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884701丛书名: 经济法律文库
内容简介
对自然资源相关民事权利的研究应成为自然资源损害救济机制构建的前提,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权利―损害―救济”的法律逻辑。总体而言,自然资源的民事权利谱系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和不稳定性。权利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损害救济机制不能只局限于单一模式,必须通过多样化拓展以包容损害救济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
自然资源损害救济机制的多样化拓展应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形式上由法律责任向非法律责任拓展以及功能上由责难向填补拓展。具体而言,应将自然资源损害救济机制划分为法律责任的方式和非法律责任方式两个基本类型。自然资源损害救济中的法律责任以侵权责任为载体。自然资源损害救济中非法律责任方式以自然资源损害的社会化填补为理论基础,以自然资源损害产业化修复为主要路径选择。
自然资源损害救济机制的多样化拓展应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形式上由法律责任向非法律责任拓展以及功能上由责难向填补拓展。具体而言,应将自然资源损害救济机制划分为法律责任的方式和非法律责任方式两个基本类型。自然资源损害救济中的法律责任以侵权责任为载体。自然资源损害救济中非法律责任方式以自然资源损害的社会化填补为理论基础,以自然资源损害产业化修复为主要路径选择。
目 录
章 自然资源损害概述
节 自然资源损害的基本内涵
一、自然资源
二、损害
三、自然资源损害
第二节 自然资源损害相关概念辨析
一、与自然资源损害相关的其他概念
二、相关概念辨析
第三节 自然资源损害的特殊性
一、侵害主体
二、侵害行为性质
三、因果关系
四、损害结果
第二章 我国当前自然资源损害救济局限的实证分析
节 自然资源损害法律责任的结构失衡
――基于矿产资源立法的实证研究
一、行政法律责任对民事法律责任的吸收
二、刑事法律责任对行政法律责任的依附
三、损害救济法律责任结构失衡在其他相关自然资源立法中的表现
四、行政法律责任强势对于自然资源损害救济的消极影响
第二节 自然资源损害归属与范围的认定困难
――以康菲渤海漏油事故法律救济困境为例
一、康菲渤海漏油事故事件回顾
二、康菲渤海漏油事故损害赔偿救济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我国自然资源损害救济局限的原因探究
节 行政权的惯性越位与司法救济的谦抑退缩
一、行政权在自然资源问题上的惯性越位
二、司法救济的谦抑退缩
三、行政权的惯性越位与司法救济的谦抑退缩的负面影响
第二节 自然资源相关民事权利成长不足
一、自然资源相关财产权利的成长不足
二、自然资源相关人身权利成长的不足
第四章 自然资源财产性权利研究
――以物权制度为中心
节 自然资源物权研究现状评述
一、问题的提出
二、环境法与民法中自然资源物权的不同理论学说
三、自然资源物权研究思路的差异及原因
第二节 将自然资源纳入物权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一、体现自然资源价值
二、顺应生态经济发展明确自然资源的资本属性
三、理顺国家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四、优化自然资源管理
五、提高自然资源损害救济水平
第三节 将自然资源纳入物权体系的路径探讨
――类型化的视角
一、对自然资源物权进行类型划分的必要
二、“非对物的采掘”类自然资源物权
三、“对物的采掘”类自然资源物权
第四节 自然资源物权制度的局限及其对损害救济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物权制度的局限
二、自然资源物权制度的局限对损害救济机制构建的影响
第五章 自然资源相关人身权利研究
――以人格权制度为基础
节 以健康为核心的自然资源人身权利研究
一、自然资源对人身利益的物质性影响
二、以健康为核心的自然资源人身权利
三、以健康为核心的自然资源人身权利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小结
第二节 以精神层面利益诉求为核心的自然资源人身
权利研究
一、自然资源对人精神层面利益诉求的影响
二、传统民法对人格保护程度的递进与人格权对精神层面利益
诉求的回应
三、环境权理论的困境
四、以容忍义务为参照的自然资源人身权利
――环境权理论的扬弃与更新发展
五、以精神层面利益诉求为核心自然资源人身权利的
司法救济缺失
六、小结
第六章 自然资源损害救济机制的多样化拓展与类型划分
――以相关权利研究为参照
节 自然资源损害救济机制的多样化拓展趋势
一、侵权责任法视野内自然资源损害救济的有限性
――基于操作层面的技术分析
二、自然资源损害救济机制构建面临的根本挑战
三、自然资源损害救济机制的多样化拓展
第二节 自然资源损害救济机制的多样化与类型化
一、自然资源损害救济机制多样化拓展对相关理论
研究的影响
二、自然资源损害救济机制的类型化研究进路
第三节 自然资源损害救济机制的基本类型划分
一、自然资源损害救济机制类型划分的标准
二、自然资源损害救济中的法律责任
三、自然资源损害救济中的非法律责任方式
第七章 自然资源损害救济中的法律责任
――以侵权责任为载体
节 侵权责任适用于自然资源损害救济的基本前提
一、侵害行为人与受害人能够清晰识别
