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82989
内容简介
经济一体化对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中国推行改革开放之后,工业集聚日趋显著,FDI规模日益庞大。那么,FDI对中国工业集聚是否有影响?本书尝试构建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机制,并从行业和地区两个层面构建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模型,就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从而从理论和实证的双重角度论证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促进作用,进而为中国政府合理利用FDI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出政策建议。
目 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
第二章 产业集聚与国际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
节 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机制
节 FDI的自我强化效应
第二节 FDI的区位优化效应
第三节 FDI与工业集聚的循环累积效应
第四章 在中国内地FDI的演进趋势
节 改革开放后中国利用外资政策的演进
第二节 在中国内地FDI总量及分布的变动趋势
第五章 中国工业集聚的变动趋势
节 行业层面的变动趋势
第二节 地区层面的变动趋势
第六章 FDI对中国工业集聚影响的实证分析
节 FDI与中国工业集聚的相关性分析
第二节 FDI对中国工业集聚影响的计量分析
第七章 政策建议
节 强化FDI与国内经济的联系
第二节 调整FDI的行业及地区分布
第三节 提高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前 言
序
自20世纪90年代克鲁格曼提出新贸易地理理论以来,经济一体化对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经济现实中,经济全球化对一国内部产业空间分布产生冲击也是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中国在实行对外开放之后,通过融入全球价值链,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产业布局逐步瓦解,产业活动开始向优势区位集聚,逐渐形成了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中心,以其他地区为外围的产业集聚格局。东部沿海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程度**的地区,也成为产业集聚的主要区位。对外开放对中国产业布局的影响较为显在且已被多数研究所证实。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早期,民族工业基础薄弱,发展国际贸易的能力较为有限,大部分国际贸易是由FDI企业完成的。推行对外开放之后,FDI逐步涌入且规模日益庞大,在这些城市的工业成长中发挥了显著的推动作用。现实的印象是,FDI推动了中国的工业集聚。当前,随着国内FDI规模的日益膨胀,中国经济对FDI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甚至已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如果FDI是促进中国工业集聚的主要因素之一,FDI水平的波动,就会对中国工业集聚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随着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条件的日益完善,国内的FDI可能会转移至这些发展中国家,从而对中国工业布局产生冲击,进而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区域差距调整步伐。
当前,中国即将步入“十三五”时期,从国内环境来看,经济发展面临“三期叠加”的矛盾,处于“新常态”之中,增质提效、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势在必行,而产业集聚作为一种特殊产业空间组织形态,是加快创新、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已成为中央及地方政府共同着力发展的内容之一;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经济仍处于后危机调整期,经济增长趋缓,波动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提高外向型经济质量,更好地实现开放与国内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是大势所趋。
为此,在新的形势下,探讨对外开放,特别是FDI对中国产业集聚与分散的影响,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本书以工业部门为切入点,从理论和实证的双重角度探讨FDI对中国产业集聚的影响,为中国政府合理利用FDI促进工业集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供决策参考。在理论层面,本书通过梳理现有产业集聚和国际直接投资基本理论及相关文献,对FDI影响中国工业集聚的机制进行深入剖析;在实证层面,本书通过全面分析中国工业集聚与分散的变动趋势,从行业和地区两个层次构建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模型,对FDI影响工业集聚的作用进行检验。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全书共分七章,**章是绪论;第二章“产业集聚与国际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和第三章“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机制”是理论分析部分;第四章“在中国内地FDI的演进趋势”、第五章“中国工业集聚的变动趋势”、第六章“FDI对中国工业集聚影响的实证分析”是实证分析部分;第七章是政策建议。
本书是吉林大学校级项目“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的*终成果之一,同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201109)“跨境次区域经济合作对我国沿边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机制研究: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为例”的资助。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的赵儒煜教授、李天籽教授等专家给予了宝贵意见;研究生张扬(第四章)、张昕(第五章)、侯一明(第六章)等人参与了数据资料收集整理与更新、修改与审校等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书还存在许多不足,尚有一些问题未予以解决,比如FDI对中国工业集聚影响的理论建模、从更为细分的行业和地区单元对中国工业集聚及FDI的影响进行实证考察等,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化。
李晗斌
2015年9月于长春
自20世纪90年代克鲁格曼提出新贸易地理理论以来,经济一体化对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经济现实中,经济全球化对一国内部产业空间分布产生冲击也是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中国在实行对外开放之后,通过融入全球价值链,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产业布局逐步瓦解,产业活动开始向优势区位集聚,逐渐形成了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中心,以其他地区为外围的产业集聚格局。东部沿海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程度**的地区,也成为产业集聚的主要区位。对外开放对中国产业布局的影响较为显在且已被多数研究所证实。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早期,民族工业基础薄弱,发展国际贸易的能力较为有限,大部分国际贸易是由FDI企业完成的。推行对外开放之后,FDI逐步涌入且规模日益庞大,在这些城市的工业成长中发挥了显著的推动作用。现实的印象是,FDI推动了中国的工业集聚。当前,随着国内FDI规模的日益膨胀,中国经济对FDI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甚至已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如果FDI是促进中国工业集聚的主要因素之一,FDI水平的波动,就会对中国工业集聚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随着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条件的日益完善,国内的FDI可能会转移至这些发展中国家,从而对中国工业布局产生冲击,进而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区域差距调整步伐。
当前,中国即将步入“十三五”时期,从国内环境来看,经济发展面临“三期叠加”的矛盾,处于“新常态”之中,增质提效、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势在必行,而产业集聚作为一种特殊产业空间组织形态,是加快创新、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已成为中央及地方政府共同着力发展的内容之一;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经济仍处于后危机调整期,经济增长趋缓,波动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提高外向型经济质量,更好地实现开放与国内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是大势所趋。
为此,在新的形势下,探讨对外开放,特别是FDI对中国产业集聚与分散的影响,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本书以工业部门为切入点,从理论和实证的双重角度探讨FDI对中国产业集聚的影响,为中国政府合理利用FDI促进工业集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供决策参考。在理论层面,本书通过梳理现有产业集聚和国际直接投资基本理论及相关文献,对FDI影响中国工业集聚的机制进行深入剖析;在实证层面,本书通过全面分析中国工业集聚与分散的变动趋势,从行业和地区两个层次构建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模型,对FDI影响工业集聚的作用进行检验。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全书共分七章,**章是绪论;第二章“产业集聚与国际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和第三章“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机制”是理论分析部分;第四章“在中国内地FDI的演进趋势”、第五章“中国工业集聚的变动趋势”、第六章“FDI对中国工业集聚影响的实证分析”是实证分析部分;第七章是政策建议。
本书是吉林大学校级项目“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的*终成果之一,同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201109)“跨境次区域经济合作对我国沿边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机制研究: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为例”的资助。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的赵儒煜教授、李天籽教授等专家给予了宝贵意见;研究生张扬(第四章)、张昕(第五章)、侯一明(第六章)等人参与了数据资料收集整理与更新、修改与审校等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书还存在许多不足,尚有一些问题未予以解决,比如FDI对中国工业集聚影响的理论建模、从更为细分的行业和地区单元对中国工业集聚及FDI的影响进行实证考察等,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化。
李晗斌
2015年9月于长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