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3855373丛书名: 中国命运交响曲
本书特色:
A.视角独特,材料丰富,很多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都是首次公开,解密三大战役之辽沈战役中许多不为人知的重要决策和重大事件的真实境况;
B.富有深度的历史反思:本书从还原历史本来面貌的初衷出发,对辽沈战役中我党我军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决策艺术做了生动的描述,并对其中一些历史事件做了深入的思考。
本书运用丰富的史料,客观地阐述了辽沈战役中国共双方对峙和不同战术思想的对决的全过程,系统地展现了我党我军指挥员高超的战略思维和战术指挥。
第一章 得关东者得天下
1.一枕黄粱再现 毛泽东素赴重庆谈判
2.撕毁协议 国民党挑起内战
3.布局东北 延安棋高一着
4.“文臣武将” 闯关东
5.招兵买马 部队大扩绾
第二章 万事开头难
1.左右逢源 国民觉军炽气正盛
2.山海关失守 锦州失守
3.四平大血战
4.“老毛子”阴晴不定 东北局检讨出关政策
第三章 守得云开见日出
1.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2.生死关头的七道江会议
3.东北战场上的“七战七捷”
4.胜利随着季节变换而来
第四章决战前夕
1.运筹北宁线,毛泽东要求“全歼东北圈民党军”
2.大限将近 蒋介石被迫“死中求生”
3.秣马厉兵 黑土地狂飙在即
第五章 辽沈大略之争
1.统帅们的决策之争
2.攻长方略:从“重兵攻坚”到“长围久困”
3.战锦方为大问题
4.电报大战
第六章 塔山拼命仗
1.东野兵锋直指锦州
2.攻克义县 锦州门户大开
3.历史选择了4纵
4.炸不烂的英雄团
第七章 鏖战锦州城
1.毛泽东拍板“一量期内拿下锦州”
2.鲜血冲垮了配水池
3.阵地尽失范汉杰回天乏力
第八章 和平易帜
1.长春已是一步死棋
2.饥饿是量可怕的武器
3.攻心为上
4.曾泽生擎起义旗
5.体面的投降
第九章 妙算多者先胜
1.林彪盯上西进兵团
2.杜聿明违心迎合蒋校长
3.卫立煌坚持“老虎不出洞”
4.廖辉湘心向营口
第十章 不可逾越的黑山
1.“二漉部队”要打出“一漉水准”
2.场场蕾是拼命仗
3.血染的高地
第十一章 兵败如山倒
1.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2.拦住先头,拖住后尾,夹击中间
3.哪量有枪声就往哪里打!
4.活捉廖辉湘
5.兵锋直指沈阳
第十二章 直捣黄龙
1.炮口下的孤城
2.胜利的另一半
3.肃清最后的顽敌
4.老八路解决新问题
第十三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
1.突如其来的任务
2.部队要“飞”起来了
3.黎明前的战斗
4.打好东北量后一仗
5.混乱大溃逃
6.青天白日旗在东北落下
第十四章 胜利由东北开始
1.胜利的天平向共产党倾斜
2.世界把焦点投向东方
3.丧钟为国民党敲响
4.铁流滚滚奔向关内
第一章 得关东者得天下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最终促成了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然而,国民党对已达成的协定、协议毫无诚意,将大量兵力调往华北、华东、东北地区,抢占大城市和交通要道,伺机发动内战。
中国共产党则采取“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在收缩南方战线的同时,迅速从山东、华中等地抽调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开入东北,力争先机控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东北。
1.一枕黄粱再现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
毛泽东是充满和平诚意的。为了争取和平建国的局面,毛泽东决定按预先制订的方案率先作出让步,以打破僵局。
中国持久抗战如此迅速的胜利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在苏联的中共党员知道苏联出兵东北的计划大约是在1945年6月初。但由于与中共中央早已经失去联系,延安始终没有获得这一情报。
苏军出兵东北的消息传来,延安的中共领袖们既感到高兴,又感到意外。将小日本打出中国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然而从8月9日起全国急转直下的形势使得延安由一片祥和的气氛转入到紧张之中,从各地传来的情报显示,蒋介石要对解放区动手了。中共领袖们又开始了不分昼夜的紧张工作,毛泽东甚至将办公室搬进了枣园的小礼堂,在那里直接向各地的干部布置工作。
8月9日,中共中央七届一中全会第二次会议在杨家岭召开,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今天首先解决方针问题,我们的任务有四项:配合作战、制止内战、集中统一和国共谈判。我们要广泛发动对日寇的进攻,扩大力量,这关系到制止内战问题。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