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9104653
内容简介
本书所选论文,包括“文学社会学”“德国‘接受理论’”“文学形象学”“国际汉学研究”四个部分,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色。其中既有理论探讨,亦有个案研究,另有观点质疑。在理论和个案阐释中,作者具有明晰的问题意识,注重深入的历史考证,将“历史性”视为做学问的任务和视角。重考据而外,“历史意识”更在于强调理论及其认识的历史之维,即理论的生成、发展、变化和创新的历史关联,以及解读理论时的历史和现实语境。此乃理论的历史性与理解的历史性。
目 录
序言
辑 坎坷的文学社会学
文学趣味社会学的一个命题:虚悬的时代精神
西尔伯曼与阿多诺的文学社会学之争
豪泽尔“中间道路”的艺术史观
马克思主义阐释学的变体
——读本雅明
第二辑 德国“接受理论”汇考
“接受美学”原理及其来龙去脉
“交往美学”
——一个未受重视的理论
第三辑 文学形象学阐微
形象、幻象、想象及其他
关于形象学的若干思考
——读书琐记
被神秘化的“中国灵魂”:论他国形象的产生及其特征
荣格、卫礼贤与《太乙金华宗旨》
第四辑 汉学研究杂论
“汉学”和“汉学主义”刍议
谁造就了“史密斯热”?
——就《中国人的特性》与诸学者商榷
一个有悖史实的生造“衍指符号”
——就《帝国的话语政治》中“夷/barbarian”的解读与刘禾商榷
语言与思辨
——西方思想家和汉学家对汉语结构的早期思考
辑 坎坷的文学社会学
文学趣味社会学的一个命题:虚悬的时代精神
西尔伯曼与阿多诺的文学社会学之争
豪泽尔“中间道路”的艺术史观
马克思主义阐释学的变体
——读本雅明
第二辑 德国“接受理论”汇考
“接受美学”原理及其来龙去脉
“交往美学”
——一个未受重视的理论
第三辑 文学形象学阐微
形象、幻象、想象及其他
关于形象学的若干思考
——读书琐记
被神秘化的“中国灵魂”:论他国形象的产生及其特征
荣格、卫礼贤与《太乙金华宗旨》
第四辑 汉学研究杂论
“汉学”和“汉学主义”刍议
谁造就了“史密斯热”?
——就《中国人的特性》与诸学者商榷
一个有悖史实的生造“衍指符号”
——就《帝国的话语政治》中“夷/barbarian”的解读与刘禾商榷
语言与思辨
——西方思想家和汉学家对汉语结构的早期思考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