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4665003丛书名: 中国科协三峡科技出版资助计划
编辑推荐
《科普产业研究》对科普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相信本书的出版发行,一定会对我国科普产业的创新发展起到很好促进作用。
更多好书详见奇趣科学馆
(星空+海洋+人体+恐龙全4册)
《》直观的机械透视感,通透的整体构造展现,每个分页即剖析一个独立的部件,更添加AR互动技术,手机平板等安卓系统就能展现3D立体的虚拟现实效果
《》带给你直观,真切的生物体透视扫描,“合体”既展现整体构造,分页即剖析一个独立的组织系统,带领你将动物身体看个通通透透
(精2册,趣味复原动物、恐龙真想,送给孩子的好礼品书)
内容简介
《科普产业研究》从科普产业要素研究、科普产业比较研究、科普产业政策研究、科普产业战略研究、科普产品标准体系研究以及科普产业信息化研究六个方面论述了科普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科普产业要素研究对科普产品、市场、企业、规模等产业要素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并运用产业生态学思想对其进行研究。科普产业比较研究将其与机械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进行比较研究,提炼了科普产业的发展特征。科普产业政策研究着重从科普产业的导向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市场准入政策等方面分析,提出建议。科普产业战略研究提出了中国科普产业发展的“23556”战略布局、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措施。科普产品标准体系研究提出了基于科学性、普及性和安全性原则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安全标准体系框架。科普产业信息化研究探讨了科普信息化、科普产品结构调整和科普现代化的关系。
科普产业要素研究对科普产品、市场、企业、规模等产业要素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并运用产业生态学思想对其进行研究。科普产业比较研究将其与机械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进行比较研究,提炼了科普产业的发展特征。科普产业政策研究着重从科普产业的导向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市场准入政策等方面分析,提出建议。科普产业战略研究提出了中国科普产业发展的“23556”战略布局、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措施。科普产品标准体系研究提出了基于科学性、普及性和安全性原则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安全标准体系框架。科普产业信息化研究探讨了科普信息化、科普产品结构调整和科普现代化的关系。
目 录
前言
绪论
1发展科普产业的起因和历程
2发展科普产业的实践探索
3科普产业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1章科普产业要素研究
1.1市场要素研究
1.1.1市场需求细分
1.1.2市场需求容量预测
1.2产品要素研究
1.2.1科普产品的认定
1.2.2科普产品的分类
1.3企业要素研究
1.3.1科普企业的认定
1.3.2科普企业的分类
1.3.3科普企业的优势和问题
1.4规模要素研究
1.4.1产业集聚理论概述
1.4.2我国科普产业集聚的基本状况分析
1.4.3我国科普产业集聚的主要方式
1.5科普产业生态系统研究
1.5.1科普产业生态系统的一般模型
1.5.2科普产业生态模型的基本形式
1.5.3科普产业生态系统要素分析
第2章科普产业比较研究
2.1科普产业与机械制造业发展比较
2.1.1产品特点比较
2.1.2功能和作用比较
2.1.3技术比较
2.1.4机械制造业对科普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2.2科普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较
2.2.1产业特点比较
2.2.2产业政策比较
2.2.3高新技术产业对科普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2.3科普旅游业与传统旅游业发展比较
2.3.1产业特点比较
2.3.2产业政策比较
2.3.3传统旅游业对科普旅游业的借鉴意义
2.4科普产业与文化产业比较研究
2.4.1产业特点比较
2.4.2产业功能与作用比较
2.4.3文化产业对科普产业的借鉴意义
第3章科普产业标准体系研究
3.1科普产品标准及标准体系概述
3.1.1科普产品标准及标准体系的概念
3.1.2科普产业标准体系建构现状
3.1.3科普产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3.2科普产品标准体系构建的环境分析
3.2.1社会经济环境
3.2.2技术环境
3.2.3政策法规环境
3.2.4文化环境
3.3科普产品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3.3.1科普产业标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3.3.2科普产品标准体系编制的基本分析
3.3.3科普产品标准体系的编制思路
3.4科普产品基础标准
3.4.1科普产品基础术语以及图形符号标准
3.4.2科普产品分类标准
3.4.3科普产品内容分级标准
3.4.4科普产品认定标准
3.5科普产品技术标准
3.5.1科普产品安全类标准
3.5.2科普产品环保类标准
3.5.3科普产品实验检验类标准
3.5.4科普产品设计与制作类技术标准
3.5.5科普展教产品布置与安装技术标准
3.5.6科普基础设施类技术标准
3.6科普产品管理标准
3.6.1经营管理标准
3.6.2设计与开发管理标准
3.6.3生产管理标准
3.6.4销售管理标准
第4章科普产业政策研究
4.1科普产业政策概况
4.1.1国际文化产业政策简介
4.1.2我国科普文化产业政策概况
4.1.3安徽省科普文化产业政策概况
4.2科普产业政策分析
4.2.1产业导向政策
4.2.2税收政策
4.2.3财政金融政策
4.2.4市场准入政策
4.3科普产业政策建议
4.3.1科普产业导向政策建议
4.3.2科普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建议
4.3.3科普产业财政金融政策建议
4.3.4科普产业市场准入政策制定的标准
第5章科普产业战略研究
5.1科普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5.1.1科普产业规模
5.1.2科普产业环境
5.1.3存在问题
5.2指导思想与原则
5.2.1指导思想
5.2.2方针原则
5.3发展目标与任务
5.3.1建设两个中心
5.3.2发展三个产业园区
5.3.3形成五个科普产业集群
5.3.4培养上市科普企业
5.3.5培育六大科普业态
5.4发展战略
5.4.1创新驱动战略
5.4.2集聚发展战略
5.4.3项目带动战略
5.4.4人才发展战略
5.4.5市场培育战略
5.5政策与保障措施
5.5.1科普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5.5.2科普产业的资金保障
