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哲学/宗教哲学唯识学丛书-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唯识学丛书-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法舫法师:太虚大师得意弟子,长期主持太虚大师创办的武昌佛学院

作者:法舫 著 出版社:崇文书局(原湖北辞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9月 

ISBN: 9787540351144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40.99

类别: 哲学 SKU:5d86b5df5f98494bcc142a2b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0351144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篇,上篇介绍唯识学的历史,下篇分专题介绍唯识学的哲学,史论结合,带有很强的历史意识和比较研究性。在讲解的时候,为了初学者易于了解起见,对专门术语,在不违反原意之下,多用现代术语说明。对唯识学与现代思潮的关系,多有精到的阐发。另外,作者绘制了大量的图表,将理论间的逻辑关系简明地表现出来。附录部分收入作者《阿赖耶缘起与如来藏缘起之研究》一文。
作者简介
法舫法师(1904—1951):河北省石家庄井陉县人,1921年剃度出家,1922年入学太虚大师创办的武昌佛学院,成为期学员。此后全力协助太虚大师的佛教革新和佛学教育事业,多次主编《海潮音》,主持“世界佛学苑图书馆”,教学于“汉藏教理院”。1941年后,主要在南亚各地从事佛学研究,通达梵、巴、英三种外语。
目  录
序 1
編 5
章 今日研究佛學之現狀 6
第二章 從現代思潮看唯識學 12
節 時代思潮與佛學 12
第二節 科學與佛學 14
第三節 哲學與唯識學 20
第三章 從中國佛學史看唯識學 24
節 中國佛學史的概觀 24
第二節 唯識學與各宗 28
第四章 從印度佛教史看唯識學 54
節 根本佛教與唯識學 54
第二節 唯識學與印度大乘佛學者 62
第五章 唯識學之歷史概觀 66
節 唯識學之發源 66
第二節 唯識學之萌芽 68
第三節 唯識學之長成期 70
第四節 唯識學之建立與弘傳 71
第五節 中國之唯識學派 75
第二編 79
章 緒論 80
節 哲學的名義 80
第二節 哲學的方法 81
第三節 哲學的性質與唯識之有 82
第四節 哲學與唯識學的範圍 84
第五節 唯識哲學之意趣 85
第二章 論題之建立 94
節 釋論題——《唯識三十論》 94
第二節 論文之組織 97
第三節 作者與譯者 100
第三章 唯識大意 104
節 宇宙人生之假說 104
第二節 唯識略義 108
第三節 略釋識能變義 110
第四節 能變的次第 114
第四章 了境能變識(知識論) 119
節 敘言 119
第二節 本頌與大綱 127
第三節 根境識與感覺(知識的所依) 129
第四節 六識的三方面 133
第五節 六識的心理與感受 134
第六節 泛論情感情緒與心所法 147
第七節 前五識的產生 149
第八節 意識的生起 149
第五章 思量能變識(人生論) 151
節 敘言 151
第二節 舉頌釋名 153
第三節 所依與所緣 155
第四節 體性、行相、相應 158
第五節 末那之界繫與伏斷 160
第六章 阿賴耶識(本體論) 162
節 敘言 162
第二節 阿賴耶識之三相 171
第三節 阿賴耶識之種子 174
第四節 阿賴耶識之功用 181
第五節 阿賴耶識之感受 185
第六節 阿賴耶識之因果 187
第七節 阿賴耶識之捨位 188
第七章 理性的唯識論 190
節 唯識的中道義 190
第二節 唯識的辯證法 195
第三節 唯識的因果律 196
第四節 唯識的業果緣起論 197
第五節 唯識的三性三無性 205
第六節 唯識的真如性(明唯識性) 215
第八章 實證的唯識論 216
節 總說 216
第二節 資糧位 219
第三節 加行位 222
第四節 通達位 226
第五節 修習位 229
第六節 究竟位——佛果 235
附录:阿賴耶緣起與如來藏緣起之研究 237
一 云何緣起 237
二 阿賴耶緣起 240
三 如來藏緣起 255
四 阿賴耶緣起與如來藏緣起之比較 267
五 結論 274
前  言

序

去年夏天,我從印度經南洋回到闊別了八年的祖國,本想在國內隨緣做些佛教文化事業,可是到了十月間,內戰由東北華北而漫延到長江流域。我因為不大習慣過戰亂的生活,又不會應變,所以在本年二月間,就離開武昌佛學院和我心愛的世界佛學苑圖書館,去到長沙。本來還想在四、五月間再回到武昌。那曉得時勢不允許,於是我就打算決定過一過行雲流水的生活。在長沙先是住在龍王宮華嚴精舍,後來我又移住在湖南船山學社,朝夕與社長周逸(木崖)、社友向愷然,劉約真、譚雲山、王仲厚、柳敏泉、朱長松諸先生,悟性、大定、自智諸法師,論道講學,那時的情景,是其樂融融,其喜洋洋,不知人間尚有火藥‍味!

