计,其各类著作达50多种。前两年,福建文史馆已为之整理出版《郑丽生文史丛书》(上、下册),收录其著作14种,还计划继续整理出版他的其他著作。

  今日拜读方炳桂、方向红父女二人为郑丽生《福州风土诗》所作解读,感觉很有意义。因为郑老诗作本身极富情趣,语言通俗,内容丰富,将福州历史文化中的民间风俗以诗歌的形式进行叙述,亦雅亦俗,亦庄亦谐,有歌咏,有诠解,无疑是一种创造,读后不仅增长知识,而且各有会心,启迪智慧,激发想象。其诗风清新活泼,浅显易懂,其注释也简明扼要,龙点睛。

  尽管如此,由于时代隔膜和社会变迁,郑老诗中所述民俗事象,有的已不复存在,有的只存约略梗概,甚至有为后人曲解误读之处。有鉴于此,方老凭借丰富的民俗知识和深厚的验积累,对郑老的诗作进行认真而细致的解读,对读者领会“风土诗”的内容蕴以及民俗事象的实际活动,会有进一步认识或具体了解。加上有陈友荣先生的配图,既生动活泼,又增加生活情趣,从风与文风看,与民俗内容切合,浑然一气,相得益彰。这对宣传福州民俗传统与民间方言谣谚,也有积极作用。因为语言正是凭借俗事俗情而传承播扬的。

  郑丽生熟稔乡邦掌故、轶闻旧事,精于考证故实。今观其旧作《福州风土诗》,愈发令人生敬佩之心。正如他的文友陈海瀛故馆员所说:“丽生此作,亦有心人之所为。”前人何遂亦称郑著“寓考证于诗歌,亦难得之作。”究其故,正在于郑老“邃于六书训诂之学,贯穿诸家”。他传统学术功底深厚,又善诗文,故能作此诗著。今方老为诗作解,诚一大善事:一可使世人得以释读领会郑老吟咏节序月令之作;二可使福州地区之风土民俗知识得以传承弘扬。此皆不仅于保存史著有功,而且于传播乡俗有用。但既称解读,则有两难,一难在对诗文的理解,二难在对旧俗的认识。古人云“诗无达诂”,何况是诠释风俗之诗?以民歌颂风俗,古已有之,昉于《诗国风》;以词记叙民事,如闽风越土之俗事,古亦有之,则散见于古书、旧著之中,丽生搜采而得,形于诗诵,益增解读之难。方老父女虽用力勤劬,恐亦难免舛误疏漏。因为,古人称欲会诗人深心衷曲甚难,欲解古风乡俗之本事意蕴更难,何况是时隔千载之下的后生晚学呢?古人戒慎于强作解人,盖亦缘于此。

  方老为郑老出书并作解,亦堪称功德如山的事。此书之出,仰郑丽生之娴于乡邦掌故者及慕方老之熟于福州风俗者,谅皆会热心阅读。鄙意读者观书之后,必定各有会心,存疑不明之处,在所难免,欲求的解确诂,还望自查图书,以求寻根溯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赖有人传,亦赖有人勤读与善解。方老命序,理难固辞,况于郑老且义在同馆乎?

  
                                                          
壬辰年壬寅月
                                                    
(作者系福建省文史馆馆长)
  序  二
  杨  凡
     
在郑丽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由郑老吟述,方炳桂和方向红解读的《福州风土诗》一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我市弘扬和传承闽都文化,梳理和总结民俗文化意义深远的一项工作,应当引起各方的关注。

  福州对民俗文化研究的渊源深厚,早在1936年,吾闽先贤郑振铎就编著了《中国俗文学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50年,郑振铎先生到福州寻访长篇弹词《榴花梦》的历,至今还是福州文坛脍炙人口的佳话。建国以后,郑丽生、张传兴、王植伦等先贤率前启后,筚路蓝缕,对福州民俗文化的收集整理、发展传承做了大量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福州风土诗》用诗歌的形式,内容涉及福州的岁时节庆、物产风情、民风民俗,是以郑丽生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文史工作者和民俗专家对福州民俗文化的全面梳理、形象描绘和生动解说,堪称福州民俗文化的典之作,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当代文明的进程对民俗文化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又是一个广阔的平台。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方炳桂先生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史工作者和民俗学者,对福州民俗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进行了广泛的演绎和生动的践行,使民俗文化提升了节庆(拗九节),走向了邻里(邻里节),登上了讲堂(闽都乡学讲习所),深入到学校(闽都文化传承示范点),展示到电视屏幕和广播空间(“攀讲”栏目和“左海之声”频道),使福州的传统文化和当代文明和谐交融,交相辉映,呈现出勃勃生机和迷人风情。这其中,方炳桂先生既是倡导者,又是践行者,更是讲述者和推动者。对《福州风土诗》的解读和践说,正是方炳桂先生在城市文明建设和文化发展层面上对福州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方面作出的又一贡献。

  近代福州诗风颇盛,我喜欢同光体的抑郁沉雄,也喜欢折枝诗的典雅靡丽,更喜欢福州竹枝词的通俗浪漫。福州风土诗144首,每一首我都把它当做竹枝词来读,而对风土诗的解读,又引起我对福州新民俗的思考

书摘插画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抢先评论了 “福州风土诗”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海子的诗

EUR €25.99
评分 4.67 / 5
加入购物车

鲁迅文集:野草

EUR €20.99
加入购物车

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仓央嘉措诗传(你来了,铺天盖地;我去了,一抹浮云。)

EUR €30.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汪国真精选集(精装)(青春、励志、温暖的主题,优雅、清浅、睿智的诗行,与顾城、海子、北岛共创当代中国诗歌的辉煌,与三毛、席慕容、金庸构建90年代的青春记忆,一代诗坛“白马王子”的诗作、散文、书画精选)

EUR €22.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