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7612773丛书名: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本书简体横排,以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加上后记,对作者其人及其书予以简要介绍,有助于现代读者加深理解。加上少量的历史图片,图文并茂,使读者知人论世、知世论人。选目精当、装帧得体、印刷精美,既是文史爱好者了解民国学术文化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值得书友珍藏的珍品。
本书简体横排,以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加上后记,对作者其人及其书予以简要介绍,有助于现代读者加深理解。加上少量的历史图片,图文并茂,使读者知人论世、知世论人。选目精当、装帧得体、印刷精美,既是文史爱好者了解民国学术文化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值得书友珍藏的珍品。
目 录
道教史
弁言
绪说
一 上品道、中品道与下品道
二 方内道与方外道
三 清静说、炼养说、服食说及经典科教说
四 正真教、反俗教、训世教
第一章 道底意义
第二章 道家思想底建立者老子
甲 老子是谁
乙 《道德经》
丙 老子底思想
丁 道论
戊 人生论
己 老子底论敌
第三章 老子以后底道家
甲 关尹子
乙 杨子
丙 列子
第四章 道家最初底派别
甲 彭蒙、田骈、慎到底静虚派
乙 假托管子所立底法治派
丙 假托太公底阴谋派
丁 庄子一流底全性派
子 庄子
丑 庄子底著作
寅 庄子底思想
卯 庄子门人底思想
辰 承传稷下法治派底庄子学
巳 承传稷下阴谋派底庄子学
午 秦汉儒家化底庄子学
未 承传杨朱派底庄子学
第五章 秦汉底道家
甲 《吕氏春秋》及养生说
乙 《淮南子》及阴阳五行说
子 阴阳思想
丑 五行说
第六章 神仙底信仰与追求
第七章 巫觋道与杂术
甲 尸与巫底关系
乙 巫底职能
丙 秦汉底巫祠
丁 杂术
外一种:中国道教史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宗教共同之点
第二节 神仙之观念
第二章 外人对于道教史之分期
第三章 诸书所述道教之起源
第四章 道之名义与其演变
第一节 子思中庸宋儒朱子所说之道
第二节 张衡灵宪广雅列子及宋儒周子所说之道
第三节 道家之所谓道
第四节 道经之所谓道
第五章 道教以前之信仰
第一节 古代之巫祝史
第二节 秦汉之方士
第六章 道教之形成
第一节 于吉太平道及张角
第二节 《太平清领书》与《太平经》之关系
第三节 张陵天师道及孙恩
第四节 张天师世系考
第五节 寇谦之改革天师道
第六节 茅山道与武当道
第七章 道教之神
第一节 天地间之神
第二节 人身中之神
第三节 洞天福地
第八章 道教之方术
第一节 符箓祈禳禁劾诸术
第二节 守庚申
第三节 房中行*变化
第九章 道教之修养
第一节 内 丹
第二节 存 思
第三节 导引沐浴
第四节 服食烧炼
第十章 道教之规律
第一节 传 受
第二节 赏善罚恶
第三节 斋戒及清规
第四节 诵 持
第十一章 道佛二教之互相利用
第十二章 道佛二教之相排
第十三章 唐宋两朝之道教
第十四章 道教之流传海外
第一节 新罗之花郎
第二节 日本之山伏
第三节 真腊之八思及其他
第十五章 道教经典之编纂与焚毁
第一节 《汉书·艺文志》
第二节 道教经典之编纂
第三节 元代之焚经
第十六章 道教之分派
第十七章 明清时代之道教
第十八章 现在之道藏与辑要
第十九章 宫观及道徒
第二十章 结论
后记
弁言
绪说
一 上品道、中品道与下品道
二 方内道与方外道
三 清静说、炼养说、服食说及经典科教说
四 正真教、反俗教、训世教
第一章 道底意义
第二章 道家思想底建立者老子
甲 老子是谁
乙 《道德经》
丙 老子底思想
丁 道论
戊 人生论
己 老子底论敌
第三章 老子以后底道家
甲 关尹子
乙 杨子
丙 列子
第四章 道家最初底派别
甲 彭蒙、田骈、慎到底静虚派
乙 假托管子所立底法治派
丙 假托太公底阴谋派
丁 庄子一流底全性派
子 庄子
丑 庄子底著作
寅 庄子底思想
卯 庄子门人底思想
辰 承传稷下法治派底庄子学
巳 承传稷下阴谋派底庄子学
午 秦汉儒家化底庄子学
未 承传杨朱派底庄子学
第五章 秦汉底道家
甲 《吕氏春秋》及养生说
乙 《淮南子》及阴阳五行说
子 阴阳思想
丑 五行说
第六章 神仙底信仰与追求
第七章 巫觋道与杂术
甲 尸与巫底关系
乙 巫底职能
丙 秦汉底巫祠
丁 杂术
外一种:中国道教史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宗教共同之点
第二节 神仙之观念
第二章 外人对于道教史之分期
第三章 诸书所述道教之起源
第四章 道之名义与其演变
第一节 子思中庸宋儒朱子所说之道
第二节 张衡灵宪广雅列子及宋儒周子所说之道
第三节 道家之所谓道
第四节 道经之所谓道
第五章 道教以前之信仰
第一节 古代之巫祝史
第二节 秦汉之方士
第六章 道教之形成
第一节 于吉太平道及张角
第二节 《太平清领书》与《太平经》之关系
第三节 张陵天师道及孙恩
第四节 张天师世系考
第五节 寇谦之改革天师道
第六节 茅山道与武当道
第七章 道教之神
第一节 天地间之神
第二节 人身中之神
第三节 洞天福地
第八章 道教之方术
第一节 符箓祈禳禁劾诸术
第二节 守庚申
第三节 房中行*变化
第九章 道教之修养
第一节 内 丹
第二节 存 思
第三节 导引沐浴
第四节 服食烧炼
第十章 道教之规律
第一节 传 受
第二节 赏善罚恶
第三节 斋戒及清规
第四节 诵 持
第十一章 道佛二教之互相利用
第十二章 道佛二教之相排
第十三章 唐宋两朝之道教
第十四章 道教之流传海外
第一节 新罗之花郎
第二节 日本之山伏
第三节 真腊之八思及其他
第十五章 道教经典之编纂与焚毁
第一节 《汉书·艺文志》
第二节 道教经典之编纂
第三节 元代之焚经
第十六章 道教之分派
第十七章 明清时代之道教
第十八章 现在之道藏与辑要
第十九章 宫观及道徒
第二十章 结论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