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26410
前 言
导 论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 研究视域与理论假设
四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五 研究资料、创新与不足
章 帝制复辟与中央权威的构建
节 “复辟”概念之剖解
一 儒家视野下的“革命”与古代语境下的“复辟”
二 近代意义上的“革命”与近代语境下的“复辟”
三 辛亥革命之“革命”性格与民国初年的帝制复辟
第二节 中央权威的构建:转型期政权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 转型期构建中央权威的紧迫性
二 合法性与有效性:中央权威赖以存在的两个支点
三 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张力:近代转型中构建中央权威的困境
四 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张力:近代中国构建中央权威的困境
小 结
第二章 有效性的设计:袁世凯权威合法性重建的政治思考及理想诉求
节 二元与冲突:袁世凯权威合法性重建的结构环境
一 二元的经济结构
二 二元的政治结构
三 二元的文化结构
四 二元的社会结构
第二节 “共和”与“国情”的传统注解:袁世凯权威合法性重建的政治思考
一 西学东渐语义下的“共和”
二 袁世凯对“共和”和“民主”的传统注解
三 袁世凯对“国情”或“国本”的传统注解
第三节 “大一统”的集权模式:袁世凯权威合法性重建的理想诉求
一 “大一统”的政治理想:“过渡人”袁世凯的秩序情结
二 一元集权:袁世凯政治理想的范式特征及资源诉求
小 结
第三章 有效性的危机:袁世凯权威合法性重建的政治困境及帝制复辟的缘起
节 有效性的期求:袁世凯得以当权的微弱的合法性基础
第二节 有效性的桎梏:《临时约法》时期的制度设计与袁世凯的政治困境
一 权力与体制的冲突:袁世凯临时总统地位的尴尬
二 地方分权的异化:袁世凯临时政府中心地位的下降
第三节 有效性的危机:《中华民国约法》时期袁世凯权威合法性重建的政治困境
一 有效性流失的加剧:体制外对抗精英的增加
二 有效性的困厄:军阀地主集团对抗势力的生成
第四节 有效性危机的加剧:帝制复辟的缘起
一 行政控制的弱化与中央贯彻能力的危机
二 军事控制的弱化与中央强制能力的危机
三 财政控制的弱化与中央汲取能力的危机
四 摆脱有效性危机的诉求:帝制复辟的缘起
小 结
第四章 有效性的企求:复辟帝制的合法性运作
节 有效性的企求:复辟帝制的政治诉求
第二节 有效性企求的现代通道:“民主”程序的借用
一 尊重“民意”:袁世凯论证国体变更的思考路径
二 运用“民意”:袁世凯变更国体的实践路径
三 借助“立法”:袁世凯固化国体的程序路径
第三节 有效性企求的传统通道:差序格局秩序的重建
一 制度机制的传统建构:垂直体制对平行体制的置换
二 政治符号的传统建构:等级关系对平等关系的置换
三 意识形态的传统建构:儒家思想对民主思想的置换
第四节 “工具化”取向:帝制复辟过程的特质
一 获取合法性的“功能性存在”:袁世凯“御用”立宪精英之动机
二 推进现代化的“功能性存在”:立宪精英“利用”袁世凯之取向
第五节 君权专制:洪宪帝国的政权结构与性质
小 结
第五章 有效性的崩溃:洪宪帝制合法性的终结
节 反叛精英的多元化与中央政治整合能力的丧失
一 目标的裂变与利益的张力:徒党由“疏离”到“背离”
二 共和政体的夭折:国民党由“政治化”到“军事化”
三 秩序诉求的幻灭:进步党由“渐进”到“激进”
第二节 社会力量的反抗与中央财政汲取能力的丧失
一 扩张与紧缩:帝制政府财政汲取能力的丧失
二 求安与抗争:民众对帝制政府有效性的否定
第三节 帝制终结与中央政治权威的碎裂化
一 “国体”战争对帝制政权的终结
二 中央政治权威的碎裂化
小 结
第六章 虚幻的有效性:洪宪帝制合法性终结的政治思考
节 权威有效性的缺失:近代转型中政治重心构建的困境
一 国家生存“呼吁”有效的中央权威
二 有效性缺失“过滤”构建的政治重心
三 有效性危机“消解”军阀独裁政权的合法性
第二节 洪宪帝制:袁世凯追求有效性的范式选择
一 君主专制:袁世凯制度集合中的选项
二 代表“未来”:袁世凯制度选择的自我认知
第三节 虚幻的有效性:洪宪帝国的软肋
一 “君主主权”对政治改制限度的突破
二 “权力私化”对集团利益限度的突破
三 “危机转嫁”对社会支撑限度的突破
小 结
第七章 合法性与有效性张力下的近代中西复辟现象比较
节 制度复辟与王朝复辟:近代政治复辟类型之比较
一 制度复辟与王朝复辟的不同点
二 制度复辟与王朝复辟的相同点
第二节 清王朝、斯图亚特王朝、波旁王朝:王朝复辟之比较
一 王朝复辟相同点之分析
二 王朝复辟不同点之分析
第三节 洪宪帝制与拿破仑帝国:制度复辟之比较
一 制度复辟相同点之分析
二 制度复辟不同点之分析
结 语 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张力:复辟政权终结的症结
参考文献
后 记
前 言
政治革命作为推动“朝代国家”向“民主国家”转型的主要手段,以急速、暴烈的方式摧毁了旧的社会秩序以及旧的政治制度体系。由于新旧政治结构、政治价值以及新旧权威转换的“时间差”的存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往往伴随着集权政治现象的发生,其中传统权威结构的复辟就是一个突出的政治现象。这种复辟是一种逆政治发展的反动现象,但这一政治现象毕竟就在那个政治转型的时代发生了,它的发生不仅折射出近代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曲折性,更凸显了革命后国家政权建设的困境。因此,对复辟现象本身的系统分析就成为民主巩固问题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深入探究其背后蕴含的客观逻辑更是开展早期现代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也面临国家政权建设的困境。外部生存空间急剧缩小和内部分崩离析的民国,急需一个强大的中央权威,来挽救民族危亡和实现国家政治社会秩序的重构。笔者认为,洪宪帝制就是袁世凯面对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客观情势而做出的一种政治选择,即试图通过重构一个以君权为中心的一元化、整体性权能结构来重建国家政治秩序。它不仅展现了近代中国社会剧烈变革中政治结构的解体与重组,而且彰显了近代中国政治转型中政治权威现实构建中的矛盾冲突。那么,执政者袁世凯何以做出这样的政治选择?他是如何实现这一政治选择的,实现的程度如何?这一政治选择产生了怎样的结果和影响?本书试图以政治转型期中央政权建设为研究视角,对复辟政治现象的发生、进行与终结及其影响展开系统的研究,通过揭示主导复辟现象演展的逻辑依据来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进而探求制约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瓶颈。
由此,本研究的理论基点是:任何现代化的变革都必须保证一定的政治权威尤其是中央权威的生存和维系,内忧外患下的近代中国使中央权威获得的意义比其他国家更为重要。有效性与合法性是中央权威赖以存在的两个支点:合法性关注的是中央政权统治的资格和权利,有效性关注的则是中央政权生存的能力;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