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873829
《通典》堪称中国典章制度的百科全书,典章制度史的开山之作。
清朝大史学家张学诚极力推崇《通典》,认为此书甚得“会通之旨”。
钱穆先生认为作者杜佑是开创唐以后史学的*人。
《通典》作者是唐代政治家、史学家杜佑。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所处的唐代,他将我国历代典章制度,分门别目,依照时代顺序编为一书,称得上是典章制度的百科全书。
其旨趣是追述古今制度的变迁沿革,为当时的制度找寻历史根源,希望从中看出利弊得失之所在。
此书亦蕴含着作者心目中理想的社会形态。
本书是《通典》的白话普及版,介绍杜佑及其政治理想,又以九门为序,存其大体,荟萃精华,使读者一窥这部经典的核心内容。
【导读】典章制度的百科全书
前 言
上篇 杜佑与《通典》
一、食货
二、选举
三、职官
四、礼
五、乐
六、兵
七、刑
八、州郡
九、边防
下篇 原典精选
旧唐书杜佑传
御制重刻通典序
通典原序
通典序
通典食货门论曰
通典选举门评曰
通典职官门论曰
通典礼门序
通典乐门序
通典兵门序
通典刑门序
通典州郡门序
通典边防门序
典章制度的百科全书
张荣芳
我国史学的渊源极为久远,呈现的面貌也极富多样性,《尚书》是“纪事体”的始祖,孔子《春秋》是“编年体”的始祖,到了司马迁的《史记》,则开创了“纪传体”的体例,此后一直到唐代杜佑的《通典》,才又开创了第四种体例,是专详于文物典章制度的通史,一般称为“政书”,又因为它是专门讲政治制度,所以也称为“典”。
《通典》将我国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分门别目,依照时代顺序编为一书,称得上是典章制度的百科全书。在唐代以前,虽然也曾有人试图编撰,但都没有成功;杜佑之前, 唐人也曾有类似的著作出现,但体系不如杜佑《通典》的广博周纳,都比不上杜佑的成就。
历代史学上的珍贵遗产,许多著作业已成为不朽的经典,《通典》自不例外。从《通典》以后,逐渐加上宋代马端临《文献通考》、郑樵《通志》,合称为“三通”,到清朝形成所谓的“十通”。这些典章制度史的撰述,都发端于杜佑的《通典》,可说是典章制度的开山之作。
杜佑,历任唐朝的节度使和宰相,在政坛上活跃了六十年的时光,因而深通吏事、军事,尤其对财政经济特别熟悉。唐宪宗曾有诏书称赞他说:“博学强闻,知历代沿革之宜,为政惠人,审群黎利病之要。”从此可以看出他的才学与为政处世之道。
《通典》一书的旨趣是为当时的制度找寻历史的根源,说明古今的变迁沿革,希望从中看出利弊得失之所在。所以清朝大史学家章学诚推崇《通典》甚得“会通之旨”,今人钱穆先生认为杜佑是开创唐以后史学的第一人,都不是过誉之词。
《通典》全书二百卷,分为食货十二卷、选举六卷、职官二十二卷、礼一百卷、乐七卷、兵十五卷、刑八卷、州郡十四卷、边防十六卷九门,每门又各分为若干子目。内容上溯于黄帝、尧舜,下迄唐玄宗天宝年间,同时因唐肃宗、代宗时期也颇有变革,故附于书里。材料搜集则广采五经、诸史、魏晋南北朝时人的文集、奏议,分门别类记载下来,体大思精,时人评论说“详而不烦,简而有要”,是相当允当的赞语。
《通典》的九个部门,并不是杂乱成编的,而是有一个系统的编次,蕴含着杜佑的政治理想。他说:“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政治上的最先要务是教化,但必须使人民“衣食足而后知荣辱”,所以,教化的根本在经济。因此,《通典》中居首要地位的是“食货”一门,包括户口、乡里、赋税、钱币、贸易与物产等几部分。
其次说:“行教化在乎设职官,设职官在乎审官才,审官才在乎精选举。”良好的政治组织必须要设官分职,有了官职,还得有名实相称的人才来担当才行,因此先要懂得选拔优秀的人才,所以先说选举,再论职官。如果政府能尽心尽力选择社会上的贤能之士,使他们各适其位,各尽其才,来处理政事,这样国事没有办不好,政治没有不上轨道的。
接着是礼和乐,他说:“官职设然后礼乐兴。”礼乐一向是我国传统政治中最看重的两项教化设施,“制礼以端其俗,立乐以和其心。”完全可以看出我国传统政治的理想层面。因此对古代礼制的阐述特别详尽。
道德教化沦落了,才得使用刑法,所以有“兵”有“刑”。“兵”大体是以《孙子兵法》十三篇为主,将历史上的用兵之事,分类归纳在这十五卷中。“刑”则叙述历代刑法的因革。
一个大一统的政府,从中央到地方,必须合成一个严密而有系统的组织,分级设职,层层节制,环环相扣,政治轮轴才能顺利地推动,所以中央政府下面还要划分地域,设立州郡,因此有“州郡”门。还要有“边防”,用来阻挡外来侵犯。
从这九大部门的分类先后次序,我们已经可以看出杜佑的政治理论,他“先礼而后教”,“安内以驭外”的编排方式,本末次第极有条理,也寓有理想。从这个大纲上,我们应当可以了解《通典》体大思精的价值所在了。
由于《通典》一书长达百万言之多,要想适当地采择改写成十万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改写之前,首先撰写一篇导论,说明杜佑的生平、《通典》撰述的时代背景以及杜佑政治理想之所在,希望能借着这篇短短的论述,让读者了解并把握《通典》的主旨与精神。至于改写部分,各门目则尽量存其大体,将历代沿革概略叙述,希望不致失去会通之意,并保存杜佑对各项制度的评论,因为这部分才是《通典》一书的精华所在,如此或能让读者一窥我国最伟大的典章制度宝库的核心,掌握历代制度演变的脉络。
我们要走向现代,但是我们要了解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寻求一个中国文化的根脉,怎么样重新生根发芽,帮助我们这个社会迈向更好的现代。
——龚鹏程
中华文化,有那么丰富的人生故事,有那么精彩的绘声绘色,有那么有趣的奇想异设。当然也有哲理,但那些哲理又是那么自由、多元,任凭取舍、选择、评判。人们从这种文化中看到的,是一种完整的人生实践,组合成一种刚健恢宏又温文尔雅的生命交响乐。这样的文化,充满生动的质感,也容易让大家了解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
——余秋雨
《中国历代经典宝库》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台湾影响*、水平*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大众学术普及丛书。此后图书一版再版,加印不断,深刻地影响了几代人。大陆九州出版社引进后,经一年多时间编辑,今年起陆续推出简体增订新版。
这套书从25万册古籍旧藏里归纳综合,整理出60部“当代记述较多而常被翻阅的”经典,包括六经及诸子、文艺各领域。当时台湾出版人高信疆、柯元馨夫妇遍邀名家为之疏解,其中有著名学者龚鹏程、傅佩荣、曾永义等,另有知名作家张晓风、传媒界大腕詹宏志参与。60多名专家学者联手,倾力打造,一时风动岛内,家喻户晓。
——《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0日
本次丛书的大陆再版,以2014年的台湾版为底本,每一本都由作者或编者做了修订,质量进一步得到完善,且增加了《易经》与《大学•中庸》两本书。装帧设计上也有创新,开本的设计便于携带,更适合青年读者阅读。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5月9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