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3819942
这是一套给年轻读者编选的民国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文化普及读物。她着眼于将民国那些虽经岁月沉浮,仍不掩其辉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文化普及图书汇而成集,精编细校,统一装帧,以丛书形式陆续重印、推出,目的在于使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非专业读者都能够体验民国学术的趣味,感受民国学者的治学风范。
人文社科学术普及读物和学术专著虽然在专业性、受众面等方面有较为明显的区别,但二者对学术积淀、学科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无高下之分。相对于学术专著而言,普及读物更带有“通识”的性质,尤其是那些兼具思想性、学术性和可读性,易于为社会公众理解和接受,凝聚着一代学界名流学术素养和研究心血的文化精品,其价值更是自不待言。有鉴于此,注重选题的科学与文化内涵,突出选题内容的可读性和普及性,自然成为贯穿于这套“通识书系?重拾民国经典”丛书出版全程的编辑思想和出版理念。
当然,出版这样一套涵盖众多重要或传统学科门类的丛书,无论是作者、书目、版本的选定,文字的校勘,抑或用当今读者熟悉的简体字横排方式整理、排版,都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何况厘清民国相关出版物的出版脉络、寻找民国相关图书的底本或线索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们由衷期望能够得到更多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朋友对我们这项工作的关心、指导和帮助,鞭策我们把这套丛书做好。
我国已故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周谷城先生在他生前,即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主编的“民国丛书”(民国学术著作影印版大型丛书)序言中曾经这样写道:“民国时代,中西文化交流,新旧思想冲突,产生了许多学术著作和历史资料。‘五四’时期及其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几乎变成了世界学术的缩影,各种主义、党派、学派、教派纷纷传入,形形色色,应有尽有。一个时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春秋战国以后的又一次百家争鸣的盛况。在学术思想界、文化教育界,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我们期许,收入“通识书系?重拾民国经典”中的这些作品,能够成为当今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接近乃至步入经典、了解历史与文化的桥梁,成为领略民国时期学术文化风景的窗口。
《红楼梦宝藏六讲》1946年7月由重庆陪都书店出版发行,是作者抗日战争期间写就的中国红学史一部引人入胜的重要著作。原书系繁体直排。现在我们将其纳入“通识书系?重拾民国经典”系列图书,以简体横排方式编排出版。校订时,除了纠正原书中个别明显错讹,还对原书与现行标点符号规范用法不同的少量标点符号作了改动。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高语罕先生仍能细读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红楼梦》,为的是满足将来社会对文化思想的需求。作者通过对《红楼梦》文本的总结与分析研究,指出这部小说是一面镜子,是一面照出人世间痴男怨女的悲欢离合的镜子,是一面照出当时的社会制度和人心世道的镜子。这面镜子反照的结果正是《红楼梦》带给我们的巨大文化遗产,也就是《红楼梦》的宝藏。
开山白
一、一面镜子
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附
三、王熙凤
四、几个奇女子
五、两个老太婆——贾母与刘姥姥
六、红楼梦的宝藏
开山白
