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7254222丛书名: 中国记者足迹
美国是人均医疗成本**但医疗效率**的国家,美国是因枪杀致死*严重的国家,美国是创新能力*强的国家之一,美国人恐怕算是世上对社区公益*热心的群体。驻在美国,看看美国究竟是什么样子……蒋旭峰编著的《驻在美国》以写实的方式,通过生活中无时不在的一些事情和现象,介绍了美国人的观念、习俗和生活方式,涉及到美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和历史。
美国是全球工业化国家中人均医疗成本*的国家,美国是全球工业化国家中因枪杀致死*严重的国家,美国是我走访过的发达国家中*容易交朋友的国度,美国算是全球工业化国家中创新能力*强的国家,美国恐怕是全球价值实现方式*多元的国度,美国的国会参议院算是发达国家的议会中*有权势的上院,当今的美国是一个被强势利益团体绑架的“公司王国”,美国人算是世上*不把吃饭当回事的群体,美国人也算是世上对公益事业*热心的群体……《驻在美国》以写实的方式,通过生活中无时不在的一些事情和现象,介绍了美国人的观念、习俗和生活方式,涉及到美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和历史。
《驻在美国》由蒋旭峰编著。
推荐序
前言
章 美国文化密码
跑车、女人和狗
罗宾家的“草地床”
“我自己搞定!”
吃出麻烦
“非常合法”
从美国不流行“加塞儿”说起.
在美国买酒的三次碰壁
献血,只奖励电影票
“对不起,这里没有包间!”
公蟹和母蟹
啤酒王国
民族大熔炉
商业和文化:“林旋风”的双重意义
爱开快车的美国人
美国农民真可爱
第二章 英国经济脉搏
情人节奥巴马的晚餐畅想
葡萄“没”酒夜光杯
美国地税“瘦身”后的地铁“截尾”
手机失而复得的经济学感想
美国税收制度所谓的公正
瑞安医改惊波澜
美国年轻人也“啃老”
增厚版的“花旗多纳圈”
假如美国的购物袋也收费?
’车模眼中的底特律和车展
第三章 英国政治图景
一位美国市长在忙些什么
美国禁枪缘何难于上青天
60亿美元的昂贵大选
“高尔夫峰会”独缺“友谊”
将贪婪“杠杆化”
错位的白宫和国会山
美版“婚姻式”大选
美国“旋转门”
游说帝国
第四章 美国人的中国印象
从凯琳的圣诞礼物看“中国制造”
“北京街头有洗手问吗?”
婷婷是幸运的吗?
美国寇驰店里的中文导购声
中国话中的“乱步”
腐乳、纳豆与吐司共存
跑车、女人和狗初到美国的朋友常和我谈起一个与中国迥然不同的见闻:在美国这个汽车王国,路上开敞篷跑车的竟然是老人居多,而非像国内那样,年轻人是主力军。
友人的观察有偏差之虞,因为无论是在迈阿密这样的海滨旅游城市,抑或在华盛顿等大都市,你都会见到很多年轻人在开跑车兜风。但是,与国内相比,美国开跑车的老年人比重确实很高,这一差别彰显了中美两国民众在理财观、审美观、民众对待车的心理成熟度等方面存在着深刻差异。
美国人常用的一个词叫“梦想之车”(dreamcar),很多美国人买车并非一步到位,目前的车可能只是当前经济条件允许下的代步工具,一个美国人一生中更换四五辆车是稀松平常之事。与中国孩子相比,美国家庭的经济“断奶期”较早,美国孩子到了高中毕业之后就自立门户的情况相当普遍,如果继续“啃老”,连你身边的朋友都会看不起你。我有美国朋友的辆车只是用打工挣的5[)OO美元买的二手皮卡。不是美国很多年轻人不想开跑车,而是经济能力不允许,无法像很多中国的“富二代”一样能拥有父母慷慨赠予的豪华座驾。
经典美剧《成长的烦恼》(Growir~Pains)中有一段写实剧情:长子迈克.西弗(MikeSeaver)成年后还到父母家中的冰箱里找东西吃,被父亲一顿羞辱,想要和他算钱,母亲觉得父亲做得太过苛刻,从而引发夫妻“打嘴架”。这充分表明,与大多数中国父母相比,有更多美国父母在孩子弱冠之年已经切断了与其的经济纽带,指望美国父母给孩子买跑车往往是不切实际的奢望。
这样的情况在普通的美国小康之家存在,在很多富豪家中也照样存在。
