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盒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857782
★ 三百年来*次从文章学、义理学角度鉴赏古文
★ 依朝代分册,并增补清代古文12篇,堪称古文完璧
★ 台湾中文领域“执牛耳”的张高评先生主编,台湾15位一线语文名师联合编著;一代旷世大儒爱新觉罗·毓鋆座下弟子,林明进老师鼎力;20多年来,高中师生案头书;一九九九年出版至今,第十次全新修订,台湾畅销十万余套
★ 多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内高中一线语文特级教授真诚
★ 随书增送《阅读评估习题》册,每篇古文配有一章习题
今年8月21日,台湾当局“”提出语文科古文由30篇减少到10篇。此举无异于“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无怪乎媒体称之为“国文浩劫”“文化自宫”。 中国大陆,今年起小学选古诗文124篇,占比30%;初中选古诗文124篇,占比51.7%。可见,中国大陆接续中国文化的道统,正方兴未艾,思有以传承与开拓。以古人之心启迪今人之心,阅读和鉴赏古文,是*能帮助中国人重建文化自信,重回精神家园。
《古文观止鉴赏》一书,由台湾成功大学张高评教授担纲主编,早年于台湾南一书局出版。这部《鉴赏》的*特色,是“从文章学角度鉴赏古文”,发挥辞章学、散文学、古文义法之专业,旨在藉助秦汉以来,以迄明清的古文,以接续中国文化的道统。自1999年面世至今,深受台湾师生赞誉,畅销数十万套。本次在大陆出版,是第十次全新修订,又有多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一线语文特级教授真诚。
《古文观止》这部书,体现雅俗共赏、具体而微的中华文化精华,是“传统智慧”的结晶,“人文素养”的指标。这部书,可以是“语文表达”的推进器,更可以成“人文软实力”的大补帖。在未来十年后,当人工智能AI时代来临时,这部书中体现了创意的个案、发想的历程、沟通的模式、表达的艺术,以及演绎批判思考的能力,都值得借镜参考。
书中更展示了思想、美感、幽默、爱心、温馨、关怀,为人工智能AI所欠缺的元素。就更印证了美国硅谷AI工程师李开复博士所言:“AI时代,文科更有意思了!”机器人不会思考,缺乏创意,“当科技走入黑暗角落的时候,人文就是照亮黑暗的蜡烛!”《古文观止》一书正是先民智慧荟萃的宝库,黑暗的明灯。
两岸出版的《古文观止》九成偏重于词句注释、文言语译等训诂考据,偏离了吴兴祚所期许“析义理于精微之蕴”的义理学范畴,以及“辨字句于毫发之间”的辞章学领域。对于进窥古文之妙,“观止”之美,触及者并不多,发挥者则更少,学习古文者不无遗憾。
台湾十五位语文名师,精挑善本,慎选名刻,进行原文校勘,匡补阙漏,厘正谬误,又增补清文十二篇,使《古文观止》归于完备。又从辞章学的视角,欣赏古文之艺术美感;从义理学的态度,体悟古文哲理的玄妙。详人之所略,异人之所同,重人之所轻,而忽人之所谨,二十余年来成为台湾师生用书。
周文·上
1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 005
2 周郑交质 ……………………………………………….《左传》 / 018
3 石碏谏宠州吁 ……………………………………………《左传》 / 024
4 臧僖伯谏观鱼 ……………………………………………《左传》 / 033
5 郑庄公戒饬守臣 ………………………………………….《左传》 / 040
6 臧哀伯谏纳郜鼎 ………………………………………….《左传》 / 052
7 季梁谏追楚师 ……………………………………………《左传》 / 060
8 曹刿论战 ……………………………………………….《左传》 / 069
9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左传》 / 078
10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 088
11 齐桓下拜受胙 …………………………………………….《左传》 / 098
12 阴饴甥对秦伯 …………………………………………….《左传》 / 102
13 子鱼论战 ……………………………………………………《左传》 / 109
14 寺人披见文公 …………………………………………….《左传》 / 117
15 介之推不言禄 …………………………………………….《左传》 / 125
16 展喜犒师 ……………………………………………………《左传》 / 133
17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 140
18 蹇叔哭师 …………………………………………………《左传》 / 151
19郑子家告赵宣子 ………………………………………….《左传》 / 159
20 王孙满对楚子 …………………………………………….《左传》 / 169
21 齐国佐不辱命 …………………………………………….《左传》 / 176
