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085991丛书名: 百家讲坛
聪颖早慧却怠政弛纲的帝王
浮华富足又危机四伏的时代
王朝更迭与民族兴亡的启示
在中国历史上,每每因财富积累而导致贫富不均、因国家承平而导致因循守旧、因社会开放而导致涣散动荡、因自由过度而导致规矩丧失。中国历史上所有具有一定规模并且持续相当时间的王朝,大抵上都在一遍又一遍地演绎着这个乐极生悲的故事。明史专家方志远教授将带您品味这一时代的奢华、剖析这一时代的悲情。
明神宗万历皇帝是明朝在位时间长的皇帝,主政的四十八年占了明朝全部国运的六分之一,创造了二十八年不上朝的纪录。
政治方面,他也曾兴利除弊、励精图治,拥有张居正、申时行、王阳明、海瑞等名相名臣,并在张居正的辅佐和改革下出现万历中兴,但在国本问题上与众位大臣长期僵持对立,致使朝政荒怠、纲纪废弛。
经济方面,万历年间社会富足繁华、欣欣向荣,皇帝却经济拮据、爱财如命,甚至大派矿监税使,不惜与民争利,以至于激起全国规模的社会动乱,动摇了大明朝的根基。
军事方面,万历经历了平哱、平播、援朝三大征,有飙发电举的剿倭英雄戚继光、英毅骁健的一代名将李成梁等,但面对努尔哈赤的迅速崛起却无能为力,终努尔哈赤指挥的女真军队敲响了万历朝的丧钟。
其间,陷于内耗的明朝一次次错过了重新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的机会,失去了改变自己、净化自己的原动力,社会在不断开放,路却越走越窄,终滑向了毁灭的深渊。有感于此,学界曾有观点认为:明之亡,实亡于万历。那么万历皇帝真能背负如此骂名吗?在兴与亡的叹息间,我们又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方志远教授,一位历史学的守望者,在史书中触摸这个苦难民族灵魂的深处。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一同探寻明代万历一朝的兴与亡,得与失。
讲 老世宗、小世宗
第二讲 新首辅、旧首辅
第三讲 事情怕就怕认真
第四讲 棍棒与道义的较量
第五讲 是非张居正
第六讲 明朝从此无海瑞
第七讲 “词宗先生”戚继光
第八讲 天地之间尽“山人”
第九讲 一场欢喜一场愁
第十讲 皇帝染上“酒色财气”病
第十一讲 “飞语山人”乐新炉
第十二讲 都是作秀惹的祸
第十三讲 打虎英雄落平阳
第十四讲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第十五讲 知足者常乐
第十六讲 “异端”的下场
第十七讲 矿监税使遍天下
第十八讲 小人物大英雄
第十九讲 祸起辽东
第二十讲 朝鲜告急
第二十一讲 血战平壤
第二十二讲 人进我退
第二十三讲 家事国事天下事
第二十四讲 明朝的“国殇”
第二十五讲 后的解脱
附录
明代纪年表(1368—1644)
后记
“神宗冲龄践阼,江陵秉政,综核名实,国势几于富强。”
——《明史》
“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明史》
“1587年,是为万历15年,岁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晏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进步或者*保守,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实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故事只好在这里作悲剧性的结束。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明之衰,衰于正、嘉以后,至于万历朝则加甚焉。明亡之征兆,至万历而定。”
——孟森《明史讲义》
“万历怠政,长达20余年,致使中枢瘫痪、党争不已、国库拮据、边务废弛,尤其是造成辽事大坏,使辽东努尔哈赤乘机崛起。”
——阎崇年《明亡清兴六十年》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