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3088674
著名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教授学术自传,笔耕30年,记录当代中国。
从知识青年到国情专家, 一个学者与改革开放互动的个体历史记录。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实践与伟大创新,为世界所瞩目,这为中国社会科学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术研究天地,提供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报效国家的历史机遇。
这部学术自传,展现的不仅仅是作者作为改革开放亲历者与见证者的成长历程,更是中国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不断追赶、不断*越的崛起过程。个人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是对改革开放的*好注解。
作者从学者的视角,以个人自述的形式,围绕“与改革开放同行”这一主题,详细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时代所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以及作者怎样分析和回答这些问题,又是怎样转化成思想和改革建议,从而发挥其智库作用的过程。
本书的目的主要是胡鞍钢教授总结自己从事国情研究的学术思想、著书立说、教书育人、咨政建言的过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改革开放如何给他这样一个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提供了极其难得的考大学机会,提供了广阔的学术舞台,提供了知识为民、知识报国的社会机遇,提供了与改革开放同行的人生道路。
章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人的知识发展路径
一、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二、人的知识发展与社会进步
三、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第二章
上山下乡,务工磨炼——失去的与获得的同等重要
一、“文化大革命”的失学者、观察者
二、“上山下乡”运动的知识青年、见证者
三、社会大学的学习者、实践者
第三章
恢复高考,梦想起航——改革开放的班列车
一、考上大学:从工人到大学生
二、考上研究生:从学习者到研究者
三、考上博士生:转向国情研究
四、警世之作:《生存与发展》
第四章
知识为民,知识报国——国情研究的初心和使命
一、提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指导方针
二、提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探索中国工业化现代化道路
四、《中国国家能力报告》及其影响
五、《中国经济波动报告》与宏观调控
六、地区差距与协调发展
七、为人民创造就业机会
八、扩大内需,应对亚洲金融危机
九、走向21世纪的十大关系
十、我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主张
十一、学术创新与决策咨询贡献
第五章
教书育人,百年大计——为国家的未来积蓄力量
一、从双聘教授到加盟清华大学
二、培养高端优秀人才
三、不断攀登国情知识高峰
四、从“投资于人”到“以人为本”新发展观
五、从可持续发展到绿色发展
六、从严格控制到全面“二孩”生育政策
七、从“北京共识”到中国道路
八、国家五年规划咨询研究
九、持续研究2020中国
十、中国经济增长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
第六章
高端智库,两个大脑——以真知灼见咨政建言
一、从创办国情研究院到国家高端智库试点
二、从五大发展理念到“以人民为中心”
三、从2020中国到2030中国
四、从2035中国到2050中国
五、从国家制度建设到国家治理现代化
第七章
中国声音,世界聆听——带头讲好中国故事
一、天时、地利、人和
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三、倡导中国贸易自由化
四、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五、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
第八章
国之兴盛,我之荣耀——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紧相连
一、撰写中国政治经济史论
二、知识为民、知识报国
三、做中国学问,创中国学派
四、见证中国繁荣兴盛
五、对青年一代的寄语
六、与中国改革开放同行
后记
2018 年是改革开放40 周年。改革开放时代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我从事国情研究的黄金时代。这反映了我的学术研究与这个时代之间的紧密联系,是我全面了解、深入分析、反复认识这个时代的过程。对此,我从一位中国学者的视角,围绕“我与改革开放同行”这一主题,做学术总结和进一步思考。
本书的目的主要是总结我从事国情研究的学术思想、著书立说、教书育人、咨政建言的过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改革开放如何给我这样一个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提供了极其难得的考大学机会,提供了广阔的学术舞台,提供了知识为民、知识报国的社会机遇,提供了与改革开放同行的人生道路。这是一个学者与改革开放互动的个人记录,也是历史记录。为此,我在本书中更多地介绍改革开放过程中对我影响、深刻的事件,以及我参与其中的国情研究和国策研究的前前后后。改革开放的40 年构成了我人生中重要的个人经历,刻骨铭心,历历在目。
中国是一部天书,也是一部巨著。国情研究就是要天天读这部天书, 要天天写这部巨著, 要天天讲(授)
这门课程。学无止境,写无止境,讲(课) 无止境。写作本书的主要资料是依据我自己长期积累下来的白纸黑字。其中包括发表的学术论文、重要报刊文章,这些可直接从中国知网查询;正式出版的著作(包括专著、合著、合编等),这些可直接从图书馆获得。我也习惯于在每部书后写下后记,介绍该书研究的社会背景、重要选题、主要观点和创新点,特别是合作者。由我主编的《国情报告》(1998—2017 年),共计1400 多期,其中党建读物出版社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国情报告》(1998—2015),共18 卷。对我本人的采访和新闻报道,
作为手资料收录在《胡鞍钢记录》(2010—2017 年) 中。此外,还有大量手稿笔记,讲课讲座录音、录像等资料。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不只是我个人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历程的记录,还包括了我在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的合作者和研究团队,
先后超过了上百人, 与我合作的研究员、教授和博士后, 由我指导的博士生、硕士生、公共管理硕士以及外国留学生,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又已走向五湖四海,成为各领域的杰出人才。他们都为知识创新和传播国情知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的名字都反映在我与他们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之中,我很难在本书中一一列出,但他们同我一起与改革开放同行。
本书引述和介绍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文献,更好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的发展脉络、发展历程,让我们了解了更多的历史信息、更丰富的知识财富、更深刻的理论思想。
正是在上述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我选择了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命题作为基本线索,构建了一个人的知识发展能力集的逻辑框架,包括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知识交流(或传播)
能力、知识影响能力,以此来叙述和展开“我与改革开放同行”这一主题,总结不断创新国情知识、知识为民、知识报国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使之不仅具有经验性、启发性,更具有理性、自觉性。
本书相当于国情研究实践与学术总结,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时代所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重大矛盾、重大关系、重大理论等,以及我怎样提出、分析和回答这些问题,又是怎样转化为思想、理论、战略以及改革建议,使之成为公共知识、创意与思想,并产生学术观点、思想价值、社会影响,真正发挥大学思想库的作用。
中国社会需求是中国学术研究,特别是国情研究创新的动力,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更何况,中国是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任何一项需求,都可能成为世界上的需求!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国情研究需求,不仅极大,而且极富挑战性,也决定了我们的国情研究学习无止境,创新无止境。这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因此才有了我的学术生命之路。这些均记录在本书之中,反映了我与中国改革开放之间的联系,这也是一种记录改革开放的方式。好在我也留下了大量的记录,主要反映在不同时期出版的各种专著、合著等的后记之中,我有意识地记录了不同时期不同问题的争论焦点,更有意识地总结了不同时期国情研究的知识创新、知识贡献。
2018 年初,我利用寒假访问美国纽约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的机会,除了做了4
场当代中国研究专题讲座之外,还集中撰写了此书初稿。回国之后又补充了大量信息, 并在小范围内征求了修改意见。
后,我还是引用的一段话作为结语。1940 年对吴玉章先生评价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不做坏事, 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 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 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 这才是难难的啊!”对我而言,写一篇好文章、一本好著作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写好文章、好著作,当然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不停地记录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总结过去40 年的学术经历,就是为了激励自己不停地写出好文章、好著作,一个宗旨:知识为民、知识报国、知识为人类。
胡鞍钢
2018 年4 月5 日于清华园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