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241397
内容简介
孙学全15岁开始跟从山东名医郑毓桂学习针灸,从医六十余年,积累了大量针灸治疗各种疾病的临床经验。他为第1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荣获“全国五_劳动奖章”等三十多项荣誉称号。被公派赴萨摩亚、塞舌尔等国十余年,向世界展现了针灸疗效的神奇。
《孙学全针灸治疗手册》汇集了孙学全主任医师针灸治疗经验的精华,重点介绍各种病证针灸治疗的取穴与操作方法,突出孙学全的操作特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实用性强,适合广大医务工作者参考使用。
《孙学全针灸治疗手册》汇集了孙学全主任医师针灸治疗经验的精华,重点介绍各种病证针灸治疗的取穴与操作方法,突出孙学全的操作特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实用性强,适合广大医务工作者参考使用。
目 录
章 传染性疾病
节 流行性感冒
第二节 急性结膜炎
第三节 破伤风
第四节 麻疹
第五节 水痘
第六节 钩端螺旋体病
第七节 手足口病
第八节 流行性腮腺炎
第九节 白喉
第十节 百日咳
第十一节 肺结核
第十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附:流脑后遗症的治疗
第十三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十四节 流行性出血热
第十五节 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第十六节 非淋菌性尿道炎
第十七节 淋病
第十八节 尖锐湿疣
第十九节 传染性软疣
第二十节 艾滋病
第二十一节 蛔虫病
第二十二节 丝虫病
第二十三节 流行性腹泻
第二十四节 疟疾
第二十五节 细菌性痢疾
第二十六节 肠伤寒
节 流行性感冒
第二节 急性结膜炎
第三节 破伤风
第四节 麻疹
第五节 水痘
第六节 钩端螺旋体病
第七节 手足口病
第八节 流行性腮腺炎
第九节 白喉
第十节 百日咳
第十一节 肺结核
第十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附:流脑后遗症的治疗
第十三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十四节 流行性出血热
第十五节 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第十六节 非淋菌性尿道炎
第十七节 淋病
第十八节 尖锐湿疣
第十九节 传染性软疣
第二十节 艾滋病
第二十一节 蛔虫病
第二十二节 丝虫病
第二十三节 流行性腹泻
第二十四节 疟疾
第二十五节 细菌性痢疾
第二十六节 肠伤寒
第二章 常见急症
节 休克
第二节 咯血
第三节 急性脊髓炎
第四节 急性喉头梗阻
第五节 中暑
第六节 日射病
第七节 电击伤
第八节 一氧化碳中毒
第九节 青霉素过敏
第十节 输液反应
第十一节 输血反应
第十二节 食物中毒
第十三节 农药中毒
第十四节 急性中耳炎
第十五节 急性咽炎
第十六节 急性扁桃体炎
第十七节 支气管哮喘
第十八节 急性淋巴管炎
第十九节 急性乳腺炎
……
第三章 常见内科疾病
第四章 外科疾病
第五章 妇产科疾病
第六章 儿科疾病
第七章 五官科疾病
第八章 皮肤科疾病
第九章 其他
附录
在线试读
《孙学全针灸治疗手册》:
第四节 麻疹
本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病程可分3期,即前驱期、发疹期和恢复期。
1.前驱期
有发热、咳嗽、流泪和流涕等感冒症状,咽部和结膜显著充血,发病2~3天可在颊黏膜或唇内侧出现0.50毫米直径大小的小白点,周围红晕,称弗一科斑,此斑的出现可确定诊断,弗一科斑可迅速增多变大,密布两颊黏膜,可互相融合成片。
2.发疹期