22 楚归晋知罂 ………………………………………………《左传》 / 186
23 吕相绝秦 …………………………………………………《左传》 / 196
24 驹支不屈于晋 …………………………………………….《左传》 / 212
25 祁奚请免叔向 …………………………………………….《左传》 / 221
周文·下
26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左传》 / 233
27 晏子不死君难 …………………………………………….《左传》 / 241
28 季札观周乐 ………………………………………………..《左传》 / 249
29 子产坏晋馆垣 …………………………………………….《左传》 / 263
30 子产论尹何为邑 …………………………………………《左传》 / 275
31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左传》 / 283
32 子革对灵王 ………………………………………………..《左传》 / 291
33 子产论政宽猛 …………………………………………….《左传》 / 303
34 吴许越成 ………………………………………………….《左传》 / 311
35 祭公谏征犬戎 …………………………………………….《国语》 / 323
36 召公谏厉王止谤 …………………………………………《国语》 / 336
37 襄王不许请隧 …………………………………………….《国语》 / 345
38 单子知陈必亡 …………………………………………….《国语》 / 355
39 展禽论祀爰居 …………………………………………….《国语》 / 369
40 里革断罟匡君 …………………………………………….《国语》 / 380
41 敬姜论劳逸 ………………………………………………..《国语》 / 386
42 叔向贺贫 ……………………………………………………《国语》 / 396
43 王孙圉论楚宝 …………………………………………….《国语》 / 403
44 诸稽郢行成于吴 …………………………………………《国语》 / 411
45 申胥谏许越成 …………………………………………….《国语》 / 421
46 春王正月 ………………………………………………..《公羊传》 / 429
47 宋人及楚人平 …………………………………………《公羊传》 / 436
48 吴子使札来聘 ………………………………………..《公羊传》 / 444
49 郑伯克段于鄢 …………………………………………《穀梁传》 / 453
50 虞师晋师灭夏阳 ……………………………………..《穀梁传》 / 459
51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檀弓》 / 467
52 曾子易箦 ………………………………………………《檀弓》 / 472
53 有子之言似夫子 …………………………………………《檀弓》 / 477
54 公子重耳对秦客 …………………………………………《檀弓》 / 483
55 杜蒉扬觯 ……………………………………………….《檀弓》 / 489
56 晋献文子成室 …………………………………………….《檀弓》 / 495
秦文
57 苏秦以连横说秦 …………………………………….《战国策》 / 004
58 司马错论伐蜀 …………………………………………《战国策》 / 023
59 范雎说秦王 …………………………………………….《战国策》 / 032
60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 043
61 颜斶说齐王 …………………………………………….《战国策》 / 052
62 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 059
63 赵威后问齐使 …………………………………………《战国策》 / 075
64 庄辛论幸臣 …………………………………………….《战国策》 / 081
65 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 / 091
66 鲁仲连义不帝秦 ……………………………………..《战国策》 / 104
67 鲁共公择言 …………………………………………….《战国策》 / 120
68 唐雎说信陵君 …………………………………………《战国策》 / 126
69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 131
70 乐毅报燕王书 …………………………………………《战国策》 / 138
71 谏逐客书 ………………………………………………….. 李斯 / 156
72 卜居 ……………………………………………………….屈原 / 178
73 对楚王问 …………………………………………………….宋玉 / 187
汉文·上
74 五帝本纪赞 ………………………………………………《史记》 / 005