诸君!在这个举世披靡、炮火连天的当口,我来大谈红楼,一定有很多人要引以为怪,这理由不能不略略表白一下。第一,我在这个大时代中却是个闲人,就是无事可做的人,随便谈谈我想没有人责备我,甚至可以原谅我,再进一步说,欧洲许多大哲学家或大科学家每当大动乱时代都能理乱不闻地专门攻究他们所研究的问题,如歌德之于文学,康德之于哲学,拉瓦节之于科学,我虽不敢妄比前贤,然而其用心则一也。有人说,专门研究专门讲说,在这时代固不能废,然而为什么独择这一种平素只供人消遣的小说——红楼梦呢?这也有说,
有些朋友常常听见我爱瞎三话四地谈红楼,并且以为我对于红楼梦的见解,与此说红楼的迥然不同,时时怂恿我找一个机会把它公开出来。我本是个“一罐子不响,半罐子叮”的人,这句皖北的土话或许在座的诸君不大懂,我且借着梁任公的一段话解释一下。任公说:“我读到‘性本善’则教人以‘人之初’而已。”又自己批评道:“殊不思‘性相近’以下尚未通,恐并‘人之初’一句亦不能解……”任公且如此,所以我也就窃不自量,大“尝试”一下。而且现在虽然大家都忙于打仗,不暇谈文艺,但是一般国民生活上,尤其是执干戈而卫国的战士们,需要精神的食粮;一旦大战告终,艺术生活的要求必然更加普遍、更加提高,则今日之讲究也可做将来的准备。那么,又有人说,文艺的要求固然是很迫切,现在出版界虽然贫乏,但新的作品也不在少处,又何必从一两百年前的陈纸堆中翻出这部尽人皆知的小说来讲呢?我却不敢赞同这种意见,因为在百事贫乏的中国,文艺的创造自然也不能例外,纵有些好的作品,也实在太少。我们青年人应当从事学习,尤应当从我们的古典作品中去学习,犹之乎革命后的苏俄青年要从莎士比亚、王尔德、左拉、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朵思退夫斯基、普希金等等的伟大作品去学习一样。若果我这个见解不错,那么,红楼实在是我们百读不厌、独步千古的一部不朽的杰作!它的价值实在可以和左丘明的春秋传、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并驾齐驱。和它先后或同时的几部大书,如水浒、儒林外史、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等,都不能同日而语、等量齐观。中国人向来对于小说的观念是错误的,他们——不是公子遭难,便是小姐养汉的记录——所谓“其文不雅训,缙绅先生难言之。”在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时代,一般人尤其是上流人,对于这种进步形式的文学作品,都悬为厉禁,宝玉读会真记,即西厢记乃是茗烟偷着买给他,避着人读的,后来又传给黛玉读,并且极口称赞它:“真是好文章,你若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果然,林黛玉也是“越看越爱……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却只管出神。”(第二十三回)。这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的渊源所在。
那时一般社会为旧文学和八股式帖所笼罩,只有少数天才的青年作家具大勇无畏精神,才会从其中发展出新的文学。乾嘉以后,这种观念渐渐改变,士大夫亦多注意它的价值。不过他们对它的观察大半是牵强附会,穿凿失真。这种观察,共有三派:第一派以为红楼梦乃是“全为清世祖与董鄂妃而作兼及当时诸名王奇女”。这派以王梦阮为代表,但据历史年代的考察,清世祖生时,小宛已十五岁,顺治元年世祖方七岁,小宛已二十一岁了;顺治八年正月二日,小宛死,年二十八岁,而清世祖那时还是一个十四岁的小孩子,如何能入宫邀宠?即这一层已足驳倒这一种主张。第二派以为“红楼梦是清康熙朝的政治小说”,他们以为它的作者抱有民族思想甚挚,意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书中谓贾宝玉影射伪朝之帝系;林黛玉影射朱竹坨,妙玉影射姜西溟(宸英),她如薛宝钗、探春、王熙凤、惜春、宝琴、刘姥姥皆有所影射,又有人谓袭人盖影射贰臣巨魁洪承畴等等,甚至一婢一仆皆一一为之比附,此种转弯又转弯的强词夺理,实在自相矛盾,经不起一驳,这一派以蔡孑民先生的石头记索隐为代表。第三派以为“红楼梦记的是纳兰成德的事”,谓成德有几首悼亡诗是影射黛玉,这也是莫须有的武断之词,那么这种“千篇一律”的悼亡诗可以随便安在任何一个薄命红颜头上,其错误也与石头记索隐相仿佛。在这一时期,红楼梦还是沉沦在极少数士大夫的床头案底,做他们茶余酒后的谈资。甲午战败,中国在政治上虽然失败,但一般士大夫猛然觉醒,以为非欢迎或吸收西方文化不可,于是欧美日本的文学艺术越过万里长城,冲入我们古代的“精神堡垒”,梁启超辈才破天荒地重视小说文艺。