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46976
导言1
章 教育目标分类学说的源流31
节 教育目标分类学说概要31
一、 教育目的、教育目标与教育目标分类31
二、 教育目标分类学说简史32
第二节 三种教育目标分类学说39
一、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40
二、 加涅教育目标分类学47
三、 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50
四、 借鉴教育目标分类学说52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欧洲59
节 马克思、恩格斯论诸育及其分类59
一、 从异化到发展60
二、 从必然到自由63
三、 从三育到五育68
四、 马克思、恩格斯论意识73
五、 马克思、恩格斯论道德78
六、 马克思、恩格斯论审美84
七、 马克思、恩格斯论体育87
八、 马克思、恩格斯论劳动与技术训练92
第二节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论诸育及其分类97
一、 苏格拉底论诸育及其分类98
二、 柏拉图论诸育及其分类101
三、 亚里士多德论诸育及其分类103
第三节 乌申斯基、苏霍姆林斯基论诸育及其分类110
一、 乌申斯基论智育及其分类110
二、 苏霍姆林斯基论德育及其分类116
三、 苏霍姆林斯基论美育及其分类120
四、 乌申斯基、苏霍姆林斯基论体育及其分类122
五、 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技术教育及其分类125
第四节 维果茨基、赞科夫、鲁宾斯坦论智育及其分类130
一、 维果茨基论智育及其分类130
二、 赞科夫论智育及其分类135
三、 鲁宾斯坦论智育及其分类139
第五节 石里克论智育、德育及其分类151
一、 石里克论智育及其分类151
二、 石里克论德育及其分类159
第六节 鲁吉克、加加耶娃、保高莫洛夫、凯里舍夫、切尔尼柯娃论体育及其分类164
一、 鲁吉克、加加耶娃论体育及其分类164
二、 保高莫洛夫、凯里舍夫论体育及其分类170
三、 切尔尼柯娃论体育及其分类171
第七节 德米特里耶娃论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分类178
一、 德米特里耶娃论美育及其分类179
二、 德米特里耶娃论劳动技术教育及其分类186
第八节 克鲁普斯卡雅、加里培林、凯兴斯泰纳、塞德尔、勃朗斯基论劳动技术教育及其分类188
一、 克鲁普斯卡雅论综合技术教育及其分类189
二、 加里培林论心智动作及其分类195
三、 凯兴斯泰纳论劳作教育及其分类197
四、 塞德尔、勃朗斯基论劳作教育及其分类200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到中国221
节 中国古代思想家论教育目标及其分类221
一、 诸子五家论教育目标及其分类221
二、 佛家论教育目标及其分类237
三、 理学家论教育目标及其分类243
第二节 严复、王国维、梁启超论诸育及其分类264
一、 严复论诸育及其分类265
二、 梁启超论诸育及其分类277
三、 王国维论诸育及其分类289
第三节 蔡元培、黄炎培、杨贤江论诸育及其分类300
一、 蔡元培论诸育及其分类300
二、 黄炎培论诸育及其分类307
三、 杨贤江论诸育及其分类310
第四节 、邓小平论诸育及其分类317
一、 论诸育及其分类317
二、 邓小平论诸育及其分类325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成圭臬340
节 诸育之思辨及其联系340
一、 诸育之思辨340
二、 诸育之联系353
第二节 认知神经科学、教育技术学视野之诸育及其分类359
一、 认知神经科学视野之诸育及其分类359
二、 教育技术学视野之诸育及其分类376
第三节 勾勒诸育分类图谱383
一、 智育分类383
二、 德育分类392
三、 美育分类408
四、 体育分类416
五、 劳动技术教育分类424
第四节 应用诸育分类图谱429
一、 诸育分类图谱及其关键词429
二、 基于诸育分类图谱的教学设计与绩效评估432
后记448
序……黎加厚
看到青年学者庄惠阳撰写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书稿获得上海市第二十九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我倍感欣喜并表示祝贺!此刻,不禁想起关于教育目标分类研究的一些往事。
十年前,在上海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庄惠阳积极参与我主编的《新教育目标分类学概论》一书的工作,主要负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历代思想家有关教育目标分类部分的研究。当年师生一起热烈讨论历史上有关教育目标分类思想的日日夜夜,至今令人难忘。
为什么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它与《新教育目标分类学概论》有什么关系?这要从研究教育目标分类的时代背景谈起……
2000年后,在*的主持下,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新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技术专业的理论工作者,我也积极地投入到各省市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活动,指导中小学教师学习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技能。在一线教师的教案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我逐渐发现——教师们对于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如何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评价教学效果等,缺乏具体详细的分类体系。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研机构,开始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作为开展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依据。