75 项羽本纪赞 ……………………………………………….《史记》 / 012
76 秦楚之际月表 ……………………………………………《史记》 / 021
77 高祖功臣侯年表 ………………………………………..《史记》 / 031
78 孔子世家赞 ………………………………………………《史记》 / 040
79 外戚世家序 ………………………………………………..《史记》 / 045
80 伯夷列传 ………………………………………………….《史记》 / 054
81 管晏列传 …………………………………………………..《史记》 / 068
82 屈原列传 …………………………………………………..《史记》 / 086
83 酷吏列传序 ………………………………………………《史记》 / 116
84 游侠列传序 ………………………………………………《史记》 / 125
85 滑稽列传 …………………………………………………..《史记》 / 141
86 货殖列传序 ………………………………………………..《史记》 / 156
87 太史公自序 ………………………………………………..《史记》 / 171
汉文·下
88 报任少卿书 …………………………………………………司马迁 / 193
89 高帝求贤诏 …………………………………………………汉高祖 / 227
90 文帝议佐百姓诏 ………………………………………….汉文帝/ 234
91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汉景帝 / 241
92 武帝求茂才异等诏 ………………………………………汉武帝 / 247
93 过秦论上 …………………………………………………….贾谊 / 253
94 治安策一 …………………………………………………… 贾谊 / 270
95 论贵粟疏 …………………………………………………….晁错 / 287
96 狱中上梁王书 ……………………………………………. 邹阳 / 301
97 上书谏猎 …………………………………………………司马相如 / 322
98 答苏武书 …………………………………………………….李陵 / 331
99 尚德缓刑书 …………………………………………………路温舒 / 351
100 报孙会宗书 ……………………………………………….杨恽 / 366
101 临淄劳耿弇 ……………………………………………汉光武帝 / 381
102 诫兄子严敦书 ……………………………………………马援 / 387
103 前出师表 …………………………………………………..诸葛亮 / 393
104 后出师表 …………………………………………………. 诸葛亮 / 405
六朝唐文
105 陈情表 …………………………………………………….. 李密 /
106 兰亭集序 …………………………………………………. 王羲之 / 015
107 归去来兮辞 ……………………………………………… 陶渊明 / 026
108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 035
109 五柳先生传 ……………………………………………… 陶渊明 / 045
110 北山移文 …………………………………………………. 孔稚珪 / 052
111 谏太宗十思疏 ………………………………………….. 魏徵 / 068
112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骆宾王 / 078
113 滕王阁序 …………………………………………………. 王勃 / 092
114 与韩荆州书 ……………………………………………….李白 / 118
115 春夜宴桃花园序 ………………………………………..李白 / 128
116 吊古战场文 ……………………………………………….李华 / 135
117 陋室铭 ……………………………………………………刘禹锡 / 149
118 阿房宫赋 …………………………………………………..杜牧 / 155
119 原道 ……………………………………………………….韩愈 / 168
120 原毁 ………………………………………………………韩愈 / 189
121 获麟解 …………………………………………………… 韩愈 / 200
122 杂说一 …………………………………………………… 韩愈 / 205
123 杂说四 ……………………………………………………韩愈 / 210
124 师说 ……………………………………………………..韩愈 / 215
125 进学解 …………………………………………………….韩愈 / 225
126 圬者王承福传 ……………………………………………韩愈 / 244
127 讳辩 ……………………………………………………韩愈 / 257
唐文
128 争臣论 …………………………………………………韩愈 / 003
129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 韩愈 / 019
