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502157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国际关系主流理论流派的研究传统为线索,揭示其理论流派内部的学术变迁,如自由主义、现实主义、马克思主义及建构主义等。书中不仅呈现出现当代国际关系主流理论流派,而且注重论述古典国际关系思想,与此同时关注过程建构主义、道义现实主义、创造性介入等中国学者的理论与概念性努力,较为系统地展现出国际关系学科中复杂的学术场景、变化的知识谱系以及本土的理论探索。
目 录
章导论()
节理论与理论流派导论()
第二节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的历史变迁()
第三节基本内容及阅读提示()
节理论与理论流派导论()
第二节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的历史变迁()
第三节基本内容及阅读提示()
第二章自由主义(一)()
节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导论()
第二节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思想渊源()
第三节理想主义()
第三章自由主义(二)()
节功能主义()
第二节跨国主义()
第三节新自由制度主义()
第四节共和自由主义()
第四章现实主义(一)()
第五章现实主义(二)(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一)()
第七章马克思主义(二)()
第八章建构主义()
第九章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
在线试读
序言国际关系理论流派导论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周年。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中国外交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转变,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逐渐成为中国学者探讨全球政治以及中国外交的基点。在21世纪,中国外交既面临着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也经受着深层次的现实挑战。如何认识和理解全球政治背景下中国外交的机遇和挑战成为国际关系学者的重大学术使命,从而迫切需要中国学者从学理上进行严密的论证和理性的思考。在此背景下,国际关系学科中各种理论流派的分析框架以及中国思想与智慧有可能成为国际关系研究者认识和理解全球政治与中国外交的重要方式之一。
这成为促进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巨大契机。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取得了备受瞩目的长足发展,这不仅体现在国际关系学习者和研究者在数量上的增加,更体现在学界同仁自觉运用国际关系理论框架分析世界政治经济现象和当下中国外交的意识的提高,尤其是体现在“创造性介入”、过程建构主义、道义现实主义等理论概念或方法论等方面的创新性探索与努力上。与此同时,国际关系学科也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术共同体的努力下呈现出新颖且丰富的学术场景。此外,随着后实证主义在国际关系学科的兴起,知识认同和合法性似乎逐渐依赖于学者们对一个既定的研究计划或研究传统的起源与发展的准确理解与深刻领悟。因此,中国国际关系学界也需要一本既涉及国际关系研究传统又涵盖国际关系理论的进展的全景式著作。
当然,中国国际关系学术界已有不少出色的国际关系理论方面的专著与教材,特别是倪世雄等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王逸舟的《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李少军的《国际政治学概论》、金应忠与倪世雄编写的《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修订本)、秦治来编著的《国际政治学简明教程》等。这些优秀的专著与教材是撰写拙著时所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目。
笔者在写作过程中侧重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的研究传统,以代表学者及其思想为线索,尽可能地展现或勾画出理论家们如何在已有的研究传统与知识谱系之中对新旧思想或理论进行融合与比较,进而提供许多思想迥异的分析框架,以便于读者思考与理解全球政治与各国外交。整体而言,拙著的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1拙著的每一章节都以国际关系的重大事件为引言,既为读者了解国际关系理论提供一个历史背景,也提醒读者要始终关注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间的密切关系,以期展开更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2笔者尝试着论述古典国际关系思想或理论,以展现中国学者袁明所强调的国际关系学说的本源性思考,也试图改变当下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古典国际关系理论的轻视。
3拙著把学者的关键性论断穿插到文本的论述之中,既辅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国际关系思想或理论,亦引导读者对国际关系理论原著的重视与阅读。
4拙著在文本中添加了代表性学者的学术背景介绍,以便于读者更好地体验或领悟到学者的学术人生。
5每章节的结束部分均列有“思考题”以及“建议读物”,为有兴趣深入学习和研究国际关系理论的读者提供一些基本读物,以便于深入研读。
拙著曾经以《国际关系理论流派概论》为名于2009年在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当时王逸舟教授强调文字的可读性,并且给予了专业知识方面的指导,在此向王逸舟老师再表感谢。王逸舟老师总是善于从鼓励的角度鞭策后进,激发我们的知识求索与学术探险精神,但是到现在笔者也没有释怀编写教材之初的“诚惶诚恐”之感。同时笔者非常感谢当时的合著者李开盛研究员,其学术视野以及对中国外交的关切使2009年版增色不少,此版因其忙于学术研究,无暇再整理文稿而作罢。再者,笔者在撰写过程之中受益于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学术研究以及诸出版社所做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著作的引介工作,在文稿中大量参考了国内外学术研究成果以及学术同仁的真知灼见,深表敬意。关键的是,笔者在本版中删掉了相对不太受关注的理论流派,重新撰写了“建构主义”一章,并且对道义现实主义、过程建构主义等内容加以论述,调整了一些不当或错误之处。
