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3771645
《中国刺血疗法大全》在传承数千年针刺放血疗法的基础上,凝聚了王氏家族几代人心血,自2005年出版以来,深受广大中医针刺放血医者和爱好者青睐。
1.系统性强。集理论、穴位、医疗方法和医案于一体。
2.实用性强。图文并茂,提供人体九大系统300余种疾病治疗方案,汇聚900余种医案。
3.家传技艺。刺血疗法是王氏刺血疗法第五代传人王峥在继承其家传绝学的基础上将西医理论和中医实践结合的大突破,是王氏几代人心血凝聚和经验总结。
刺血疗法是针灸学领域里的一种传统针刺疗法,源远流长。早在史前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用砭石刺破脓疡,放出恶血,可以说是刺血疗法的发端。迨至金属医针取代砭石以后,在九种类型的医针之中,有了专做刺血之用的锋针,后世又名之为三棱针,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刺血疗法大全》不但包含了数代人的临床经验和对刺血治病机制的探讨,而且收载了全国各地医家刺血疗法资料和历代针灸典籍中刺血治病资料,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
。
《中国刺血疗法大全》是王氏刺血疗法第五代传人王峥医师在总结“王氏家传刺血疗法”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古人和今人见于著述的经验,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融入了家族尤其王峥医师本人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心得体会汇聚而成。
《中国刺血疗法大全》分三篇即理论基础、临证病案和历代病案资料总汇,全面梳理了刺血疗法的原理、治疗范围和特色,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疗方法、康复护理等方面提供了300余种疾病临床治疗方案,以及70余年来有关针刺放血疗法治疗各类疾病的医案900余份,既丰富了临床刺血疗法,又是对几千年刺血疗法的一次宝贵的经验总结。
《中国刺血疗法大全(第三版)》新增了刺血医学新的研究进展理论、临床病例,以及王峥医师的分析。
章 如何用现代医学来描述经络系统的实质
一、经络的有形成分包括循环系统的血管和淋巴管
(一)血液循环系统是经脉、络脉的有形成分
(二)淋巴循环系统包含“卫”的部分物质基础
二、经筋是古人对神经系统的早描述
三、皮部通过神经、血管、淋巴管以及分子细胞结构和深层组织保持着内在联系
四、现代神经生物学研究认为,整个循环系统各组织细胞都具有内分泌功能
五、血管、淋巴、神经系统共同构成了经络系统
第二章 对血液及其功能的认识
一、血液的生理功能
二、血液的组成、特性和血容量的调整
三、红细胞在人体内的具体功能及寿命
四、中医对血液生理功能的认识
第三章 刺血疗法能直接改善血液循环障碍
一、刺血疗法能改变局部循环血量的异常
二、刺血疗法能促使血管内血栓的转归
(一)血栓的类型
(二)血栓的后果与转归
三、刺血疗法能改变血液的性状和流速
(一)血液黏度
(二)血液动力与血液流速
四、刺血疗法能改善微循环障碍
(一)微循环的不同通路
(二)微循环障碍的病理表现
(三)微循环障碍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五、刺血疗法能很快地纠正体液循环障碍
六、刺血疗法有止血作用,并能促进血肿的吸收
……
第二篇 临床实践
第三篇 资料总汇
参考文献
此法操作简便,疗效迅速,在临床上常常是立起沉疴,顿消痼疾,具有药物和其他针法所不能达到的显著疗效。就现代医学改善血液循环障碍而言,是一种快速和直接的方法。从中医学理论来看,更是行之有效的活血化瘀手段。刺血疗法使用得当对人体绝无损害,又可减免某些中、西药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它属于现今提倡的天然疗法之一种。
为使这一古老的医学技术能继续流传和发展,在此我收集古人和今人见于著述之经验汇集成册,其中尤以家母王秀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以及本人30多年的临床经验为阐述的重点。“王氏刺血疗法”是在继承绝技的同时,经过长期大量的临床实战,通过对人体各系统疾病的广泛治疗,使“锋针刺血”这一古老的针刺技术又有所突破、发展和推陈出新。在此特将“王氏刺血疗法”全面、真实地推介给医学界,以使“黄帝九针”中的这一针法能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现在血液动力、血液流变、血液循环与疾病的关系正广泛地引起医学界的注意。美国1983年出版的《90年代科学技术23项突破》(查尔斯·帕纳蒂著)一书中曾指出,放血疗法的复兴是医学领域里疾病治疗方面的一项重大突破。书中称大量的静脉出血为稀释血液疗法,通过放血可使血液黏度增高的患者血液恢复正常,可使脑细胞的思维和记忆更敏捷,是减少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澳大利亚著名教授L。丁坦法思所著《血液流变学在诊断及预防医学中的应用》-书中也提出“……即钟摆又摆向了古老的放血术……这种古老医疗经验具有其真理成分”。
