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055961
内容简介
本书会让您正确地认识佛法中的僧众与信众,他们并非神怪奇异的东西、实非奸邪盗骗的东西、也非隐遁逃避世事的东西、绝非簧舌巧言禅语的东西,更非社会朽弃的东西。当然,正行正信的佛子是时时在忏悔、感恩、宽恕、冥想、愿行中上报父母恩、礼会恩、国家恩、圣法恩,下济三涂苦的难行能行的大丈夫。他们躬身践行着“拔苦众生,利乐世界”的如来智慧事业。本书不是倡导苦行主义、律法主义、神秘主义,而只是希望回归佛陀倡导离苦得乐的智慧本来面目……
目 录
让生命幸福自在(代前言)
第一章 幸福解脱的佛法信徒
第一节 皈依三宝的意义
第二节 正行皈依与佛法修行
第三节 受持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
第四节 奉行八正道
第二章 了凡入圣的人天师功德
第一节 人天师的意义和功德
第二节 过失与功德的澄清
第三节 正确地依止僧宝
第四节 轻谤僧宝与法宝的罪业果报
第五节 僧宝功德的经赞论疏
第三章 人生难遇的佛法
第一节 缘起
第二节 四圣谛
第三节 三法印
第四章 佛法的真谛是什么
第一节 空
第二节 业
第三节 因果
第四节 中道
第五章 佛法的主观与客观
第一节 心物结合的世间
第二节 五位百法的内容
第三节 成佛必备的转识成智
第四节 一念三千
第六章 佛法中的真如本性
第一节 心
第二节 性
第三节 明心见性
第七章 学习佛法的菩提次第
第一节 信解行证
第二节 五乘佛法
第三节 三学增上
第四节 止观双修
第五节 四禅八定
第六节 五停心观
第八章 求学解脱道的魔障
第一节 五欲六尘
第二节 三毒五盖
第三节 生死烦恼
第九章 众生面对三世流转的生命
第一节 十二因缘
第二节 十法界
第十章 佛法的圆满解脱世界
第一节 涅槃寂静
第二节 解脱自在
第三节 法身实相
第十一章 心、佛、众生无别的佛陀世界
第一节 三身
第二节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第三节 佛陀十号
第十二章 佛陀世界的时空观
第一节 刹那劫波话短长
第二节 须弥微尘纳虚空
第十三章 佛陀世界的宇宙观
第一节 三界二十八天
第二节 天堂与地狱
第三节 三千大干世界
第十四章 佛陀世界的人生观
第一节 苦乐交集
第二节 五趣流转
第三节 四大皆空
第四节 五蕴非有
第十五章 天台佛教的性具实相
第一节 天台佛教的立宗基础
第二节 智者大师的天台止观实践
第三节 天台宗的“三、一”思维结构模式
第四节 二十五方便
第五节 圆顿戒法
第六节 天台佛学的人类文明贡献
第十六章 佛陀世界的庄严净土
第一节 五乘共法的兜率净土
第二节 大乘不共法的极乐、琉璃净土
第三节 人间佛教的华藏、唯心、人间净土
第十七章 生活禅与人间佛陀世界
第一节 从生活禅的人道到佛道
第二节 从人世到出世
第三节 从自利到利他
第十八章 人间佛陀世界的生活
第一节 四恩总报
第二节 食存五观
第三节 三轮体空
第十九章 如何实践正行的佛法
第一节 惭愧忏悔
第二节 发心立愿
第三节 六度四摄
第四节 四无量心
第五节 回向
月照香炉峰(代后记)
第一章 幸福解脱的佛法信徒
第一节 皈依三宝的意义
第二节 正行皈依与佛法修行
第三节 受持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
第四节 奉行八正道
第二章 了凡入圣的人天师功德
第一节 人天师的意义和功德
第二节 过失与功德的澄清
第三节 正确地依止僧宝
第四节 轻谤僧宝与法宝的罪业果报
第五节 僧宝功德的经赞论疏
第三章 人生难遇的佛法
第一节 缘起
第二节 四圣谛
第三节 三法印
第四章 佛法的真谛是什么
第一节 空
第二节 业
第三节 因果
第四节 中道
第五章 佛法的主观与客观
第一节 心物结合的世间
第二节 五位百法的内容
第三节 成佛必备的转识成智
第四节 一念三千
第六章 佛法中的真如本性
第一节 心
第二节 性
第三节 明心见性
第七章 学习佛法的菩提次第
第一节 信解行证
第二节 五乘佛法
第三节 三学增上
第四节 止观双修
第五节 四禅八定
第六节 五停心观
第八章 求学解脱道的魔障
第一节 五欲六尘
第二节 三毒五盖
第三节 生死烦恼
第九章 众生面对三世流转的生命
第一节 十二因缘
第二节 十法界
第十章 佛法的圆满解脱世界
第一节 涅槃寂静
第二节 解脱自在
第三节 法身实相
第十一章 心、佛、众生无别的佛陀世界
第一节 三身
第二节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第三节 佛陀十号
第十二章 佛陀世界的时空观
第一节 刹那劫波话短长
第二节 须弥微尘纳虚空
第十三章 佛陀世界的宇宙观
第一节 三界二十八天
第二节 天堂与地狱
第三节 三千大干世界
第十四章 佛陀世界的人生观
第一节 苦乐交集
第二节 五趣流转
第三节 四大皆空
第四节 五蕴非有
第十五章 天台佛教的性具实相
第一节 天台佛教的立宗基础
第二节 智者大师的天台止观实践
第三节 天台宗的“三、一”思维结构模式
第四节 二十五方便
第五节 圆顿戒法
第六节 天台佛学的人类文明贡献
第十六章 佛陀世界的庄严净土
第一节 五乘共法的兜率净土
第二节 大乘不共法的极乐、琉璃净土
第三节 人间佛教的华藏、唯心、人间净土
第十七章 生活禅与人间佛陀世界
第一节 从生活禅的人道到佛道
第二节 从人世到出世
第三节 从自利到利他
第十八章 人间佛陀世界的生活
第一节 四恩总报
第二节 食存五观
第三节 三轮体空
第十九章 如何实践正行的佛法
第一节 惭愧忏悔
第二节 发心立愿
第三节 六度四摄
第四节 四无量心
第五节 回向
月照香炉峰(代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