130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 韩愈 / 028
131 与于襄阳书 ……………………………………………… 韩愈 / 038
132 与陈给事书 ……………………………………………… 韩愈 / 047
133 应科目时与人书 ………………………………………. 韩愈 / 054
134 送孟东野序 ……………………………………………… 韩愈 / 061
135 送李愿归盘谷序 ………………………………………. 韩愈 / 076
136 送董邵南序 ……………………………………………… 韩愈 / 088
137 送杨少尹序 ……………………………………………… 韩愈 / 096
138 送石处士序 ……………………………………………… 韩愈 / 105
139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韩愈 / 115
140 祭十二郎文 ……………………………………………….韩愈 / 124
141 祭鳄鱼文 …………………………………………………..韩愈 / 139
142 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 / 147
143 驳复雠议 …………………………………………………..柳宗元 / 162
144 桐叶封弟辨 ……………………………………………….柳宗元 / 172
145 箕子碑 …………………………………………………..柳宗元 / 179
146 捕蛇者说 …………………………………………………..柳宗元 / 187
147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 195
148 梓人传 ………………………………………………….柳宗元 / 204
149 愚溪诗序 ……………………………………………….柳宗元 / 218
150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 226
151 钴潭西小邱记 ………………………………………..柳宗元 / 235
152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 243
153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柳宗元 / 249
宋文·上
154 待漏院记……………………………………………..王禹偁 / 004
155 黄冈竹楼记………………………………………………. 王禹偁 / 014
156 书洛阳名园记后……………………………………….. 李格非 / 025
157 严先生祠堂记…………………………………………… 范仲淹 / 032
158 岳阳楼记………………………………………………….. 范仲淹 / 038
159 谏院题名记………………………………………………. 司马光 / 051
160 义田记………………………………………………….. 钱公辅 / 057
161 袁州学记………………………………………………… 李觏 / 067
162 朋党论…………………………………………………..欧阳修 / 077
163 纵囚论………………………………………………… 欧阳修 / 088
164 释秘演诗集序…………………………………………… 欧阳修 / 095
165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 103
166 送杨寘序……………………………………………….欧阳修 / 111
167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 119
168 五代史宦者传论…………………………………………欧阳修 / 128
169 相州昼锦堂记…………………………………………….欧阳修 / 135
170 丰乐亭记………………………………………………..欧阳修 / 144
171 醉翁亭记………………………………………………..欧阳修 / 151
172 秋声赋……………………………………………………欧阳修 / 161
173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 170
174 泷冈阡表………………………………………………..欧阳修 / 177
175 管仲论……………………………………………………苏洵 / 193
176 辨奸论…………………………………………………… 苏洵 / 204
177 心术………………………………………………………苏洵 / 214
178 张益州画像记…………………………………………….苏洵 / 226
宋文·下
179 范增论…………………………………………………..苏轼 / 243
180 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 / 253
181 留侯论…………………………………………………..苏轼 / 263