二、损害结果范围可大致确定
三、因果关系成立符合侵权责任法判断
第二节 自然资源财产权利侵害的侵权责任
一、主要问题与基本思路
二、“非对物的采掘”类自然资源损害的侵权责任
三、“对物的采掘”类自然资源损害的侵权责任
第三节 自然资源相关人身权利侵害的侵权责任
一、主要问题与基本思路
二、自然资源相关人身权利侵害中物质性损害赔偿的
侵权责任
三、自然资源相关人身权利侵害中精神损害赔偿的侵权责任
第八章 自然资源损害救济中的非法律责任方式
――社会化填补及产业化修复
节 自然资源损害的社会化填补
一、侵权责任与社会化填补在自然资源损害救济问题上的
此消彼长
二、自然资源损害中生态损害的救济路径选择
三、法律社会化发展趋势的影响
第二节 自然资源损害社会化填补的产业化修复路径选择
一、损害社会化填补路径选择中的思维定式
二、自然资源损害社会化填补的需求结构
三、从损失分担到利益增进的视角转换
四、以自然资源损害产业化修复为载体的利益增进路径选择
五、自然资源损害产业化修复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第三节 自然资源损害产业化修复的基本制度构成
一、何为基本法律制度构成
二、产业主体塑造
三、产业引导促进
四、产业成果评价
参考文献
节 自然资源损害的基本内涵
一、自然资源
二、损害
三、自然资源损害
第二节 自然资源损害相关概念辨析
一、与自然资源损害相关的其他概念
二、相关概念辨析
第三节 自然资源损害的特殊性
一、侵害主体
二、侵害行为性质
三、因果关系
四、损害结果
第二章 我国当前自然资源损害救济局限的实证分析
节 自然资源损害法律责任的结构失衡
――基于矿产资源立法的实证研究
一、行政法律责任对民事法律责任的吸收
二、刑事法律责任对行政法律责任的依附
三、损害救济法律责任结构失衡在其他相关自然资源立法中的表现
四、行政法律责任强势对于自然资源损害救济的消极影响
第二节 自然资源损害归属与范围的认定困难
――以康菲渤海漏油事故法律救济困境为例
一、康菲渤海漏油事故事件回顾
二、康菲渤海漏油事故损害赔偿救济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我国自然资源损害救济局限的原因探究
节 行政权的惯性越位与司法救济的谦抑退缩
一、行政权在自然资源问题上的惯性越位
二、司法救济的谦抑退缩
三、行政权的惯性越位与司法救济的谦抑退缩的负面影响
第二节 自然资源相关民事权利成长不足
一、自然资源相关财产权利的成长不足
二、自然资源相关人身权利成长的不足
第四章 自然资源财产性权利研究
――以物权制度为中心
节 自然资源物权研究现状评述
一、问题的提出
二、环境法与民法中自然资源物权的不同理论学说
三、自然资源物权研究思路的差异及原因
第二节 将自然资源纳入物权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一、体现自然资源价值
二、顺应生态经济发展明确自然资源的资本属性
三、理顺国家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四、优化自然资源管理
五、提高自然资源损害救济水平
第三节 将自然资源纳入物权体系的路径探讨
――类型化的视角
一、对自然资源物权进行类型划分的必要
二、“非对物的采掘”类自然资源物权
三、“对物的采掘”类自然资源物权
第四节 自然资源物权制度的局限及其对损害救济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物权制度的局限
二、自然资源物权制度的局限对损害救济机制构建的影响
第五章 自然资源相关人身权利研究
――以人格权制度为基础
节 以健康为核心的自然资源人身权利研究
一、自然资源对人身利益的物质性影响
二、以健康为核心的自然资源人身权利
三、以健康为核心的自然资源人身权利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小结
第二节 以精神层面利益诉求为核心的自然资源人身
权利研究
一、自然资源对人精神层面利益诉求的影响
二、传统民法对人格保护程度的递进与人格权对精神层面利益
诉求的回应
三、环境权理论的困境
四、以容忍义务为参照的自然资源人身权利
――环境权理论的扬弃与更新发展
五、以精神层面利益诉求为核心自然资源人身权利的
司法救济缺失
六、小结
第六章 自然资源损害救济机制的多样化拓展与类型划分
――以相关权利研究为参照
节 自然资源损害救济机制的多样化拓展趋势
一、侵权责任法视野内自然资源损害救济的有限性
――基于操作层面的技术分析
二、自然资源损害救济机制构建面临的根本挑战
三、自然资源损害救济机制的多样化拓展
第二节 自然资源损害救济机制的多样化与类型化
一、自然资源损害救济机制多样化拓展对相关理论
研究的影响
二、自然资源损害救济机制的类型化研究进路
第三节 自然资源损害救济机制的基本类型划分
一、自然资源损害救济机制类型划分的标准
二、自然资源损害救济中的法律责任
三、自然资源损害救济中的非法律责任方式
第七章 自然资源损害救济中的法律责任
――以侵权责任为载体
节 侵权责任适用于自然资源损害救济的基本前提
一、侵害行为人与受害人能够清晰识别
二、损害结果范围可大致确定
三、因果关系成立符合侵权责任法判断
第二节 自然资源财产权利侵害的侵权责任
一、主要问题与基本思路
二、“非对物的采掘”类自然资源损害的侵权责任
三、“对物的采掘”类自然资源损害的侵权责任
第三节 自然资源相关人身权利侵害的侵权责任
一、主要问题与基本思路
二、自然资源相关人身权利侵害中物质性损害赔偿的
侵权责任
三、自然资源相关人身权利侵害中精神损害赔偿的侵权责任
第八章 自然资源损害救济中的非法律责任方式
――社会化填补及产业化修复
节 自然资源损害的社会化填补
一、侵权责任与社会化填补在自然资源损害救济问题上的
