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锁线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7131781
什么是根基?为什么要有根基?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这步步深入的三问,正是这本书深入思考、力求解答之所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位一体”的根基系统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之提供了深厚丰盈的思想土壤以及绵延不断的文化基因。追本溯源,方知未来之路行往何方,中国要建构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话语权并推动其世界性传播,必须善于从厚泽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汲取力量。本书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根基作用,思索一系列目前学界仍未深入的问题,以期在“月映万川”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折射出学术求索之路上的微光。
·导论: 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根基1
章价值观念的地方性4
一、 价值观念是一种地方性知识4
二、 价值观念何以成为地方性知识9
三、 地方性知识孕育价值观念19
第二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的提出23
一、 根基的基本内涵23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理念26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的基本范畴29
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的提出31
第三章传统文化何以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33
一、 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性33
二、 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亲缘关系40
三、 中华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涵养、滋养、营养47
第四章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根基的主要内容52
一、 主要思路与原则52
二、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的精气神58
三、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的天道与和谐61
四、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的传统文化内涵66
第五章立足文化根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80
一、 利用地方性知识资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1
二、 增强价值观自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4
三、 在治国理政中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8
四、 多层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114
余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研究的反思与拓展130
参考文献133
后记13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研究的出场(代序)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犹如“月映万川”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价值底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写到共产党与其他政党不同的地方在于:“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13.这里明确阐明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阐明共产党人奋斗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始终传承了这种价值基因。
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事实和评价问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非常重视价值观建设。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到当今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建设,都表明中央把价值观建设放到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基础上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命题,提出了“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31.这是中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的次提炼和概括,为进一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迈出了重要一步,其历史意义不言而喻。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对进一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纲领性文件,在官方及学术界掀起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浪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有几次讲话就是专门针对价值观来讲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央的布局。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屡见不鲜。”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4: 168.尔后,他进一步阐释了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持久深沉的力量。”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4: 180.从这里可以看出,核心价值观关乎国家兴衰、关乎民族兴衰。在快速变革的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如何打造核心价值观,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专门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深刻阐释。他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这就如同朱熹所说的‘月映万川’”,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坚实的现实基础,它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它所昭示的前进方向契合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习近平这两段讲话,讲清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地位和现实坐标,讲清楚了传统的历史底蕴和现实基础,讲清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讲清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满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追求。因此,毫无疑问,当代中国,要坚持不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央亟待要解决的时代课题,是全球化时代多元价值观较量中必须要面对的重大课题,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研究阐释的重大课题。理论要为生活服务、为实践服务,研究核心价值观毫无疑问要为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服务、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成果丰硕
社主义核心价值从“体系”到“观”的转变,学术界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形成了数量可观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支庞大的研究队伍,使中国价值观研究走向显学,更加凸显了其历史地位和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观)的立项就有10多项,分别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研究”(200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几个重大关系研究”(2008)、“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阐释与落实”(200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构建与践行研究”(2010)、“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20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4)、“我国传统价值观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5)等,以及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青年项目200余项。而各省市哲学社会科学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观)的立项数量也是非常可观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党和国家的重视,投入之大也是值得肯定的。
就成果而言,目前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观)的出版著作有100多部,诸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释义》(郭建宁,2014)、《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袁银传、顾海良,20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维度研究》(朱颖原,20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研究》(韩震,20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研究》(江畅,2012)、《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调查研究》(龚群,2012)、《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的传统、现实与前景》(戴木才,20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田海舰、邹卫,2010)、《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维度研究》(田海舰,2015)、《兴国之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居云飞,20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邱仁富,2015)等。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则多达30000多篇,成果可谓十分丰富。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这些成果主要聚焦以下几个研究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系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原则的争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治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数据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等。
这里尤其要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研究,因为其直接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根基研究问题密切相关。事实上,就当下中国而言,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既关系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改造,又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的实效。有学者认为,“深刻认识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唐凯麟.传统文化的概念、要素、功能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J].道德与文明,2014(4).。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目前主要有几种看法: 是涵养论,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的重要源泉。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主持[EB/OL].(20140225).http://www.gov.cn/ldhd/201402/25/content_2621669.htm.习近平这里明确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命题,强调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对此,有学者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其中,孝悌为本、仁爱友善是中华民族爱国情感之基,重人远神、天下己任是国人担当精神之源,礼让诚信、人文化成是公民道德教育之本,追求公平、崇尚正义是社会秩序之基石,尚中贵和、万物化育是社会和谐之秘诀,变易日新、自强不息是改革创新之动力。”张自慧.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基源[J].思想理论教育,2014(10).这对如何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作用作了一定的概括。第二是立足论,认为社会主义核心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学者认为:“要更自觉地认识到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理。”陈泽环,马天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讲话的体会[J].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7).立足传统文化论,这里就比较明确地提出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之基石的意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才能根深树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经得起大风大浪。第三是导向论,认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重新审视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崔宜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再认识[J].道德与文明,2014(5).。与前面两种观点的角度不同,这不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出发讲如何发挥其作用和功能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这样,这三种观点就形成了一种相互作用的逻辑结构,对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和功能研究,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力、引领力等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问题的出场