5.5.3科普产业人才保障机制
第6章科普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6.1科普产业创新发展的背景
6.2科普产业创新发展——科普产品从科普场馆走入社区
6.2.1社区科普活动服务现状
6.2.2社区公共数字科普文化资源平台
6.3科普产业创新发展——云计算时代的产业发展机遇
6.3.1科普云的概念
6.3.2科普云发展的背景
6.3.3科普云的愿景
6.3.4科普云的产业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发挥科协作用
的决定》183
附录2中国(芜湖)科普资源集散中心建设方案187
附录3芜湖市支持科普产业发展政策191
附录4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复成立安徽省科普产品工程研究中心的文件
193
附录5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发展科普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195
附录6安徽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199
索引215
后记219
绪论
1发展科普产业的起因和历程
2发展科普产业的实践探索
3科普产业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1章科普产业要素研究
1.1市场要素研究
1.1.1市场需求细分
1.1.2市场需求容量预测
1.2产品要素研究
1.2.1科普产品的认定
1.2.2科普产品的分类
1.3企业要素研究
1.3.1科普企业的认定
1.3.2科普企业的分类
1.3.3科普企业的优势和问题
1.4规模要素研究
1.4.1产业集聚理论概述
1.4.2我国科普产业集聚的基本状况分析
1.4.3我国科普产业集聚的主要方式
1.5科普产业生态系统研究
1.5.1科普产业生态系统的一般模型
1.5.2科普产业生态模型的基本形式
1.5.3科普产业生态系统要素分析
第2章科普产业比较研究
2.1科普产业与机械制造业发展比较
2.1.1产品特点比较
2.1.2功能和作用比较
2.1.3技术比较
2.1.4机械制造业对科普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2.2科普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较
2.2.1产业特点比较
2.2.2产业政策比较
2.2.3高新技术产业对科普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2.3科普旅游业与传统旅游业发展比较
2.3.1产业特点比较
2.3.2产业政策比较
2.3.3传统旅游业对科普旅游业的借鉴意义
2.4科普产业与文化产业比较研究
2.4.1产业特点比较
2.4.2产业功能与作用比较
2.4.3文化产业对科普产业的借鉴意义
第3章科普产业标准体系研究
3.1科普产品标准及标准体系概述
3.1.1科普产品标准及标准体系的概念
3.1.2科普产业标准体系建构现状
3.1.3科普产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3.2科普产品标准体系构建的环境分析
3.2.1社会经济环境
3.2.2技术环境
3.2.3政策法规环境
3.2.4文化环境
3.3科普产品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3.3.1科普产业标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3.3.2科普产品标准体系编制的基本分析
3.3.3科普产品标准体系的编制思路
3.4科普产品基础标准
3.4.1科普产品基础术语以及图形符号标准
3.4.2科普产品分类标准
3.4.3科普产品内容分级标准
3.4.4科普产品认定标准
3.5科普产品技术标准
3.5.1科普产品安全类标准
3.5.2科普产品环保类标准
3.5.3科普产品实验检验类标准
3.5.4科普产品设计与制作类技术标准
3.5.5科普展教产品布置与安装技术标准
3.5.6科普基础设施类技术标准
3.6科普产品管理标准
3.6.1经营管理标准
3.6.2设计与开发管理标准
3.6.3生产管理标准
3.6.4销售管理标准
第4章科普产业政策研究
4.1科普产业政策概况
4.1.1国际文化产业政策简介
4.1.2我国科普文化产业政策概况
4.1.3安徽省科普文化产业政策概况
4.2科普产业政策分析
4.2.1产业导向政策
4.2.2税收政策
4.2.3财政金融政策
4.2.4市场准入政策
4.3科普产业政策建议
4.3.1科普产业导向政策建议
4.3.2科普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建议
4.3.3科普产业财政金融政策建议
4.3.4科普产业市场准入政策制定的标准
第5章科普产业战略研究
5.1科普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5.1.1科普产业规模
5.1.2科普产业环境
5.1.3存在问题
5.2指导思想与原则
5.2.1指导思想
5.2.2方针原则
5.3发展目标与任务
5.3.1建设两个中心
5.3.2发展三个产业园区
5.3.3形成五个科普产业集群
5.3.4培养上市科普企业
5.3.5培育六大科普业态
5.4发展战略
5.4.1创新驱动战略
5.4.2集聚发展战略
5.4.3项目带动战略
5.4.4人才发展战略
5.4.5市场培育战略
5.5政策与保障措施
5.5.1科普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5.5.2科普产业的资金保障
5.5.3科普产业人才保障机制
第6章科普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6.1科普产业创新发展的背景
6.2科普产业创新发展——科普产品从科普场馆走入社区
6.2.1社区科普活动服务现状
6.2.2社区公共数字科普文化资源平台
6.3科普产业创新发展——云计算时代的产业发展机遇
6.3.1科普云的概念
6.3.2科普云发展的背景
6.3.3科普云的愿景
6.3.4科普云的产业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发挥科协作用
的决定》183
附录2中国(芜湖)科普资源集散中心建设方案187
附录3芜湖市支持科普产业发展政策191
附录4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复成立安徽省科普产品工程研究中心的文件
193
附录5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发展科普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195
附录6安徽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199
索引215
后记219
在线试读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而科学精神的弘扬、科学思想的宣传、科学方法的传播、科学知识的普及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据中国科协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只有3.27%,相当于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因素。
