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250780
内容简介
《东方考古》是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关于考古学和古代东方文明研究的系列丛书,分集陆续出版。本丛书以中国东方地区和东亚地区考古学为重点,广泛吸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体现考古学研究的新思路、新理论和新方法。
第5集收录23篇研究论文和1篇考古发掘报告,其中译文5篇。内容涉及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聚落形态、文化交流、早期农业与植物考古,美术考古等方面的研究。发掘报告为章丘马安遗址2006年的发掘收获。
本书可供从事人类学、考古学、美术史以及史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第5集收录23篇研究论文和1篇考古发掘报告,其中译文5篇。内容涉及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聚落形态、文化交流、早期农业与植物考古,美术考古等方面的研究。发掘报告为章丘马安遗址2006年的发掘收获。
本书可供从事人类学、考古学、美术史以及史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目 录
序
中国古人类及文化演变的思考
解读“三角缘神兽镜”
尉迟寺遗址史前聚落形态分析
胶东半岛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陶器——山东省龙口贝丘遗址出土的陶器再探讨
山东日照两城镇遗址龙山文化围城遗迹的发现和发掘
试论鲁西北地区的龙山文化及相关问题
崧泽遗址文化属性的传播与变迁——试析崧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
殷墟乙六基址研究
前掌大墓地出土《(古本)盉》铜器铭文补释
大辛庄遗址出土原始瓷的INAA研究
“高欢墓窟”——北响堂北洞的图像学和建筑学特征考察
沂南汉墓历史人物故事新考
浅谈多伦多皇家安大略省博物馆的四根图腾柱
作物驯化和驯化速度的模式:来自旧大陆植物考古新进展的思考
山东新石器时代稻遗存考古的新成果
台湾的粟和陆稻文化及来源
关于中国云南东周青铜农具实用性问题之考察——兼谈中日两国古代青铜器实用性之差异
中欧及其周围地区中石器时代农业的证据质疑
来自土耳马拉蒂亚Arslantepe遗址青铜时代早期第2阶段烧毁房屋的植物考古
数据和谷物储存证据
桓台唐山、前埠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
济南大辛庄1984年发掘动物遗存分析
国外考古学界的贝类研究
山东章丘马安遗址2008年浮选植物遗存分析
山东章丘马安遗址掘发掘报告
中国古人类及文化演变的思考
解读“三角缘神兽镜”
尉迟寺遗址史前聚落形态分析
胶东半岛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陶器——山东省龙口贝丘遗址出土的陶器再探讨
山东日照两城镇遗址龙山文化围城遗迹的发现和发掘
试论鲁西北地区的龙山文化及相关问题
崧泽遗址文化属性的传播与变迁——试析崧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
殷墟乙六基址研究
前掌大墓地出土《(古本)盉》铜器铭文补释
大辛庄遗址出土原始瓷的INAA研究
“高欢墓窟”——北响堂北洞的图像学和建筑学特征考察
沂南汉墓历史人物故事新考
浅谈多伦多皇家安大略省博物馆的四根图腾柱
作物驯化和驯化速度的模式:来自旧大陆植物考古新进展的思考
山东新石器时代稻遗存考古的新成果
台湾的粟和陆稻文化及来源
关于中国云南东周青铜农具实用性问题之考察——兼谈中日两国古代青铜器实用性之差异
中欧及其周围地区中石器时代农业的证据质疑
来自土耳马拉蒂亚Arslantepe遗址青铜时代早期第2阶段烧毁房屋的植物考古
数据和谷物储存证据
桓台唐山、前埠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
济南大辛庄1984年发掘动物遗存分析
国外考古学界的贝类研究
山东章丘马安遗址2008年浮选植物遗存分析
山东章丘马安遗址掘发掘报告
在线试读
中国古人类及文化演变的思考
三、现代人的起源问题
198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批分子人类学学家在英国Natur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线粒体DNA与人类进化”的文章。他们根据祖籍来自非洲、欧洲、近东和亚洲,以及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的土著妇女共147人,分析了她们胎盘细胞内的线粒体DNA,以追踪他们的遗传关系和谱系。虽然这些不同类型的线粒体DNA存在差异,但是根据已知的线粒体DNA突变速率的推算,它们的分化年代大约在距今14万~29万年前。于是,这些人类学家认为,将所有妇女线粒体DNA向前追溯,后可以追到大约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个妇女,这个妇女就是现在全世界人类的祖先。大约在13万年前,她的一批后裔离开了非洲,分散到世界各地,在全球定居下来。西方国家的媒体根据圣经中的说法,将我们今天50亿人的血亲和万代前的曾祖母称为“夏娃”,这就是轰动一时的现代人起源的“夏娃理论”或“走出非洲”假说。
1998年,媒体披露了诸嘉祜与金力领衔的研究项目《中国各人群的遗传关系》的初步成果,以及金力与吴新智、林圣龙对这一问题交换意见的报道。中国遗传学家采用15~30个微卫星标记测试了从中国不同省份采集的28个群体(24个少数民族和4个南北汉族人群)的遗传变异,根据各群体之间的相似性构建出反映群体进化关系的谱系树。这一谱系树显示,包括所有中国各人群在内的所有东亚人群有着同一起源,并支持现代人非洲起源的“夏娃理论”。因此,我们今天的中国人与北京猿人和所有10万年前的化石人类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
三、现代人的起源问题
198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批分子人类学学家在英国Natur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线粒体DNA与人类进化”的文章。他们根据祖籍来自非洲、欧洲、近东和亚洲,以及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的土著妇女共147人,分析了她们胎盘细胞内的线粒体DNA,以追踪他们的遗传关系和谱系。虽然这些不同类型的线粒体DNA存在差异,但是根据已知的线粒体DNA突变速率的推算,它们的分化年代大约在距今14万~29万年前。于是,这些人类学家认为,将所有妇女线粒体DNA向前追溯,后可以追到大约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个妇女,这个妇女就是现在全世界人类的祖先。大约在13万年前,她的一批后裔离开了非洲,分散到世界各地,在全球定居下来。西方国家的媒体根据圣经中的说法,将我们今天50亿人的血亲和万代前的曾祖母称为“夏娃”,这就是轰动一时的现代人起源的“夏娃理论”或“走出非洲”假说。
1998年,媒体披露了诸嘉祜与金力领衔的研究项目《中国各人群的遗传关系》的初步成果,以及金力与吴新智、林圣龙对这一问题交换意见的报道。中国遗传学家采用15~30个微卫星标记测试了从中国不同省份采集的28个群体(24个少数民族和4个南北汉族人群)的遗传变异,根据各群体之间的相似性构建出反映群体进化关系的谱系树。这一谱系树显示,包括所有中国各人群在内的所有东亚人群有着同一起源,并支持现代人非洲起源的“夏娃理论”。因此,我们今天的中国人与北京猿人和所有10万年前的化石人类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