尽管学术界关于社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成果非常丰硕,但是,毋庸置疑,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的研究显然比较薄弱,在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却又容易被忽视的研究领域。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数量众多的论文中,系统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问题的文章比较鲜见,这也反映出在浩浩荡荡的价值观研究洪流中,关于根基问题的研究有意或无意地“不在场”的尴尬。当然,学术界有学者已经开始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问题,就目前成果来看,它们非常默契地认为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如“必须以传统文化价值观为根基,必须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价值观”田海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我们中华民族主体的形成及其主体精神,是造就中华文化基本特色和优势的根基”李德顺.怎样理解我们的文化优势[N].北京日报,20131028.、“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它应当具有时代性、共通性、包容性,应当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可继承性,才能成为我国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不仅要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根基地位,而且要在实践中发挥其独到作用”熊江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6).等。这些论述有个共同的地方是都认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从而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如何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积极尝试,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的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有土壤,这是深厚的根基。系统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比如“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主持[EB/OL].(20140225).http://www.gov.cn/ldhd/201402/25/content_2621669.htm.等价值,总结中国古代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价值观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根基。事实上,一个国家形成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实践来决定的,是一个民族长期积淀的结果。这也是世界多种核心价值观存在的根本缘由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从根本上来说由整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民族思维方式等方面所决定,由中华儿女的伟大实践特别是新的伟大斗争实践所决定。这决定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与其他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今天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离开地方性知识(即以国家为单位的地方性知识,相对于全球性而言)这个根基,相反,要从地方性知识的积淀中提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毋庸置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却不是的根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立足于我们的历史传统,以传统为基石,才能登高望远,踏步前行,但不能由此忽视其他领域的根基。在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必须植根于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社会主义实践、世界优秀文明等,必须筑牢这些方面的根基,唯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有深厚的根基,才能根深叶茂。
为此,要重视马克思主义价值根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的伟大旗帜。习近平“7·26”讲话中指出: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归根到底是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017年9月29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他进一步指出:“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新华社.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EB/OL].(20170929).http://www.gov.cn/xinwen/201709/29/content_5228629.htm.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习近平的表态旗帜鲜明、意味深长,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明确马克思主义的根基地位。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马克思主义为根基。具体来说,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为根基。不管是“为我而存在的关系”即“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M].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 人民出版社,1960: 34.,还是劳动价值论,或满足需要论即“商品是使用价值,即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卷(下册)[M].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9:411.,“说商品有使用价值,无非就是说它能满足某种社会需要”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3:206.等,尽管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论至今仍然存在某些层面上的争议关于马克思主义价值的概念争论至今仍然没有停止,尤其是针对“满足需要说”的讨论,至今仍然没有达成共识,比较典型的是“王李争论”。王玉樑教授发文认为:“满足需要论实质上是西方伦理学中的快乐主义思想,在西方被公认为是主观主义价值论。满足需要论被我国一些学者视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在我国居主导或支配地位。我国持满足需要论的学者在主观上是想坚持价值客观性的。但他们提出的理论根据是对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误解;他们以需要都是客观的论点为基础,论证价值客观性是片面的;他们无视需要并非天然合理,以唯主体论的单极思维理解价值的本质,也是片面的,而片面性也是主观性;他们把事实混同于价值,把使用价值当作哲学价值。这种观点理论上混乱,实践上也有害。”详见王玉樑.评价值哲学中的满足需要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7)。而李德顺教授则回应:“王玉樑对一种被(转下页),但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根基是毋庸置疑的。因此,系统梳理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对价值的论述和理解,探索价值的一般性规定和基础性原理,研究价值的形成、发展和规律,以及价值词的总结和提炼、价值力量的呈现形式等,为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理论基础。(接上页)他称作‘满足需要论’的价值论观点加以全面的否定和批判,表明在如何理解中西方价值哲学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和贯彻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如何把握价值问题的核心和实质,如何理解人的本质、本性及其与需要的关系等等方面,说到底是在如何看待人及人的权利与责任的问题上,他与我国学界‘主导’观念之间存在认识上的差距。只有摆脱字面上对‘需要’的狭隘理解和抽象争论,把人的存在和人的需要,包括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等在内的人的全部需要放置在一个合理的位置上,才能对现实人的本质和地位等问题加以科学把握。”详见李德顺.“满足需要”有何错——答王玉樑同志[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9)。从这两位老先生的学术对话中,可以看出,关于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争议在某种意义上还有很大的讨论空间。
要正视社会主义实践根基。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活水之源。“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这四个字不是画蛇添足,而是画龙点睛。谈核心价值观,就当下而言,不能忘记或忽视“社会主义”,恰恰要用好“社会主义”的优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扎根于社会主义500年的理论和实践。从更加广阔、更加纵深的社会主义历史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向更高层次的价值观(如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奠定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毫无疑问地传承了过去500年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也承接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唯有立足于社会主义的实践根基,才能更好地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的重大问题。
要重视人类文明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根植于世界优秀文明的基石之上,才能开出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花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只有植根于人类文明并汲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才能创造更加令人向往的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人类文明进程、立足于全球化时代,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为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人类文明价值观念的一部分,又是汲取人类优秀价值观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它只有植根于世界优秀文明,才能有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宽容的胸怀,成就更加伟大的事业,才能更好地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话语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世界性传播。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价值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社会主义实践根基、世界优秀文明根基构成“四位一体”的根基系统。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根基,起补精神之“钙”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土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文化基因。社会主义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水之源,一方面提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又是检验社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标准。世界优秀文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更加丰富的视野和营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汲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才能为社会主义提供精神导航。因此,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真正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
简言之,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研究也应该出场了。唯有追本溯源,从理论上阐释其根基问题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释力和话语权;唯有不断稳固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枝繁叶茂、欣欣向荣,不断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价值引领;唯有不断厚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土壤,才能提炼出令人向往的价值观。本书则在众多根基中重点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去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问题,力图有一孔之见。
邱仁富
2018年5月1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