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4750359
《中国北朝石刻拓片精品集(套装上下册)》展示了一批**发现的北朝石刻, 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全面地反映了北朝时期的代表性石刻艺术,对研究北朝石刻的总体面貌十分可贵。
相关推荐:
本书填补了北朝石刻造像拓片的空白,作者李仁清在20多年的传拓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一种高浮雕传拓技法,弥补了北朝石刻只有文字拓片,没有造像拓片的千年遗憾。为了使这项技艺发扬光大,作者对多年来摸索出的高浮雕传拓经验进行了整理,配以实物拓片编辑成册。 本书展示了一批 北朝石刻 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全面地反映了北朝时期的代表性石刻艺术,对研究北朝石刻的总体面貌十分可贵。
序二
概述
上编·碑志
1 中岳嵩高灵庙碑·北魏太安二年(456年)
2 元彬墓志(民国拓本)·太和二十三年(499年)
3 石门铭·永平二年(509年)
4 元始和墓志(清拓本)·正始二年(505年)
5 司马悦墓志·永平四年(511年)
6 元诠墓志·永平五年(512年)
7 温泉颂(清拓本)·永平五年(512年)
8 皮演墓志·熙平元年(516年)
9 元怀墓志铭·熙平二年(517年)
10 元纂墓志(民国拓本)孝昌元年(525年)
11 元义墓志·孝昌二年(526年)
12 于纂墓志(民国拓本)·孝昌二年(526年)
13 元固墓志(民国拓本)·孝昌三年(527年)
14 元延明墓志·太昌元年(532年)
15 李晖仪墓志·永熙二年(533年)
16 西门豹祠堂碑(清拓本)·天保五年(554年)
17 窦泰墓志·天保六年(555年)
18 窦泰妻娄黑女墓志·天保六年(555年)
19 石信墓志·太宁元年(561年)
20 尉同墓志·武平六年(575年)
中编·石窟高浮雕造像
1 皇帝礼佛图-北魏
2 皇后礼佛图·北魏
3 龛楣雕饰·北魏
4 供养比丘像·北魏
5 飞天·北魏
6 伎乐人像(东擘)·北魏
7 伎乐人像(南壁)·北魏
8 伎乐人像(西壁)·北魏
9 异兽·北魏
10 礼佛图(四窟南壁东)·北魏
11 礼佛图(两)·北魏
12 神王像(巾窟中心柱东)·北魏
13 神王像(南)·北魏
14 神王像(西)·北魏
15 神王像(北)·北魏
16 供养比丘像(五窟东壁南侧)·北魏
17 供养比丘像(两壁北侧)·北魏
18 供养比丘像(五窟西壁南侧)·北魏
19 供养天化生像(东壁龛北)·北魏
20 供养天化生像(西壁龛南)·北魏
21 供养天化生像(龛北)·北魏
22 那罗延神王像与迦毗罗神王像·隋
下编·造像碑与造像记
1 中岳嵩阳寺造像碑·北魏太和八年(484年)
2 始平公造像记(清拓本)·太和二十二年(498年)
3 杨大眼造像记(清拓本)·北魏
4 孙秋生造像记(清拓本)·北魏景明三年(502年)
5 闫勋七十二人造像碑-景明四年(503年)
6 张难扬造像碑·景明四年(503年)
7 正光元年造像碑·正光元年(520年)
8 翟兴祖造像碑·正光四年(523年)
9 刘根造像碑(清拓本)·正光五年(524年)
10 北魏骆道明造像碑背面
11 释迦多宝造像碑·普太元年(531年)
12 樊奴子造像记(清拓本)太昌元年(532年)
13 魏灵藏造像记(清拓本)·北魏
14 田延和造像碑(民罔拓本)·北魏
15 赵安香造像碑·北魏
16 北朝周氏造像碑·北魏
17 常岳造像记·北魏
18 敬史君造像碑·东魏兴和二年(540年)
19 吉长命造像碑·西魏大统六年(540年)
20 李氏合邑造像碑·东魏兴和四年(542年)
21 道俗九十人造像碑·武定元年(543年)
22 杜氏等造像碑·武定八年(550年)
23 刘绍安造像碑(初拓本)·北齐天保三年(552年)
24 宋显伯造像碑·天保三年(552年)
25 刘碑寺造像碑·天保八年(557年)
26 鲁思明造像碑·天保九年(558年)
27 高海亮造像碑-天保十年(559年)
28 方法师镂石板经记·乾明元年(560年)
29 姜纂造像记·天统元年(565年)
30 张石安造像碑座·北周天和五年
31 张伏惠造像记·天统四年(568年)
32 张啖鬼一百人造像记·天统五年(569年)
33 周荣祖造像碑·北齐
34 北齐刻经碑·北齐
35 火方广佛华严经·北齐
后记
序言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举世公认的文明古国之一。在祖国的艺术宝库中,石刻艺术是其巾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像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国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主管部门加强了对各地文物古迹的调查保护工作,所以又有许多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石刻文物被发现,大大丰富了石刻艺术文物的学术研究与陈列展示内容,许多城市还为此建立了石刻艺术博物馆,让世人更多地了解祖国的石刻艺术。
据《文物》、《考古》杂志已发表的资料可知,早在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期(约一万年至四千年前)便出现了原始的雕塑、玉器、漆器和岩画。雕塑主要是陶塑艺术,以人或动物的头部或全身制成某器物的局部装饰或整体造形,也有一作为专用的神像或人物像;此外还有一些玉雕工具或礼仪用品,工艺已相当精美。至于石刻艺术作品,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也均发现有原始人在岩石上刻画或以色彩 绘出入或动物图像,对于这些岩体刻画,王树村先生认为 “早在原始社会即出现石上刻画的遗迹。如:内蒙古自治区白岔河流域的双台石刻岩画上,就有黥面人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的塔木达什(俗称大石头)岩石上,刻有形同牛马山羊的图像,类如我国古代象形文字,然而却只能作为石刻线画之雏形。”从我国出土文物与地面石刻春,卓议、^啦,尤其是两汉时期,石刻艺术才早现出繁荣的面貌。西汉时霍去病墓的石雕,《立马》、《跃马》。《伏虎》等。皆选用天然石材因石造形,具有雄大、古拙、生气昂然的特色。在技法上,把局部圆雕、浮雕和线刻融入一体。它与东汉时期的石兽圆雕技法有着明显的差别。
东汉时期,更多的石刻艺术形式出现,如:石阙上的建筑雕造、阙身四面的浮雕图像与文字。陵墓前的石室建筑雕刻与墓室内的石刻线图装饰,均相当成熟,尤其实图形中的任务和动物刻画,与写实夸张相结合,很有生活情趣。而且涉及内容也反映了社会方方面面、具有文字以外的重要资料价值。也有很多墓室损坏与崩塌,大量画像石实物流落社会,现存画像石当以河南、山东,四川等地为多。为此,河南南阳市早已建立了南阳市汉画馆,成为河南汉画像石参观研究的中心。南北朝时期,战争频仍,朝代更替,长期的社会动乱,使人民牛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为寻求精神上的寄托,纷纷皈依佛教。因此,由汉代传人中国的佛教此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除兴建或捐献官台民宅为寺院之外,还大肆营造石窟,开凿摩崖造像与题记。以佛教为题材的石刻造像活动迅速得到了发展。在这一时期,北朝区域建造的人型石宦有创建于北魏时期的甘肃敦煌奠高窟,安西县的榆林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临夏的炳灵寺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中型石窟,宁夏固原北朝须弥山石窟和开创于东魏至北齐的河北邮郸响堂山石窟等
……
河南系原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2008年3月10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