一般在发热的第4天开始出现麻疹。先出现于耳后和颈部,渐渐波及面部,自上而下蔓延,后至下肢,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大小、形状不一,可互相融合成片。发疹时一般高热,全身中毒症状加重,3-5天皮疹可出齐。
3.恢复期
皮疹出齐后,按自上而下顺序消退,若无并发症,则体温下降,饮食好转,诸症随之减轻,皮肤出现麦麸状细微脱屑,后留下棕色痕迹。当皮疹消退时,若仍持续高热,全身中毒症状不减轻,则应警惕并发支气管肺炎、喉炎、肠炎等。因本病病情往往较重,应密切观察,及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治疗】
方一
用于出疹前期、出疹期及并发症。
1.取穴
主穴为足太阳膀胱经在腰背部的背俞穴线(从胸椎两侧至尾骶骨两侧)。发热配大椎、曲池、合谷、少商、尺泽;腹泻配天枢、足三里;食欲不振配中脘;咽喉肿痛配十二井;咳嗽配肺俞、陶道;心悸配内关或劳宫。
2.操作方法
先用刮痧板蘸按摩油(或花生油)备用,医者两手各持1个刮痧板,由上而下,自两侧背俞穴线同时刮治10~20次,刮至皮肤紫红为度。刮治时用力要轻柔,用手腕的弹力慢慢刮治,切忌用力过大、速度过快,以免刮破皮肤。1日或隔日1次。少商、尺泽、十二井点刺放血,余穴按常规针刺,均用捻转手法不留针,每日针1次。
方二
用于麻疹前驱期,应出不出,或疹出不齐。
1.取穴
取神阙、劳宫、涌泉、尺泽、委中。
2.操作方法
用大葱若干,捣烂如泥。贴敷神阙穴6-12小时,每天贴1-2次;并用葱泥擦劳宫、涌泉、尺泽、委中,前胸从天突擦至鸠尾,后背从大椎擦至命门,2小时擦一次。
方三
1.取穴
取督脉(大椎至腰阳关)、膀胱经(大杼至大肠俞)、任脉(天突至鸠尾)、两肘弯、两腿弯。
……
第四节 麻疹
本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病程可分3期,即前驱期、发疹期和恢复期。
1.前驱期
有发热、咳嗽、流泪和流涕等感冒症状,咽部和结膜显著充血,发病2~3天可在颊黏膜或唇内侧出现0.50毫米直径大小的小白点,周围红晕,称弗一科斑,此斑的出现可确定诊断,弗一科斑可迅速增多变大,密布两颊黏膜,可互相融合成片。
2.发疹期
一般在发热的第4天开始出现麻疹。先出现于耳后和颈部,渐渐波及面部,自上而下蔓延,后至下肢,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大小、形状不一,可互相融合成片。发疹时一般高热,全身中毒症状加重,3-5天皮疹可出齐。
3.恢复期
皮疹出齐后,按自上而下顺序消退,若无并发症,则体温下降,饮食好转,诸症随之减轻,皮肤出现麦麸状细微脱屑,后留下棕色痕迹。当皮疹消退时,若仍持续高热,全身中毒症状不减轻,则应警惕并发支气管肺炎、喉炎、肠炎等。因本病病情往往较重,应密切观察,及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治疗】
方一
用于出疹前期、出疹期及并发症。
1.取穴
主穴为足太阳膀胱经在腰背部的背俞穴线(从胸椎两侧至尾骶骨两侧)。发热配大椎、曲池、合谷、少商、尺泽;腹泻配天枢、足三里;食欲不振配中脘;咽喉肿痛配十二井;咳嗽配肺俞、陶道;心悸配内关或劳宫。
2.操作方法
先用刮痧板蘸按摩油(或花生油)备用,医者两手各持1个刮痧板,由上而下,自两侧背俞穴线同时刮治10~20次,刮至皮肤紫红为度。刮治时用力要轻柔,用手腕的弹力慢慢刮治,切忌用力过大、速度过快,以免刮破皮肤。1日或隔日1次。少商、尺泽、十二井点刺放血,余穴按常规针刺,均用捻转手法不留针,每日针1次。
方二
用于麻疹前驱期,应出不出,或疹出不齐。
1.取穴
取神阙、劳宫、涌泉、尺泽、委中。
2.操作方法
用大葱若干,捣烂如泥。贴敷神阙穴6-12小时,每天贴1-2次;并用葱泥擦劳宫、涌泉、尺泽、委中,前胸从天突擦至鸠尾,后背从大椎擦至命门,2小时擦一次。
方三
1.取穴
取督脉(大椎至腰阳关)、膀胱经(大杼至大肠俞)、任脉(天突至鸠尾)、两肘弯、两腿弯。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