此消彼长
二、自然资源损害中生态损害的救济路径选择
三、法律社会化发展趋势的影响
第二节 自然资源损害社会化填补的产业化修复路径选择
一、损害社会化填补路径选择中的思维定式
二、自然资源损害社会化填补的需求结构
三、从损失分担到利益增进的视角转换
四、以自然资源损害产业化修复为载体的利益增进路径选择
五、自然资源损害产业化修复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第三节 自然资源损害产业化修复的基本制度构成
一、何为基本法律制度构成
二、产业主体塑造
三、产业引导促进
四、产业成果评价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经济法律文库》是展示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律研究院研究成果的新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将陆续出版一批反映全球化以及启动新一轮经济改革背景下与经济活动相关的法律研究成果。
大家知道,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了35个年头。35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百姓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法治状况明显进步。但是,近年来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取向的改革红利似乎已经释放完毕,经济发展趋缓,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部分产业产能过剩问题越来越突出,生态环境也是越来越不尽如人意。许多迹象表明:原先那种依赖劳动密集、粗放、外向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急需向着依赖科技、集约和内需的发展方式转变。从现存的体制制度分析,目前的体制仍然是半统制半市场的体制,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过多,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受到极大限制。虽然我们已经宣布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但这个体系仍然是适应了半统制半市场体制需要的法律体系。人民所期望的法律秩序并未真正建立。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悬殊;公权滥用、官员腐败现象比较严重;伪劣商品常常充斥市场,食品药品安全时刻令人担忧。这些状况警示我们:要建立更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需要重聚共识,启动新一轮改革。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挑战也有机遇。近20年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并没有朝着他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交往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已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则停滞不前、债务累累、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重新布局贸易战略,启动了两大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一个是环太平洋自由贸易区,一个是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从而构成对中国贸易空间的围堵。中国一方面积极发展双边和多边的贸易伙伴,另一方面在上海建立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意在改革国内的制度环境,在国际贸易谈判中争取更大的主动权。我们相信: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国家不论大小都有平等主权,资源全球范围内配置成为主流,国家与国家的依存关系日益紧密,国际贸易规则已经不能由少数国家随意操控。我们主动认可并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必要时我们也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就一定能够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站稳脚跟,直至取胜。
基于上述两大背景的认识,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法律制度必将面临新的变革。就像我们需要经济发展战略一样,我们有必要制定经济法治战略。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即我国实现百姓富足、民族振兴、国家强盛的理想之时,中国的经济法治当是有适度调控和监管的市场经济法治。这样的法治是经济高度开放、贸易十分便利、货币自由兑换、市场监管有序、司法公正权威且是世界上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经济法治。