2007年春,我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全国工作会议,讨论《英特尔 未来教育》7.0版教材的修订工作。在这次会议上,我次看到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将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引入培训活动,其目的是指导教师参考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设计培养学生高级思维技能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教案。在英特尔未来教育会议上,大家对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通过网络查询到马扎诺(Robert J.Marzano)正着手修订《新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二版)。但是,国内当时还没有该书英文版的相关资料。2008年5月,莅临上海师范大学访问的来风琪教授带来了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主任送给我的新书——期盼中的The New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Second Edition)。于是,我立即组织2005级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们开始翻译、学习此书。
我注意到,在近十多年来,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关注的中心已逐步转向培养学生的21世纪技能,特别是培养解决问题的高级思维能力。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就是针对培养高级思维能力和解决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不足而提出来的。在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关心与鼓励下,我们随后就整理、编辑、出版《新教育目标分类学概论》。当时,我们学习、研究教育目标分类学,希望比较系统地整理国内外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相关理论,从而有助于国内各地应运而生的信息化教学培训活动,解决信息化教学设计如何评价教学质量等相关的难题。
根据教育发展的历史,“教育目标分类学”概念、理论的提出始于1956年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布卢姆之前,尚无“教育目标分类学(The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称谓,也谈不上教育目标分类的专门理论。但是,人类社会自从存在教育活动以来,即使在远古教育的原始蒙昧阶段,也有教育目标的指引,或者说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之学习结果的预期。如果从“教育目标分类”的视角对教育发展历史进行一次整理和分析,可以挖掘、总结前人对教育目标的思想,甚至可以发现许许多多闪光的哲理火花,正如所指出的——“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我们初的工作思路,计划整理一个从古至今、比较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框架,为读者提供案头参考手册式的汇集资料;并且,拟定从古代开始梳理教育目标分类思想,全面论述从孔子到,直至新课程标准颁布期间的教育目标分类思想,系统地介绍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重点地介绍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
2005年,我作为指导教师,知晓庄惠阳乐于钻研中国古代经典和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察觉他的同窗康传伟、李悦乐于钻研欧美教育理论。他们勤奋好学的态度和扎实用功的精神深受本专业老师们的欣赏。于是,我鼓励康传伟、李悦帮助庄惠阳,探究中西教育家和思想家关于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及其分类的理论,并组成专题章节。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他们拿出了初稿,阐述教育目标分类学说的历史梗概,并梳理中国古代教育目标分类的见解与主张。
在修改书稿的过程中,我请华东师范大学章伟民先生帮助联系瞿葆奎教授,以便请教与新教育目标分类学相关内容的修改事宜。2009年5月,我有幸到华东师范大学向瞿葆奎教授请教。章先生后来告诉我,瞿教授在我登门请教的前一天,忙碌地做了充分的准备。当我和章先生到达华东师大教师家属区时,瞿教授已经热情地在家里等待我们了。整整一个上午,他介绍了从刘佛年校长邀请布卢姆来华讲学,到他组织研究生翻译、编辑三本《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过程,直至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展目标教学实验和推广的情况。另外,瞿教授还谈及国内外有关教育目标分类的研究状况、马克思主义教育目标分类的研究方法,以及中国教育史有关目标分类的整体思路、时年的新课程改革与目标分类研究课题,等等。
在瞿教授的指导下,经过反复研究,我们修改《新教育目标分类学概论》初稿中的不成熟部分,确定了终的体系框架,并决定将古代、近代的教育目标史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关于教育目标的思想另列专题,以待深入探索教育目标的分类,整理出思路清晰且无异议的结论,再另行发表或出版。
可贵的是,庄惠阳在研究生毕业之后,耐得住寂寞,依然保持对教育目标分类初的探索热忱,历经多年的积淀与升华,终于成就《马克思主义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此,感谢上海市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提供扶持青年学者的机会,感谢作者所在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让我们看到了在教育目标分类领域内中国青年学者研究成果的问世!
《马克思主义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一书涵盖了中外历史上众多思想家关于教育目标及其分类的论述,即从先秦诸子到与邓小平、从古希腊三杰到苏联教育家的诸育及其分类观。全书旁征博引,侧重为读者展示马克思主义教育目标分类发展的浩瀚画卷,对全面了解思想由来、各家学说以及促进中国教育改革,一定有所帮助!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