182 贾谊论…………………………………………………..苏轼 / 275
183 晁错论……………………………………………………苏轼 / 287
184 上梅直讲书………………………………………………..苏轼 / 296
185 喜雨亭记………………………………………………….. 苏轼 / 305
186 凌虚台记……………………………………………………苏轼 / 313
187 超然台记……………………………………………………苏轼 / 322
188 放鹤亭记……………………………………………………苏轼 / 331
189 石钟山记……………………………………………………苏轼 / 341
190 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 / 351
191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劄子…………………………..苏轼 / 367
192 前赤壁赋……………………………………………………苏轼 / 377
193 后赤壁赋………………………………………………….. 苏轼 / 390
194 三槐堂铭………………………………………………….. 苏轼 / 400
195 方山子传……………………………………………………苏轼 / 411
196 六国论……………………………………………………… 苏辙 / 420
197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 429
198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 438
199 寄欧阳舍人书…………………………………………….曾巩 / 449
200 赠黎安二生序…………………………………………… 曾巩 / 460
201 读孟尝君传……………………………………………..王安石 / 468
202 同学一首别子固…………………………………………王安石 / 473
203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 480
204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王安石 / 489
明文
205 送天台陈庭学序 ……………………………………. 宋濂 / 004
206 阅江楼记 ……………………………………………. 宋濂 / 012
207 司马季主论卜 ………………………………………… 刘基 / 023
208 卖柑者言 ……………………………………………….. 刘基 / 032
209 深虑论 ………………………………………………… 方孝孺 / 039
210 豫让论 …………………………………………………. 方孝孺 / 048
211 亲政篇 ………………………………………………….. 王鏊 / 057
212 尊经阁记 ……………………………………………….. 王守仁 / 069
213 象祠记 ……………………………………………… 王守仁 / 079
214 瘗旅文 …………………………………………….. 王守仁 / 087
215 信陵君救赵论 …………………………………………. 唐顺之 / 099
216 报刘一丈书 ………………………………………………宗臣 / 112
217 吴山图记 ………………………………………………归有光 / 122
218 沧浪亭记 ………………………………………………归有光 / 129
219 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坤 / 137
220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王世贞 / 148
221 徐文长传 ……………………………………………..袁宏道 / 156
222 五人墓碑记 …………………………………………….张溥 / 168
清文
223 原君 ………………………………………………….黄宗羲 / 182
224 芙蕖 …………………………………………………….李渔 / 196
225 与友人论学书 ………………………………………….. 顾炎武 / 207
226 李姬传 ………………………………………………….侯方域 / 223
227 山市 …………………………………………………..蒲松龄 / 234
228 通蔽 …………………………………………………….方苞 / 242
229 骡说 ……………………………………………………刘大櫆 / 250
230 黄生借书说 ……………………………………………….袁枚 / 256
231 观渔 …………………………………………………….梅曾亮 / 265
232 病梅馆记 …………………………………………..龚自珍 / 271
233 原才 ………………………………………………….曾国藩 / 279
234 块肉余生述前编序 …………………………………….林纾 / 289
本书是古文辞的精髓,辞章学的指南,文思发想的创意典范,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