在科学技术发达的当今世界,医学领域把许多疑难病的治疗寄希望于中医,而针灸更是被视为神奇的疗法。祖国的针灸学要领先于世界,就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探索其原理和治病规律。本文在介绍刺血疗法的同时,还想把这门古老医术中所含的深奥科学道理阐述清楚,希望同道们特别是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学者能给以指正和帮助。
我们深信随着医学工作者对经络实质、活血化瘀、血液循环障碍、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学科多方位的深入研究,机制一定能够从生理、病理、生化、神经、免疫等方面深刻阐述刺血治病的内涵。许多经络现象也只有在广泛的临床研究过程中才能够被发现和阐述清楚。针灸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刺血疗法将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为医学实践提出新的方向,使人类现有的防治疾病的方法再次获得突破性的大飞跃,为人类的健康长寿做出贡献。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诸多老师、同道和朋友的帮助,如在《理论探索》中有关血液的生理现象及其机制、有关疾病的病因病机、刺血疗法机制的理论探讨中参考了成全忠教授主编《组织学》和万选才教授主编《现代神经生物学》等著作(详见参考文献),引用了其中的一些观点;书后的解剖图谱参照了郭光文先生主编的《人体解剖彩色图谱》中的图片,并加注了一些重要穴位,在此一并致以深深的感谢。此外,特别要感谢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的刘立公教授,多年来他用大量的时间,系统地梳理、归纳了中医古籍,为临床医生查找医学古籍资料提供了准确和便捷的支持。全书中心存遗憾的是在《资料总汇》中引述的临床资料系余多年摘编、积累而成,大体上按篇名、引文、作者及原载杂志名及年份、期(卷),或原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份排列。但有些资料因当时疏漏,造成有的义项阙如,现已很难查找,特向这些被引用医案的作者表示感谢和歉意。希望有关作者能与我联系,以便今后订正。
王峥医师母亲王秀珍老中医,曾以刺血疗法行医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王氏刺血疗法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中国刺血疗法大全》无论对临床医生还是对针灸研究者都有很大的帮助,期待她能激发针灸界应用、研究刺血疗法的热情,使这份宝贵遗产得以发扬光大。
——王雪苔(前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 )
我是一位受过系统医学知识的西医,刚开始也不相信刺血疗法可以治病,由不信到信再到推崇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中国刺血疗法大全》是西医的理论与中医实践结合的一大突破。刺血疗法应推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祖国医学的精髓,使中医文化血脉相传。
——董永(中国人民解放军di一军医大学di一届毕业生,白求恩大学毕业的老军医
应用刺血疗法在人体体表特定的静脉中放出一定量的血液就能治疗许多疾病,而且疗效奇特,使许多病情危重、久治无效、痛苦不堪的患者获得了新生。这其中的深奥道理如何探讨和解释呢?怎样用现代医学理论来阐述这一古老疗法的科学道理呢?通过我们长期的临床体会,在此提出一些看法,请老.师和同道们指正。
中医治病离不开经络,用针刺治病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经络,特别是刺血疗法刺静脉血管治病,具体的治病机制是什么。在此应对传统的经络实质有更精确的认识和剖析。
现代医学通过大量的解剖和精密仪器的科学观察,对人体从宏观到微观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把人体从形态功能上划分为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系统及神经系统九大系统。九大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神经一体液的支配和调节下,构成完整统一的有机体,进行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
