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3934965
电视新闻评论的精选本,鲁迅文学奖得主章丰权威、丰富的观点,解读转型中国的各种社会问题。
著名杂文家鄢烈山,中国骄子青年领袖、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联袂推荐!
本书是章丰先生自2012年2月至8月间参与的《新闻深呼吸?相对论》节目的文字实录精选集,共分为“关于‘痛’的话题”、“‘公’家那些事”、“孩子们那些事”、“互联网时代”、“公民课”、“这些人、那些事”和“那些‘是与非’”等七大部分,从多个不同的角度集中回顾了2012年上半年在国内发生的大量热点事件,涉及高考、教改、医改、互联网、农民工、食品安全、弹性退休、公民建设等当代中国在转型时期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为读者提供了全景式的丰富参考资料和权威、深刻、丰富的观点,极具时效性和可读性。
关于“痛”的话题
花季少女毁容案引发的思考
“高兴”之痛
肮脏的地沟油
“刻章救妻”为何陷入情法两难
“公”家那些事
追两会 关注个税改革
追两会 关注异地高考
减税兴邦
网络立法 路向何方?
我们一起听党代会报告
弹性退休关键看什么?
温州车改的标本意义
医患双向签字 管得住“红包”吗?
孩子们那些事
从“零择校”说起
拿什么拯救男生危机
孔融让梨我不让
“理想”大学迷失何处?
谁更需要氨基酸?
我们一起经历的高考
高考状元 需要怎样的掌声?
互联网时代
杜甫为啥忙?
李琢被微博
招聘为何“被标题”?
公民课
转型中国社会组织建设因何重要?
种树时间 一堂生动的公民课
为城市留住“书香”
“最美女教师”:诠释师德和社会良知
身在异乡
致歉!农民工
这些人、那些事
7000万豪华婚礼遭围观
车展的主角该是谁?
建筑界的“中国力量”
“张显现象”背后的忧与思
刘翔的最后一枪
陈光标卖空气 秀的是什么?
电商混战 “三国杀”还是“三国骗”?
那些“是与非”
“任督二脉”的是是非非
地铁遇狼 怪羊还是怪狼?
中医进校园 且行且珍重
流浪者无立锥之地 让谁蒙羞?
名山蜂拥上市 孰是孰非
《相对论》的N个理由
如果我坦白,答应为《相对论》录样片,只是因为吃了浙江经视的一顿饭,会不会很没范儿?悲催的是,最初的答案就是这么简单。像我和胡宏伟这类皮薄之人,既然喝了人家的红酒,加上之前和总监们断断续续厮混的面子,相互一鼓励,咬咬牙就上了节目。之后,频道有关部门循循善诱,各种定妆照加上摄影棚伺候,我们突然就成了“三剑客”(我一直认为,也许叫“贱客”更贴近群众,但是,好像电视台不让说“脏”话)。这才发现,许老板,一开始,就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既然忝列“剑客”之列,难免就有些心旌摇曳。一时间,勾动了各种关乎“专业表达”的愿望。作为一个专业控,我常常在深夜回放自己的节目,一边为自己足够业余的表现而羞愧,一边用心揣摩主持人声断气不断和眼波流转的境界,膜拜不已。在此,必须得感谢栏目组和热心观众七嘴八舌的各种指点,让我开始体会到演播厅的诉求和评论节目的表达规律。
在我看来,一个好的电视评论节目,有三个要素,依次是:气氛、节奏和观点。背景、灯光、镜头、扮相、音色、语调一起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人看着舒服,这就叫气氛;开场的活泼导入、录像短片和电话连线的精悍运用、主持人和评论员的情绪咬合、中场的巧妙勾连,最后一句话和意犹未尽的结语,一直控制住观众换台的念头,这就叫节奏;比观众多看一点,比同行想透一点,然后用人话说出来,丰富新闻的视野,提供思考的角度,这就是观点。把观众留住的,一开始一定是气氛,最后必须是观点,而节奏,是两者的铰链。
上了电视,才知道自己不会说话;而没上之前,却已深知电视凶猛。在我看来,伴随移动互联网和云服务的迅猛发展,视频传播将拥有史上最便利最丰富的手段和空间,而电视将据有更牛逼的传媒王位。作为一名前报人,我的确是怀抱谦卑和好奇,把《相对论》当作了贴近观察电视的窗口;因为,电视机前再高明的观察家,也敌不过演播厅里千百次看镜头的评论员。