——成功大学名誉教授、香港树仁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主任 张高评
本书是从文章学角度鉴赏古文,借助秦汉以来,以岂明清古文,接续中国文化之道统。
——爱新觉罗·毓鋆弟子,台湾建国中学语文老师 林明进
本书在字词基础上分析义理,求真求深、求真善美的鉴赏理念,是本书的重要特殊,例题新颖,鉴赏有味,值得一读。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张新科
本书是由曾被誉为台湾中文领域二“牛”之一的张高评先生主编,为在校各层级学生、社会各界古文爱好者之修业研习、创作赏读提示门径。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尚永亮
海峡两岸各种《古文观止》的译注、赏析之作层出不穷。唯本书可谓突出于树林之上,极有利于热爱古文学习、欣赏古文之美者的阅读学习。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理事
十八年前我就读过此书的繁体字本,至今仍常置案头,随时参阅。本书主编张高评教授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行家里手之作,自多洞见卓识,读来令人豁然开朗。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 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 王兆鹏
本书可谓“知其意,赏其美,得其妙,自成高格;适学情,重引导,精评价,宜教宜学。”
——浙江省桐乡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正高级教师
本书将师和生的关系拉近,历史情境、人物品质、行文鉴赏等都可从中受益。作为一名中学语文一线教师,真诚地希望学子之潜心阅读!
——北京市第四中学 语文高级教师 于鸿雁
通识与学术一体,入门与赏鉴并存;古文名篇成皇皇巨著,堪称时代观止;兼收台湾学者观点,可谓洋洋大观。让国学经典,可品可教,可学可练,为源头活水,自成一家。
——浙江省海盐高级中学 语文高级教师 夏晨辉
本书是引导当代学生接触、感受中华千年文化精髓的优秀媒介。继承传统,学习古人智慧,本书不失为一部通俗易懂容易上手的好书!
——浙江省安吉县昌硕高级中学 高级教师 王祥兵
我曾将《古文观止》送给学生,要求每周背一篇,默写一篇。古文承载着中华文化的血脉,而本书又是古文的精华,认真阅读,必将收益良多。
——浙江省泰顺中学 语文正高级教师 庄平悌
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
——浅评张高评主编《古文观止鉴赏》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也是一个文的国度。从实用的角度来说,文的影响更大。历朝历代,人们都会对文进行总结和编选,降及清初,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可谓是影响、传播范围广的一部古文的选本。这部以启蒙性和通俗性为目的而编选的古文选本,不但对年轻学子学习古文具有指示门径的性质,就是对于喜好古文、研究古文和散文史的人们,也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海峡两岸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各种对《古文观止》的译注、赏析之作层出不穷。在这林林种种的《古文观止》译注、赏析之作中,张高评先生主编的《古文观止鉴赏》(以下简称《鉴赏》),可谓突出于书林之上。
愚意以为,张高评主编的《鉴赏》,有以下几个特色。首先是体例周备,自成一格。《鉴赏》除了一般译注本所有的注释、语译之外,还设置了“作者简介”“导读”“段旨”“深究与鉴赏”“学习评量”等几个栏目。其中“导读”提纲挈领揭示本篇的内容,引人入胜;“段旨”对该段落的旨意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深究与鉴赏”则深刻分析文章的特点。这些体例的设置,圆融周备,极有利于热爱古文学习、欣赏古文之美者的阅读学习,堪称同类书的一大创新。
其次,《鉴赏》中的“深究与鉴赏”部分,是该书的精华。正如主编所说:“从辞章学的观点,欣赏古文之艺术美感;从义理学的观点,体悟古文哲理的玄妙。”(《会通与创新:代序》)探究剖析文章之肯綮,领悟义理之奥妙,鉴赏文章之谐美,再加上注译中的考据,义理、考据、辞章相结合,会通之中见创新,创新之中寓会通,编著者的目的庶几达到矣。编著者特别重视揭示文章叙事之妙,手法之奇。本来,二吴在选编《古文观止》时,对于入选之文章,在每篇之中、之末会给予夹批和总评,或划分文章的层次段落,点明作者起伏照应、起承转合的技巧等,目的就是让读者领悟文章的章法技巧,熟悉写作门径,掌握写作技法。《鉴赏》把这一特点推进一步。如《郑伯克段于鄢》篇,细微分析此篇情节结构之奇,六个人物的形象,以至起伏照应、似断似续、奇正相生的叙事技巧,都可谓抉微见著。《石碏谏宠州吁》篇,则揭示其文章虽以“夹叙夹议”的笔法布阵,一仍其固有之风格,曲折有致,翻转腾挪,后逗出石碏诤谏的中心内容。由此再深入评析石碏诤谏之义蕴,便顺理成章。