后但重要的是,谨以此书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及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几代学人对国际关系研究的求索,希望以己微薄之力,与广大学界同仁一起推动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学术共同体的建设以及中国式人文关怀的塑造。笔者知识水平有限,拙著在内容和形式上难免有不当之处,此由个人负责,同时也谨希望读者多批评指正,提出宝贵的批评性建议。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周年。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中国外交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转变,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逐渐成为中国学者探讨全球政治以及中国外交的基点。在21世纪,中国外交既面临着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也经受着深层次的现实挑战。如何认识和理解全球政治背景下中国外交的机遇和挑战成为国际关系学者的重大学术使命,从而迫切需要中国学者从学理上进行严密的论证和理性的思考。在此背景下,国际关系学科中各种理论流派的分析框架以及中国思想与智慧有可能成为国际关系研究者认识和理解全球政治与中国外交的重要方式之一。
这成为促进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巨大契机。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取得了备受瞩目的长足发展,这不仅体现在国际关系学习者和研究者在数量上的增加,更体现在学界同仁自觉运用国际关系理论框架分析世界政治经济现象和当下中国外交的意识的提高,尤其是体现在“创造性介入”、过程建构主义、道义现实主义等理论概念或方法论等方面的创新性探索与努力上。与此同时,国际关系学科也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术共同体的努力下呈现出新颖且丰富的学术场景。此外,随着后实证主义在国际关系学科的兴起,知识认同和合法性似乎逐渐依赖于学者们对一个既定的研究计划或研究传统的起源与发展的准确理解与深刻领悟。因此,中国国际关系学界也需要一本既涉及国际关系研究传统又涵盖国际关系理论的进展的全景式著作。
当然,中国国际关系学术界已有不少出色的国际关系理论方面的专著与教材,特别是倪世雄等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王逸舟的《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李少军的《国际政治学概论》、金应忠与倪世雄编写的《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修订本)、秦治来编著的《国际政治学简明教程》等。这些优秀的专著与教材是撰写拙著时所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目。
笔者在写作过程中侧重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的研究传统,以代表学者及其思想为线索,尽可能地展现或勾画出理论家们如何在已有的研究传统与知识谱系之中对新旧思想或理论进行融合与比较,进而提供许多思想迥异的分析框架,以便于读者思考与理解全球政治与各国外交。整体而言,拙著的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1拙著的每一章节都以国际关系的重大事件为引言,既为读者了解国际关系理论提供一个历史背景,也提醒读者要始终关注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间的密切关系,以期展开更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2笔者尝试着论述古典国际关系思想或理论,以展现中国学者袁明所强调的国际关系学说的本源性思考,也试图改变当下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古典国际关系理论的轻视。
3拙著把学者的关键性论断穿插到文本的论述之中,既辅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国际关系思想或理论,亦引导读者对国际关系理论原著的重视与阅读。
4拙著在文本中添加了代表性学者的学术背景介绍,以便于读者更好地体验或领悟到学者的学术人生。
5每章节的结束部分均列有“思考题”以及“建议读物”,为有兴趣深入学习和研究国际关系理论的读者提供一些基本读物,以便于深入研读。
拙著曾经以《国际关系理论流派概论》为名于2009年在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当时王逸舟教授强调文字的可读性,并且给予了专业知识方面的指导,在此向王逸舟老师再表感谢。王逸舟老师总是善于从鼓励的角度鞭策后进,激发我们的知识求索与学术探险精神,但是到现在笔者也没有释怀编写教材之初的“诚惶诚恐”之感。同时笔者非常感谢当时的合著者李开盛研究员,其学术视野以及对中国外交的关切使2009年版增色不少,此版因其忙于学术研究,无暇再整理文稿而作罢。再者,笔者在撰写过程之中受益于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学术研究以及诸出版社所做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著作的引介工作,在文稿中大量参考了国内外学术研究成果以及学术同仁的真知灼见,深表敬意。关键的是,笔者在本版中删掉了相对不太受关注的理论流派,重新撰写了“建构主义”一章,并且对道义现实主义、过程建构主义等内容加以论述,调整了一些不当或错误之处。
后但重要的是,谨以此书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及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几代学人对国际关系研究的求索,希望以己微薄之力,与广大学界同仁一起推动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学术共同体的建设以及中国式人文关怀的塑造。笔者知识水平有限,拙著在内容和形式上难免有不当之处,此由个人负责,同时也谨希望读者多批评指正,提出宝贵的批评性建议。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