《经济法律文库》的面世,在这样一个体制变革的时代,一个全球化竞争的时代,其意义自然十分重大。保证中国经济法治战略的实施,是我们每一个法律专家及学者的神圣职责。《经济法律文库》的每一本著作,都将铭记着专家学者们为这个时代进步所贡献的思想智慧。这些思想智慧之光,也必将照亮一代代人不断前行。
顾功耘
2013年10月1日于华政园
大家知道,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了35个年头。35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百姓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法治状况明显进步。但是,近年来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取向的改革红利似乎已经释放完毕,经济发展趋缓,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部分产业产能过剩问题越来越突出,生态环境也是越来越不尽如人意。许多迹象表明:原先那种依赖劳动密集、粗放、外向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急需向着依赖科技、集约和内需的发展方式转变。从现存的体制制度分析,目前的体制仍然是半统制半市场的体制,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过多,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受到极大限制。虽然我们已经宣布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但这个体系仍然是适应了半统制半市场体制需要的法律体系。人民所期望的法律秩序并未真正建立。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悬殊;公权滥用、官员腐败现象比较严重;伪劣商品常常充斥市场,食品药品安全时刻令人担忧。这些状况警示我们:要建立更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需要重聚共识,启动新一轮改革。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挑战也有机遇。近20年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并没有朝着他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交往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已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则停滞不前、债务累累、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重新布局贸易战略,启动了两大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一个是环太平洋自由贸易区,一个是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从而构成对中国贸易空间的围堵。中国一方面积极发展双边和多边的贸易伙伴,另一方面在上海建立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意在改革国内的制度环境,在国际贸易谈判中争取更大的主动权。我们相信: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国家不论大小都有平等主权,资源全球范围内配置成为主流,国家与国家的依存关系日益紧密,国际贸易规则已经不能由少数国家随意操控。我们主动认可并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必要时我们也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就一定能够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站稳脚跟,直至取胜。
基于上述两大背景的认识,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法律制度必将面临新的变革。就像我们需要经济发展战略一样,我们有必要制定经济法治战略。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即我国实现百姓富足、民族振兴、国家强盛的理想之时,中国的经济法治当是有适度调控和监管的市场经济法治。这样的法治是经济高度开放、贸易十分便利、货币自由兑换、市场监管有序、司法公正权威且是世界上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经济法治。
《经济法律文库》的面世,在这样一个体制变革的时代,一个全球化竞争的时代,其意义自然十分重大。保证中国经济法治战略的实施,是我们每一个法律专家及学者的神圣职责。《经济法律文库》的每一本著作,都将铭记着专家学者们为这个时代进步所贡献的思想智慧。这些思想智慧之光,也必将照亮一代代人不断前行。
顾功耘
2013年10月1日于华政园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