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241588
内容简介
《王文友行医60年临床经验集》为国家名老中医王文友行医60年的临床经验总结。王老在学术上遵循“百病生于气”“脾为后天之本”“肝病传脾”等古训,以“诸病从肝脾论治”为主导思想,强调五脏六腑肝*为要,內伤杂病肝病首当其冲。其临床擅长治疗內、外、妇、儿等各科疑难杂病,辨证细腻,立法严谨,组方灵活,用药轻灵,屡起沉疴。对肝胆、脾胃疾病治疗和研究尤为突出,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王文友行医60年临床经验集》上篇从医之路介绍了王老的从医经历,治学理念、学术思想等。中篇临证验案记录了肺系病证、心脑系病证等55个病证100余例验案,每个疾病记录了包括症状、体征、舌苔、脉象,以及王老处方用药全过程,并附加了对疾病综合分析的按语,详细、客观地记录了王老辨证分析诊治疾病的思路和方法,以帮助读者很好地领会王老的学术思想,为临床服务。下篇医论医话选录了王老行医60年的论文、读书笔记、随笔等,从中可以体会大师的学术思想。
《王文友行医60年临床经验集》上篇从医之路介绍了王老的从医经历,治学理念、学术思想等。中篇临证验案记录了肺系病证、心脑系病证等55个病证100余例验案,每个疾病记录了包括症状、体征、舌苔、脉象,以及王老处方用药全过程,并附加了对疾病综合分析的按语,详细、客观地记录了王老辨证分析诊治疾病的思路和方法,以帮助读者很好地领会王老的学术思想,为临床服务。下篇医论医话选录了王老行医60年的论文、读书笔记、随笔等,从中可以体会大师的学术思想。
目 录
上篇 从医之路
师从名医 兼容并蓄
推崇仲景 严谨治学
少阳为枢 祛除湿热
四诊合参 重视调护
薪火传承不断创新
中篇 临证验案
肺系病证
感冒
咳嗽
外感发热
喘证
肺胀
心系病证
心悸
胸痹
不寐
癫病
中风
脾胃病证
胃痛
吐酸
胃痞
呃逆
呕吐
腹痛
泄泻
便秘
肝胆病证
胁痛
黄疸
胆胀
鼓胀
眩晕
气血津液病证
郁证
厥证
汗证
消渴
积聚
瘿病
水肿
血证
內伤发热
肾系病证
淋证
腰痛
遗精
经络肢体病证
痹病
头痛
妇科病证
崩漏
闭经
痛经
月经过少
带下病
妊娠恶阻
不孕症
儿科病证
小儿感冒
小儿咳嗽
小儿哮喘
小儿便秘
小儿厌食
小儿汗证
儿童多动综合征
小儿遗尿
五迟五软
皮肤科病证
痤疮
湿疮
师从名医 兼容并蓄
推崇仲景 严谨治学
少阳为枢 祛除湿热
四诊合参 重视调护
薪火传承不断创新
中篇 临证验案
肺系病证
感冒
咳嗽
外感发热
喘证
肺胀
心系病证
心悸
胸痹
不寐
癫病
中风
脾胃病证
胃痛
吐酸
胃痞
呃逆
呕吐
腹痛
泄泻
便秘
肝胆病证
胁痛
黄疸
胆胀
鼓胀
眩晕
气血津液病证
郁证
厥证
汗证
消渴
积聚
瘿病
水肿
血证
內伤发热
肾系病证
淋证
腰痛
遗精
经络肢体病证
痹病
头痛
妇科病证
崩漏
闭经
痛经
月经过少
带下病
妊娠恶阻
不孕症
儿科病证
小儿感冒
小儿咳嗽
小儿哮喘
小儿便秘
小儿厌食
小儿汗证
儿童多动综合征
小儿遗尿
五迟五软
皮肤科病证
痤疮
湿疮
下篇 医论医话
《伤寒论》中方剂的临床应用
《伤寒论》中脾胃病证的探究
大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茵陈五苓散证治验举隅
遵经典辨治泄泻
遵经典辨治脾阴虚证
遵经典辨治胃脘痛
辨证治疗慢性结肠炎经验
辨证虚实,疏肝利胆治疗胆囊炎
疏肝健脾,活血利水治疗肝囊肿
滋水涵木,养血柔肝治疗肝硬化腹水
内湿的病因证治
谈谈脾胃养生
临床常用处方剂量及应用
药物单品的炮制及药对的应用
中医药研究必须坚持主体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在线试读
《王文友行医60年临床经验集》:
我1934年出生于山东文登,幼时随父母迁至辽宁丹东,舞勺之年即人当地名医孙华山诊所学习,并经常跟随孙师到周边乡镇巡诊,对中医内、外、妇、儿等科的多种疾患都有所涉猎,目睹了不少疑难杂症,也了解和掌握了许多民间草药、单方、验方、偏方,以及针灸穴位和技法,特别是孙师在“接骨”方面的技艺。如广为流传的“激怒整复法”,就是对于一些因为骨折、脱臼或严重扭伤引起的疼痛而拒绝检查和治疗的患者,孙师会故意用语言激怒对方,然后出其不意,趁其不备,对准患处猛击一掌,便一蹴而就了。孙师告诉我,这就是利用中医的“七情为病”对应脏腑五行相克原理进行的辨证施治。孙师的绝技不单单是手法,他的内外用药,也是活人无数。孙师不仅身怀绝技,而且不乏爱国、爱民、爱党之心。当年,他赴日为中医骨伤争光,曾拒绝天皇的挽留,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他的诊所,一向主张“有钱没钱都看病”,他多次为贫困患者掏钱买药。正是这些所见所闻与亲身感受,坚定了我投身中医学事业的信念,把治病救人、扶危济困、成为“苍生大医”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在孙师指导下,我开始研习《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每日背诵,勤学不辍,并将临床所见与经典学习相结合,深入体会经典深意,为打下扎实的中医功底,学习从来不敢有一丝懈怠。