200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国家在法律层面推动科学技术普及;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国民科学素质成为依法推进的国家行为。同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社会公众对科学知识的普及产生了巨大需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的降低,人们对知识和加强自身教育的需求使支出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国家的战略需要以及社会公众的市场需求却因为优质的科普产品的缺乏而很难满足,巨大的需求和有效供给的严重不足催生了一个新兴产业——科普产业。
2002年以来,本人主持了中国科协下达的《科普产业形成研究》《科普产业发展研究》《中国科协科普产业十二五规划研究》《科普产品标准体系研究》等一系列课题的研究。主持起草了2003年中共安徽省委17号文件,这是全国第一个以省级党委政府文件形式提出发展科普产业,开发科普产品,组建科普产品研发中心,建设科普产业园区,形成科普产业集群等新理念的文件,文件的下发对安徽省科普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安徽省科协和有关部门、单位进行了科普产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了实践探索。组建了科普产品工程研究中心,连续举办了五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建立了第一个中国科普产业园,第一个科普装备标准技术委员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了第一个科普产业研究所,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成立了科普装备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的科技人员创办了一批科普企业,产学研用相结合推动了科普产业的发展,探索了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机制,形成了理论研究、产品研发、产业集聚、市场培育、标准制定领先全国的产业发展态势。
科普产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得到了中国科协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得到了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参与科普产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有关部门、企业、社会团体和我的同事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贡献了知识和智慧。
本书是基于科普产业理论研究的提炼归纳和科普产业实践探索的分析思考形成。由于研究的周期愈十年之久,有些数据略显陈旧;由于科普产业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有些概念还不够准确,有些分析深度不够,作为抛砖之作,敬请读者指正。期翼有更多的读者参与到科普产业的研究和发展中,使这个产业真正成为惠及民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周建强
200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国家在法律层面推动科学技术普及;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国民科学素质成为依法推进的国家行为。同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社会公众对科学知识的普及产生了巨大需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的降低,人们对知识和加强自身教育的需求使支出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国家的战略需要以及社会公众的市场需求却因为优质的科普产品的缺乏而很难满足,巨大的需求和有效供给的严重不足催生了一个新兴产业——科普产业。
2002年以来,本人主持了中国科协下达的《科普产业形成研究》《科普产业发展研究》《中国科协科普产业十二五规划研究》《科普产品标准体系研究》等一系列课题的研究。主持起草了2003年中共安徽省委17号文件,这是全国第一个以省级党委政府文件形式提出发展科普产业,开发科普产品,组建科普产品研发中心,建设科普产业园区,形成科普产业集群等新理念的文件,文件的下发对安徽省科普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安徽省科协和有关部门、单位进行了科普产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了实践探索。组建了科普产品工程研究中心,连续举办了五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建立了第一个中国科普产业园,第一个科普装备标准技术委员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了第一个科普产业研究所,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成立了科普装备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的科技人员创办了一批科普企业,产学研用相结合推动了科普产业的发展,探索了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机制,形成了理论研究、产品研发、产业集聚、市场培育、标准制定领先全国的产业发展态势。
科普产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得到了中国科协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得到了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参与科普产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有关部门、企业、社会团体和我的同事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贡献了知识和智慧。
本书是基于科普产业理论研究的提炼归纳和科普产业实践探索的分析思考形成。由于研究的周期愈十年之久,有些数据略显陈旧;由于科普产业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有些概念还不够准确,有些分析深度不够,作为抛砖之作,敬请读者指正。期翼有更多的读者参与到科普产业的研究和发展中,使这个产业真正成为惠及民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周建强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