及至五四运动,中国的新启蒙运动抬头,文学革命的旗帜一树,白话文学在某种意义上取文言文的形式而代之;于是红楼梦、水浒、儒林外史几部古典名著始为文化界所重视,胡适之先生等一一为之考证,予以新的评价,而红楼梦尤为学者所珍视。适之先生考证的结果,断定红楼梦是曹雪芹作的,是他的“自传”;他断定“红楼梦是一部自然主义的杰作”;他断定曹雪芹(霑)的祖父曹寅绝不像一个“贪官污吏,他家所以后来衰败,他的儿子所以亏空破产,大概是由于他一家都爱挥霍,爱摆阔架子,讲究吃喝,讲究场面……交结文人名士,交结贵族大官,招待皇帝……”(胡适:红楼梦考证)但是他不曾知道,或至少他不曾告诉我们,每个伟大文学家或伟大人物的自传,同时就是他所生存时代全部或某部分的社会史;他不知道,或则他没告诉我们,“爱挥霍,爱摆阔架子,讲究吃喝,讲究场面……”等等不唯是曹寅一人一家的特色,乃是中国贵族社会一般的特性,甚至在东西各国的贵族社会,一般说来,也不能例外;他没告诉我们生长在贵族家庭的曹雪芹为何能写出这种深刻地暴露当时贵族地主社会的文艺杰作来;他也没告诉我们红楼梦这写实主义的杰作中,包括些并遗留给我们些什么宝贵的东西,和我们怎样在这宝藏丰富的作品中做再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和吸取。他们的眼光只注在红楼梦的一般的表现形式,他们研究的领域只限制在考证学的范围内。这却不能怪他们,乃是时代有以限之。我们应该起来弥补这个缺憾。这种工作固然太艰巨,但我们不应自馁,我们要接着他们的步伍再进一步,要使一般读者了解红楼梦的真正伟大的价值所在,因此我就不揣冒昧,先来尝试尝试这一“开步走”的工作,所以我选定如下六个题目,六次讲完:
第一讲一面镜子
第二讲贾宝玉
第三讲王熙凤
第四讲几个奇女子
第五讲两个老太婆
第六讲红楼梦的宝藏
这六个题目,分之可做六个独立的单位,合之可成为整个体系。诸位听众先生都是忙人,能以场场都听,固然可以整个了解这一讲演的全般内容;若万不得已为工作或为它事所限,不能全听,则听了某一单位,也不致漫无结论。我现在且把六讲的内容,简单地提示一下:第一讲“一面镜子”是要提供大家以研究红楼梦的新观点,就是我们怎样来了解红楼梦?第二讲“贾宝玉”把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与他们的参伍错综的关系都加以叙述和分析。第三讲“王熙凤”叙述她个人的一切才与性以及与贾府的兴亡关键。第四讲“几个奇女子”把大观园中几个杰出的女子如妙玉、尤三姐、鸳鸯、司棋、晴雯、平儿、袭人等等的生活特色予以客观的描述和分析。第五讲“两个老太婆”把贾母和刘姥姥的两个不同典型妇人的关系、各人的事迹叙述一番,而贾氏东西两府之大事与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姊妹之事亦附焉。第六讲“红楼梦的宝藏”是把红楼梦在文学的风格上,在描写的技术上,在造字用语的特点上予以详细的叙述,并附带研究曹雪芹的前八十回红楼梦与高鹗的后四十回红楼梦的优劣与异同。总而言之,第二至第五讲是红楼梦之史的叙述,第一讲是讲:我们怎样了解红楼梦,第六讲是讲:说明或清算我们用这种方法研究红楼梦究竟得到些什么?不过大家看了我这个说书的目次一定会有人疑问:为什么十分之九都说女人呢?这并不是我的杜撰,因为红楼梦作者自己说得明明白白如下: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第一回)又说:“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第一回)可见作者之写此书,除自写其生平外,主要目的即在描写当日他所亲见亲闻并与之朝夕相处的几个杰出的女子。自然我们谈到这些主要的角色时,在在都要讲到那些不题名的人物如贾政、贾赦、贾敬等等,要讲到贾珍、贾琏、贾芸、贾蔷等等,讲到贾雨村、甄士隐、薛蟠、夏金桂、邢大舅、王仁等等,甚至谈到黛玉的鹦鹉、凤姐的马桶等等,只要他、她或它有关系。我说书时,完全站在客观方面,纯从红楼梦所叙述事实,加以合理的分析,绝不参以个人主观的成见和道德观念。再者,我的主要对象是前八十回的红楼梦,然为叙述成有始有终的故事,也往往采用后叫四十回。经过名家的长期考证,我们知道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做的,后四十回是高鹗续的,后者的出世要比前者晚几十年。逃难之中,参考书缺乏,所引书籍及作者姓名,往往全凭记忆,不能一一备述出处,这也是要附带声明的。现在“闲言少叙,书归正传”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