“股神”沃伦·巴菲特(WarrenBuffett)的女儿苏珊回忆自己在拿到驾照后,并没有得到腰缠万贯的父亲赠车,而是借父亲的林肯车出去兜风,结果不小心撞到了另一辆车上,把父亲的爱车撞出一个坑,因为担心吝啬的父亲会责骂她,苏珊当天是哭着回家向父亲赔罪的。
为了帮友人解惑,我提醒他们可以留意美国女人爱牵什么狗。透过这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视角,其实能够察见端倪。狗如其主,一个国家的女人爱牵什么狗,其实在不经意间透露出该国女性在历史沉淀之后的审美观,这会影响她们自己的择车观;在一定程度上,“男人味”也是“红花”所中意的“绿叶”感,因此女性的审美观会不自觉地影响到整个国家对车等用品的取向。牵着萨摩耶、水猎等中大型犬遛弯的美国女性随处可见,而不是像很多中国太太们怀抱着毛发被精心修饰的“贵妇”等小型犬过马路,造成这种现象的除了美国人的平均居住条件相对宽敞,更是性格使然。了解这一点,你对美国马路上很多女性驾乘SUV就不足为奇了,很多美国男性中青年把大马力的福特野马(Mustang)跑车作为“梦想之车”也就容易理解了。
在作家丹·布朗(Dan Brown)2。01年出版的小说《骗局》(DeceptionPoint)中,有这样一段将美国女性眼中的“男人味”体现得淋漓尽致的描述:美国总统在空军一号飞机上与竞选对手的女儿、白宫情报分析员蕾切尔·塞克斯顿(RachelSexton)见面时,总统穿着短袖运动衫、蓝色牛仔裤和越野靴;蕾切尔问总统这身打扮是否要外出登山,总统答说,竞选顾问建言,这样打扮能赢得更多美国女性选票。之前对总统还怀有警戒心的蕾切尔放松了戒备,坦称他这身装扮真够男人味。
必须要承认,汽车王国的民众对汽车的心态比很多中国人更成熟。中国家庭开始与车有亲密接触,是从这一两代人开始的故事。美国若以飞人寻常人家的福特T型车面世的1908年算起,与车结缘则有上百年了。车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和民众的经济条件改善相伴而行,中国人提及好车,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贵”的车,“开宝马、坐奔驰”是百姓常挂在嘴边的说法。有人显摆价格上百万的名车,有人打开汽车后备箱有意无意地露出价格数万元的高尔夫球具,是这个时代带点“钱味”的中国城镇化烙印。国产电影《我愿意》中的王洋让前女友开上他的“好”车奥迪SUV,好在谈业务时显得更体面,对于此类台词中国人并不陌生。心为形役,尘世牛马。中国人因为好面子而在买车上累心的故事何其多也。
“人靠衣装马靠鞍”这句中国俗语体现了车是财富的延伸体,在美国这个历史负担较少的新移民和后工业化国家,很多人喜欢的车往往是个性的延伸体,或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而已,大家性格迥异,通勤远近距离不同,钟情的车自然也不尽相同,而不会像中国人提及好车,必然是固定的某几个品牌的某几款车而已。故而,在美国的豪宅门口见到主人破旧的两厢车,丝毫不用感到奇怪,但这种情况若是发生在中国,就会有人投来异样的目光,或是觉得你在装寒酸。通用汽车公司负责全球设计事务的副总裁爱德华·韦尔伯恩(Edwardwelburn)算得上全球选车自由度的人士之一,在2011年华盛顿汽车展期间,当我问及他中意哪款座驾时,他说自己喜欢红色的雪佛兰科迈罗(Camar0)车,理由很简单,因为这款车和热烈的红色是他本人性格的完美延伸。
我2010年采访时任世行行长的佐利克结束时,佐利克问我和同事是如何到达世行的。因为人多、设备多,我们自然是开车前往世行,我也如实告知。但是,佐利克这位心系环保的人士却用“中国人基本都这样”来应答。看来,中国人对待车的心态不够成熟,已经给一些美国人留下成见。P2-7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