中医学早在几千年前也对人体进行了大量的解剖和肉眼的观察。如《灵枢·经水》篇中提出:“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黄帝内经》中有许多篇幅的描述是中医早对人体解剖的记叙,但这种观察是比较主观和粗糙的。我们的祖先通过解剖确定了人体的骨骼、肌肉、脏腑、器官,正确地指出了它们的基本功能,并通过大量的解剖和医疗实践提出了经络系统的学说,认为经络在体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部分。
笔者认为是血管、淋巴、神经系统构成了经络系统的有形成分,它们各系统的综合功能就是经络之气机的功能。
一、经络的有形成分包括循环系统的血管和淋巴管
古人把经络系统分为经脉、络脉、经筋、皮部等组成部分,根据经络系统在人体的不同分布,又具体分为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络脉、别络(十五大络)、孙脉、孙络、浮络,以及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肯定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经络中流淌着红色的血液。《素问·调经论》日:“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从解剖中可见心、肝、脾、肺、肾都有较明显和集中的动、静脉血管进出,“经隧”用现代医学术语讲指的是人体的大动脉和大静脉。《灵枢·经脉》日:“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足内踝上,无所隐蔽也。”从现代解剖学观察较粗的大隐静脉在足内踝上端常清晰可见。这种对人体循环系统的初步认识,比西方的哈维和马尔培根领先1300年,比西方医圣——希波克拉底对血管的描述详细、完整得多。
(一)血液循环系统是经脉、络脉的有形成分
循环系统是人体的生命之河。现代医学揭示,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两部分,这是人体中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基本封闭式的管道,在人体是一个立体式的网状结构系统。而淋巴循环系统也和血管一样在人体组成一个立体式的网状结构,只是淋巴管起始于结缔组织间隙的毛细淋巴管,淋巴循环要借助于血液循环才能在人体内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组成,其中流动着红色的血液;淋巴循环系统是由淋巴管、淋巴导管和毛细淋巴管,以及淋巴结和淋巴器官组成,其管道中流动着无色的淋巴液。当血液从动脉到达毛细血管时,会有一定成分的液体渗入组织间隙构成组织液,一部分被血管重吸收进入血液,另一部分则透入淋巴管。大部分淋巴液被运送返回到颈根部的静脉,终又注入血液中参加血液循环。
人体的动、静脉的血管在分布于人体时都反复分支,数量由少变多,就像树根和树枝一样有粗有细。根据血流的方向,动脉是由粗到细,口径由大变小,管壁由厚变薄,而静脉则相反。动、静脉可根据管径的粗细分成大、中、小、微4种级别的血管。动脉管径大的称为主动脉(管径为25~35mm),从上面分出许多中动脉,从中动脉上又分出无数的小动脉(管径约0.5mm),然后分出难以计数的微动脉(管径仅8~200μm)。小动脉和微动脉具有很好的收缩性,通过平滑肌的舒缩活动,可以改变血管的口径,从而调节血流的阻力和各器官的血流量。血液从心脏射人粗的动脉中,然后快速逐级地流到微动脉中,再进入遍布全身各组织器官中的无以计数的毛细血管中(管径只有5~10μm,仅是一根头发直径的1/50~1/20)。毛细血管在组织内吻合成毛细血管网,人体的毛细血管网约有700m2表面积,是一个庞大的组织结构。它的管壁很薄,只有一层内皮细胞,其外有一薄层的基膜,通透性好,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血管管径在300μm以上时肉眼尚能分辨,而像微血管和毛细血管这样微小的结构,古人凭肉眼是无法观察到的,只能看到如网络状遍布全身的大、中、小分级的动、静脉。现代医学又进一步揭示人体各器官的有形部分,其中血管遍布整个脏器(见解剖图谱6、7)毛细血管又汇合成微静脉(管径为20~30μm),然后逐步增粗成小静脉、中静脉、大静脉。微静脉和小静脉的管壁中平滑肌收缩时,也可使口径变小,而使血液阻力增加。在体表能看到的静脉一般为中、小静脉(管径为1~5mm),这是刺血疗法常取的血管。大静脉的管径在10~20mm,的静脉是腔静脉,管径约有30mm,管内压力接近0mmHg,而血管中的血液经过循环后又回到了心脏。静脉和相应的动脉比较,其数量较多,口径较大而管壁较薄,故其容量大,可扩张性大,即静脉内较小的压力变化就可导致较大的容积变化。人体在安静状态下,循环血量的60%~70%位于静脉内,因此静脉在血管系统中起着血液贮存库的作用。肺、肝、脾等的静脉以及皮下静脉丛都能贮存大量血液,可随时补充循环血量。在中等以上静脉腔内有半月形向心方向开放的静脉瓣,可防止血液逆流,使血液逆重力方向而回流人右心房。静脉瓣在四肢较多,下肢静脉中多于上肢静脉,内脏的静脉一般没有瓣膜,若瓣膜有病变可引起静脉回流受阻。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