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31741
《中部竞争力蓝皮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报告(2011版)》为研究中国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的部蓝皮书,由*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编撰。
《中部竞争力蓝皮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报告(2011版)》通过模型设定和数理分析,对中部六省进行竞争力分析,对于提升中部地区竞争优势、加速中部崛起具有重要战略指导意义。
《中部竞争力蓝皮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报告(2011版)》首先对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科教文化、民生保障四项竞争力进行评价与排序;其次对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的引擎–中部六大城市区域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后对中部企业竞争力进行深入剖析,评出“中部企业百强”、“中部赢利企业20强”和“中部民营企业50强”。
I 总报告
1 中国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研究
一 中国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二 中部主体功能区研究
三 中部地区企业发展与企业竞争力研究
Ⅱ 综合评价篇
2 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3 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 中部六省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线性加权评价
5 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竞争力TOPSIS评价
6 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竞争力组合模型综合评价
Ⅲ 专题研究篇
7 中国区域发展的空间格局与中部地区主体功能区建设
8 太原城市圈建设与发展
9 皖江城市带建设与发展
10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基于特区模式的生态与产业耦合研究
11 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发展
12 武汉城市圈的建设与发展
13 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与发展
Ⅳ 企业发展篇
14 企业竞争力与中部企业发展态势
15 中部企业发展排行榜
16 中部企业发展差异、问题与对策
V 中部大事记
17 中部崛起大事记(2005~2011)
18 中部发展(2005~2011)十大事件
该理论用国与国之间生产同一产品相对劳动生产率优势来解释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不论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与其他国家有何不同,该国总能找到对自己而言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可以生产和出口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比较劣势的产品。大卫·李嘉图发展了斯密提出的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因而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无论是优势理论还是比较优势理论都属于技术差异论的范畴。技术差异是指各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由于劳动生产率不同而造成的国际分工。这两个理论都建立在劳动生产率差异基础上,引入劳动生产率使国际贸易的发生原因从自然要素领域转到了生产领域。
总之,没有差异就没有比较,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但这两个理论的区别在于:有优势一定有比较优势,但有比较优势不一定有优势。优势是就同一产品一国对另一国的优势,而比较优势是同一国一种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优势。优势理论只能说明各国分别在某一种或某几种产品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分工得以形成;而比较优势理论考虑相对技术优势,在假定时只考虑生产力的投入,认为劳动生产率不变,是从静态角度考虑国际分工。
(三)要素禀赋理论1933年,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在赫克歇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揭示了比较成本产生的原因。他认为各国或各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即生产要素的供给状况不同,是产生国际分工或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他认为不同国家的技术大体相同,但资源禀赋不同,即所谓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自然资源和资本的拥有量不同,产品比较成本存在地域差异。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