生逢复杂中国的转型期,媒体人是有幸的。伴随现代中国的成长,传媒将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扮演比现在强上一百倍的狠角色;而其中绝大部分的份额,将以视频为载体。如果不想被转型中国边缘化,无论是从政从商从学,或是跻身传媒,都必须对以视频为核心的现代传媒有深刻的理解。
作为一个评论员,我足够的要事情,经常对栏目组各种指手划脚,今后一定注意改正。但是,为了防止上述理解哄抬电视人的信心,请允许我补充两句乌鸦嘴:传媒会很牛,视频会很火,但是电视台也许会死得很难看。在内容个性化、播出网络化、终端多屏化、受众社区化的时代,电视只是互联网的一个应用程序而已。现在,电视台之所以活得还算滋润,要拜管制创造的垄断所赐。不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改造,今天的报纸,就是明天的电视。
差点忘了说听起来最崇高的一个理由:价值观。之所以把它放在最后,实在是因为价值观的阐述,报馆里要方便得多。令读者在墨香中沉思的文字,往往可以在电脑前一边抠着脚丫,一边弹着烟灰完成;而到了演播厅里,居然要画上眼线!当然,我因此顺带体验了苹果肌、卸妆棉、洗面奶、爽肤水等一系列有品质的生活细节,人到中场,重新发现脸面,这实在是《相对论》馈赠的惊喜。
于是,带着有生以来最精美的“妆容”,我开始在《相对论》里努力搬运和重复常识。善意、理性、建设性,的确是我认同的媒体立场,也是这个社会稀缺的品质。也许,我们能说的不多,说了起的作用不大,但是言说,是一家有追求的媒体的风骨,而我要做的,就是继续为自己寻找N种理由,坚持下去。
最后,按照惯例,我的一句话——所谓理由,只是既成事实的补丁;真正的因缘,早已默写在潜意识深处,无从揭晓。
特约评论员 章丰
我们一起经历的高考
主持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看到这里,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想恭喜章老师,还有恭喜《舒口水》的舒老师,押对考题了。
章丰:还真是。因为在《相对论》和舒老师的《舒口水》里,我们曾经不约而同先后都谈到过这次高考作文里用到的材料,就是《坐在路边鼓掌的人》。那个帖子引起了我们非常温暖的讨论和回忆。
主持人:其实这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是台湾作家刘继荣写给女儿的文章。故事讲述的是,作家上中学的女儿因为成绩平平,同学都管她叫23号。她的班里总共有50个人,每次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而在刘继荣的眼里,女儿是个快要成为英雄的人。但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说,老师曾经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个考试题目是说,网友有三种评论,一种是肯定,他也想成为这样的人;另外一种是质疑,如果大家都在路边鼓掌,谁去做英雄;第三种是觉得两种说法都对。根据这些情况来写一篇文章。虽然说评论员对这个话题都很关注,但我真不知道学生对这个话题会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感触。
章丰:我觉得什么样的心情和感触都没有错,孩子们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在我看来,这是个很不错的作文题目。你知道,每次的作文题目都会引起大家的关注。在我看来,一个好的高考作文题目,应该贴近孩子们认知阶段的特点,也就是说,是一个他们的生活经历所能支撑的价值判断。在这样一个基础上面,来考察孩子们运用文字的能力,这会是一个比较公道的做法。所以我觉得,咱们应该在这里给《相对论》做个广告:家有考生的家长和家庭,真的应该注意收看《相对论》。因为我们通常对新近发生的新闻热点事件,会有自己的一整套判断和逻辑演绎。其实你看多了以后,也许明年的高考仍然能够在我们接下去的《相对论》当中找到素材和观点。