学习《内经》,我对脾胃的领会尤为深刻。脾与胃五行属土,以膜相连,经络连属,互为表里。《素问·厥论》以“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明确了脾胃相互的关系。《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经脉别论》中“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阐明了胃主受纳腐熟,脾主运化升清,使饮食水谷化生为气血精微,转输营养周身的过程。《素问·玉机真脏论》中“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说明了脾胃为气血之源,可充实营卫元气,滋养脏腑肌腠,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能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灵枢·五癃津液别》言“脾为之卫”,指明了脾能提高人体的防御能力。《素问·刺禁论》又称:“脾为之使,胃为之市。”“使”“市”有畅通无阻之意,可引申为“转枢”,指明脾胃位居中焦,一主升清,一主降浊,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内经》指出脾胃病的病因涉及“思伤脾”“饮食自倍”“用力过度”等方面,病机以“阳道实,阴道虚”为特点。诊法亦独重胃气,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指察五色以明润含蓄有胃气者为佳;《素问·平人气象论》中“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脾胃病的治则,《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提出“土郁夺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主张“中满者,泻之于内”等。治法以针刺为主,亦有兰草汤、半夏秫米汤等方药。预防措施则主张饮食“食饮有节”“谨和五味”“寒温中适”。这些理论充分说明了脾胃作为后天之本的重要地位和在人体气的运动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在以后的行医治病中我始终注重顾护脾胃这一主要观点,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治病风格。
……
我1934年出生于山东文登,幼时随父母迁至辽宁丹东,舞勺之年即人当地名医孙华山诊所学习,并经常跟随孙师到周边乡镇巡诊,对中医内、外、妇、儿等科的多种疾患都有所涉猎,目睹了不少疑难杂症,也了解和掌握了许多民间草药、单方、验方、偏方,以及针灸穴位和技法,特别是孙师在“接骨”方面的技艺。如广为流传的“激怒整复法”,就是对于一些因为骨折、脱臼或严重扭伤引起的疼痛而拒绝检查和治疗的患者,孙师会故意用语言激怒对方,然后出其不意,趁其不备,对准患处猛击一掌,便一蹴而就了。孙师告诉我,这就是利用中医的“七情为病”对应脏腑五行相克原理进行的辨证施治。孙师的绝技不单单是手法,他的内外用药,也是活人无数。孙师不仅身怀绝技,而且不乏爱国、爱民、爱党之心。当年,他赴日为中医骨伤争光,曾拒绝天皇的挽留,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他的诊所,一向主张“有钱没钱都看病”,他多次为贫困患者掏钱买药。正是这些所见所闻与亲身感受,坚定了我投身中医学事业的信念,把治病救人、扶危济困、成为“苍生大医”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在孙师指导下,我开始研习《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每日背诵,勤学不辍,并将临床所见与经典学习相结合,深入体会经典深意,为打下扎实的中医功底,学习从来不敢有一丝懈怠。
学习《内经》,我对脾胃的领会尤为深刻。脾与胃五行属土,以膜相连,经络连属,互为表里。《素问·厥论》以“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明确了脾胃相互的关系。《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经脉别论》中“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阐明了胃主受纳腐熟,脾主运化升清,使饮食水谷化生为气血精微,转输营养周身的过程。《素问·玉机真脏论》中“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说明了脾胃为气血之源,可充实营卫元气,滋养脏腑肌腠,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能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灵枢·五癃津液别》言“脾为之卫”,指明了脾能提高人体的防御能力。《素问·刺禁论》又称:“脾为之使,胃为之市。”“使”“市”有畅通无阻之意,可引申为“转枢”,指明脾胃位居中焦,一主升清,一主降浊,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内经》指出脾胃病的病因涉及“思伤脾”“饮食自倍”“用力过度”等方面,病机以“阳道实,阴道虚”为特点。诊法亦独重胃气,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指察五色以明润含蓄有胃气者为佳;《素问·平人气象论》中“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脾胃病的治则,《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提出“土郁夺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主张“中满者,泻之于内”等。治法以针刺为主,亦有兰草汤、半夏秫米汤等方药。预防措施则主张饮食“食饮有节”“谨和五味”“寒温中适”。这些理论充分说明了脾胃作为后天之本的重要地位和在人体气的运动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在以后的行医治病中我始终注重顾护脾胃这一主要观点,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治病风格。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