《左传》以史实释经,虽是“据事直书”,其实变化无穷。编著者的“深究与鉴赏”便达到这个目的。《鉴赏》中的“导读”和“深究与鉴赏”相结合,一则侧重文章之义理,一则揭示古文辞章之奥妙,真正可达到“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古文观止》吴兴祚序)的境界,《鉴赏》编著者这种构思设置,本身即足以令人叹为观止。再次,二吴选编《古文观止》本非十全十美。比如不选诸子文章,唐宋散文中的一些精彩名篇也未入选,未免有遗珠之憾。
此外,吴氏叔侄为清代康熙朝人,《古文观止》未选清人散文,亦是一憾事。清人散文,不但数量多,而且艺术上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诚如《清史稿·文苑传论》所说:“清代学术,超汉越宋,论者至欲特立‘清学’之名。而文、学并重,亦足于汉、唐、宋、明以外,别树一宗。”的确不可忽视。而今《鉴赏》编著者还增选有代表性的清代古文十二篇,以补吴氏叔侄之缺,更是使得读者对于古代散文的发展源流变化,有一个整体的全貌的体认。
《古文观止》问世以来,不断为人翻刻,出现的版本难以计数。不同的版本出现异文,本是正常的现象。张高评主编的《鉴赏》注意到了版本不同所造成的差异与缺失,特据可靠版本订正讹误,校勘补缺,以成完璧。此外,吴氏叔侄选录文章,或截取片段成文,使人未知事件来龙去脉。对于此一缺点,《鉴赏》主编已经注意到了。所以,编著者特意给予补足。有的补充发生事件之前因后果,有的补充事件发生之时间,如《子鱼论战》(原为僖公二十二年事)补入《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的“宋襄公卒,伤于泓故也”一句,使知结局;《曹刿论战》开头增一“春”字,便知战争发生的时序。诸如此类,愚意以为这是非常惬当的。
《鉴赏》编写者参照众多前人成果,集思广益,取精用弘,使得全书视野开阔,显示出扩大的气象,这也是此书超出于其他《古文观止》译注本的地方。后还应提到的是,《鉴赏》还设置了“学习评量”的试题,此一构想,又是为读者服务,为初学者设想之创举。其他的优胜之处,不胜枚举,当有待读者深入“悦读”之后,自行体会,必有兴味无穷之感。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郭丹
2017 年9 月3 日于福州
《郑伯克段于鄢》
【深究与鉴赏】
苏轼《论郑伯克段于鄢》有言:“《春秋》之所深讥,圣人之所哀伤而不忍言者三”,除“父子之恩绝”“夫妇之道丧”外,就是“郑伯克段于鄢,而兄弟之义亡”。父子、夫妇、兄弟之亲,天下之至情,竟然发生相残相害的人伦悲剧,不仅《春秋》载录,以为龟鉴;《左传》以史传经,叙事尤其详尽。《左传》叙事议论,往往关切五常之理,这跟左氏所标榜的“惩恶而劝善”宗旨,经世资鉴精神有关。
本篇虽是解经文字,就创作论而言,无论情节布局,人物塑造,对话艺术,甚至劝善贬恶的功用,也都符合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标准。就人物形象塑造而言,篇中六人,无不穷形尽态,惟妙惟肖。清魏 禧《左传经世钞》称赏说:“此篇写姜氏好恶之昏僻,叔段之贪痴,祭仲之深稳,公子吕之迫切,庄公之奸狠,颍考叔之敏妙,情状一一如见。”尤其叙写郑庄公处心积虑欲陷段于死地,可谓阴狠险诈;金圣叹批《才子古文》论本篇:“一路写庄公,俱是含毒声,其辞音节甚短。”对话音节甚短,正是冷漠刻薄人之口吻。其他对话,除成功揭露性格外,在文中也都兼有推进情节、替代说明、交代枝叶的效用,对话艺术十分成功。通篇在阐述兄弟之义、母子之恩方面,尤其着力。在诠释经文部分,则拈出“郑志”二字,从行为动机方面去论断是非疑似,发挥孔子《春秋》强调的“诛心之论”,具体表现了劝惩精神。
清王 源《左传评》卷一称:“‘郑志’二字,将克段一案括尽,通篇若网在纲,千锤百炼”,这是就文章结构美的角度来说的;余诚也说:“《左氏》体认《春秋》书法微旨,断以‘失教’‘郑志’,通篇尽情发明此四字。以简古透快之笔,写惨刻伤残之事,不特使诸色人须眉毕现,直令郑庄狠毒性情,流露满纸。千百载后,可以洞见其心,真是鬼斧神工。”这是从《春秋》书法的发明来说的。中国史书,史传文学,乃至小说及其他文学之注重劝善惩恶的教化功用,本篇可说是一个很有示范性的开端。
古典小说叙写忌讳,所用“微辞”“曲笔”,也都可从本篇及《左传》其他有关篇章寻到源头。一般谈到情节的结构,大致以整体性、曲折性、自然性为原则;试拿来衡量本篇,俨然已将三者作完美之统一,提供给读者极大的审美趣味。首先,本篇叙写郑伯与共叔段及其母武姜间的恩怨离合始末,自具首尾,形成一整体。其次,“郑伯克段”事迹,史事如此,不容杜撰,左氏只是顺理成章,“因事命篇”,自然而然,据事直书而已。至于因事命篇之余,读者又能体味其曲折变化之美,此则若非左氏剪裁安顿之妙,则不能为功。