時間如石火電光般地過去了!四月杪我便到了羊城,在六榕寺掛搭十餘日。曾遊光孝、海幢、大佛諸寺古跡,昔時道場莊嚴,今日公園馬廐,殊可悲歎!一日想去朝禮虛大師駐錫過的白雲寺,行到郊外,聞道已是古寺無蹤跡,白雲渺然去!掃興而‍歸。

五月初抵香港,學友巫紀文君相迎,住寶蓮下院,為眾結緣,說《大乘理趣六波羅蜜經?皈依三寶品?。其後,數月遍遊香港所屬名山教區,私心所愛者為大嶼‍山。

六月間大埔墟慈祥、果圓二法師請講《唯識三十論?。七月,東蓮覺苑王學仁、林楞真二居士亦請講此論。前後由黃本真與儀模筆記,聽眾多以印行筆記為請,遂再為修正而成斯‍冊。

近十年來,我很少閱讀中國文的佛書,尤其是大乘佛學的經論。這次講演本論的目的,原為啟示初學,一結法緣,並沒有想作學術的講解,所以講時也沒有去多翻參考書,祇憑記憶,稱興而談,故在正題之外,大談中國和印度過去的佛法大勢,以及現代思潮和佛學的關係。這樣講法也可以說是新玄談——好像那古今大法師講經,高登法座,先來一回談玄說妙一樣。起初恐聽講者不感興趣,因為我自己聽經是不喜歡聽談玄說妙的。不過,這兩次講演,因為有點歷史性和學術比較研究性,所以聽眾還不感到疲‍厭。

在講解的時候,為了初學者易於了解起見,故對專門術語,在不違反原意之下,多用現代術語說明。第二編中,章緒論,第三章第四節的能變識的次第,和第四、五、六三章的敘言,是我加寫的。其餘的部分是就原筆記稍為改定而‍已。

凡是一種學說思想都有其歷史的背景和發展,佛學亦如是,佛學的唯識學派也是如此。又,我們想要知道一種學說對人類思想生活有什麼影響,或者說一種學說對人生有無價值,就必須從歷史去研究,因為歷史是反映人類生活思想的。我們看一種學說在過去歷史上發生了多大的影響,就可以知道這學說有多大的價值。唯識學派,從三世紀至七世紀的五百年內,在印度學術思想界裡,是很有勢力的,它給印度哲學史上劃了一個新的時代,換言之,世親建立了新的思想;真諦、玄奘、窺基,將這學派傳來中國,在六、七二世紀中的中國佛學史上也發生過極大的影響,這些是毫無可懷疑的史‍實。

言唯識學或曰瑜伽唯識學派,應包括說一切有部的思想,因為唯識學是從有部學說中產生出來的學說,彌勒、無著的思想也是基於有部思想的。探求唯識學中重要思想,如阿賴耶識和末那識、圓成實性、法性身土、自性涅槃、業果流轉等思想,又應該探究印度六派哲學中共同的業與解脫的學說,以及吠檀多派哲學中的梵我思想,然後纔可以知道唯識思想的源源本‍本。

唯識哲學是“有”的哲學,因為唯識學主張一切法通過“識”的關係,皆是存在的。真理是圓成實有,事相是如幻假有。唯識哲學又是“變”的哲學,因為主張一切有為諸法——宇宙萬有,皆識所變。變是轉變義、活動義、非常義,但要知道不動就不會“轉”,也不會“變”,故變必要動。又一切有為諸法,在唯識學上也名為“行”,行就是變的意思,謂五蘊有為諸法,剎那生滅,變動不停。由此義故,說有為非常,非常故無自性,無自性故空,空故我無。由悟入無我,證得二空真如,獲得二轉依‍果。

瑜伽唯識學上說無分別智所行境界——“勝義離言自性,假說自性,平等平等,所謂如是境為,真如無上所知邊際。齊此一切正法思擇,皆悉退還,不能越度”。此中所說的離言境界,就是中觀學派所說的無所得正觀、性空真如,天台的般若實相,賢首的事事無礙法界,禪宗的見自本性。由此,應該了解佛法上各宗各派所說的所證的,那種絕對性的真理境界是相同的,沒有你高我低的,不同的只是說明的方法而已。在說明理性與殊事上,唯識學派是條理井然;中觀與禪是直接簡明。除了這絕對性的真理之外,還有相對的殊事。唯識是特別偏重說明相對性諸法的存在,中觀與禪是特別偏重說明絕對性的性空真如。至於修證上所用的方法,除了因個性的關係,或有不同,其所證悟的境界又是相同的。因此,佛法中不論說理說行,都是殊途同歸‍的。

本書得香港王學仁、林楞真、慈祥、果圓諸道友之助,纔能迅速出版;又承老友大醒法師題封面;付印後由儀模負責校對,演培、續明二法師從旁佐助,私心甚感,統此志‍謝。

佛歷二四九三年(公元一九五〇年)一月

敘於香江荃灣鹿野苑之明常樓

抢先评论了 “唯识学丛书-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宜居道理——家居环境和布局的选择与宜忌分析

EUR €24.99
加入购物车

眨眼之间:不假思索的决断力

EUR €24.99
加入购物车

素书(精装典藏本)

EUR €25.99
阅读更多
缺货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法藏评传

EUR €31.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