主持人:所以我在想,如果真的是看过《相对论》和《舒口水》的人,今天拿到考题的时候,会不会就偷偷笑出来,说太好了,这个太熟悉了。其实我相信,今天对高考作文抱有期待的人,除了参加高考的学生之外,可能更多的还是你我这样已经离高考很远的人。所以我们现在说,虽然高考只是考生的高考,但是全社会都感觉要去参加高考一样。我在网上看到云南省教育厅长罗崇敏发了这样一条微博,他说,要优化高考,不要神话高考。高考要安全有序,公平公正,完善服务,但绝不能全民高考,草木皆兵,如临大敌。什么爱心高考、驱鸟高考、交管高考、吊瓶高考,完全没有必要。“吊瓶高考”大家应该很熟,因为在《相对论》中也讨论过,是湖北孝感一所中学,因为要迎接高考,所以大家打氨基酸,打吊瓶来迎战。
章丰:对。所以你看,在全民高考之下,大家真的很忙,全社会都搞得鸡飞狗跳。《新京报》昨天有一篇文章非常有趣,他的标题叫《高考临近,孔子很忙》。在北京的国子监,大量高考考生的家长在高考之前都到国子监去祭拜孔子,希望给自己家里的考生求一个好的兆头,所以孔子也很忙。我在这里也很想问一下衢州的观众,衢州的孔庙里,不知道孔子这几天忙不忙。
主持人:其实岂止是孔子很忙。拿杭州为例,今天如果大家在路上经过的话,应该都会有这种感觉。我们的出租车很忙,因为组成了爱心车队要接送学生;交警很忙,给学生拿忘掉的准考证;另外还有家长很忙,这已经司空见惯了。每一次考试之前,都看到家长在场外焦虑等待。还不够忙吗?
章丰:有忙的也有闲的。你看杭州这几天有好多地方是静悄悄的。为了配合中高考,杭州推出了一条“静音护考”。哪里很安静呢?首先是工地静悄悄。很多靠近考场和居民区的工地都被勒令停工,所以这里的工地静悄悄。我们还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新闻,洒水车都是静悄悄的。媒体报道,这两天为了高考考生在考试过程当中不被洒水车欢快的音乐打断思路,有关部门命令洒水车不许发出声音。所以这两天走在街上要格外小心,因为洒水车可能不声不响就过来了。但是最让我哭笑不得的一个新闻,是“这里的池塘静悄悄”。《姑苏晚报》报道,江苏某小区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高考前睡一个好觉,居然把一口池塘里的青蛙都给毒死了。所以你看,青蛙短暂的一生有各种死法,但现在又多了一种死法:“高考死”。
主持人:有一位叫“文文静静”的网友说,青蛙好冤,假如那些没有被青蛙吃掉的蚊虫去咬高考生怎么办?其实你会发现,除了不许蛙叫、不许鸣笛、不许打牌,甚至还有人说不许邻居的马桶冲水。所以我在《北京晚报》上看到评论说,每年总会有一批高考家长突然患上了声音恐惧症。他们的听觉比平时往往敏感数倍,不能容忍有一丝杂音传到考生耳朵里。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恐惧症?我想在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2高招调查报告》当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日前,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2高考招生调查报告》。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高考报名人数下降至900万人左右,是2008年以来连续下降的第4个年头。与2008年最高峰时的1040万报考人数相比,已经减少了约140万人,但录取人数仍然连续增长,从2008年的近600万增长到2012年的近700万,录取比例增长20%。海南、吉林的录取比例都超过90%,而陕西、山西垫底。此外,各地考生上大学难度的差距也不小,如北京考生上北大的机会是河南考生的46倍,上海考生上复旦的机会是河南考生的95倍。
根据趋势分析,由于高考大扩招正式结束,以及放弃上大学人数上升,今后几年高招录取比例将不会再出现爆发式增长。
主持人:所以,恐怕是《调查报告》当中提到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一系列有欠公平的教育问题存在,才让高考“被神话”,让我们的考生和家长变得有点神经兮兮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