王源《左传评》卷一有段评语,谈到“文章贵乎变化”的意见,很有参考价值,他说:“精严当变为疏宕,险峭当变为中庸,写儿女当变为英雄,写乱贼当变为忠孝。正忽变为奇,奇忽变为正,千变万化,不可端倪,然后方有生气,方能万古常新。”这是就全篇的风格或情节来说的。像本篇,叙郑庄公之残忍阴狠,未以“郑志”点破之前,先写其仁厚之假面孔;既点破之后,又写颍考叔之仁爱笃孝;再写庄公之念母、见母、母子如初。“君子曰”之论,表面盛赞考叔之纯孝,实际却是深刺郑庄公之不孝。叙写庄公的对话,一路写来具是“含毒声”,到“不及黄泉”二语,可谓极点;以下庄公对话,则变化为“哀哀之音,孺慕之啼”。所以本篇情节结构当以“既而悔之”作为全篇之转折处,诚如金圣叹所云:“以上,一篇地狱文字;以下,一篇天堂文字”;变化之妙,有如此者。
吕祖谦评价本文,谓为“十分笔力”;归有光称赏本篇:“此《左氏》笔力之者”;或者赞其“鬼斧神工”,或者美为“文章之祖”,推崇可谓备至。余诚更提出本篇写作技巧,如“字法、句法、承接法、衬托法、摹写法、铺叙断制法、起伏照应法,一一金针度与。”由于篇幅所限,无法在此一一论述。读者欲知其详,请参考清代王 源《左传评》、冯李骅《左绣》、姜炳璋《读左补义》诸书。
(张高评)
《石碏谏宠州吁》
本文虽题为“隐公三年”,实则采“追溯”的手法,本事并非发生在鲁隐公三年。鲁隐公三年,以卫国来说,是卫桓公十五年,隔了一年公子州吁就谋弒卫桓公,自立为君,所以作者写这一段史事,从时间而言,是采用追溯法。
文章的作法,以“夹叙夹议”的笔法布局,前两段叙述,第三段议论,第四段则为余波。前两段文章曲折有致,先从庄公娶庄姜写起,从庄姜转出厉妫,再从厉妫转出戴妫,从戴妫转出桓公,后州吁才登场,历尽多少曲折。
前两段末的“庄姜以为己子”与“庄姜恶之”,可以隐约看出以庄姜为主与以嬖妾为主的两大势力,在卫国后宫所演出的对抗、较劲。庄姜美而贤,却不能生育;她认桓公(公子完)为子,后来虽立为太子,但是庄公却宠爱州吁的母亲,州吁也就恃宠而骄,两个女人的矛盾,两大争夺势力的对垒,隐隐升高,寥寥数笔,意象鲜明。也预为第三段石碏的直言进谏作了铺垫。
由于卫庄公的宠幸嬖妾,加上嬖妾之子州吁的骄恣无恐、肆无忌惮,相对的夫人庄姜美丽高贵而有贤德,却遭无子、被冷落之痛的形象就显得鲜明而突出。石碏在卫庄公面前,极力指摘州吁的过失,替庄姜抱不平之意,就格外有意义,与《诗经·卫风·硕人》篇的作者,为庄姜谱上高尚的赞美诗,是出自于同样的情愫。第三段借石碏的诤谏直言,接入一段议论,石碏的这一段慷慨直谏,是本文的重心。
整段紧紧扣住“谏”字来铺陈,说明了石碏因何而谏,石碏如何进谏,石碏进谏的结果,整体来看,石碏的这一番议论,表现的着力点在于“以理服人”。首先从为人父“教子以义方”谈起,以做人正道的“义”概括议论的主题。“弗纳于邪”,是指陈州吁的纲领。“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话锋一转,便落到了州吁身上,点出了溺爱者不明的症结所在,一针见血,直捣黄龙,戳到卫庄公的心窝里去了。与“庄姜恶之”相为呼应。“将立州吁,乃定之矣”,石碏审知卫庄公虽然宠溺州吁,但不会立州吁为太子,所以以言语挑之,故意测试庄公,紧接着说:“若犹未也,阶之为祸”,语气一层紧似一层,石碏着于无形,令庄公错愕,哑口无言。
然后以依因求果的方式,自上而下的联锁手法,提出所谓:“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的一般规律,而以一“鲜”字收束,音节铿锵,掷地有声。然后以“且夫”转折,带入具体的内涵,以“六逆”与“六顺”作正反对比:以州吁为批判代表的“贱、少、远、新、小、淫”等邪恶行径的主流派,与以庄姜和公子完(桓公)为标签的“贵、长、亲、旧、大、义”等遵循伦理道德的非主流派,通过这种优劣形势的强烈对比,委婉地点出了卫庄公的糊涂与错误。接着规范出“六顺”之道,揭橥伦常不可摇撼的真理。并且预警“去顺效逆”,将会招致祸乱。
“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语气虽婉转,谏词却明确。曲折的谏言,道尽了肺腑的真言,可惜,“弗听”一语,却又无情地道尽了多少遗憾!州吁受宠依旧。石碏的儿子石厚,不但不是克家之子,反而与州吁过从甚密,做父亲的石碏,劝止不听。上谏见拒于主子,下劝不入于逆子,石碏似乎已经预见祸且不免,等公子完即位为桓公时,石老先生就带着几分惆怅,悻悻然辞官,告老回乡了。根据《左传》,鲁隐公四年二月,在卫桓公在位十六年后,州吁果然谋弒得逞,杀了桓公,石厚也成了共犯。九月,卫国人不堪州吁的暴政,杀州吁于“濮”(水流,在河南省濮 阳市与河南省封 邱县间),石碏也大义灭亲,派家宰杀子石厚于陈。《左传》作者评论说:“石碏,纯臣也(纯直之臣)。”是站在君臣伦理上所作的论断。
文中并未特别提到桓公,却句句关照到桓公,待桓公即位,石碏才致仕引退,或也有始终保荐公子完之意。后一段,虽是余波,“桓公立,乃老”却与“庄姜以为己子”“庄姜恶之”“弗听”分别呼应。全篇以叙述—议论—叙述的结构布局。是一篇典型“夹叙夹议”的好文章。
(林明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