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4986048
内容简介
《名医世纪传媒:实用中医诊疗手册(第3版)》由临证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主编,在前两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共分11章。前5章为中医学基础内容,介绍了常用诊法、辨证论治、治则、常用方剂、常用中药;后6章介绍了160余种临床常见病证的中医诊疗方法,包括病因、症状、辨证用药和典型医案等,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等病证分类编排。
《名医世纪传媒:实用中医诊疗手册(第3版)》资料翔实,内容实用,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适合年轻中医师、基层医务人员和中医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名医世纪传媒:实用中医诊疗手册(第3版)》资料翔实,内容实用,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适合年轻中医师、基层医务人员和中医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目 录
绪论
第1章 诊法
第一节 望诊
一、望神
二、望面色
三、望小儿指纹(观察三岁以下儿童)
四、望舌
第二节 闻诊
一、听声音
二、嗅气味
第三节 问诊
一、问一般情况
二、问起病
三、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
四、问现在症状、主症
第四节 切诊
一、脉诊
二、触诊
第2章 辨证论治
第一节 八纲辨证
一、八纲
二、八纲相互关系
第二节 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
二、肝与胆
三、脾与胃
四、肺与大肠
五、肾与膀胱
六、脏腑同病辨证
第三节 温热病辨证
一、六经辨证
二、卫气营血辨证
三、三焦辨证
第3章 治则与治法
第一节 治则
一、扶正祛邪
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三、标本治则
四、正治与反治
五、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六、补虚泻实
第二节 常用的治法
一、汗法(汗而勿伤)
二、吐法(吐而勿缓)
三、下法(下而勿损)
四、和法(和而勿泛)
五、温法(温而勿燥)
六、清法(寒而勿凝)
七、消法(消而勿伐)
八、补法(补而勿滞)
九、开窍法(开而勿耗)
……
第4章 常用方剂
第5章 常用中药
第6章 内科病证
第7章 外科病证
第8章 妇科病证
第9章 儿科病证
第10章 五官科病证
第11章 皮肤科病证
附录《中药歌括》
在线试读
《名医世纪传媒:实用中医诊疗手册(第3版)》:
1.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
(1)白苔:主病为表证、寒证、阳虚内寒证。
若白苔干裂或如积粉多属邪热内盛,津液已伤;如苔如积粉是暑湿秽浊之邪内蕴,可见于瘟疫初起,亦见于内痈。在舌苔质变化过程中有一分白苔就有一分表证。
(2)黄苔:主病为里证、热证。
一般地讲,黄苔颜色越深,邪热越重,薄黄热轻,深黄热重,焦黄热结。薄黄外感风热;黄厚干燥胃热伤津;黄厚腻是脾胃湿热或胃肠积滞。
(3)灰苔(即浅黑色):主病常见于里热证,苔灰而干;也见于寒湿证,苔灰而润。
(4)黑苔(较灰苔色深,多由黄苔、灰苔发展而来):主病为里证,或为热极,或为寒盛。舌质红绛,苔黑而干,是热盛津枯;苔黑燥裂,芒刺高起是肾水将竭。
2.苔质有厚薄、润燥、腐腻、花剥、有无等变化。
(1)厚薄:苔薄表示疾病轻浅,在外感病多见于表证。苔厚表示外邪入里,或里有积滞。
(2)润燥:舌苔湿润表示津液未伤;舌苔干燥是津液已耗。外感热性病多属燥热伤阴;杂病多属阴虚津亏。
(3)腐腻:腐苔是苔厚疏松,像豆腐渣堆铺舌面。多属实热蒸化胃中食浊的表现。腻苔是苔细腻致密,擦之不去,刮之不脱。属痰湿内盛。白腻寒湿,黄腻湿热。
(4)花剥: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舌”,呈不规则大片脱落,边界清楚为“地图舌”。多属胃阴不足。若兼有腻苔者,表示痰湿未化,正气已伤,病情复杂。
(5)舌苔有无:无苔又称“苔净”。舌苔的有无常表示病情的轻重。初病有苔而脱去,多是胃气大虚,缺乏生发之机,如胃气虚从无苔渐渐有苔,说明胃气渐复。
总之,观察舌苔厚薄,可知病邪深浅;舌苔润燥可知津液存亡;舌苔腐腻,可知脾胃湿浊;舌苔变化,可知病情进退。
3.舌苔变化一般讲舌苔由白变黄,黄苔退后复生新的薄白苔是顺证;舌苔由白而黄变黑是逆证;舌苔骤退和消失是病情恶化的表现。
凡属热证,舌质必红,苔必黄而干;凡属寒证,舌质必淡,苔白而润滑;凡实证舌体坚敛;凡里证,属热苔黄或黑而干,属寒苔黑而滑。
观察内脏虚实重点看舌质;观察病邪的深浅、胃气的有无重点看舌苔。气病主要表现在舌苔的变化;血病主要表现在舌质的变化。
……
1.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
(1)白苔:主病为表证、寒证、阳虚内寒证。
若白苔干裂或如积粉多属邪热内盛,津液已伤;如苔如积粉是暑湿秽浊之邪内蕴,可见于瘟疫初起,亦见于内痈。在舌苔质变化过程中有一分白苔就有一分表证。
(2)黄苔:主病为里证、热证。
一般地讲,黄苔颜色越深,邪热越重,薄黄热轻,深黄热重,焦黄热结。薄黄外感风热;黄厚干燥胃热伤津;黄厚腻是脾胃湿热或胃肠积滞。
(3)灰苔(即浅黑色):主病常见于里热证,苔灰而干;也见于寒湿证,苔灰而润。
(4)黑苔(较灰苔色深,多由黄苔、灰苔发展而来):主病为里证,或为热极,或为寒盛。舌质红绛,苔黑而干,是热盛津枯;苔黑燥裂,芒刺高起是肾水将竭。
2.苔质有厚薄、润燥、腐腻、花剥、有无等变化。
(1)厚薄:苔薄表示疾病轻浅,在外感病多见于表证。苔厚表示外邪入里,或里有积滞。
(2)润燥:舌苔湿润表示津液未伤;舌苔干燥是津液已耗。外感热性病多属燥热伤阴;杂病多属阴虚津亏。
(3)腐腻:腐苔是苔厚疏松,像豆腐渣堆铺舌面。多属实热蒸化胃中食浊的表现。腻苔是苔细腻致密,擦之不去,刮之不脱。属痰湿内盛。白腻寒湿,黄腻湿热。
(4)花剥: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舌”,呈不规则大片脱落,边界清楚为“地图舌”。多属胃阴不足。若兼有腻苔者,表示痰湿未化,正气已伤,病情复杂。
(5)舌苔有无:无苔又称“苔净”。舌苔的有无常表示病情的轻重。初病有苔而脱去,多是胃气大虚,缺乏生发之机,如胃气虚从无苔渐渐有苔,说明胃气渐复。
总之,观察舌苔厚薄,可知病邪深浅;舌苔润燥可知津液存亡;舌苔腐腻,可知脾胃湿浊;舌苔变化,可知病情进退。
3.舌苔变化一般讲舌苔由白变黄,黄苔退后复生新的薄白苔是顺证;舌苔由白而黄变黑是逆证;舌苔骤退和消失是病情恶化的表现。
凡属热证,舌质必红,苔必黄而干;凡属寒证,舌质必淡,苔白而润滑;凡实证舌体坚敛;凡里证,属热苔黄或黑而干,属寒苔黑而滑。
观察内脏虚实重点看舌质;观察病邪的深浅、胃气的有无重点看舌苔。气病主要表现在舌苔的变化;血病主要表现在舌质的变化。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